2019年12月15日 星期日

MOBILE01新聞 Insta360 GO 膠囊型防震運動攝影機 顛覆你對拍片的想像 加映 HERO7 比較! 百家樂 http://www.iwin9418.com

Insta360 GO 是 Insta360 品牌新推出的運動相機產品,雖然產品名稱當中有 360,但 GO 並非可以拍攝 360° 全景畫面的產品,而一款只有拇指大小的單鏡頭運動攝影機,可以提供超廣角且具有 FlowState 防震技術的畫面,GO 的迷你體積為它帶來有趣且便利的拍片方式,採用 1:1 比例的感光元件,最高能記錄 3040x3040@30fps 解析度的影像資訊或照片,透過手機 App 還有各種絢麗的特效與剪輯效果,加上事後調整影片比例的能力,讓 GO 成為非典型的短片拍攝神器。


事實上 GO 的使用型態與 GoPro HERO 或 ActionCam 這類運動攝影機有著明顯的不同,GO 的體積非常小,且不具有記憶卡插槽,在錄影狀態下它只有大約 20 分鐘的電池續航力,並且只能使用 6.5Gb 的內建記憶體,這乍聽之下很怪,但 GO 本身就不是讓你拿來長時間錄製影片的器材,而是讓你紀錄多段"有使用價值的"短影片,並且快速導入手機剪輯短片的微型運動攝影機,所以 GO 與 GoPro Hero 雖然都有防手震、可以錄製超廣角影片,但使用的邏輯還是會有一定的差異。


因為 GO 本體在錄影狀態下只有約 20 分鐘的電池續航力,所以它附有一個帶充電與傳輸檔案功能的充電盒,在本體與充電盒都滿電的情況下,合計可以提供 60 分鐘的錄影電池續航力,若全部都拍延時攝影則可以達到 90 分鐘,而 GO 接上充電盒之後也可以透過 Lightning 接頭或 OTG 線材連接 iPhone/Android 智慧型手機將檔案傳到手機上保存、上傳或剪輯,這樣就解決了內建容量偏小的問題;前言說了那麼多,就是為了讓大家了解 GO 與 GoPro Hero 雖然都能用來拍片,但他們並不能完全取代彼此,而是各有各的強項。

[embedded content]
小編也為 GO 拍攝了一支介紹短片,幫助大家快速了解一下這台小巧的運動相機,網友們在看文章前也可以透過影片快速預覽喔!(影片拍攝、分鏡:Harvey / 剪輯:Ajax)

包裝外盒與內容物

正面
背面
頂部
Insta360 GO 採用白色紙質的外包裝盒,上面印有 GO 的主機外觀、固定配件的使用情境、主要技術規格與連接方式等資訊,NCC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認證資訊與 Made in Shenzhen 的產地資訊也有註明。


打開外盒後可以看到被固定在充電盒裡的主機、下方的配件盒以及左側的主要功能操作說明。


除了 Insta360 GO 主機與充電盒之外,盒子裡面包含了貼紙、快速入門指南、充電線、Micro-USB to USB-C 數據線、磁吸掛繩、簡易夾、簡易夾膠墊、磁吸矽膠墊、轉向支架 、轉向支架底盤;這些東西可以滿足大部分的拍攝環境,待會小編也會做比較詳細的介紹。

GO 充電盒與主機

充電盒-正面
充電盒-背面
充電盒-電量鍵
充電盒-透明護蓋
GO 平常不使用時可以收納在充電盒當中,依照的官方的說法,充電盒大約可以幫 GO 充電兩次,讓主機加上充電盒的電池續航力達到約 60 分鐘,充電盒頂部有一個透明蓋子保護主機,背面則有用來查看剩餘電量的按鍵與電量指示燈.會根據剩餘電量以不同顏色的燈號顯示,看上去其實與 Apple Airpod 的充電盒有些類似。


