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在去年推出Z接環與產品線之後,除了完整的鏡頭群規劃,還同時出現了一個幾乎不可能的產品:58mm f/0.95 S Noct,其驚人2kg重量與大體積,總是讓當時的我覺得 Nikon 是在開玩笑。以前我們總是認為,超大光圈鏡頭的 f/1.2、f/1,甚至是 f/0.95,通常都是進光量優先,但畫質就會比較貧弱。但這次測試的 Nikon 58mm f/0.95 S Noct 完全顛覆了我們的想像。它雖然是 f/0.95,但依然保有無與倫比的畫質。這次測試我們也同時拿了公認畫質也非常優秀的 Nikon 58mm f/1.4 與 Zeiss Otus 1.4/55 來一較高下。
身為Nikon家長期用戶,我們一直都知道Nikon有些「傳奇」等級的鏡頭,例如無比巨大的非變形超廣角鏡、被人稱之為「聖杯」的13mm f/5.6,再來就是我在很多次文章裡面都會提到的Noct「夜之后」,以及使用相同技術的AF 28mm f/1.4D。13mm f/5.6是連看都很難看見,就算是找得到價格也會破百萬以上的那種水準。而Noct-NIKKOR 58mm f/1.2,以及28mm f/1.4D兩顆,就算是年紀超過25年以上,到目前為止二手品都還需要花至少10萬元才能一親芳澤。而其中的Noct-NIKKOR 58mm f/1.2算是最有名、最常在Nikon歷史中被提到的一顆鏡頭。
今天我們終於有機會,再次目睹Nikon推出傳奇等級的系列:Noct。
要講58mm f/0.95 Noct,我們就一定要提到它的前身:Ai Noct-NIKKOR 58mm f/1.2:
Ai Noct-NIKKOR 58mm f/1.2 是在1977年推出。Noct這個名字,是從法文"Nocturne",亦即「小夜曲」而來。而Noct字首為「夜」之意,Nikon用它代表它對於夜景的描繪能力。在台灣大家稱這顆鏡頭為「夜之后」。在現代已經有不少f/1.2的鏡頭可選,但在40年前,f/1.2可以說是罕見的存在。但f/1.2並不是這顆鏡頭珍貴的地方,而是它能在光圈全開的情況下修正「彗星相差」。
在它出現以前,如果你想要用大光圈鏡頭拍攝夜景或星空,畫面的邊角就會出現「彗星相差」,如下圖:
彗星像差的意思,就是畫面邊角的光點無法聚集,會朝中心反方向散開的現象。有些鏡頭看起來會像彗星,有些看起來就會像上圖鳥類展翅一樣。
在當時底片感光度1600就已經雜訊爆炸了,如果你不使用大光圈鏡頭就很難用高快門速度拍攝,但光圈一開大,畫面的邊緣就會看到這些令人難以理解的東西。所以58mm f/1.2的出現,就是為了拍攝夜景與星空這兩種拍攝題材而設計。
▲Ai Noct-NIKKOR 58mm f/1.2鏡頭結構圖。與Ai 50mm f/1.2S相似。
Noct 58mm f/1.2是基於相對便宜的Ai 50mm f/1.2S改進而來,鏡頭設計師清水義之將其中的部分鏡片更改為高折射率玻璃,然後把前玉更改為非球面鏡片。但這不是這顆鏡頭珍貴的原因,因為非球面透鏡的研磨,對於修正彗星像差的精度跟一般像差的等級完全不同,他們必須要使用高階反射式天文望遠鏡的水準在磨製這片非球面鏡片,這樣一來,對於磨製鏡片工程師的技術有非常高的要求、檢查這片鏡片也需要超高精度的檢測儀器、測試像差的工具也是專門為這顆鏡頭而開發。從製造到檢測都是非常耗心耗力,這也是為什麼兩顆鏡頭外觀看起來差不多,但價差高達3倍的原因。
同樣的非球面鏡片磨製技術,也被應用在前面提到的AF 28mm f/1.4D上,以及首代超廣角大三元20-35mm f/2.8上頭,並且做了更近一步的修正與改進。不過,雖然Noct這個字在Nikon是被用來當作是修正彗星相差而出現,但這並不代表每一顆能夠修正彗星相差的鏡頭都會被冠上Noct之名。例如2013年推出的58mm f/1.4G也具有修正彗星相差的能力,但它的分類上就是一顆G鏡而已。
這顆Noct 58mm f/1.2從1977年一直生產到1997年,Nikon 100年的歷史上就只有這一顆Noct而已(嚴格來說是2顆,Noct 58mm f/1.2分別有1977年的Ai版,以及1982年的AI-S版)。所以這次所介紹的58mm f/0.95 S Noct,是Nikon的第二顆正式冠上Noct名稱的鏡頭,其地位之珍貴可想而知。
