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6日 星期日

MOBILE01新聞 臺南市 中西區 五妃廟、原臺南放送局、臺灣府城大南門與碑林,外掛小雙月飯湯 — 府城南門外散策 百家樂 http://www.iwin9418.com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搞的許多人假日想外出走走都會「怕怕的」。
怕遊玩期間收到人潮過度聚集的簡訊;
怕假期過後工作單位調查時,據實以填之後,被同事「刮目相看」的尷尬。
更怕的應該是接到要居家隔離的通知書吧……
 
老狗歸究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
出在大家假日時出門玩耍的目的地太多重疊,
才會有過度群聚的問題。
至於為什麼會目的地大多重疊?
因為腦海中的遊玩地點資料庫就那麼幾個呀......
其實臺灣還有很多不用費太多體力就很有意義的小地方,
想知道這些小地方,跟著老狗的腳步準沒錯。
因為老狗是標準的懶人,
那些要爬很高的山的啦、走很多難走路的啦、
幾乎都不會出現在老狗的分享文中。
老狗的生活原則是假日出門散心,
是為了調劑來日的工作,
沒必要搞的像操兵一樣。
大家說對不對呀~~~
 
好啦,老狗廢話一大堆,這回帶大家到臺南府城的南門外走走。

 
這一帶總共有
國定古蹟—五妃廟
直轄市定古蹟—原臺南放送局大南門
古物類文化資產—南門公園碑林
走了一大段路,肚子如果餓了,歡迎來品嚐傳統臺南美食–飯湯
我們這次造訪的小二月飯湯,可以說是很有創意的傳統料理。
 
老狗在這篇中的照片,大多為農曆過年期間所拍攝的,可以看到的是幾乎沒有遊人。
在疫情當頭的當下,逛逛這些遊客較少的景點,才能真正達到放鬆心情的效果!
至於熱門景點、夜市之類的,就等疫情過了再造訪吧。。。
 
 

五妃廟

 
「五妃廟」這名字,對很多外地人應該不陌生,
因為五妃廟的門口就是五妃街,而這條街上有不少好吃的。
所以會知道「五妃」這個名字,應該就是從這些美食料理來的。。。
但實際上是先有廟才有這條街。
在從前,這一帶是所謂的「墓仔埔」。
 
好啦,老狗不嚇人了,這一帶是「墓仔埔」至少也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
開始來說故事。
 
所謂的「五妃」是明鄭時期寧靖王的五位妃子,
寧靖王名朱術桂,是明朝宗室在臺的代表人物。
1683(清康煕23)年,施琅率軍攻下澎湖,而在這之前,明鄭內部在鄭經去世之後已大亂。
寧靖王知明鄭江山不保,決心殉國,他的五位妃子亦決意相隨。
因此早寧靖王數日,於官邸中,也就是現在的大天后宮中堂內懸樑自盡。
之後,寧靖王親自殯殮五妃後,將靈柩安葬於魁斗山後,就是現在五妃廟後方的位置。
至於「魁斗山」有別名「鬼仔山」,在明鄭末、清治初年時即為墓地之所在。
之後,在1746(清乾隆11)年,由巡臺御史六十七及范咸,命台灣府海防補盜同知方邦基修墳,並在墓前建廟祭祀,這就是現今五妃廟最早建廟的時間點。
由日治時期迄今有多次修繕,但仍然維持從前的樣貌。
從老狗小時候到此地造訪,到現在40多年來,外觀大致是沒有變動的。
 
這張照片是五妃廟的入口,為了拍下市政府在門口立的標記,很湊巧的拍下2代的門牌。。
因為五妃廟的本質是座墓園,因此週圍有相當大的綠地空間,以圍牆和四鄰道路為界。
這圍牆在老狗小時候就有了,歷史至少接近五十年。

