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2日 星期三

MOBILE01新聞 環法戰駒開箱|ARGON18 Gallium Pro Disc 百家樂 http://www.iwin9418.com

(當然是可以略過的。)
 
沒錯,在發了試騎文章之後不到一個月的期間,我入手了這輛對我來說幾乎可以稱作是完美的夢幻戰駒(※對於我)的Gallium Pro Disc開箱。
 
原本我想說可能是在多存錢幾個月,甚至是一年,我想要碟煞版的車款,那就直接把輪子也升級到頂規也沒有問題,在這個情況下約150K的預算似乎新TCR或DEFY配上CADEX的差價可以在這裡面似乎是勢在必行,但事與願違,DEFY好是好,但是重量上不是說很理想,然後它會是純黑的,我個人不是很喜歡,再怎麼樣也需要一點紅色去點綴。
 
剛好有個機遇是我熟識的南港某胖師傅的退役車,是我一直以來都是高度興趣的車款ARGON18 Gallium Pro Disc,這台車也是我摸了不少次的好車,第一次是SRAM在推他們首發AXS時使用的阿斯塔納車隊版,第二次是WE推他們自己變速的時候使用的紅白塗裝版,都是PRO等級的,我真的很訝異一台頂級戰駒可以這麼注重舒適度這一環,配上對味的坐墊跟無內胎系統輪組我還會去懷疑我是否真的需要一台長途車款?
 
於是我就用不可思議的價格收走了這台車,真的很感謝胖師傅割愛。
 
官方那些獨家技術啊…還是什麼歷史就不贅述了,那麼隨便爬都找到一樣的資料,這邊只給真材實料的內容,那麼不廢話。
 

車架


 
入手塗裝為經典黑白紅標,紅色位於前後叉內側非常的騷包,不過整體在我心目中還是比較低調的,將來會請特別人士塗裝成Fabio Aru在2017年時奪下單站冠軍的紅色塗裝或是其他更為醒目的式樣,這部分還在構思中,所以這甚至不是這台車的最終型號。
 
Gallium Pro Disc的車架重量在800公克出頭,C夾版本的甚至可以看到7字頭,在碟煞爬坡車架中可以算是前段班了,這代表配相襯的零件那重量都可以讓自己心滿意足。
 
對於舒適性這邊就不贅述,一定比TCR好(但切彎還是TCR更加銳利),這邊應該要歸功於那超細的後下叉,平路加速性跟Nitrogen比我覺得是差不多的,因為我是肉腳的原因,Nitrogen的優勢我自然是體驗不到,爬坡的時更是很好的在工作,幾何的原因讓我的騎姿在上坡更為自然,腳可以很順暢地做迴轉,遇到緩坡還可以加幾檔攻擊,這是重量優勢跟幾何上的雙贏。
 

變速套件


 
是的,全套ULTEGRA Di2 油壓電變,原本我以為想說我出這價格能到機械油壓我已經很滿足了,從來沒有電變的想法,直到師傅跟我說差個一萬就可以升級Di2,我原本想要大聲斥責他的,但是電變真的很香;在紅綠燈或爬坡的時候才能體會到電變是很快速又準確的工具。
 
不過唯一想要抱怨的地方是它的把手好小…油壓機械把手的肥大握把已經握習慣了,尤其我手超級大,握起來需要一點時間習慣,還有就是按起來的感覺跟滑鼠一樣?滴答滴答的,不會像機械式的一樣有它自己的爽感,不過這一點犧牲我覺得可以,畢竟電變真的省去手指很多力氣。
 
喔對了,沒試過油壓碟煞的車友們快點去試試看吧,回不去喔,回不去。
 

大盤


 
(先別吐槽平踏!我還沒熟悉卡踏!)
這個可能台灣車友也很少看到的超壓縮大盤,這個就是我特別挑選的FSA Energy 46/30超級壓縮盤!以往大部分的車友可能就只知道FSA就只有OMEGA跟SL-K碳纖曲柄可以買,這是因為FSA的銷售策略認為會選擇Energy的客群可能就加個4~5K上SL-K大盤了,所以這曲柄國內曝光跟銷售都很低調,事實上這是我覺得很棒的選擇,在師傅店內是不加錢直接升級的,跟ULTEGRA大盤重量相差不到50克。
 
並且Energy的曲柄在剛性上是比SL-K還要強大的,齒盤也是相當美觀,到這邊可能有些人就覺得眼熟了,這個曲柄好像在哪裡看過…事實上這就是Hollowgram大盤的姊妹款,從上面的HollowForged就可以看到一點端倪,據稱就是Cannondale請FSA代工的。
 
對於選擇壓縮盤的原因我可以很直白的說我就爛,我需要這完意才能在爬坡時才有迴轉出來,除了最輕的重量之外也要最輕的齒比上山,身為假日車手可以上去才是最重要的,剩下只是喝咖啡的事情,在這方面這壓縮盤幫助了我不少,而且讓我有足夠的體力去延長我爬坡的距離而不用下車休息或定桿,此外,齒比同時也更加綿密了,在加速過程或爬坡時沒有那種頓挫感,大家也用用看壓縮盤吧!
 