既然58mm f/0.95 S Noct是定位在「傳奇」等級、一顆要價近27萬新台幣的鏡頭,包裝當然不能只用紙盒。一家鏡頭廠對於產品的重視程度,可以從他們的包裝看出來。例如每一顆超望遠鏡頭的包裝,鏡頭廠都會給你一個硬殼箱。58mm f/0.95不但是硬殼,而且還是防水的氣密箱。
裡面用高密度耐撞的海綿包覆,遮光罩、鏡頭本體,還有一個放說明書的位置。下方那塊刻有鏡頭結構圖的地方可以拿出來,下面有兩塊空格,是原本放說明書與保證卡的位置。
不過這種箱子通常是拿來讓你感覺尊爵不凡的啦,誰出門會帶個只能放一顆鏡頭的箱子呢。
我要先告訴各位,這顆鏡頭重達2公斤!任何相機接上它都會頭重腳輕。它真的是一顆看起來不大,但拿起來非常沉的一顆鏡頭,如果要說我對這顆鏡頭的印象,除了畫質極好之外,就是真的不是開玩笑的重。鏡頭的正式重量就是2,000g。
給各位一個概念好了,攝影師常用的70-200mm f/2.8E VRII,也就是俗稱的小黑7,重量為1,530公克,這顆58mm f/0.95比望遠大三元還要重近500g。
以前我拿人稱畫質最好的Zeiss Otus 1.4/55,970g的重量我當時覺得好重,但跟58mm f/0.95 S Noct比起來真是小菜一碟,我這次拍照常在兩顆鏡頭之間互換,Otus那顆真的讓我有種kit鏡的錯覺。
為什麼會這麼重?因為整顆鏡頭絕大多數的部件都是金屬製,為了達到f/0.95的光圈,鏡片的尺寸自然也比同焦段的鏡頭大了不少,重量自然少不了的。
體積的部分,直徑10.2cm,長15.3cm,鏡頭真的不算大,但拿起來的重量絕對讓你印象深刻。
本來我以為這顆鏡頭的前端口徑會很大,我預想大約是95mm左右,沒想到只有82mm。跟105mm f/1.4E相同。
58mm f/0.95 S Noct是一顆純手動對焦鏡,為什麼f/0.95不能自動對焦?官方的回答是:鏡頭的景深過淺。我推測他們的意思是目前的相機對焦技術還沒辦法處理景深這麼淺的畫面。
58mm f/0.95的景深到底有多淺?做個表讓大家看看:
距離 | f/0.95 | f/1.2 | f/1.4 |
50cm | 3.6mm | 4.6mm | 5.3mm |
1m | 1.5cm | 1.9cm | 2.3cm |
2m | 6.4cm | 8cm | 9.4cm |
5m | 40cm | 51.3cm | 60cm |
如果你在最近對焦距離50cm拍攝時,清楚的範圍只有0.36公分!知道這是什麼概念嗎?這代表你拍人像的時候,睫毛跟眼睛不是在同一個焦平面上、對焦在眼睛時,瀏海跟嘴巴是沒有任何細節的,絕對不是在誇張。
關於這顆鏡頭在去年發表時,很多其他家的用戶還嘲笑鏡頭做這麼大顆,結果連自動對焦都沒有。但事實是,目前世界上沒有任何一顆光圈大於f/1.0,同時可以自動對焦的鏡頭。光圈最大同時可自動對焦的,應該是Canon在1989年推出的50mm f/1.0L,不過它上市後,Canon還要再等11年才有第一台數位單眼,而且畫素「只有」310萬畫素,你想當時對於對焦準確度的需求,會跟現在4000萬畫素的差異有多大?而且數位單眼到目前為止,最準的中心點理論上都只支援到f/2.8,你拿過85mm f/1.2LII拿單眼去用邊緣的點對焦過嗎?那真的只能說要靠一點運氣。
目前超大光圈鏡頭可以自動對焦,而且是成功率很高的自動對焦鏡頭,主流都還是落在f/1.4的光圈值。我認為如果要光圈大於f/1.4同時又能有高對焦成功率,那一定要搭配具備對比式對焦的無反相機,傳統數位單眼的純相位式對焦是要達到是非常困難的,但如果要進到f值大於1的領域,我覺得絕對不是說做不到自動對焦,而是目前相機廠還沒有辦法做到足夠的精度。
58mm f/0.95 S Noct的鏡身也搭載了小液晶螢幕,你可以選擇在上頭顯示光圈,或者是本來在對焦環上就有刻的對焦距離。
用液晶螢幕去顯示本來就有的東西幹嘛?等你高高興興地用f/0.95去一片漆黑的山上拍星星時,你就知道會自己發光的對焦距離顯示有多重要;等到你在毫無光害的馬祖海岸,望著一片藍眼淚,但完全看不到鏡頭上的對焦距離時,就會知道液晶顯示有多方便了。
一般你所熟悉的光圈值是多少?我猜你可以輕易地回答f/1.4以後的那些數值、f/1.4, 2, 2.8...但在這前面你可能就不太明白了。f/0.95跟f/1.4是差多少級光圈呢?
