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4日 星期四

MOBILE01新聞 Fujifilm X-T4 富士高規之作 面面俱到的真旗艦! 百家樂 http://www.iwin9418.com


富士 X-T 系列與 X-Pro 系列可說是 X-Mount 的兩大台柱,去年 Q4 發表的 X-Pro3 以鈦合金材質打造,帶來更復古的設計且維持旁軸相機般的造型、賦予更強悍的對焦系統並加入「Class Neg.」經典彩色負片的軟片模擬效果,順勢也掀起了一波換機潮!而在今年 2 月底推出的 X-T4 可說是集富士影像科技於一身的全新機種,更是繼 X-H1 之後加入 IBIS 機身防手震的 X-Mount 相機。
 

X-T4 最大可提供 5 軸 6.5 級的快門補償能力,除此之外還有 15fps 高速連拍與 0.02 秒的合焦能力、4K 60p 10bit / 1080p 240fps 錄影規格、側翻式觸控螢幕、加入 ETERNA Bleach Bypass (漂白)模式,並採用新一代的大容量鋰電池;簡單的說 X-T4 就是 X-Mount 相機的性能表率,幾乎所有的好料全都在它身上,如果要入手 X-Mount 機皇的話選它準沒錯!
 
 
 

▌Fujifilm X-T4 主要規格:

 
  • 2610 萬畫素背照式 X-Trans CMOS 4 感光元件
  • 四核心 X-Processor 處理器
  • 內建 5 軸 6.5 級手震補償系統
  • 最高 15fps 連拍
  • 最快合焦速度 0.02 秒
  • 369 萬點 0.75x 電子觀景窗
  • 3 吋 162 萬點觸控液晶螢幕
  • 最低對焦檢測亮度 -6EV
  • 快門壽命高達 30 萬次
  • DCI 4K 60P 400Mbps(SD 卡寫入:4:2:0 10bit / HDMI 輸出:4K/60P 4:2:2 10bit)
  • 1080p 最高 240fps
  • 可拍攝 F-Log / HLG 10bit,而且可儲存至記憶卡
  • 加入全新色調「Eterna Bleach Bypass」
 
 
 
 

▌Fujifilm X-T4 外觀及特色介紹:

 

其實嚴格說起來...不論是 X-T 或 X-Pro 系列的造型都是復古取向,也可以說是可換鏡相機中的顏值代表,X-T4 的外型乍看之下幾乎與前代 X-T3 無異,機身採用金屬材質打造,機身密封處多達 63 處且具備防塵、防滴以及 -10℃ 的抗低溫能力。X-T4 的體積與前代相比稍大一些,整體握感也提升許多,仔細端詳軍艦部的造型也可以察覺到它的線條比過去更銳利,其體積為 134.6 x 92.8 x 63.8(mm),重量則從前代的 489 公克提升至 526 公克,加上電池與記憶卡後的整體重量則為 607 公克。
 

X-T4 搭載 2,610 萬畫素的背照式 X-Trans CMOS 4 感光元件,以及高速影像處理引擎 X-Processor 4,影像核心與去年推出的 X-Pro3 相同;雖然畫素僅有 2,610 萬,跟時下的全片幅高畫素機種可能佔不到便宜,但已經比坊間主流的 24MP APS-C 感光元件要高出 2MP 左右。
 
當然也有不少消費者一直期待富士加入全片幅的行列,但它們卻反其道而行往中片幅靠攏進而發展出 GFX-Mount,而且不論是定價或性能都完全不輸歐美品牌,重點是體積與重量是業餘玩家所能接受的,我想這也是富士一直固守 APS-C 片幅的緣故;儘管 X-T4 的性能已經是同級中的翹楚,但它依舊維持緊湊的機身與機械的操控感,就連 XF 56mmF1.2 R 與 XF 200mmF2 R LM OIS WR 這類的大光圈定焦鏡,體積與重量都比全幅鏡頭要輕巧許多,這也是為什麼 X-Mount 存在許多鐵粉的原因之一。
 

機身正面設有一具指令轉盤支援下壓功能,一旁則是 LED 補光燈,再往下看則是獨立自訂鍵,可依使用者需求自訂功能;X-T4 型號下方設有 PC 同步孔,如果手上還有較傳統的外閃或棚燈可以連接「PC 線」就能派上用場了!
 