GO 的充電盒有多大呢?大概就比 Airpod 充電盒的在大一點而已,官方標示尺寸為 50.46 x 59.76 x 25.5 mm。

Lightning 接頭
角度-2
橡膠保護塊
microUSB埠
充電盒底部有一個用來接 iPhone/iPad 的 Lightning 接頭,可以將 GO 記憶體裡的照片/影片傳送到手機當中,或者是單純檢視剛拍攝完成的檔案,主機也可以設定成檔案傳到手機後自動刪除主機裡的檔案,這樣可以幫 GO 迅速清理出更多空間,不過底部的 Lightning 接頭有點短,有裝殼的手機基本上都插不進去,必須要把殼拔掉才能使用,這是小編覺得比較美中不足的地方,如果是 Android 手機的話則可以使用原廠附的線插充電盒側面的 microUSB 埠與手機連接。
蓋上護蓋
打開護蓋
取下主機
金屬接點
GO 採用了磁吸式固定系統,充電盒上也具有磁鐵與凹槽設計,可以牢牢將 GO 給吸附住,平常收納時透明的護蓋也能提供一定的保護效果,充電盒的凹槽處有五個金屬接點,能用來充電及傳輸檔案,下方也有一個小凹槽,避免誤按到背面的按鍵。

GO 拍攝一般影片可以設定 15、30 或 60 秒,就看你需要什麼樣長度的短素材,但因為機身上只有一顆按鍵,所以調整秒數設定需要透過手機控制,另外還有間隔錄影、慢動作兩個影片模式,拍照以及延時攝(縮時)也都是內建的功能。

Insta360 GO主機
主機正面
主機背面
Insta360 GO 幾乎可以說是目前最小巧的運動攝影機,尺寸就跟小編的大拇指兩個指節差不多而已,真的非常小巧,GO 的正面有一顆解析度達 3040x3040 的超廣角鏡頭,一般錄影狀態下的檔案為 2720x2720@25fps,在經過 App 處理防手震處理匯出後的檔案為 1080p@25fps,因為原始紀錄的影片為(2720x2720)正方形的畫面,所以在 App 匯出時還可以選擇 16:9 橫幅、9:16直幅、1:1正方形三種不同的畫面,這也是一般攝影機做不到的功能。

鏡頭下方有一個小小的指示燈,用不同顏色的燈號顯示錄影、拍照、充電等各種狀態,下方則是 Insta360 的廠徽,值得一提的是廠徽位置可以客製化不同圖案(雷射雕刻),費用大概是 NT$300 元,背面部分則是由金屬材質構成,底下藏了一塊橢圓形的強力磁鐵,背面上下各有一個黑色的圓形區塊,上方的是用於充電、傳輸資料的電子接點,下方是主機上唯一的按鍵,可以用來控制開關機、錄影、拍照、延時攝影等功能,可以自訂按一下、按兩下、按三下觸發不同的功能。

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GO 主機包含了錄影、拍照、延時攝影(縮時)、遙控拍攝、App快速剪輯等功能,但它沒有內建螢幕,也辦法透過手機 Live View 即時預覽畫面,沒辦法很明確掌握拍攝範圍,但它接近 180 度的超廣角多少可以彌補這個問題;另外,GO 並不像專業攝影器材可以調整 ISO、快門、光圈等(透過手機App也沒辦法控制這些數值),所有參數都是由機器自動判斷出來,對於初學者或一般人來說非常方便,就算對攝影沒概念也很容易上手,但對於專業影像製作者來說可能會少了一點創作空間。

頂部麥克風
麥克風特寫
角度-2
GO 頂部有一個小小的麥克風孔,在拍攝影片時可以用於收音,音質以這樣小的機身來說也在還能接受的範圍內,不過因為麥克風孔直接外露的緣故,在風大的環境或車速較快的狀態下還是會有較明顯的風切聲。
硬幣比對-正面
硬幣比對-側面
對 Insta360 GO 體積有多小沒有概念嗎?小編直接用硬幣來對比,正面的體積大約是一個拾圓硬幣加上一個伍圓硬幣,而側面的厚度大約為 14.85mm,比一般裝殼的手機再稍微厚一點點,但整體來說還是非常的迷你。
Hero6 比對
正視角度
如果是跟 GoPro 比呢?那差距看起來會非常明顯,雖然 GoPro 已經算是小台的運動攝影機了,但 GO 的體積大概是 GoPro 五到六分之一左右,這也造就了它們完全不同的使用體驗。