答案是1又⅓級光圈。從f/0.95之後是f/1、f/1.1、f/1.2、f/1.4。而f/1.2只跟f/1.4差了⅓級光圈,不過鏡頭的價格與整個行銷的定位上,f/1.2就是與f/1.4有很顯著的差異。至於光圈再更大的鏡頭,在歷史上可以說是屈指可數的傳說等級。
光圈葉片為11片,每片都是圓弧形。Nikon現代鏡頭的光圈葉片很少到11片的,多數都是7片或9片。
關於光圈葉片數,Sony最高階的G Master系列鏡頭倒是滿會利用這點的,24、85、100STF、135、400、600、1635、70200、200600都是11片圓形光圈葉片,基本上除了2470與100400是9片以外,其他9顆GM鏡頭全部都是11片。
鏡頭結構,內有10群17枚鏡片,黃色部份為4片ED鏡片,藍色為4片非球面鏡片。
一般的鏡頭裡通常會有一些空間,可以拿來對焦讓鏡片前後移動,或者至少鏡片的外圈還有許多空隙,但你看上圖,幾乎是鏡片要把這顆鏡頭內的所有空間全部塞滿了。你看裡面如果要裝下對焦馬達,讓鏡片有移動的空間,那鏡頭就要做的更大更重。而且每片鏡片都這麼大,對焦馬達的負擔相對來說也很大,如果這顆鏡頭真的可以自動對焦,那對焦速度也應該很難快得起來。
鏡頭全名 | NIKKOR Z 58mm f/0.95 S Noct |
光圈範圍 | f/0.95-16 |
鏡頭結構 | 10群17枚 |
特殊鏡片 | ED x 4 ASPH x 3 |
塗層 | Nano Crystal Coat ARNEO Coating 氟塗層 |
最近對焦距離 | 50cm |
放大倍率 | 0.19x |
光圈葉片 | 11片圓形 |
濾鏡口徑 | 82mm |
重量 | 2,000g |
體積 | 10.2 x 15.3cm |
售價 | NT$269,800 |
各位有發現嗎?這顆鏡頭它沒有什麼特殊的鏡片,他就是ED低色散與非球面鏡片而已。它沒有像是Zeiss宣稱自己的Otus有比同重量黃金更貴的鏡片,或者是全新未曾出現的功能。看起來好像還好嘛!沒關係,你之後看看表現就知道,先賣個關子。
鏡頭的外殼是用削切的方式作成,絕大多數的部件都是金屬製,一來是確保精密度足夠,二來是對耐用度的要求。上圖的Noct字樣也是特別去刻出來的。
鏡頭在轉動對焦環時,會有相當數量的鏡片在移動。當你的對焦環往最近距離50cm的方向轉動時,內部鏡筒會往前,但同時整顆鏡頭的重心也是。所以如果你把鏡頭放在桌上時,會直接往前倒。但如果你裝上相機時就會保持平衡。不過。當你將58mm f/0.95裝上相機,而對焦距離在無限遠處時,相機會往後倒。
如果你上遮光罩的話,就不會從側面看到上圖這個樣子,因為對焦而伸出來的鏡筒會被擋在遮光罩內看不見。
由於鏡頭實在是太重,所以58mm f/0.95 S Noct本身就有一個腳架環。
再來是鏡頭的遮光罩HN-38,整個遮光罩本體都是金屬,前端是橡膠,可以讓你放心的把鏡頭對地直放。而遮光罩鎖上的方式並不像一般遮光罩是快扣式,而是最原始的螺牙式但基本上,除了拍外觀需要拆卸以外,我從未拆過58mm f/0.95的遮光罩。除了阻擋光線以外,它可以替我保護這顆嬌貴的寶貝。
這個遮光罩比較特別的地方,是它不僅是螺旋鎖上鏡身,它是鎖上之後直接與對焦環變成一體,對焦的時候是會連遮光罩一起轉的喔!
換句話說,這個遮光罩如果你鎖太緊的話,是有可能拆不下來的。
另外遮光罩無法反裝,直徑與對焦環完全相同。
對焦距離最近是50公分,放大倍率0.19x。MADE IN JAPAN。
重量2kg的58mm f/0.95,加上Z7的585g,總重2,585g。當我單手抓握著裝上58mm f/0.95的Z7時,我會很明顯感受到手腕在跟我抗議;而直幅拍攝,而且要花好一段時間對焦的時候,真的會需要把手放下來休息一下...
本篇文章的測試與實拍照都是使用4575萬畫素的Z7所拍攝。坦白說我有想過要拿6100萬畫素的Sony A7RIV來測試看看,不過想說這裡是Nikon的場子(也不想讓自己太麻煩)就作罷。
但我向各位保證,這顆鏡頭的表現絕對精彩。
一顆鏡頭要賣27萬新台幣,肯定有什麼過人之處。我覺得讓各位知道一個產品「到底是有多好?」的最佳方法,就是拿過去最好的產品來做比較,於是我們拿了兩個產品,一個是Nikon自家F接環的58mm f/1.4G,另外一個是Zeiss的Otus 1.4/55的F接環版本。
▲Nikon 58mm f/1.4G (本站實測文章),目前售價為NT$61,900
▲Zeiss Otus 1.4/55 (本站實測文章),售價為NT$92,000。
為什麼拿這兩顆鏡頭來做比較?第一當然是焦段接近、光圈也都是超大光圈。而Nikon 58mm f/1.4G是F接環裡普遍認為原生鏡中畫質最優異的,同時它還有針對彗星相差作修正,在N家是一個頂級鏡頭的分類;而Zeiss Otus系列,是目前公認全幅鏡頭中畫質最好的大光圈產品,我們測過的經驗是畫質真的非常棒,我甚至用了「接近理論的完美」這種在當時認為絕對不誇張的標題。
(本來我們還想借中一光學的一顆Z接環的50mm f/0.95,一顆只要24,500,但時間不夠我們就沒放進來了。)
Nikon 58mm f/1.4G跟Zeis Otus 1.4/55都是非常棒的鏡頭,面對兩位高手,58mm f/0.95 S Noct該如何面對挑戰?