機身正面左下設有「對焦模式轉盤」,這也是 X-Mount 中高階機種必備的設計,只是小編還無法練就靠手指感覺當下的對焦模式,還是要配合觀景窗或螢幕上的提示。「S」指的是單次自動對焦、「C」指的是連續自動對焦、「M」則代表手動對焦。
 

機頂維持傳統的 X-T 系列風格,有趣的是 X-T4 的實體轉盤比 X-PRO3 更多,可快速切換拍照與錄影模式,而且可自訂快門驅動模式,例如連拍、包圍曝光、濾鏡效果...等等。
 

以上是 X-T4 搭配 XF 16-55mmF2.8 R LM WR 的範例,握持手感相當不錯,這顆鏡頭也是 X-Mount 的變焦大三元之一,未內建鏡頭防手震算是小小的遺憾,搭配內建機身「5 軸 6.5 級」防手震的 X-T4,快門補償能力最高可達 5.5 級,說到這裡其實 X-T4 也是繼 X-H1 之後第二款內建機身防手震的機種。
 

X-T4 + XF 16-55mmF2.8 R LM WR 這樣一機一鏡的組合,總重約 1262 公克,小編以雙手操作時還算負擔的過去,但如果是要單手自拍的話,就顯得比較吃力了。
 
曝光補償/快門速度/快門電源
拍照/錄影轉盤
感光度/快門釋放
撥桿
X-T4 機頂右肩的快門速度轉盤採用雙層結構,且設有「鎖定/釋放」按鍵,下層則是快速切換「拍照/錄影」的轉盤,過去 X-T3 時這轉盤用來控制測光模式,而 X-T4 這樣設計可說是自家首見,進入「錄影模式」比過去的任何一款機型都還要直覺。曝光模式轉盤是許多玩家最常用的功能之一,除了明示的 ±3 EV 之外,在「C」模式下還支援 ±5 EV 自訂。快門鍵同時也是電源開關,快門鍵上方保留機械快門線的插孔,當然也可以搭配快門增高座使用,角落的按鍵也是自訂鍵之一。
 
X-T4 機頂左肩的轉盤上層可用來自訂感光度,標準感光度從 ISO 160~ISO 12800,但如果是擴展感光度的話就得切到「C」再透過轉盤自訂,擴展值來到 ISO 80~ISO 51200;下層透過撥桿可以用來切換 HDR、連拍速度、包圍曝光、全景拍攝...等等,而這次最讓小編感到驚艷的新功能就屬「HDR」,新增的 DR 800% 及 DR 800%+ 讓 HDR 的表現變得自然且討喜。
 

X-T4 最大的改變就是加入側翻式螢幕,方便使用者自拍或多角度取景,這是過去高階機型所沒有的設計,不過 X-T100 早就有這樣便利的結構。「AF-ON / AEL-ON」這兩顆按鍵重新排列後我覺得比前代更順手,重點是握姿不太受影響,至於「Q 鍵」則移到右上角。
 
翻轉自拍
多角度取景
螢幕背蓋壓紋
過去 X-T 或 X-PRO 的高階機型不存在自拍的優勢,當然這也比較不適合 Vlogger 或 Youtuber 這類的動態影像工作者使用,可能會將目標放在 X-T200 這樣的入門機身上,但操控、畫質與軟片模擬的選擇還是存在階級的差異,更逞論 X-T40 這次還加入 4K 60fps 的錄影能力。
 

▲麻豆自拍:X-T4 16mm ISO160 f/2.8 1/100s
側翻式觸控螢幕的規格為 3 吋 162 萬點,但觸控支援的項目還是有限,以觸控拍攝及對焦點的選擇為主。當 X-T4 收入包包時建議可以將螢幕反蓋,減少螢幕被刮傷的機率,另外螢幕背蓋還特別以皮革壓紋處理,質感滿分!
 