 
由於當年寧靖王將五妃合葬於魁斗山上。
即然是座山,自然得爬個幾步樓梯……

 
走到了魁斗山山頂平台……
往前望去會見到小廟一座,這就是五妃廟,而廟後即是墳墓。

 
廟與墳墓的四週圍空地,美化工作作的非常好,說真的很適合來這裡踏青。

 
在五妃廟週遭大樹成蔭,是現代城市中難得的一片綠地。
說實在的,這裡最吸引人的應該是這一大片綠地與參天古木。
千萬不要想成是一片陰風慘慘的亂葬崗。

 
從照片中經過修剪的樹木,就知道主管機關花了不少力氣來維護五妃廟。

 
在廟旁有座不小的石碑,是1927(日昭和2)年整修時,台南州知事喜多孝治所手撰「五妃之碑」、「弔五妃墓」詩及跋

 
碑的背後似乎也有字,但現在因岩石風化,已經難以看清原書寫內容。

 
有關這面石碑的簡介。
 
 

 
從這面碑往後看,會見到墳幕本體與廟的邊緣。
墳墓本體和外圍週邊有堵牆分隔內外。

 
天清日晏,太陽高掛,沒有任何陰森氣氛,有的僅是緬懷先人的情感。

 
五妃廟的正面,分為廟門與主殿,左右各有一廂房。。
主殿空間甚小,原則上是硬山式燕尾翹脊屋頂。

 
五妃廟的廟門正面,門左右各有宮女門神各一。
在老狗仔細端詳後,發現門左右的宮女門神是假的,電腦印刷而來。。。
廟小雖小,但廟匾及門聯都有。

 
走進廟內,立刻見到正殿。正巧遇上有人在拜拜。

 
正殿上的匾,是少數幾面匾之一。

 
正殿內部。因為空間很小,所以採擱檩式結構。

 
位在神龕上的匾—「貞靈咸著」。

 
五妃廟的神龕,供奉著五妃的神像。

 
神龕的後方則是墓碑,上書「寧靖王從死五妃墓」。
墓碑左右側似為宦官與土地公。
老狗在小時候就見過墓碑左右這2位了,差別僅是彩繪的色彩略有褪去。
左視
右視
 
在正殿左右側則有木簡。
左側
右側
 
在一角的解說牌。

 
由正殿內往外看,會見到做為門神的兩位官官。
看這張照片時會不會覺得那裡怪怪的?
難道不會嗎?這門怎麼是一般夾板做的………

 
五妃廟雖然小,但在廟門與正殿之門竟然也有小小的拜殿,信眾在祭拜時才不會淋到雨。
拜殿的大木結構就像一般廟宇一樣,採捲棚頂。
左視
右視
正中上視
 
站在拜殿下,向左看有左廂房。

 
內部掛了一張有關五妃廟建築結構與整修的說明海報。

 
向右看有右廂房。

 
內部則是有關五妃廟的歷史解說,以及一些老照片。

 
在右廂房內看到這個。
終於可以了解為什麼廟門是用三夾板做的。
因為廟門本尊送去整修,修好後還沒裝回去。。。

 
暫時替代用的假廟門近照。。。

 
位在廟門口右側外有金爐一座。

 
從金爐旁往廟後方向移動,會見到這座小祠。
這座小祠是義靈君墓,係當年寧靖王二侍官殉死後埋骨之處。

 
有關義靈君祠的解說牌。

 
站在義靈君祠外看五妃廟。
從1683年至今,在臺灣這片土地上又發生了多少故事。
然而,在此地的時光彷彿停滯,一片的歲月靜好。

 
參天的古木,讓現在的五妃墓少了分陵墓的陰森感。
反而像是座公園,適合遊人在品嚐五妃街上美食後,來到此地散心,發思古之悠情。

 
五妃廟的說明立牌。
原來,送去整修的四位門神還有祂們的典故呀!
這次沒能見到他們的本尊,只見到了電腦輸出版,有點遺憾!