● 各級光圈銳利度 |
你是怎麼看待超大光圈鏡頭銳利度的?我通常的評語都是:「全開光圈時跟f/8的畫質會非常接近,只要縮1級光圈就好」。有看過我們文章的,應該都會知道大概是會這樣對吧?就算是畫質真的很猛的Zeiss Otus 1.4/55也是如此,只是它的f/1.4比f/8的差距更小。
至於f/1.2或f/1或以上的光圈,我們通常不會對這種鏡頭畫質抱太大期待,因為一來,C/N/S三大廠商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推出這種產品了,過去會有f/1.2、f/1等大光圈競賽,是因為以前底片的高感光度非常有限,所以需要大光圈來補足在微光或無光環境下的快門速度,但現在任何一台相機的ISO都可以超過ISO12800,所以廠商只要把f/1.4的畫質顧好,基本上就不用一直衝超大光圈的規格。
但Nikon 58mm f/0.95 S Noct是要來打破極限的,這顆鏡頭的目標不是來追求CP值、不是追求要賣得多,也不是要去做市場調查後來調整設計與成本的。這顆鏡頭的出現是要告訴全世界:「Nikon有能力做全世界畫質最好的超大光圈鏡頭!」這顆鏡頭的目標,是設立一個超高標準讓別人去追隨。
所以,那他們能把f/0.95的邊角畫質做到怎樣?我一直很好奇。我知道畫質會很好,但...我真的沒見過任何一顆光圈大於f/1.0,畫質還會好的鏡頭。注意喔,我們都是在4,570萬畫素這種超高的標準下檢視的,可不是1,200萬或2,400萬。我只是想要各位有心理準備,因為以下你看到的,是完全實際測試出來的成果。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4000s。上圖是Noct光圈全開,對焦在邊角的畫面。對焦在中央與邊角是不同的照片,文後我再向各位說明原因。
以下我們要測試三顆鏡頭的中央與邊角畫質,但我發現機身開啟變形校正後,Noct與G鏡會有一點點裁切,所以就把變形校正關了,但邊角亮度補償依然開啟。下圖左方直排分別是Noct、G鏡Zeiss Otus鏡。
- Noct 0.95
- 1
- 1.4
- 2
- 2.8
- 4
- 5.6
- 8
- 11
- 16
- G
- -
- 1.4
- 2
- 2.8
- 4
- 5.6
- 8
- 11
- 16
- Otus
- -
- 1.4
- 2
- 2.8
- 4
- 5.6
- 8
- 11
- 16
[打包下載]
先講,中間的G鏡不是沒對到焦,我是自動對焦之後,在用手動對焦反覆檢查數次,這顆G鏡是合焦的,只是上面的Noct與下面的Otus實在太銳利了。基本上,你滑鼠稍微動一動,就可以知道G鏡是完全出局了。
我們來看Noct與Otus的差異。但我很難告訴你Noct的f/0.95跟Otus的f/1.4誰比較銳利,老實說我覺得f/0.95比較銳,但兩顆鏡頭有焦段上的差異,不過Noct的畫面看起來就是還要更清楚分明一點。換到f/1.4,你可以很清楚的知道Noct的畫質勝過Otus的f/1.4。
這是中央銳利度的部分,我們要看邊角才能見真章。
- Noct 0.95
- 1
- 1.4
- 2
- 2.8
- 4
- 5.6
- 8
- 11
- 16
- G
- -
- 1.4
- 2
- 2.8
- 4
- 5.6
- 8
- 11
- 16
- Otus
- -
- 1.4
- 2
- 2.8
- 4
- 5.6
- 8
- 11
- 16
這比較真的超級無敵嚴格,這是整個畫面裁切最左下角,完全沒有留任何邊,直接左下角到最後一個畫素。
邊角的照片我想請各位看兩個地方,第一個是下方的樹葉,看你有沒有辦法清楚的數出來上頭的葉子,第二個地方是更嚴苛的、左邊綠色牆面的磁磚,看你有沒有辦法看出來上頭有一顆一顆的感覺。
小編覺得,Noct的f/0.95表現似乎比Otus 1.4/55還要來得更銳利;而Noct的f/1.4又明顯的比Otus更好。而如果要表現牆面磁磚的顆粒感,Noct的f/2會跟Otus的f/5.6差不多。而最佳畫質的部分,Noct在f/2.8之後就幾乎與f/8無異,而Otus大概要到f/5.6。
我要再重申一次,Zeiss Otus 1.4/55是一顆非常棒的鏡頭,我們過去都以它來作為全幅機畫質的最高標準。但很顯然的,它遇到更強的對手了。
---------------------
最後我要說明一下銳利度的拍攝狀況。Noct能借測的幾天,我同時借了G鏡與Otus去台中兩天,想要避開台北市的雨。但我似乎遇到一顆有問題的Otus,所以兩天後回台北請石利洛開一顆全新的,再拍一次銳利度測試。結果我發現雖然對焦範圍是在100公尺以外,但對焦在中央(遠處)大約150公尺的地方,與對焦在邊角(近處)大約100公尺,是不同的焦平面。所以隔天又再拍一次,但拍完Noct與G鏡之後,要拍Otus時很突然地來了一場雨,所以只有Otus在中央裁切的那組照片是用前一天拍的,其他都是在同一時間內拍攝,但老實說,天候狀況最好最好都只有到非常細微的毛毛雨,而不是晴天。但兩天的拍攝條件相當接近。
這次讓我最訝異的發現,是在用Noct與Otus這兩顆鏡頭時,我發現雖然對焦物體已經相當遠了,但中央跟邊角還是在不同一個焦平面上。我很確定整個畫面內的物體都一定超過100公尺,中央的更遠一些。不過當我對焦在中央時,邊角就是模糊的;對焦在邊角時,中央就模糊了。
但就過去的經驗來說,鏡頭對焦大概超過50公尺就肯定是可以算是同一個平面,中央與邊角是完全相同的,但在這兩顆鏡頭上,我的這個經驗被打破了。可能是過去的鏡頭畫質都不夠好我看不出來,但這兩顆鏡頭有完全相同的現象,而且Noct與Otus都是全新的(這顆Otus還只有我一個人用過而已),所以兩顆鏡頭同時發生光軸偏移的機率非常低。所以我可以說,當鏡頭畫質好到一定的程度時,對於對焦的距離會變得非常敏感——就算超過100公尺,也是會有100公尺與150公尺的差異。
---------------------
總之,在此之前,我沒見過比Zeiss Otus 1.4/55銳利度更好的鏡頭了,Nikon 58mm f/0.95 S Noct毫無疑問,是我見過最銳利的鏡頭。
● 人像散景 |
我想會買這顆58mm f/0.95 S Noct的朋友,要不是拿來拍星星,就是拿來拍人吧?這裏我趁著拍模特兒的時候從中取出五組照片,讓各位看看三顆鏡頭在散景表現上的差異。 ▲想要夢幻嗎?選Noct就對了!