電子觀景窗
取景模式切換
X-T4 採用與 X-T3 同規格的電子觀景器,解析度為 0.5 吋 369 萬點,視野率 100% 放大倍率 0.75x,用最佳取景模式時連拍亦不會有黑屏的情況出現,顯示效果相當細膩;另外 VIEWMODE 這按鍵對 X-T4 來說格外重要,因為 X-T4 容易在自拍握持時觸發到觀景窗感應器,使得訊號會不停切換,這時就可以透過此鍵手動決定訊號來源。
 

X-T 系列從 X-T2 開始加入對焦搖桿的設計,印象早期的搖桿接觸面積較小,長時間操作手指容易感到不適,不過 X-T4 的搖桿就沒有類似的問題;另外機背的方向鍵均可自定義功能,軟片模擬、測光模式、白平衡...等等,另外也可以透過指滑螢幕喚出指定功能。
 
機身右側
雙 SDXC UHS-II 插槽
X-T4 採用雙記憶卡槽設定,雙槽均支援 SDXC UHS-II 高速記憶卡,而從這裡也可以發現 X-T4 與 X-T3 同為中國製造,我想這也是成本考量的決定,因為 X-Pro3 目前還是維持日本製造。
 
機身左側
傳輸埠
X-T4 位於機身左側的傳輸埠相當完整,包括 3.5mm 麥克風接孔、電子快門線、Micro HDMI 輸出與 Type-C 傳輸接孔(支援機身充電),可惜的是 X-T4 取消了 X-T3 原有的耳機接孔,解決辦法有兩種:一是透過 Type-C 轉接 3.5mm 的耳機監聽孔,二是透過新推出的 VG-XT4 電池手把使用把手上內建的耳機監聽孔,不過 VG-XT4 公司貨的建議售價為 NT$9,900 元,透過 Type-C 還是比較符合經濟效益,不過臨時忘記帶的話可就囧了。
 
機底
電子接點
大容量新式鋰電池
欲搭配電池手把使用的話,就必須卸下機底的橡膠蓋,透過電子接點與機身傳遞訊號,另外機底的腳架孔正確的位在光軸上。全新的大容量鋰電池 NP-W235 首次出現在 X-T4 身上,標準模式下可拍攝約 500 張照片,省電模式下約可提升到 600 張,續航力約比前代 X-T3 要提升了 110 張,可說是相當有感的進步,小編帶出去約一整天的拍攝作業,電力都還不曾耗盡過,拍攝張數均在 1000 張以上,其中有 200 張左右是連拍作業,當然也包括少量的 4K 錄影。
 
 
 

▌標準感光度表現(ISO 160~12800)

 

X-T4 的感光元件源自於 X-T3,均是新一代的 X-Trans CMOS 4 背照式感光元件,標準感光度從 ISO 160~12800,擴展感光度最低 ISO 80,最高感光度則來到 ISO 51,200,不過小編在測試時一時不察未開到擴展感光度,所以僅能提供標準感光度給各位參考,因為測試時間有限機器不到一週也沒機會補測。X-T4 感光度在 ISO 160~1600 之間時畫面中的細節皆能完整被保留,ISO 3200 起開始有輕微的抹除感,堪用值大概在 ISO 3200~6400 之間。[點擊下載]
16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12800
 
 
 
 

▌動態範圍比較

 
以下分別是透過 LR 修正後與原始 JPG 的表現,光用肉眼判斷很難分出高下,X-T4 在 -5~+2 絕對是允許的工作範圍,+3 要拉回時天空的階調已不存在,這也是為什麼老玩家都會建議新手在拍照時,曝光寧願 under 也不要 over,而這樣的表現已幾乎與新世代的全片幅機種平起平坐。[點擊下載]
【Raw】-5
-4
-3
-2
-1
+1
+2
+3
+4
+5
【Jpg】-5
-4
-3
-2
-1
+1
+2
+3
+4
+5
 
 
 
 

▌Under 5 EV 拉回後的雜訊比較

 
-5EV 透過 LR 這類的軟體將亮度拉回後,就算感光度只有 ISO 160 還是會有大量的雜訊產生,這時就能看出相機本身的雜訊抑制能力的表現,而 X-T4 以APS-C 片幅這樣的雜訊抑制表現來說我個人覺得相當不錯了。
720 x 480 裁切
原圖
 
 
 
 

▌各種軟片模擬表現(新增 ETERNA Bleach Bypass「跳漂白」 )

 
「軟片模擬」一直是富士相機的強項,不過僅限 X-T30 以上的機種,因為以 X-T200 為例搭載的僅是一般 APS-C CMOS,而 X-T30 等級以上的機型均是採用 X-Trans CMOS,這是影響發色的最大關鍵。X-T4 除了加入X-Pro3 的 Classic Neg. 之外,更增加了全新開發的 ETERNA Bleach Bypass(跳漂白),不過這風格我覺得適用的主題比較有限,傾向較為特殊的創作風格。
 
