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在去年下半年推出基於 14 奈米製程的第 10 代筆記型電腦處理器(COMET LAKE),有別於主打輕薄筆記型電腦款式、採用 10 奈米製程的 ICE LAKE 系列,當初的 COMET LAKE 就瞄準了需要效能與攜帶平衡點的商用與工作筆記型電腦市場。不過在去年八月公佈的時候,Intel 僅發表了相對低功耗版本的 U 以及 Y 系列,雖然在最高等級的 Core i7-10710U 有著 6 核心/12 執行緒的配置,但低電壓版本的表現,實在跟 Intel 口中的效能取向好像有點不太符合。
不過 Intel 也很快的在今年年初的 CES 展上,公佈了 COMET LAKE 架構下,標準電壓 H 系列效能行動處理器的消息,並且在今天(4 月 2 日)正式對外公開,對於追求效能與行動力兼具的高階用戶,終於有了新的選擇(真的嗎.....)。
六款 10 代 COMET LAKE H 筆電處理器
首先來看這次 Intel 推出的處理器品項,從 i5-10300H 起跳到最高階的 i9-10980H,共推出 6 款處理器,包括 i5 等級 2 款(i5-10300H、i5-10400H)、i7 等級 3 款(i7-10750H、i7-10850、i7-10875H)、i9 等級 1 款(i9-10980HK)。i5 等級採用 4 核心/8 執行緒配置,單核心最高時脈壓在 4.6 Ghz以下;i7 等級則是在 i7-10750H、i7-10850H 兩款採用 6 核心/12 執行緒,最高階的 i7-10875H 則是 8 核心/16 執行緒配置,並且將快取記憶體加大到16MB,不過 i7 全部的單核最高時脈都拉高到 5GHz 以上,對照競爭對手同級的 AMD Ryzen 7 4800H/4600H 在最高時脈僅有 4.2 GHz 的設定,在需要高時脈處理的工作較有優勢。 而 i7-10875H 也打破過去 Intel 階層分明的態勢,下放 8 核心/16 執行緒的規格到 i7 等級,對於預算沒那麼高的消費者,可以透過這個選擇,在有限的預算內買到高階處理器配置的筆記型電腦,不用攻頂到 i9 機型。
接著來看這次最引人矚目的高階 i9-10980HK 處理器部分,除了時脈再拉高到 5.3GHz 外,由於會採用此等級處理器的機種,大多屬於頂級效能的工作筆記型電腦甚至是電競筆記型電腦,Intel 在這部分也提供了 Unlocked 不鎖頻的配置,可以讓筆記型電腦製造商可以透過自家特別的設計(主要是在散熱機構部分作出加強),讓 i9-10980HK 維持在較高的時脈運作,或許在之後實際機型推出後,我們可以看見有更多效能能夠直逼桌上型電腦的筆記型電腦款式出現。
10 代 COMET LAKE H 處理器的效能提升幅度
而 Intel 也在簡報中公佈了這次10 代 COMET LAKE H 處理器的效能提升幅度,按照以往的慣例,Intel 僅針對三年筆電換機需求,公佈了 i9-10980HK 與 i7-10750H 兩款處理器,與先前 7 代處理器的效能對照。首先在 i9-10980HK 與 i7-7820HK 比較部分 ,在 1080p 解析度下進行五款遊戲測試,包括:Red Dead Redemption 2(碧血狂殺 2)、Total War Three Kingdoms - Dynasty(全軍破敵-三國 王朝模式)、World of Tanks enCore (戰車世界新 enCore 預覽引擎)、Assassin's Creed Odyssey (刺客教條-奧德賽)、Far Cry: New Dawn (極地戰壕:破曉),i9-10980HK 具有 54%到 23% 不等的效能提升。
而在 i7-10750H 部分,則是與 i7-7700HQ 進行比較, 在Assassin's Creed Odyssey (刺客教條-奧德賽)、Total War Three Kingdoms - Dynasty(全軍破敵-三國 王朝模式)、F1 2019、World of Tanks enCore (戰車世界新 enCore 預覽引擎)四款遊戲,1080p 解析度設定下, i7-10750H 也有 44% 到 31% 不等的效能提升。
至於很多人關心的 i9-10980HK 與主要競爭對手 AMD Ryzen 9 4900H 的比較,先前筆記型電腦版的 Byran 大大已經針對華碩新款的 ROG Zephyrus G14 (搭載 Ryzen 9 4900H)進行評測,請看:ROG Zephyrus G14 測試報告|效能與續航兼具的跨界電競!,與網路上傳出的i9-10980HK 測試來比較,兩者數據互有領先,在單核數據部分 i9-10980HK 因時脈較高的因素,跑分較高;但在多核部分則是 R9 4900H 領先。不過筆記型電腦受到工作情境、節能設定、使用軟體影響,跑分成績有時較難反應真實工作表現,實際表現可能仍要等到 4 月中後,測試製造商推出的產品才能下定論。