● 色散, 耀光與鬼影 |
關於鏡頭的色散抑制,Noct在產品介紹上並沒有太大的著墨,頂多就是用了4片ED鏡片。而G鏡是連1片ED鏡片都沒有。
但Zeiss Otus 1.4/55,它是打著APO(Apochromat)「複消色差」的名號,這顆鏡頭可以賣到近10萬塊有很大一部分是靠著這個APO,APO就是專門消除色差技術,但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並不單止是鏡片本身,也有可能是鏡片的組合方式,或者是同時使用不同的材質黏合多個鏡片,達到消除色散的效果。
以下我們選用我們常見的色散檢測環境。
這時候Otus的優勢就展現出來了,在這個環境下,就算是光圈全開也是沒有任何的紫邊,真的是強大無比。
相對來說Noct與G鏡就趨於劣勢,兩顆鏡頭的光圈都要縮到f/2才能夠讓紫邊消失。
耀光與鬼影的部分,由於本次測試的時間裡,陽光出現的時間極少,所以我只能就紫邊的這個部分來看耀光與鬼影的表現。下面三張圖是我抓三顆鏡頭的f/16,在相似的環境下看畫面中的耀光與鬼影。
各位可以注意到,Noct的三顆鏡頭耀光都不會,亮處週邊沒有明顯的泛白。不過Noct的畫面會出現明顯的藍色光斑,但只有光圈縮到至少f/5.6以下時才會比較容易見到。
● 彗星相差 |
我們過去在測試超大光圈鏡頭的時候,都一定會去測彗星相差。這是超大光圈鏡頭高品質的一個指標。如果有針對這個項目做修正,鏡頭的價格也通常不會低。就如同我們在文章的一開始所說,一顆鏡頭要修正彗星相差,對於磨製鏡片的技術、檢測精度、檢測儀器的要求都是不同的水準。
彗星相差是在光圈開大時,畫面邊緣的光點會朝中心的反方向散去的現象,通常會呈現彗星形,或者是雙翼形。要檢測的話,晚上出門去找一個邊角有燈的畫面就可以,而且光點要小一點才行。耶誕節樹上掛的燈飾就是非常好的一個測試環境。(只可惜小編測試鏡頭時,新北耶誕城還沒開)
我們這裡要看的三顆鏡頭是都有針對彗星相差修正。我們一起來比較看看三顆鏡頭的差異。理想的狀態下,畫面中的光點應該不會有任何分岔或類似星芒的東西跑出來,它就應該是個圓形的、向外均勻擴散的光點。
想要看什麼叫彗星相差嗎?看G鏡就是,光點已經分岔變成戰鬥機的形狀了。但你要知道這顆鏡頭已經是很厲害。
Noct的彗星像差抑制是最強的,f/0.95與f/1.4差不多,雖然實際上都有彗星像差,但你知道這非常的輕微。到f/2的時候就已經完全沒有。Otus的表現非常好,但光點還是有一點往外偏。Noct就是比較好,很可怕的優秀。
● 口徑蝕 |
口徑蝕我們分成兩個部分來探討,一是最近對焦距離,二是對焦距離1公尺。所有的相機與鏡頭都是在完全相同的地方拍攝。
- Noct 0.95
- 1
- 1.4
- 2
- 2.8
- 4
- -
- -
- -
- -
- G
- -
- 1.4
- 2
- 2.8
- 4
- -
- -
- -
- -
- Otus
- -
- 1.4
- 2
- 2.8
- 4
- -
- -
- -
- -
對焦距離1m
- Noct 0.95
- 1
- 1.4
- 2
- 2.8
- 4
- -
- -
- -
- -
- G
- -
- 1.4
- 2
- 2.8
- 4
- -
- -
- -
- -
- Otus
- -
- 1.4
- 2
- 2.8
- 4
- -
- -
- -
- -
各位應該可以發現兩件事:
- Noct的光點都比另外兩顆鏡頭大
- Noct的口徑蝕比另外兩顆鏡頭更不明顯
● 邊角失光 |
這個部分的暗角修正我都有開啟,並且設為[標準]。拍攝環境是左右各有一盞LED光源,確保整個畫面都有均勻的光線,這樣就能看得出來邊角失光的程度。
- Noct 0.95
- 1
- 1.4
- 2
- 2.8
- 4
- -
- -
- -
- -
- G
- -
- 1.4
- 2
- 2.8
- 4
- -
- -
- -
- -
- Otus
- -
- 1.4
- 2
- 2.8
- 4
- -
- -
- -
- -
在f/1.4的基準下,Noct的中央與邊角的差異最小,這是當然的了,因為對Noct來說它已經縮了1又1/3級光圈,而f/2的畫面下,中央與邊角的亮度已經幾乎無異。相對來說Otus的邊角失光就比較明顯,Nikon 58mm f/1.4G介於兩者之間。
● 星芒 |
星芒的部分,我們把三顆鏡頭的每一級光圈都拍下來做個比較。
- Noct 0.95
- 1
- 1.4
- 2
- 2.8
- 4
- 5.6
- 8
- 11
- 16
- G
- -
- 1.4
- 2
- 2.8
- 4
- 5.6
- 8
- 11
- 16
- Otus
- -
- 1.4
- 2
- 2.8
- 4
- 5.6
- 8
- 11
- 16