小編自己則是最愛用 Classic Chrome 與 Classic Neg.,其中 Classic Neg. 更是佔實拍照的最大宗,因為這色調真的充滿負片的味道,也是我剛接觸攝影時最常用的平價 FUJICOLOR SUPERIA X-TRA 400 底片,常常一買就是好幾盒;而這也是富士用戶如此死忠的主因,機身直出的 JPG 就擁有風格獨具的影像,害小編測完都想玩雙系統了...說真的這也能省下不少修圖時間,重點是「軟片模擬」也能套用在影片上,這對不諳影片編輯、調色的相機玩家來說更是利多。
【人像】PROVIA/Standard
Velvia/Vivid
ASTIA/Soft
Classic Chrome
PRO Neg.Hi
PRO Neg.Std
Classic Neg.
ETERNA/Cinema
ETERNA BLEACH BYPASS
ACROS
【風景】PROVIA/Standard
Velvia/Vivid
ASTIA/Soft
Classic Chrome
PRO Neg.Hi
PRO Neg.Std
Classic Neg.
ETERNA/Cinema
ETERNA BLEACH BYPASS
ACROS
 
 
 
 

▌效果自然且易用的 HDR 功能

 
X-T4 與 X-Pro3 同樣都內建 HDR 的功能,透過機頂左肩的轉盤可快速啟用,小編印象我使用的設定是「自動」,HDR 是以多張連拍進行自動合成,以手持即可無須上腳架(避免大幅度晃動),成果我覺得算是相當自然,尤其是高反差的情況下拍攝風景(特別是逆光),可以完整將天空的細節保留下來,包括藍天白雲以及高光的階調,甚至我可以這麼說...X-T4 是我測試過 HDR 表現最讓我滿意的相機,以下有六組範例供各位參考。
【HDR】A
B
C
D
E
F
/
/
/
/
【標準】A
B
C
D
E
F
/
/
/
/
 
 
 
 

▌臉部 / 人眼對焦測試(AF-C + 20fps)

 
X-T4 的臉部對焦系統也包括眼部偵測能力,使用者可選擇辨識「左/右」眼或隨機辨識,當麻豆在畫面中的佔比僅小小一塊時,「臉部」就能清楚被辨識,麻豆約 2/3 身比例時就能成功辨識眼部,若開啟 AF-C 搭配半快門操作的話就能持續進行追蹤;進行 20fps 連拍時亦不會有畫面延遲或黑屏的情況出現,當 MD 轉身時對焦範圍會以上半身為優先,偵測到側臉時眼部對焦框就會立馬出現。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純直線步行 - 臉部/眼部對焦 ▲步行 + 轉身 - 臉部/眼部對焦
 
 
 
 

▌對焦系統 / 追焦連拍測試(AF-C + 20fps 機械快門)

 
 
連拍速度
 
快門類別
 
裁切
 
連續自動對焦
 
30fps
電子快門
1.25x
 
20fps
 
10fps
 
20fps
 
15fps
機械快門
 
10fps
 
8fps
X-T4 連拍性能最大的進步就屬機械連拍的提升,前代機械快門連拍僅 11fps(連續記錄:145 張 JPG / 36 張未壓縮 RAW),X-T4 則是 15fps(連續記錄:110 張 JPG / 36 張未壓縮 RAW)。X-T4 的對焦點系統與過去的差異看似不大,不過暗部對焦能力可是來到 -6EV(搭配 XF35mm F1.4),合焦速度也縮短至 0.02 秒,對焦點選擇數量則維持在 425 點。
 
接著讓我們看看 X-T4 透過機械快門執行 15fps 連拍的表現,摩托車前進的速度約 45km/h 左右,小編取最接近拍攝者的 30 張連續照片來進行檢視,對焦點鎖定在安全帽的「Logo」上,每張照片均為 2,610 萬的原始大圖,放大檢視得到的結果可以得知 X-T4 在這樣的測試條件下成功率不敢說百分之百,但至少有 9 成 5 以上。
 
●X-T4 + XF 200 f/2R LM OIS WR:光圈先決、200mm(等效300mm)、f/2、1/4000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5 軸 6.5 級鏡頭防手震(搭配 XF 16-55mmF2.8 R LM WR)

