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Intel 公布第 10 代桌上型處理器與 Z490 晶片組的資訊後,主機板廠商也很快的推出對應的主機板款式,而在正式處理器規格、效能資訊解禁前,我們先收到了廠商先提供的 4 款首波上市主機板,分別是華碩 ASUS ROG MAXIMUS XII EXTREME、微星 MSI MEG Z490 ACE、技嘉 Gigabyte Z490 AOURS MASTER、華擎 ASRock Z490 Taichi,在收到處理器進行實測前,先來開箱這四款主機版,看看 Z490 世代主機板的特色。
以下列出四張主機板的快轉連結,若有想看哪一款的就直接點吧。
華碩 ASUS ROG MAXIMUS XII EXTREME
盒裝與內容物
華碩這次首波送測的是 ROG MAXIMUS XII EXTREME,除了 PRIME 系列外應該是目前華碩在 Intel Z 系列晶片組產品內,最高階的主機板款式,盒裝正面設計承襲了華碩 ROG 系列的紅黑色系。
下方標示這張主機板支援的規格,包括 Intel Z490 晶片組、Intel 10 代處理器、Optane 記憶體、NVIDIA SLI、AMD CROSSFIRE 雙顯卡、華碩自家的 AURA SYNC 同步燈效以及 GameFirst 網路最佳化功能。
盒裝背面則是列出 ROG MAXIMUS XII EXTREME 的功能特色,包括強力供電設計、2 吋 OLED 燈效螢幕、大型鋁製散熱片、雙 GbE 有線網卡等。另外還有通電之後的主機板燈效模擬圖,以及環繞周邊的規格表。
- 功能特色
- 規格文字
打開盒裝為 ROG 系列主機板一貫的透明蓋板,下方為 ROG MAXIMUS XII EXTREME 主機板。
主機板下方為配件分類盒,分類裝著不同品項配件,不過因為ROG MAXIMUS XII EXTREME 隨附配件太多了,所以分開介紹。
線材部分包括 8 條 SATA 6 Gbps 連接線、3 條溫度感應線、1 條 RGB LED 燈效延長線、1 條定址 LED 燈效延長線、2 條 DisplayPort 轉 Mini DisplayPort 連接線、1條 Thunderblot 延伸線、1條風扇擴充卡 Node 連接線、1 條風扇擴充卡電源線、1 條 USB 2.0 連接線。
擴充卡部分則是包括 1 張 ROG DIMM.2 擴充卡、1 張THUNDERBLOTEX 3-TR 擴充卡、1 張風扇擴充卡。
隨附一組 2x2 的無線網路天線、40mm 的輔助風扇、風扇固定架與螺絲。
華碩在 ROG MAXIMUS XII EXTREME 配件裡提供了一組組裝工具,另外還有主機板的使用說明書、THUNDERBLOTEX 3-TR 擴充卡的使用說明書、風扇擴充卡的安裝說明以及 ROG 貼紙。
- 附屬工具組
- 說明書與貼紙
ROG MAXIMUS XII EXTREME 主機板本體
ROG MAXIMUS XII EXTREME 採用較大的 E-ATX 規格,跟前一代相比,更大型的供電散熱設計以及大面積覆蓋的鋁質散熱板是最大特色。
ROG MAXIMUS XII EXTREME 主機板上半部,包括後方 IO 輸出入區塊、供電散熱模組、CPU 插槽、 DDR4 記憶體插槽以及 DIMM.2 插槽。
ROG MAXIMUS XII EXTREME 主機板下半部,包括 2 組 NVMe M.2 插槽、2 組 PCIe 3.0 X16 插槽、1 組 PCIe 3.0 X1 插槽、8 組 SATA6 Gbps 連接埠、其他針腳、連接埠等。
ROG MAXIMUS XII EXTREME 主機板背面,在 CPU 插槽背面以金屬強化外,也有大型金屬背板提供主機板額外的支撐性與散熱性能。
接下來一區區來看 ROG MAXIMUS XII EXTREME 的細部設計。
ROG MAXIMUS XII EXTREME 供電模組與散熱設計
ROG MAXIMUS XII EXTREME 供電部分採用 16 Power Stages 供電設計(8 相 VRM X2),透過 Infineon TDA21490 提供每個 Stage 最大 90 A 的供電,省去倍頻設計直接以 PMM 控制器進行供電控制。這個設計先前已運用在 ROG Zenith II Extreme Alpha (AMD TRX40 平台)主機板,現在運用在 ROG MAXIMUS XII EXTREME 上,相信是應對 Intel 10代處理器更大的耗電量以及超頻空間所需。
因應加大的供電設計,ROG MAXIMUS XII EXTREME 在散熱模組部分也加大辦理,採用三層設計的散熱鰭片加上熱導管配置。另外在 CPU 插槽下方也加入一個散熱模組,用熱導管與 PCIe 部分的大型散熱片連接。
ROG MAXIMUS XII EXTREME 記憶體模組區塊