Noct在縮光圈的星芒下,星芒的發散並不平均,另外兩顆鏡頭都能夠呈現出均勻的星芒。
● 呼吸效應 |
呼吸效應的意思,是鏡頭在[對焦]時,會出現[變焦]才有的狀態。意思就是對焦時畫面會放大或縮小。拍照的人很少會注意到這點,絕大多數的人根本不會注意到,但有非常多鏡頭都會有這個問題,而且不限定焦鏡或變焦鏡。
但對於拍攝影片的人來說,呼吸效應就是個該注意到的問題,因為對焦位置改變經常被用來導引觀眾的觀看位置,或者是帶領觀眾的情緒。但對焦時若畫面放大或縮小,就等於改變了構圖,會非常容易看得出來,也有可能會影響導演敘事的方式。所以標榜自己是電影用的鏡頭通常都會對呼吸效應修正。
但小編認為,有呼吸效應並不代表不適合拍影片,只是通常拍影片用的鏡頭會對此修正而已。有相當多的影片畫面中有呼吸效應,但它依然是非常棒的作品。我們這裡要來看看這三顆鏡頭的呼吸效應表現。
Nikon 58mm f/0.95 S Noct
[embedded content]
Nikon 58mm f/1.4G
[embedded content]
Zeiss Otus 1.4/55
[embedded content]
三顆鏡頭的呼吸效應中Noct算是最明顯,你可以注意到右方的建築會往右退滿多。G鏡次之,Otus最少。但其實三顆都有。真正要沒有呼吸效應的話,畫面中的物體應該是要待在原地變模糊,你不會看出來畫面會往旁邊退。
● 變形 |
拍攝變形時,小編有將變形校正開啟。不過50mm這個焦段的變形通常都不嚴重,下面三顆鏡頭的變形表現請各位參考。
● 視角差異 |
這是我拍攝時注意到的另外一個小地方,Noct與G鏡雖然一樣都是58mm,但是拍攝的角度卻會有些微的差異。兩顆鏡頭在視角的規格上都是40°50′,但表現出來會有所不同。至於Otus就不用說了,因為它是55mm,比58mm廣了3mm。
再來,機身的變形校正也會改變視角的範圍,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在測銳利度的時候我會將變形校正關閉,因為我發現拍攝的畫面跟拍完相片的視角不同。所以最後索性關閉,取得真正的鏡頭邊角銳利度。
你可以發現G鏡的58mm比Noct還要廣。而G鏡的變形比較明顯一點點,所以開啟變形校正之後邊緣的損失會較明顯。但Otus可能是因為Z7機身沒有修正資料,所以原始與校正沒有任何差別。
● 邊角失光 |
這個部分的暗角修正我都有開啟,並且設為[標準]。拍攝環境是左右各有一盞LED光源,確保整個畫面都有均勻的光線,這樣就能看得出來邊角失光的程度。
- Noct 0.95
- 1
- 1.4
- 2
- 2.8
- 4
- -
- -
- -
- -
- G
- -
- 1.4
- 2
- 2.8
- 4
- -
- -
- -
- -
- Otus
- -
- 1.4
- 2
- 2.8
- 4
- -
- -
- -
- -
在f/1.4的基準下,Noct的中央與邊角的差異最小,這是當然的了,因為對Noct來說它已經縮了1又1/3級光圈,而f/2的畫面下,中央與邊角的亮度已經幾乎無異。相對來說Otus的邊角失光就比較明顯,Nikon 58mm f/1.4G介於兩者之間。
● 進光量 |
這個部分是我們過去從來未曾比較的,但在拍攝時其實都能夠很明顯的發現,這三顆鏡頭在相同的拍攝數值下有不同的亮度。所以就獨立開一個小區來看。
以下測試,是用Noct的拍攝數值作為基準。固定感光度、光圈與快門之後,把拍攝數值套用在G鏡與Otus上頭,就能看出個鏡頭不同的透光能力。我們使用的燈光是專業的非閃爍性LED錄影用燈具,可以固定出力與色溫,是穩定的拍攝環境。你從這組可以看出三顆鏡頭在亮度上的差別。
- Noct
- f/0.95 1/400s ±0EV
- f/1 1/400s ±0EV
- f/1.4 1/200s ±0EV
- f/2 1/100s ±0EV
- f/2.8 1/50s ±0EV
- f/4 1/25s ±0EV
- -
- -
- -
- G
- -
- -
- +0.3EV
- +0.3EV
- +0.3EV
- +0.7EV
- -
- -
- -
- Otus
- -
- -
- +0.3EV
- +1.3EV
- +1.7EV
- +1.7EV
- -
- -
- -
當f/1.4的時候,相同的拍攝數值,G鏡與Otus都認為這曝光是過曝0.3EV;而f/2, 1/100s時,G鏡為+0.3EV,Otus驟升至+1.3EV;甚至在f/2.8之後到達+1.7EV。
這代表什麼呢?代表在相同的光圈值下,58mm f/0.95 S Noct的透光率會比58mm f/1.4G或Otus 1.4/55來得差。所以換句話說,在相同的光圈下,G鏡或Otus可以用更快的快門速度獲得相同亮度的照片。不過Noct的f/0.95不管怎樣都比f/1.4用更短的快門就是了。