持續拉高處理器時脈的原因
Intel 這次也針對為何持續推高處理器時脈的原因提出說明,官方表示在目前筆記型電腦的使用場合,包括大多數的應用程式以及遊戲,仍然依靠高時脈核心運作來提高流暢度,包括較高的螢幕更新率,低延遲反應等運作指標,都是需要高時脈運作才能達成,所以在架構成熟的情況下,推高時脈就成為 Intel 增進效能的目前最佳選擇,而在這次搭載 10 代 COMET LAKE H 處理器的筆記型電腦中,Intel 也表示會有 60% 以上的機種會採用 5GHz 以上的規格配置。
不過由於 Intel 在 COMET LAKE H 上面強調以高時脈帶來高效能,但高時脈運作帶來的發熱量,對於內部空間有限的筆記型電腦來說,散熱更加棘手,加上 Intel 14 奈米製程對發熱量的抑制能力,目前仍然低於競爭對手的 7 奈米,所以在實際使用上仍然不免有較多時間以降頻運作的可能。為了避免這個狀況發生,Intel 在 10 代 H 系處理器上面,特別強調了 Adaptix Dynamic Tuning 動態調節技術以及具備了 Extreme Tuning Utility 極限調整公用程式,即便受到筆記型電腦設計與運作限制讓處理器降頻運作,也盡量透過 cTDP 的機制,讓處理器維持在較高時脈運作,減緩處理器時脈降低的速度,來維持較好的使用者體驗,不過這樣一來就會讓筆記型電腦較長時間處於溫度較高的狀態,所以在 10 代 COMET LAKE H 處理器的筆記型電腦機種中,供電與散熱可能會成為相當重要的設計元素。
周邊規格支援性
另外在周邊介面的支援性部分,10 代 COMET LAKE H 處理器支援雙通道 DDR4-2933 規格的記憶體,最大容量支援 128GB,但並沒有拉到最新高階的 DDR4-3200 規格,針對這點 Intel 並沒有多做說明,但推測仍然是整體散熱、耗電以及可靠度的考量,不過以規格控的角度來看,畢竟競爭對手 AMD 已經支援到 DDR4-3200/LPDDR4-4266 MHz 規格,加上 Intel 在 PCIe 的支援部分仍然維持 3.0 的架構,即便目前可運用的周邊數目仍然很少,但對於會購買高階筆記型電腦的消費者來說,可能感覺就差了那麼一點。
而 Intel 在去年 COMET LAKE 發表時就搭配的 WiFi 6無線網路、Thunderblot 3 、Optane SSD 加速設計,也在這次 10 代 COMET LAKE H 處理器發表中持續強調,以增加工作效率的形式來加入規格設計,而非單純堆疊規格,也成為近年來 Intel 的訴求重點。
搭載 10 代 COMET LAKE H 的筆記型電腦機種
至於什麼時候會有搭載 10 代 COMET LAKE H 處理器的機種推出,Intel 與相關筆記型電腦製造商的腳步很快,在 4 月中就會有首批機種問世,在 Intel 公佈的資料中,將會有 30 款以上的輕薄設計機種(機身厚度在 2 公分以下)、100 款以上的商用、消費級、電競甚至是工作站筆記型電腦搭載 10 代 COMET LAKE H 處理器。此外也有特殊設計的款式,包括雙螢幕、2 合 1 、17 吋超薄邊框、HDR1000 規格螢幕以及 300Hz 高螢幕更新率機種等等。
在首波上市機種部分,在 Intel 的簡報附件中,可以看到在台灣市場將會有 11 款筆記型電腦上市,包括 acer 宏碁 的 Predator Triton 500、Nitro 5;ASUS 華碩西風之神 ROG Zephyrus Duo 15(GX550)、ROG Zephyrus S 17(GX701);技嘉 Gigabyte AERO 15 OLED、AORUS 15G;聯想 Lenovo Legion 7i、Legion 5i;微星 MSI GS66、GE66、GE75、Creator 17 等,之後等進一步實際產品推出,小惡魔也會持續為大家進行開箱介紹。
- acer 宏碁的首波 10 代 COMET LAKE H 筆電機種
- ASUS 華碩的首波 10 代 COMET LAKE H 筆電機種
- Gigabyte 技嘉的首波 10 代 COMET LAKE H 筆電機種
- Lenovo 聯想的首波 10 代 COMET LAKE H 筆電機種
- MSI 微星的首波 10 代 COMET LAKE H 筆電機種
Intel 台灣也在發表前拍攝了首波將在台灣上市,搭載 10 代 COMET LAKE H 處理器的筆電機種影片,在看到實機前先來看看吧:
[embedded content]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2JtZgAv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