輪組


 
我訂製的輪組還沒有到,下訂的是47框高、1400公克、花鼓等級DT240的碟煞手編輪,這編師傅先用1500公克的30高的輪子代替,但這當時是編給100多公斤的車手用的,所以整體非常的硬,跟Gallium本身的舒適性抵銷掉了,不過爬坡的時候還是有感覺到它的助力啦…
GP4000路感還是不錯的,路感剛剛好,不軟不硬,大家都愛用不意外,不過我個人很喜歡膚邊胎,未來要跟它說再見了。
 

龍頭、把手、坐墊


師傅直接送的K-FORCE碳把手以及OS-99碳龍頭(應該有包鋁?)很輕實用的套件,塗裝跟車架本身也是相當的搭,暫時沒有甚麼想說的!比較訝異的是手把跟龍頭剛剛好都是自己的尺寸吧,天助我也。
 
坐墊則是PROLOGO SCRATCH碳弓版本,也是師傅借用的好料,但我本身比較喜歡DIMANSION,這張填充部分比較薄一些,剛好我坐骨也比較突出,所以之後會換掉,這張重量也是誇張的139公克。

碟盤


胖師傅的小巧思,設定了前160後140的設定,讓前面在相同的按壓力道下有更多足夠的制動力煞停,這個我原本想要要求的沒想到師傅自己想到,真是肚子裡的蛔蟲啊。
RT800碟片,我覺得ICE系統碟盤真的都很好看,沒什麼必要去換成超輕簍空的那種,這種全部都把碟片封起來的視覺效果很好,當然擦拭也要更用心…
新的套件令人頭痛的是來令跟碟盤之間有磨合期,這期間只能多下坡剎車了。

總重

相信你們想要看,我也想要看!上述的零件除去踏板,加上K-FORCE碳纖維水壺架的總重,順帶一題車架是S號,整體的重量在7.15公斤,爬坡有46/30跟7公斤的重量加持,下坡有碟煞製動的安心感,可以說是完美到別無所求了,重點是新輪組來了之後還可以更輕!
 

 

首航劍中劍

看以前的文章就知道我是騎鋁的Performer配上碳纖輪組,52/36的齒比還有碳纖維版輪燒框的風險,以前爬山可以說是求上不能,求下不得,整個人都處於恐慌之中,甚至不太想要爬山的挫敗感,不過首航就大膽挑戰劍中劍真的是令我很驚訝,進可攻、退可守,我第一次在上坡出現了迴轉數不定桿,還能攻略了一波再一波也不會累,所以我很提倡的就是沒有要當選手真的就是超壓縮盤給它裝上去,會得到更快樂的騎乘,不用中途落地休息就是會比原本還要快!綿密的齒比還能在體力保留或是更好的時候進攻,我真的沒有想到我能在坡上有啦迴轉數進攻的一天!目前的策略就是慢慢龜、慢慢龜,有體力再進一、兩檔,沒體力再退回去,在車上龜著休息總比停下來還要好。

為什麼不選擇OOO?

首先是TCR,之前講過了,TCR很硬、很銳利,很適合瓦數大重踩的車手使用,跟我就不一樣了,在我瓦數不夠的情況下Gallium已經有足夠的輸出,而且舒適性是我必要的考量,我跟TCR也有不少的時光,我知道它是不適合我的,除非是Sunweb版本,那我會去想辦法把它變得舒服。
 
想到又舒適又超輕的車款當然就是Supersix是最佳人選,Supersix是我自己很喜歡的車款,要什麼有什麼,加上經典鑽石型車架很耐看,而且還是進口車之中最便宜的,跟捷安特有得一拚,但是在改版之後後三角縮小,加上你知道的...那個塗裝,導致現在的超六不是我的人選…
 
Lapierre Xelius也是我很喜歡的車款,法國血統、FDJ、還有特殊的後上叉,也是舒適聞名的車架,但Disc版本的價格很抱歉,套件也低了一階,整體來說CP值沒有很高,塗裝也沒有經典的藍白紅。
 

總結

這次的總結滿倉促的,在這邊先跟01的各位前輩說一聲抱歉。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在看車是很注重所有方面的平衡性,我要求的地方太多了,這時候完美的車款Gallium就在我面前,有碟煞、有輕、有舒適、有我滿意的輸出性能,這就好了,叉的就是這個機遇,可以讓我超前了好幾年完成我的環法夢。
 
在這邊跟想要入手ARGON18系列的人說明一下,大家都知道車款有分為:
Gallium PRO
Gallium
Gallium CS
這三種等級,而這三種等級也有C夾板跟碟煞版,他們的模具是一模一樣的,只差在製造的時候使用的碳布而已,就算是最低等級的C夾版CS重量也在1000出頭,如果你喜歡C夾這三個等級我都很推薦,他們都是這價位對得起的表現,如果你喜歡碟煞,Gallium也是很棒的選擇,跟PRO不會重到哪裡去,還省了不少錢可以升級輪組,但是我超級不推新推出的CS DISC!又貴又重,直接入手Gallium就好了。
 
還有還有!新推出的Gallium PRO DISC 15周年版喜歡的話可以考慮,因為它除了紀念性的
簽名之外特殊的塗裝足足減輕了42公克!價格跟一般版本的塗裝是一樣的,如果對阿公有興趣塗裝又合胃口的話別猶豫了吧,免費減肥的42公克。
 
下一次發文應該就是全新塗裝加上下訂的輪組合起來高調的樣子了吧!目前的配置還是有點低調,想要讓它有環法味就是要特殊塗裝+白標輪組+膚邊胎,CORIMA應該是不可能了,也不太想要阿斯塔納(已易主),基本上會是個人風格的特殊塗裝,到時候還請先進多多指教,感謝看到這邊的你們!
 
最後雜圖編成群組給各位傷眼...XD
 
20200419_114222
20200419_114849
20200419_114136
20200419_114919
20200419_114645
20200420_180711

Let's block ads! (Why?)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2VsIKa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