跟 GoPro 相比還有一個很大的差異,就是 GO 雖然支援裸機防水,但僅支援防潑水、短暫浸水、防下雨的等級,並不像 GoPro 可以達到水下 10 公尺的防水效果,原廠表示「GO 不適合長時間浸入水下拍攝,淺水處最多可浸入 10 秒」,因此要拿去水下攝影的玩家可能要留意一下。

原廠配件使用介紹

吸冰箱
吸烤箱
吸展示冰箱
吸在男廁?!
剛才提到 GO 的背面藏有一塊強力磁鐵,讓它可以不任何固定配件就能固定在有磁性的物體上,舉凡冰箱、烤箱、鐵門、汽車或任何磁鐵可以吸附的材質上面,不過 GO 的工作溫度為 0℃~50℃,所以不適合放在運轉中的烤箱或是溫度低於零下的地方,也別因為 GO 的體積小就拿來錄一些會被警察抓走的東西喔!
示範-正面
示範-頂部
示範-背面
拆開收納時
撕開膠墊貼
矽膠墊
轉向支架、轉向支架底板是一個很好用的組合,平常不使用時可以拆卸收納,組合起來時可以用來完成各種拍攝,底板上有一個 1/4 標準腳架螺絲,轉向支架底部有螺絲孔,兩者結合在一起就變成一個輕便的球形雲台,固定凹槽頂部有讓麥克風收音的小開孔,背面則有一個讓按鍵或金屬接點露出的小孔。

轉向支架底板的背面是一塊具有黏性且可以重復使用的矽膠,撕掉膠墊貼之後就可以黏在任何光滑的表面,拔下之後清洗之後仍然有黏性,可以重復使用,不過要記得私下的膠墊貼不要弄丟,平常沒有要使用時還是要貼回去。

吸玻璃或牆面
側面視角
角度任意調整
轉向支架、轉向支架底板的使用方式就是貼在牆面、玻璃門、汽車或任何貼的住的地方,並且能在範圍內調整各種角度,整體來說相當實用。
磁吸矽膠墊
直接黏牆壁
背面膠貼
磁吸矽膠墊是一個更簡單的固定配件,背面一樣是帶有黏性且可以重復使用的矽膠貼,撕掉膠墊貼之後就可以吸在任何吸的住的地方,墊子裡的金屬板可以用磁性固定住 GO,磁吸矽膠墊的優點就是極輕便、好攜帶,但不能像上方的轉向支架那樣調整角度。
簡易夾-側面
正面磁鐵
背夾設計
簡易夾也是一個很實用的小配件,正面有一個帶磁鐵的固定凹槽,背面則是帶有彈性的背夾機構,可以將簡易夾夾在任何夾得住的地方,隨附的簡易夾膠墊可以讓它夾在更薄的位置,整體來說也是一個好用且方便攜帶的配件。
夾帽子上
側面視角
夾在任何地方
夾皮帶
夾皮帶側面
簡易夾可以固定在鴨舌帽的背面、打籃球的頭帶(髮帶)、褲子的皮帶上,還是女生包包的背帶上,就看你想要取什麼角度的景,任何夾的住的地方都是可以使用的。
磁吸掛繩-正面
磁吸掛繩-背面
磁吸掛繩則是小編最常使用的配件,磁吸掛繩有一塊圓形的板子,正面是白色帶磁性的光滑面(朝外),背面是一塊帶有摩擦力的線膠(朝內),掛繩設計有可以快速調整長度的裝置,能快速調整繩子的長度,調整好長度之後就可以把磁板放進衣服裡面。
吸在胸前
長度-長
長度-短
放進衣物內
當調整好繩子長度把磁板放進衣服之後,就可以很輕鬆的將 GO 固定在胸前的位置,而且從外側看不太出來是用什麼方式固定,GO 小小的體積與輕盈的重量也幾乎不會影響到運動,不管是運動(打球、跑步)還是拍一些有趣的畫面都可以用這個配件,甚至可以拿來當蒐證用密錄器?!