ROG MAXIMUS XII EXTREM 在記憶體模組部分提供 4 組 DIMM DDR4 記憶體插槽,最高支援 128GB容量以及 DDR4 4700+規格(超頻狀態)。
DDR4 DIMM.2 模組插槽可以插上隨附的 DIMM.2 擴充卡,提供額外兩組 PCIe 3.0 X4 NVMe M.2 插槽,支援 M Key 型式的 SSD,長度支援到 2242/2260/2280/22110 規格,不過因為 DIMM.2 模組插槽與 PCIe X16 插槽共享頻寬,所以 BIOS 中預設是關閉狀態。
ROG MAXIMUS XII EXTREME 下方晶片組與內部端子區塊
散熱片的上方具有一個 2 吋的OLED 顯示螢幕,除了開機會顯示 POST 訊息外,透過 Live Dash 軟體可以讓其顯示目前 CPU 的超頻狀態、自訂動畫、圖騰以及水冷區域資訊。
ROG MAXIMUS XII EXTREME 下方的連接埠針腳以及擴充面板針腳
前面板 F Panel 針腳、機殼喇叭針腳以及 Reset Switch、BIOS 狀態 LED 指示燈。另外白色部分針腳則是提供給外接 AIO 水冷模組的水流偵測連接接點、進水、出水溫度的感應接點。
ROG MAXIMUS XII EXTREME 後方 IO Port 與相關晶片
有線網路部分提供了雙 GbE 網路設計,分別由 Marvell AQtion AQC107 10 GbE 晶片以及 Intel I225-V 晶片負責。
無線網卡部分採用 Intel AX 201 網卡,支援 802.11a/b/g/n/ac/ax、2.4/5GHz 規格,並且提供藍牙 5.1 連線,提供雙天線連接。華碩也在 ROG MAXIMUS XII EXTREME 上導入第六代的 GameFirst AI 網路最佳化軟體。
音效部分則是採用右方的 SupermeFX S1120 晶片作為後方 IO 面板音效輸出入處理,並且具備 2.1Vrms 放大效率的耳機擴大能力,前置音效面板部分則是以左邊的 ESS SABRE 9023P 負責。
ROG MAXIMUS XII EXTREME 擴充卡
MSI 微星這次送測的是僅次於 GODLIKE 的 ACE 等級主機板,搭載新的散熱設計、 16+1 相供電設計以及鏡像式電源管理等特色。
MSI MEG Z490 ACE 盒裝與內容物
MSI MEG Z490 ACE 本體
MSI MEG Z490 ACE 供電模組與散熱
這次微星在 MEG Z490 ACE 上面採用 16+1 相的供電設計,使用 ISL 的倍向控制器進行電源控制,並且採用鈦金電感(Titanium Choke)III,每相提供的最大電流為 90A。
MSI MEG Z490 ACE 記憶體區塊
MSI MEG Z490 ACE 下方 PCIe 區塊
MSI MEG Z490 ACE 下方連接針腳
MSI MEG Z490 ACE 後方 IO 配置與相關晶片
盒裝與內容物
技嘉這次借測的是 Z490 AOURS MASTER,算是技嘉在每次 Intel 更新晶片組時,首先推出的主機板型號之一( 2018 年也是 Z390 AORUS MASTER 先行曝光),不過這代在外盒表現上,並沒有 Z390 AORUS MASTER 那麼花俏,僅有採用Z490 晶片組、支援 Intel 10 代處理器的 LOGO。
盒裝背面可以看到這次 Z490 AOURS MASTER 主打的特色規格,包括 14 相數位電源供電設計、VRM 熱導管散熱片、PCIe 4.0 硬體 設計、 2.5 GbE 有線網路、2x2. 802.11ax WiFi 天線設計等等。
Z490 AOURS MASTER本體
Z490 AOURS MASTER 在尺寸上採用 ATX 規格,跟先前 Z390 AOURS MASTER 僅在 VRM 供電區域、 晶片組、M.2 插槽使用散熱片不同,Z490 AOURS MASTER 在正面覆蓋了大面積的金屬散熱片,提供更好的散熱效率。
Z490 AOURS MASTER 主機板上半部,包括後方 IO 輸出入區塊、供電散熱模組、CPU 插槽以及 DDR4 記憶體插槽。
Z490 AOURS MASTER 主機板下半部,包括 NVMe M.2 插槽 X3、PCIe 3.0 X16 插槽 X3、SATA 6Gbps 連接埠 X6、其他連接埠、控制針腳等。
Z490 AOURS MASTER 主機板背面,雖然一樣導入了背板提升強度,減少板彎狀況。不過在這代 Z490 AOURS MASTER 改用 NanoCarbon 材質,表面也有導熱膠與供電散熱模組連接,協助主機板進行散熱。
Z490 AOURS MASTER CPU 供電模組與散熱設計
Z490 AOURS MASTER 主機板的供電設計,採用 14 相數位(透過 Doubler 的 7 相 X2 )設計,每向可供 90A 的電流。