 
X-T4 是富士 X-Mount 繼 X-H1 之後第二台內建機身防手震的機種,過去 X-T3 甚至是 X-Pro3 未內建 IBIS 似乎都有傳言,以上機種因受限於機身尺寸所以塞不下防手震機構,沒想到體積與 X-T3 相仿的 X-T4 就這麼實現了富士粉的心願。官方標榜 X-T4 具備 5 軸 6.5 級的防手震能力,不過這得看鏡頭而定,以現有的鏡頭來看最少都支援到 5 軸 5 級的水準,以下小編搭配 XF 16-55mmF2.8 R LM WR 鏡頭可支援到 5 軸 5.5 級,分別進行 16mm 廣角端與 55 望遠端的測試(以下均是 2,610 萬畫素原圖再進行區域裁切 720x480)。
 
●16mm 廣角端f/22、3s、ISO 160):16mm(等效 24mm)往回推 5.5 級的快門補償約 3 秒左右,小編以純手持測試開關防手震的表現,當機身防手震開啟時成功率約 5 成,如果是關閉防手震的話成功率大概只剩 1 成左右。
 
●55mm 望遠端f/10、1/1.6s、ISO 160):55mm(等效 82.5mm)往回推 5.5 級的快門補償約 1/1.6 秒左右,小編以純手持測試開關防手震的表現,當機身防手震開啟時成功率約 4-5 成,如果是關閉防手震的話則是全軍覆沒。
【16mm/On】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6mm/Off】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55mm/On】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55mm/Off】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4K 60fps @400Mbps 的影片表現
富士 X-Mount 相機從來都不是以錄影性能為主打,不過 X-T4 這次卻讓大家都跌破了眼鏡,承襲過去 X-T3 多數的優秀規格,使得 X-T4 可錄製 DCI4K(4096×2160)與 4K(3840 x 2160)的解析度,流量更是高達 400Mbps,而且更罕見的支援到 60fps 10bit,目前似乎沒有 APS-C 的無反可換鏡相機有此規格;而且透過 SD 卡即可直接拍攝 4K/60P 4:2:0 10bit 影片,若是透過外錄器的話則可輸出 4K/60P 4:2:2 10bit 的影片。
 
如果是拍攝 C4K / 4K 60p 的影片長度最長限制在 20 分鐘,30p 以下的話錄製時間最長則是 30 分鐘;X-T4 錄影時的連續對焦系統算是聰明,且合焦的過程也稱得上平順,拍攝期間如果擔心用轉盤調整曝光值導致機身晃動的話,也可以用觸控方式來調整曝光參數,以下五部影片的範例均是套用「Classic Neg.」軟片色調的成果,畫質均為 4K 60p。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1080p 240fps 的高速影片表現

 
1080p 每秒可錄製 240 格的高速影片也是業界翹楚,多數都還停留在 120fps,若以每秒 24格 來播放的話,等同 X-T4 可記錄下 10 倍慢速度的高畫質影片,影片最高流量為 200 Mbps,單段錄製最大長度則是 3 分鐘。以下影片分別有小潔的華麗轉身與招牌笑容、在小溪裡洗澡的紅嘴黑鵯以及拼命揮動翅膀的蜜蜂們,均可以呈現 10 倍慢的影片效果。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4K 60fps 使用 IBIS 機身防手震與 DIS 數位防手震的差異

 
X-T4 搭配 XF8-16mm F2.8 R LM WR 這顆鏡頭的總重量來到 1,232 公克,這對女生來說的確是很吃力,如果打算邊走邊拍的話,建議用兩隻手操作比較妥當。為了測試防手震開啟前的差異小編分別以關閉防手震、開啟 IBIS 與 IBIS + DIS 的環境下進行自拍測試,其中開啟 4K 60p 會強制裁切 1.18x,倘若再啟用 DIS 的話裁切率則會達 1.29x。(如果在意裁切率的話建議可以用 4K 24p 作業,但 DIS 還是會裁)
 
從測試影片來看當防手震全關時的畫面晃動感真的很明顯,儘管鏡頭的等效視角 12mm 依舊抵擋不了「步行+手持」的搖晃程度,在開啟 IBIS 後便可以感覺到晃動感的明顯修正,同步再開啟 DIS 時畫面四周被拉扯的感覺更獲得了改善,但帶有輕微果凍感,且修正幅度有限...不像 IBIS 開啟後效果那麼顯著。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 關閉 ● IBIS 開啟 ● IBIS + DIS 開啟
 
 
 
 

▌軟片模擬 / Flog / HLG

 
X-T4 雖然無法拍攝 RAW 格式的影片檔,但也支援 F-Log 與 HLG 錄製,適合用來記錄高反差的環境,更有利於後期製作調整彈性較大。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軟片模擬:Classic Neg ●F-Log ● HLG
 
 
 
 

▌Fujifilm X-T4 使用心得與結論


這次評測最大的遺憾我想就是時間不夠用吧!因為 Kimin 舊疾復發所以臨時換我接手,大概就只有一週左右的時間要把 X-T4 摸透還真是硬手,其實前陣子的 X-Pro3 及 X100V 都是我想測的機子,不過當時因為手邊滿檔騰不出時間作業,現在總算有機會一親芳澤我還不測爆 XD!
 