 
最後,再從參道回首看看藍天之下的五妃廟,然後步行往下一個景點移動了。

 
 

原臺南放送局

 
原臺南放送局,位在大南門外的南門公園內。
離五妃廟步行大約600公尺,步行不用10分鐘就可以到了。
原臺南放送局是日治時期臺灣放送協會的六個放送局之一
興建於1932(昭和7)年,建築外觀有點像是過渡時期的建築。
在日治時期,做為全臺六大廣播電台之一。
二戰結束後,由國府接收後輾轉交由中國廣播公司管理,成為中廣臺南台。
1997年,中廣臺南台遷出此地。
在2000年五月由臺南市文化基金會進駐,使用至2005年,之後閒置。
至2012年再由南藝大進駐,經營南門電影書院。
老狗首次造訪此地應該就是在2005年,之後就發現這棟帶有洋風別墅的建築就鐵門緊閉。
直到2014年10月才得以再次造訪。
因為這次造訪的時間點在農曆年假期間,因此內部是沒有開放的。
老狗會使用部分2014年時拍攝的照片來分享,以讓內容完整。
 
 
從五妃廟走個幾分鐘就到南門公園了。
從公園的步道入口,可以見到被樹木遮蔽的大南門。

 
在這條走道的正前方就是碑林,右前方是大南門,而左前方則是原臺南放送局。
 
原臺南放送局的外觀是棟兼有和風與洋風的二層樓建築。
屋頂及屋架為西洋式木構造,上覆日本瓦。
建築立面無泥塑裝飾,而多水平線條,風格接近過渡時期的建築。
 

 
原臺南放送局的正立面。在正立面設有車寄,是日治時期許多官署共同的特色。
車寄的部分,屋頂為三坡水,屋架為東洋式木構架,與主建築不同。
從這個角度可以見到二樓有多面大面積的開窗,左前側的窗為八角型,頗具特色。

 
右前側上方有4面圓形氣窗,是建築特色之一。

 
不論是車寄還是主體,在建築的外部基本上都是貼上米黃色磁磚。

 
位在車寄下的說明牌。

 
原臺南放送局的大門入口。
造訪期間為過年期間,休息是很正常的。
老狗個人認為右手邊的外方內圓空心磚非常有那個時代的特色!

 
從這個角度看建築右側,可以見到一樓的轉角窗跨越夾角的2個面,這也是很主要的特色。

 
從這個角度看就可以看的更清楚了。
二樓的八角窗可以說很有建築上的趣味性。

 
走到建築的後側,發現是洗石仔外牆,不知為何會變成洗石子?

 
在建築物旁設有兒童遊戲區,以及一些運動器材。

 
轉到建築右後方,可以見到右側立面也貼上了磁磚,但後方就是完全不貼磁磚。


 
後方的磨石子牆上的特殊花紋。
莫非從前在這裡曾被增建一層樓房過。

 
前臺南放送局的右立面,二樓的部分好像是一個怪人張開大口一樣。
但是這位怪人有4個眼睛。

 
走到建築左前方再回頭瞧一瞧,怎麼看都覺得它相當有形,具有作為別墅的潛力。

 
轉個方向,又見到了大南門。
很好,我們就即時出發,往大南門移動。

 
但老狗覺得原臺南放送局的內部不分享太可惜了。
因此找出一些舊相片來做為分享題材。
 
走進大門後,左側的大房間是作為展示空間

 
在一旁的這2台膠卷放映機應該是最經典的吧!

 
通往二樓的樓梯,是老狗腦海中老屋中的樓梯的樣子。

 
這面透光的牆,是記憶中老屋必備的配備。

 
上了二樓,第一個見到的是八角窗,很別緻的造型。

 
然後,是成列的長窗,不知道這種窗子有沒有特別的名字?

 

 
二樓最大的一個房間。上方的4個圓窗,就是在外面見到的那4個圓孔窗。
然後,天花板上似乎有寫字?聽說那是建材上的來源標記,一樣被用來當作建材的一部分。

 
相鄰的兩面牆上各有4個圓窗,很特別。

 
 
 

臺灣府城大南門

 
從原臺南放送局走個幾步路就會到達大南門。 
大南門是臺灣府城的14座城門其中的1座,也是5座甕城中,唯一保留至今的。
所以,可以說是全臺灣唯一僅存的甕城。
其他城市的城門即使還保留著,但是外圈的月城也都已經拆除。
大南門建成的時間就和臺灣府城城池建成的時間相同,皆為1725(清雍正3)年始建。
但事實上完工的時間則落在1788(清乾隆53)年,中間因為政策因素而有了63年的落差。
而後到了1835(清道光15)年,才又在外圍增建月城。
大南門城座係以花崗石做成,而外圈部分則為硓古石。
在城垣上設有雉蝶,和古時候的城門印象完全相同。
 