原廠隨附的線材包含了充電線與 Micro-USB 轉 USB-C 數據線,充電線可以接在充電盒上充電,也可以將放入充電盒的 GO 與電腦連線傳輸檔案,數據線可以用於帶有 USB-C 埠的 Android 手機或筆電上傳輸檔案。

實拍影片&照片測試

跑步(手持)
[embedded content]
跑步(磁吸掛繩)
[embedded content]
這兩段影片在晴朗的好天氣拍攝,在光線充足的狀態下 GO 即使面對陽光仍然有不錯的畫面,兩段影片都是以 16:9 比例匯出,並且使用 FlowState 防抖功能,從左邊的影片可以發現手持狀態下只要拿得夠穩,其實可以達到接近三軸穩定器的畫面,畫面始終保持水平,且幾乎沒有跑步時的不規則晃動,第二段影片是用磁吸掛繩掛在胸口前面,掛在胸前跑步時 GO 仍然會跟著衣服擺動,所以畫面會有左右擺動的情形,但在 FlowState 防抖的輔助之下依然可以維持較平滑的畫面,而不是令人頭暈的天旋地轉,如果是一般的步行狀態畫面會更平穩。
開啟防抖
[embedded content]
關閉防抖
[embedded content]
1:1 比例
[embedded content]
9:16 比例
[embedded content]
因為 GO 記錄下的是 1:1 超廣角畫面(以及晃動資訊),所以輸出什麼樣的畫面是可以事後決定的,小編以手持方式對著自己的臉拍,以一臂之長(約70公分)的距離來說,GO 的廣角大約可以從頭頂拍到腰部的位置,橫向寬度大約可以包含三到四個人,而手持狀態奔跑在開啟防抖狀態下,畫面依然可以維持水平,並幾乎把大部分的晃動都消彌掉了,如果匯出時把防抖處理取消的話,畫面就會出現拍攝當時的抖動狀況,看起來是比較讓人不舒服,所以 FlowState 防抖還是相當重要的;另外,無論你用水平還是垂直角度拿相機,最後都可以輸出水平的畫面,而且還可以輸出 9:16 直畫面或 1:1 比例的畫面,這些都是可以在後期輸出時再做決定,拍攝當下是不用另外做設定的。
胸前騎機車(晴天)
[embedded content]
安全帽-快速道路
[embedded content]
胸前騎單車(陰天)
[embedded content]
帽子上打籃球
[embedded content]
帽子上練投藍
[embedded content]
黏車頂開車
[embedded content]
手持跑步跟拍
[embedded content]
小編錄了很多段影片讓大家做參考,包含了大晴天或陰天的環境,使用情境包含騎機車、開車、騎腳踏車、打籃球等,固定的位置也從安全帽、鴨舌帽、胸前、車頂不斷變化,大家應該可以發現 GO 本身的防抖效果很不錯,在大部分情況下都能有較穩定的畫面,由於畫面非常多細節,就請大家自己點開來看嘍!
夜間運動縮時
[embedded content]
夜間固定縮時
[embedded content]
夜間騎單車
[embedded content]
小編也拍了幾段夜間的影片讓大家參考,其中兩段是內件的縮時攝影畫面,可以發現縮時攝影因為有更充足的曝光時間,所以即使是夜間也有不錯的畫質,尤其是固定機位拍攝的下班路口車流,不過如果是夜間拍攝一般影片的話,就會發現影片的畫質明顯下降、明顯的噪點與光暈,畫面的細節也流失的非常多,代表 GO 相對之下還是比較適合光線充足的拍攝環境。
Insta360 GO v.s. GoPro HERO7 影片畫質