怎麼會這樣?各位可不要忘記,鏡頭上的光圈值並不是絕對的光圈尺寸,光圈值的定義是「鏡頭焦距/光圈孔徑」,它只是兩個數字去相除的比值。兩顆鏡頭可以都是f/1.4,但這並不代表它們的進光量是一樣的。因為相機鏡頭並不會考慮到鏡頭的透光率,拍攝影片用的電影鏡頭才會考慮到透光率,光圈就不是以f/為標注的F光圈,而是把Transmission(透光率)考慮進去的T光圈。
The Sharpest Lens We've Ever Seen
我必須說,在此之前我一直認為Zeiss Otus是我心目中的最高畫質代表,至少在全幅的領域中是如此。它的銳利度表現著實令人驚訝,其實就算他推出至今已經整整6年有,到現在它依然是一顆畫質極佳的鏡頭。f/1.4與f/8的畫質幾乎無異,至少我們在當時用3,600萬畫素的D800E測試時是深信不疑的這麼認為。
然後Nikon Z接環出來,捲起袖子,說道:「看好囉Zeiss,我只示範一次!」
58mm f/0.95 S Noct重新定義了什麼叫做「最大光圈就是可用光圈」。而且它的最大光圈不是f/2.8、不是f/2、也不是f/1.4,是超可怕的f/0.95!我不知道你對這些數字有什麼感覺,但在此之前是根本沒有任何一顆鏡頭能達到這種成果。
它的f/0.95銳利度,跟Otus的f/1.4差不多!而它的f/1.4已經可以撤底海放F接環的58mm f/1.4G——普遍認為已經是顆畫質相當好的鏡頭——而Otus的f/1.4也只能在坐冷板凳。而邊角的畫質更是強到令人無法接受,f/2的銳利度跟Otus的f/4差不多。它就是...真的很強!
鏡頭全名 | NIKKOR Z 58mm f/0.95 S Noct | NIKKOR 58mm f/1.4G | Zeis Otus 1.4/55 |
發表時間 | 2018 | 2013 | 2013 |
光圈範圍 | f/0.95-16 | f/1.4-16 | |
鏡頭結構 | 10群17枚 | 6群9枚 | 10群12枚 |
特殊鏡片 | ED x 4 ASPH x 3 | ASPH x 2 | ASPH x 1 色散抑制鏡片 x 6 |
塗層 | Nano Crystal Coat ARNEO Coating 氟塗層 | Nano Crystal Coat | T*抗反射鍍膜 |
最近對焦距離 | 50cm | 58cm | 50cm |
放大倍率 | 0.19x | 0.12x | 0.15x |
光圈葉片 | 11片圓形 | 9片圓形 | 9片圓形 |
濾鏡口徑 | 82mm | 72mm | 77mm |
重量 | 2,000g | 385g | 970g (F接環) 1,030g (EF接環) |
體積 | 10.2 x 15.3cm | 8.5 x 7 cm | 9.2 x 14.1cm(F接環) 9.2 x 14.4cm(EF接環) |
售價 | NT$269,800 | NT$61,900 | NT$92,000 |
在鏡頭的其他指標部分,Noct依舊是表現極為亮眼。Noct就是為了消除夜景大光圈時的彗星像差。它真的做到幾乎不可見,就算是在4570萬畫素下依然是如此,雖然Otus 1.4/55的表現也是很好,但Noct的表現還是無話可說的更加優秀。
而背景的光點散景,Noct就算是在相同的光圈、相同的對焦距離,它的光點就是比較大、畫面比較夢幻,同時也有相對較少的口徑蝕。
有幾點需要注意的是,Noct的進光量會比58mm f/1.4G或Zeis Otus 1.4/55還要來得少,相同的拍攝數值下,Otus的照片會顯得比較暗。同時,呼吸現象Noct也是三顆鏡頭中最明顯的。至於色散的表現與G鏡相同,這個部分還是APO等級的Otus表現較為優秀,全開光圈依然沒有一點紫邊存在,幸好紫邊在數位時代非常容易校正。
賣這價格,貴嗎?
坦白說,如果你光看帳面數字的話,超貴!這顆比300mm f/2.8 VRII價格還高。那如果拿58mm f/1.2 Noct的價格來比較呢?我們引用主計處與中央銀行的資料來算算看:
Noct-Nikkor 58mm f/1.2的銷售日期是1977年,也就是民國66年,該年的平均國民年均所得是NT$50,274元,台灣人平均一個月薪水才4189.5元。而這顆鏡頭在當時的售價是日幣¥150,000,搜尋當時日幣兌台幣的匯率是1:7左右,換算一下這顆鏡頭就等於大約是NT$21,242。
也就是說,以民國66年的「感覺」來說,要買這顆「夜之后」,你需要存5個月的薪水才買得起。如果換到2018年的收入水準來看,這個「感覺」就是一顆定價324,885元的鏡頭。
...看起來58mm f/0.95 S Noct它269,800的價格,是不是便宜而且佛心了許多呢?