 
站在原臺南放送局外,可以見到由花崗石構成的大南門城座。

 
走近一點,整座城門的樣子就全都見的到了。
由於城門外有月城,因此整座城門的氣勢較單純只有城門的來的威武多了。

 
外城門洞外側,可以見到由花崗石構成的城門紋理。

 
月城城門上的「大南門」三字,上面冒出「民國十六年修築」這幾個字。
而且「民國十六年」這5個字還是修改過的,真是令人昏倒。
「民國十六年修築」在臺灣不可能發生,因為當時是日治時期。
推測應該是1927年,即昭和2年有修建大南門,而在當時所修補的門額。

 
因為這次造訪,忘了拍由月城門洞內往城門拍的照片,
所以就用這2張在2014年拍的照片來補。
大南門城最壯觀的景觀就是在這個角度了。

 
從月城城門洞內往城樓拍,會更顯的出城門的宏偉。

 
由月城內往外拍,可以發現城門洞內寬外窄的特色。

 
月城之內的小空間。
這樣的設計是要誘使敵人入城後,發現內部還有另一道門。
聚集在這個小空間內時,可以用兵器自城牆上消滅敵軍。
所以,月城的城門洞和真正的城門洞並非一直線,
敵軍攻進城時,沒辦法一次突破到城內。
這是冷兵器時代的戰略。

 
大南門城的正城門洞及城樓。
現今所見的城樓是1977年以RC結構依原樣重建
老狗很小的時候來這裡玩時,大南門是沒有城樓的。
因為原本的木造城樓早於1963年就損壞了。

 
城門旁搭建了一座樓梯,可以爬到城牆上。
這座樓梯是後來新建的,原本有樓梯可上城牆,但不是長這個樣子。

 
在樓梯整建時,由當時的市政府順便鑲在樓梯上的一塊說明牌。
這塊說明牌大致說明了大南門的歷史。

 
從樓梯上看城樓。

 
城牆的上方其實挺寬廣的。
在角落處有座古砲,放在仿製砲架上。

 
月城城牆的上方,其實相當寬廣,寬度可以走一部車。

 
然後,從這個角度看城樓挺壯觀的。旁邊的小屋在以往充作雜物間。

 
城樓的下方。其實這城樓在以往白天有營運時,人是可以進去的。
但是現在大門深鎖,只能回想當年。

 
在城牆上另一隅的古砲,一樣放在仿製的砲架上。

 
白天中午時候的太陽,照著空無一人的城池頂部。
在南部,雖然是農曆過年期間,可是陽光依然燦爛,溫度依然不底。

 
在月城城牆上的「雉堞」,是有鋸齒狀垛牆的城牆,上面有槍口。

 
「雉堞」就像這樣一個個分置於城牆上方。
但是以老狗的看法,這些「雉堞」應該是整修時疊回去的。
因為用的磚塊是現今的磚塊尺寸,而非清代紅磚尺寸。

 
在大南門這裡的樹應該都已經有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歲月了。
綠蔭遮天,夏天十分涼快。

 
從月城上,城樓的正前方看城樓。

 
月城上方其實相當寬,夠一部車行駛。
至於照片右方的護欄,是後期整修時一起製作的。
從前整修古蹟沒有復舊的概念,只有便宜行事的概念。
為了怕來玩的人掉下去,因此做了這麼一個即是護欄,又是座椅的怪東西。

 
走了一圈,回到上樓的樓梯口。

 
走回月城中的空地,來仔細看看城門洞。

 
城門洞上方有一「寧南門」石匾,左邊「乾隆??年」,字跡已經模糊。

 
城門洞內,或許是過年期間,城門洞沒開。

 
 
在2014年拍的舊照片中找到城門打開的照片。
現在往內看是建興國中的操場。

 
走出月城內,從月城外可以看出來這座月城是用硓古石疊出來的。
樹影下的大南門十分漂亮。

 
這裡是原本臺灣府城城牆的位置。
日治時期,因為臺南市區的開展需要,日本人把大部分的城牆拆除。
現在是用意像展示的方式,
來告訴我們昔日在此處曾經有堵保護府城人民財產安全的城牆。

 
另一側的月城,在高高的城牆外有高高的龍柏。
龍柏能長這麼高,可以說是相當難得。

 
走到一旁的碑林外,回頭向大南門望去。
大樹與古城相映,真是歲月靜好!