兩機 PK
固定在單車把上
側面角度
在運動攝影機當中最讓大家叫得出名字的應該就是 GoPro HERO 了,雖然這次沒有借到最新的 HERO8,不過借到了一樣有電子防手震穩定功能的 HERO7,而測試的方式也很簡單,就是將兩台機器固定在同一個支架上,盡量讓兩台機器的鏡頭在同一個焦平面上拍攝,固定的位置、拍攝角度、甚至是受到的震動都相同,看看兩台機器拍出來的畫面有什麼差異。
Insta360(單車1)
[embedded content]
HERO7(單車1)
[embedded content]
這一組影片就是固定在單車車把上的畫面,解析度皆為 1920x1080,HERO7 的視角設定為"廣",有開啟電子防手震,但沒有開啟 Protune 模式,而 GO 則是一般的錄影模式,注意看可以發現,相比之下 GO 的畫面更廣,影片穩定效果也比開啟防抖的 HEOR7 更平穩,但壓過路面標示時仍有著一些抖動,而 HEOR7 雖然沒那麼廣、穩定效果也略輸 GO,但可以發現 HERO7 的暗部畫面較明亮,保留下來的暗部細節也更豐富、雜訊略低,想比這與感光元件大小和影片壓縮方式有著一定關係;GO 的影片在陰天環境稍微偏暗、偏黃。


剛才的測試是將兩台機器架在自行車的車把上,而且這輛自行車沒有懸吊系統,這個階段小編把兩台機器固定在安全帽上,一樣把所有拍攝條件都盡可能相同,讓大家看一下在安全帽上的防震效果如何。(固定在機車安全帽上還是比較穩,所以小編就沒有試單車安全帽了)

Insta360(單車2)
[embedded content]
HERO7(單車2)
[embedded content]
第二組比較影片是固定在安全帽上,拍攝參數都與前一支影片完全相同(僅固定位置不同),拍攝當天是陰天光線較暗的環境,這樣看下來 GO 拍攝的影片確實稍微偏黃,以畫質來說大致就與上一組結果差不多,HERO7 還是有比較多的暗部細節,但在廣角方面還是 GO 佔上風,不過因為這組是固定在安全帽上,畫面抖動的情況又比第一組影片更好一些,HERO7 的防抖已經相當有水準,但 GO 卻是達到有如三軸穩定器拍攝的畫面,可見拍攝超廣角再透過 FlowState 技術處理的穩定效果更具優勢,但如果是跟 HERO8 比那就說不準了。 
使用範例、電腦檔案分析

與手機連接
直接讀取檔案
由於 GO 本身並沒有辦法將檔案用藍芽或其它無線方式傳到手機上,甚至連在手機上 Live View 即時預覽都沒辦法(因為這樣做會大量耗電),所以在錄影時大多都是盲拍的狀態,不過也別擔心,因為 FlowState 技術會幫你維持畫面的水平與地平線,並且透過 G sensor 紀錄的數據將震動過濾掉,加上它的超廣角視角,即便沒有三軸穩定器也能輕易拍出穩定的畫面。


而想要在戶外檢視拍攝檔案的話,只要將 GO 放入充電盒並與手機連接,在開啟專屬 App 之後就可以在手機上檢視 GO 記憶體的檔案,而 App 也會將手機內的檔案與 GO 上面的檔案分開顯示,就算 GO 沒有與手機連接也可以檢視那些已經傳到手機上的影片。


在手機 App 當中除了檢視/管理檔案之外,也可以看到其它使用者用 Insta360 拍攝上傳的影片,而在"故事"功能當中就可以利用內建的剪輯軟體來編輯影片,此外,App 還可以調整 GO 的細部設定以及透過藍芽達到遙控拍攝的功能。(點圖可看全解析度大圖)