X-T4 這次的規格真的頗具誠意,進化幅度大幅超越前代,如果是從 X-T2 或 X-T30 要升級的同學肯定相當有感,首先 X-T4 的握感可是僅次於 X-H1,不僅機身厚度增加握柄的也比過去凸出,這次還加入了 5 軸 6.5 級的機身防手震,分別支援拍照及錄影,經過小編實測來推估的話,至少有 4 級的快門補償能力且成功率較高(因為本篇我都是以 5.5 級進行測試)。
 
X-T4 快門的回饋與聲音跟過去也有明顯的不同,戶外拍麻豆時距離大概 2~3 公尺就聽不到快門聲,且 X-T4 的快門震動抑制真的很出色,快門簾升降的震動幾乎是微乎其微,這也讓我聯想到 Leica M10P。
 

機身上下的按鍵、曝光轉盤、指令轉盤的配置位置都相當順手,唯獨觸控螢幕還是無法直接用來操作主選單,新加入的可翻轉螢幕可能是扭轉局勢的關鍵,畢竟 X-T4 錄影規格傲視 APS-C 無反可換鏡相機市場,肯定有機會成為專業 Vlogger 或 Youtuber 的生財工具。
 
提到富士當然不能錯過的就是「軟片模擬」功能,相較於前代機來說 X-T4 新增經典負片 Classic Neg. 與 ETERNA Bleach Bypass(跳漂白),後者雖然不是我的菜,但卻能贏造出截然不同的氛圍,前者是 X-Pro3 開始出現的軟片風格,也是能滿足我對底片色調的偏愛,而且所有「軟片模擬」均可以套用在照片與影片上。
 
這次使用的鏡頭有五顆,依序是 XF8-16mm F2.8 R LM WR、XF16-55mmF2.8 R LM WR、XF56mmF1.2 R、XF100-400mmF4.5-5.6 R LM OIS WR、XF200mmF2 R LM OIS WR,但主力集中在「XF56mmF1.2 R」因為它的淺景深較能凸顯主題,話說回來今天如果我沒有鏡頭包袱的話,我應該會選 X-T4 作為工作機 & 家庭記錄。
 
因為年紀越長時間越寶貴,除了工作需求以外實在沒有修圖的動力,X-T4 的性能與軟片模擬色調正好可以滿足我的需求,鏡頭應該會是以大光圈定焦鏡為主力吧!因為 APS-C 的大光圈鏡頭真的比全片幅要小巧太多了,不過整套買下來少說六位數起跳...我想我還是乖乖用老機撐著吧!
 
 
值得讚賞的部份:
◎ 內建 5 軸 6.5 級的機身防手震,動靜態皆支援
◎ 機身具備防塵、防滴以及 -10℃ 的抗低溫能力
◎ 30 萬次的快門壽命,快門聲輕且震動極小
◎ 機械快門連拍最高 15fps、電子快門最高 30fps(1.25x)
◎ 臉部辨識準確且支援眼部追蹤
◎ 暗部對焦能力來到 -6EV
◎ HDR 操作簡單且效果自然
◎ 豐富的軟片模擬(新增 Classic Neg. 與 ETERNA Bleach Bypass)
◎ 採用側翻式觸控螢幕,適合自拍及低角度取景
◎ 支援 C4K / 4K 60fps 及 1080p 240fps 錄影
◎ 改用 NP-W235 大容量鋰電池,標準續航力可達 500 張
 
可以改進的部份:
◎ 耳機監聽孔需透過 TYPE-C 轉接或使用電池手把(選配)上的接孔
◎ AF-C 時對焦點有時會飄走
◎ 無法透過螢幕觸控來操作主選單
◎ 觸控鎖定對焦點後無法透過再次觸控來改變對焦點位置
 