供電模組一側與背面,則是設置了鉭聚合物電容陣列,在高溫下提供更穩定的電壓輸出,並且在 10 代處理器超頻時,能夠提供所需要的更多電力輸出。
在供電設計的上方,Z490 AOURS MASTER 跟先前一樣採用了大型熱導管的散熱設計,導管與散熱鰭片採直接接觸的設計加快散熱速度。另外金屬鰭片除了面積加大外,導入了更立體設計的 Fins-Array II 設計,提供更快有效率的散熱能力。
Z490 AOURS MASTER 記憶體模組區塊
Z490 AOURS MASTER 下方晶片組與內部端子區塊
Z490 AOURS MASTER 在 Z490 晶片的上方覆蓋了大面積的散熱板,正面並且有 AOURS 鷹神圖騰的LED 光條。
拆開散熱板後可看到 Z490 AOURS MASTER 提供三組 NVMe M.2 插槽,均為 Socket 3 M key 設計,長度最高支援到 22110 規格。而三組 PCIe 都採用 X16 規格,由上到下分別以 X16、X8、X4 模式運作。
不過技嘉在Z490 AOURS MASTER 的盒裝上面註明了在 PCIe 介面(PCIe、NVMe 插槽)採用 PCIe 4.0 硬體規格,除了增加傳輸訊號的穩定之外,之後是否會透過升級的方式讓 Z490 AOURS MASTER 支援 PCIe 4.0 規格,也有這個可能性。
Z490 AOURS MASTER 下方的連接埠針腳以及擴充面板針腳
Z490 AOURS MASTER 後方 IO Port 與相關晶片
華擎這次出借的是 Z490 Taichi,是華擎在 Intel Z系列晶片組主機板中,僅次於 Taichi Ultimate 等級的款,在正面下方標示了支援 intel Optane SSD、Z490 晶片組、Intel 10 代處理器、POLYCHROME SYNC 同步燈效以及 HDMI 顯示介面。
盒裝與內容物
盒裝背面則是標註了 Z490 Taichi 的主要特色,包括 50A Dr.MOS、兩組 USB 3.2 Gen2 介面、WiFi6/802.11ax 無線網路支援、PCIe Gen4 支援、2.5 Gigabit LAN、14 相數位電源設計等等。
Z490 Taichi 隨附配件有軟體安裝指南、快速安裝說明、ASRock 貼紙與束帶包(黑色信封)、SATA傳輸線 X4 、驅動軟體光碟片、星形起子、WiFi 天線、M.2 備用銅柱、M.2 備用星形螺絲、SLI 橋接卡。
Z490 Taichi 本體
Z490 Taichi 採用 ATX 規格,PCB 部分沿用高密度玻璃纖維材質設計,不過比 Z390 Taichi 在PCIe 部份多出大面積的散熱覆蓋設計。
Z490 Taichi 主機板背面,除了在 CPU 安裝處具有金屬強化背板外,也有大面積的金屬背板提升強度,減少板彎狀況。另外在供電模組的對應位置表面,則是用導熱膠與金屬背板連接,協助主機板進行散熱。
Z490 Taichi 供電模組與散熱設計
Z490 Taichi 供電部分採用 14 相供電設計, 華擎這次在供電散熱模組部分導入鋁合金材質外,也加入風扇設計,在兩個方向引導氣流加速供電散熱,另外散熱鰭片的高度也比前一代要高出許多。周邊電容則是採用 Nichicon 12K Black製品增加供電穩定。
Z490 Taichi 記憶體模組區塊
Z490 Taichi 下方晶片組與內部端子區塊
最上方的 M.2_1 插槽(左)與 M.2_4 插槽(右)採用對向設計,安裝的時候選其中一個裝,左方的 M.2_1 插槽支援 PCIe Gen3 X4 規格,右方的 M.2_4 插槽除了支援 PCIe Gen3 X4 規格外,也支援 SATA 3 6Gbps 規格,並且在未來的更新裡,可能以升級方式提供 PCIe Gen 4 的支援。
Z490 Taichi 下方的連接埠針腳以及擴充面板針腳
Z490 Taichi 後方 IO Port 與相關晶片
有線網路部分提供了雙 2.5 GbE 網路,分別由 Realtek RTL8125BG 晶片以及 Intel I219-V 晶片負責,兩顆晶片都設計在主機板背面。
在前置音效面板部分則是以 ESS 的 ES9128PQ 負責,一旁並搭配 WIMA 薄膜電容使用。
可以看出這次在 Intel 十代處理器拉高 TDP 的影響下,各家主機板廠商都對供電與散熱設計下了重本,是否會連帶影響周邊的機殼以及散熱器設計,值得關注。至於在效能與功能表現部分,目前因為小編尚未收到 Intel 新款的處理器測試品,受到疫情影響這次來得比較晚,就連主機板也是這禮拜才收到的,詳細的功能與效能測試就請大家再等等喔。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3bTF8U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