還有個很重要的部分,因為 GO 所錄製的是稱為 insv 格式的檔案,根據小編的測試,這種檔案無法直接上傳到 Facebook 或其它社群網站,所以在 App 當中要分享出去時會自動匯出為 MP4 檔案,而且還可以選擇要 16:9、9:16 或 1:1 的畫面,匯出的影片會自動套用色彩增強及 FlowState 防震功能,並且自動保存在手機的相簿當中,整體來說還是相當便利。

錄影檔案
檔案類型
檔案平均大小
雖然 Insta360 GO 沒辦法紀錄 360° 的環景影像,但其 1:1 的感光元件與超廣角鏡頭可以記錄約 180° 廣角的圓周魚眼畫面,而 GO 錄出來的影片檔案為 insv 格式,在手機上必須透過 Insta360 GO App 才能播放,如果在電腦上的話可以透過 Insta360 Studio 2019 來播放或剪輯影片,在原廠編輯軟體中也可以調整影片比例或加入轉場特效等,而小編平常用的 PotPlayer 也可以播放 insv 格式的影片,不過是原始的 1:1 畫面,而且未經過 FlowState 防震處理,所以建議還是使用手機 App 或專用的電腦程式做播放或匯出。 

小編隨意拿了 10 個片長一分鐘的 insv 檔案來做分析,10 支影片的大小約為 2.33GB,代表單支一分鐘片長的 insv 檔案大小約為 238.6MB,換算下來 6.6GB 內建記憶體大約可以容納 28 支一分鐘的影片,或合計 28 分 19 秒的影片,如果要避免內建記憶體裝滿的話,只要用充電盒把檔案傳到手機上即可(可設定傳到手機上即從內建記憶體刪除),不過缺點是你的手機要預留很多空間來裝 Insta360 GO 的影片。(以上數據僅供參考) 



過去人們往往用文字或照片記錄生活,當影片拍攝工具價格越來越低廉、畫質越來越好時,人們紀錄生活的方式也逐漸往影片發展,包含三軸穩定器也越來越便宜,但除非是進階的 Vlogger 或影片工作者,不然拿著專門的攝影裝置與三軸穩定器還是非常累人的,而 Insta360 GO 正是已極輕便著稱,小巧的體積與強大的防震功能除了適合業餘使用者之外,也可以用在某些特殊的專業拍攝中,例如連 GoPro 都放不下的極狹窄空間(拍汽車懸吊的做動、拍從嘴巴拿出攝影機的畫面),讓拍攝影片擁有更多的可能。

GO 小巧的體積在拍攝運動題材時特別吃香,因為用 GoPro 拍攝打籃球時,你可能要買胸錢綁帶把一台約 110 公克的攝影機固定在胸前,不僅很大台,運動時還有可能被 GoPro 的重量或碰撞給影響,而 Insta360 GO 只要用隨附的磁吸掛繩與主機就能達到一樣的效果(GO 重量為 18.3 克),而且體積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並且可以用有線方式快速將影片導入手機內剪輯,更有效率的完成影片並分享在社群網站上,除非是更專業的使用者,否則你根本不需要用電腦去剪輯 GO 的影片。

GO 的確不是可以拿來拍長時間影片的器材,不只內建記憶體可能裝不下,電池續航力合計起來也只有約一小時,但 GO 適合拿來拍有使用價值的短素材,每次錄影只有一分鐘時間也會讓你思考這一分鐘該拍什麼畫面(避免錄一些用不到的廢片),所以電池續航力不長、內建記憶體不大也不是什麼致命的缺點,只要抓到正確的使用訣竅,你也可以用這台小玩意拍出很棒的影片。

#拍攝協力:Ivan、丹尼獅、愛曼達
#影片拍攝、分鏡:Harvey
#影片剪輯:Ajax
#器材提供:Insta360 代理商先創國際

Let's block ads! (Why?)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36GnNL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