 
Fujifilm X-T4 ‧ 拍攝樣本(機身直出JPG)
 

X-T4 38mm ISO320 f/2.8 1/640s
 

X-T4 23mm ISO160 f/2.8 1/200s
 

X-T4 280mm ISO500 f/2.8 1/420s
 

X-T4 30mm ISO160 f/2.8 1/420s
 

X-T4 56mm ISO160 f/1.2 1/2500s
 

X-T4 54mm ISO320 f/5.6 1/160s
 

X-T4 55mm ISO320 f/2.8 1/300s
 

X-T4 56mm ISO160 f/5.0 1/950s
 

X-T4 280mm ISO2500 f/3.2 1/420s
 

X-T4 55mm ISO160 f/4.0 1/105s
 

X-T4 16mm ISO320 f/2.8 1/950s
 

X-T4 16mm ISO320 f/4.0 1/480s
 

X-T4 280mm ISO1250 f/2.8 1/420s
 

X-T4 42mm ISO320 f/2.8 1/400s
 

X-T4 55mm ISO320 f/2.8 1/450s
 

X-T4 280mm ISO400 f/2.8 1/140s
 

X-T4 16mm ISO320 f/5.6 1/80s
 

X-T4 16mm ISO320 f/2.8 1/1250s
 

X-T4 52mm ISO1000 f/5.0 1/80s
 

X-T4 280mm ISO320 f/2.8 1/420s
 

X-T4 16mm ISO320 f/2.8 1/550s
 

X-T4 22mm ISO320 f/6.4 1/480s
 

X-T4 171mm ISO3200 f/4.8 1/240s
 

X-T4 16mm ISO160 f/2.8 1/450s
 

X-T4 386mm ISO320 f/5.6 1/500s
 

X-T4 280mm ISO3200 f/8.0 1/420s
 

X-T4 55mm ISO160 f/2.8 1/110s
 

X-T4 56mm ISO160 f/1.2 1/6400s
 

X-T4 8mm ISO160 f/2.8 1/1900s
 

X-T4 280mm ISO160 f/2.8 1/320s
 

X-T4 56mm ISO320 f/2.0 1/900s
 

X-T4 56mm ISO160 f/1.2 1/2400s
 

X-T4 280mm ISO640 f/3.2 1/420s
 

X-T4 56mm ISO320 f/1.2 1/1700s
 

X-T4 56mm ISO160 f/1.6 1/2900s
 

X-T4 280mm ISO1000 f/2.8 1/125s
 

X-T4 22mm ISO400 f/2.8 1/1250s
 

X-T4 200mm ISO250 f/2.0 1/1000s
 

X-T4 280mm ISO640 f/2.8 1/125s
 

X-T4 56mm ISO320 f/1.2 1/1100s
 

X-T4 45mm ISO160 f/5.6 1/90s
 

X-T4 280mm ISO1000 f/2.8 1/500s
 

X-T4 16mm ISO160 f/2.8 1/480s
 

X-T4 46mm ISO640 f/4.0 1/70s
 

X-T4 56mm ISO160 f/1.2 1/3800s
 

X-T4 19mm ISO320 f/2.8 1/280s
 

X-T4 35mm ISO1000 f/5.6 1/50s
 

X-T4 55mm ISO160 f/2.8 1/140s
 

X-T4 38mm ISO320 f/2.8 1/550s
 

X-T4 56mm ISO160 f/1.2 1/750s
 

X-T4 280mm ISO320 f/2.8 1/850s
 

X-T4 16mm ISO160 f/2.8 1/450s
 

X-T4 42mm ISO160 f/2.8 1/320s
 

X-T4 386mm ISO200 f/6.4 1/500s
 

X-T4 22mm ISO160 f/2.8 1/550s
 

X-T4 280mm ISO250 f/2.8 1/420s
 

X-T4 116mm ISO1600 f/5.0 1/170s
 

X-T4 200mm ISO160 f/2.8 1/1400s
 

X-T4 29mm ISO160 f/2.8 1/450s
 

X-T4 56mm ISO160 f/1.2 1/1250s
 

X-T4 386mm ISO1600 f/5.6 1/500s
 

X-T4 55mm ISO320 f/2.8 1/240s
 
 

▌特別感謝

 
# MD:饒詩婕
# 拍攝協力:Bryan、Martin、Harvey

Let's block ads! (Why?)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3dN1Y0U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