▲價位與定位相似的Leica Noctilux-M 50mm f/0.95
好了...前面說這些沒有用,那只是「感覺」而已。這顆鏡頭的269,800定價,以過去Nikon的產品來看的確是高到一個令人難以想像的地步,不過各位可以從其他牌子來思考。例如最有名的Leica Noctilux-M 50mm f/0.95 ASPH,售價超過30萬!對於正徠卡產品來說27萬根本是家常便飯(我都還沒拿限量版出來說嘴咧),但徠卡除了是徠卡以外,它的產品的確是優秀,不過各位也可以去查這顆鏡頭的MTF圖,其實跟Nikon Noct並不是在同一個階層上的產品。
相較之下,Zeiss Otus 1.4/55居然變成了CP值相對高的選擇,產品線從9.2萬到15萬都有。而畫質上Otus的確是在f/1.4的區域訂立了一個非常高的標準,而且長達6年的時間一直沒有與之匹敵的對手。我會覺得Otus依然是非常棒的選擇,但如果你想要極致到頂的畫質,你可以選擇Nikon Noct,但你也知道,當要把畫質從98做到99分,你所付出的成本自然就是會三級跳。而小編也覺得,Noct的畫質,如果不搭配4,000萬畫素以上的機種是看不出來的。所以最好搭配Z7,或者轉接Sony 6,100萬畫素的A7RIV也是一個好的做法。
就算是269,800數字很嚇人,但各位要知道,它並不是沒來由的訂這個價,這個價格背後所擁有的,是f/0.95的超大光圈、但全開光圈依然保有極為驚人的銳利度表現、以及我們前所未見的彗星像差抑制能力。在多數的鏡頭指標上,Noct都能擁有極為優秀的表現,而在銳利度、彗星相差的抑制能力上,如果58mm f/1.4G可以稱得上是"Great",Zeiss Otus 1.4/55我會給它"Excellent",但58mm f/0.95 S Noct我會給"Perfect"。
再多的讚美都不夠,最近國祥有辦許多體驗活動,去試試看這顆傳奇等級的鏡頭,它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日本於10/12開始接受Nikon 58mm f/0.95 S Noct的預約訂單,結果因為訂單量過大超乎預期,所以他們在10/31發佈了新聞稿宣布預購暫時中止,原因是這顆鏡頭需要超高技術製造,無法無上限的接受訂單大量生產,可能會因此導致等待時間過長所以暫時停止了預購。而這顆鏡頭國祥透露,台灣已經有五位追求畫質的攝影師下訂,但最早最早,也是要12月中以後才能拿到。
如果你想要買這顆傳奇鏡頭的話,店裡是不會有現貨的。58mm f/0.95 S Noct是採接單生產製,產地在日本,一天只能生產一顆這樣的速度。所以如果你想要的話最好動作快點,排隊的人可是相當多!
本篇文章的實拍照片,完全都是使用Nikon Z7拍攝,一般風景使用[標準],人像的部分就使用[肖像],部分人像是使用Creative Picutre Control,所以相片片呈現篇紫色調。完全未修原圖直出。另外,我們的系統不能顯示EXIF資訊到小數點第二位,所以下面的f/0.9就是f/0.95的意思。
[embedded content]
NIKON Z 7 58mm ISO100 f/0.9 1/6400s
NIKON Z 7 58mm ISO100 f/0.9 1/6400s
NIKON Z 7 58mm ISO100 f/0.9 1/640s
NIKON Z 7 58mm ISO100 f/0.9 1/1000s
NIKON Z 7 58mm ISO100 f/0.9 1/800s
NIKON Z 7 58mm ISO140 f/3.5 1/60s
NIKON Z 7 58mm ISO100 f/0.9 1/250s
NIKON Z 7 58mm ISO100 f/0.9 1/1000s
NIKON Z 7 58mm ISO160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100 f/0.9 1/1000s
NIKON Z 7 58mm null f/0.9 1/800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40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40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400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500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4000s
NIKON Z 7 58mm ISO110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125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25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25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10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250s
NIKON Z 7 58mm ISO72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80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10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800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32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160s
NIKON Z 7 58mm ISO80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90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160s
NIKON Z 7 58mm ISO72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72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72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220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450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160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280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1000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4500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180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360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125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16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200s
NIKON Z 7 55mm ISO160 f/1.4 1/6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20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100s
NIKON Z 7 58mm ISO90 f/0.9 1/160s
NIKON Z 7 58mm ISO80 f/0.9 1/16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125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8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8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160s
NIKON Z 7 55mm ISO220 f/1.4 1/16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160s
NIKON Z 7 58mm ISO72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80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8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320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250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10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125s
NIKON Z 7 55mm ISO64 f/1.4 1/20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1.4 1/100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200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2000s
NIKON Z 7 58mm ISO125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125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72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100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80s
NIKON Z 7 58mm ISO72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64 f/0.9 1/100s
NIKON Z 7 58mm ISO140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500 f/0.9 1/250s
NIKON Z 7 58mm ISO280 f/0.9 1/125s
NIKON Z 7 58mm ISO500 f/0.9 1/125s
NIKON Z 7 58mm ISO500 f/0.9 1/125s
NIKON Z 7 58mm ISO720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1250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2200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2500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1100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2800 f/0.9 1/60s
NIKON Z 7 58mm ISO8000 f/1.4 1/60s
---------------------------------特別感謝----------
模特兒引薦:紫米周
攝影助理:阿剛
Zeis Otus 1.4/55鏡頭提供:香港商石利洛有限公司
模特兒:Sheanna.L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2XIkoc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