 
 

南門公園碑林

 
在大南旁有座全臺灣最多石碑的「碑林」,
曾入選2001年由文建會所舉辦的「臺灣歷史建築百景」的第39名。
碑林的起源,是日治時期為了在臺灣博覽會中展覽,
而在1935(昭和10)年收集45座古碑,置於大南門城之外。
之後,臺南市政府於1977年自赤崁樓再搬來15座古碑,
之後又添加3座古碑,現計共有63座古碑。
碑文內容可分為紀功碑、修建碑、建築圖碑、捐題碑、墓道碑與示告碑六大類
在這63件古碑中,有7件被公告為古物類文化資產。
這裡有這麼多的石碑聚集在一起,可說全臺就此一處,別無分號。
老狗也很久沒到碑林裡面逛逛了,就來走走,看看有什麼變化吧!
 
 
還沒走進碑林前,先看到這面「甘棠遺蔭」碑。
據說,這是為了紀念巡視臺灣監察御史諾穆布,因為在任內有有官庄減租、振興文教,以及奏准臺灣舉人另編字號,每十人可取進士一名等政績,因而臺灣仕紳施士安等人於1740(乾隆5)年二月立「諾公穆布甘棠遺愛碑記」以茲紀念。

 
走入碑林內,多達63座的石碑,構成一個很大的量體。
一眼望去,不同時代、不同尺寸的石碑共聚一堂。
所謂「數大就是美」,可以說就是這個樣子!

 

 

 
由於數量真的很多,所以老狗隨意拍了一些石碑和解說牌的照片分享於此。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仔細看看。
重修關帝廟增建更衣亭碑記
風神廟接官亭暨石坊圖
萬壽宮圖
奉憲禁各衙胥役勒索紳衿班數碑記
南河橋口示禁碑記
重建義民祠碑記
萬善同歸所 碑
重建安瀾橋碑記
嚴禁錮碑不嫁碑記
防火章程碑記
嚴禁佛頭港貨物分界獨挑碑記
安平臺南間河溝挑濬碑記
海防分府傅大老爺榮陞去思碑
獎勵楊志申捐獻學田碑記
改建臺灣府城碑記
護理臺澎兵備道臺灣府正堂蔣德政碑
臺南市郊外產業道路改修記念碑
嚴禁兵民乘危搶奪商船碑記
 
老狗逛碑林花了不少時間,因為總共63座,一座一座看要看很久呀!
從碑林的另一頭走出來,回頭一望,還真是壯觀!

 
碑林的說明,內容相當簡略,並沒有說明這座碑林究竟是何時成形的。
按照老狗的印象,應該就是在1977年之後,市政府幫這些石碑加了個屋頂,讓它們得以遮風蔽雨。

 
碑林外的出入口意象。這樣看還挺漂亮的!
 
回到南門路上,看到這面由市政府所設的南門公園簡介。
沒將最特殊的碑林寫進這裡面,實在有點可惜。

 
離開南門公園,老狗先去忙了。。。
 

小二月飯湯

 
到了晚上,因為找不到停車位,所以回到南門外覓食。。。
然後,就想起了這家「小二月飯湯」,老狗的同事們極力推薦的……
 
臺南人的所謂「飯湯」,其實是鹹粥的一種。
和臺灣其他地方的鹹粥不同的是,
臺南的「飯湯」不會把米粒煮到溶化,
而是以粒粒分明的方式存在於湯汁中。
因此稱為「飯湯」會較名符其實。
 
以老狗個人的認知,「飯湯」通常用來做為消夜。
常常就是半夜肚子餓了,把家中的剩飯與剩菜加上熱水泡開。
喜歡吃熱食的人就再放到爐上加熱,然後就可以下肚了。
 
而「小二月飯湯」則是把它發揚光大,改用蒸的。
飯與佐料煮熟,再配上1~2盤的新鮮海鮮。
這樣吃下來,真的是極為「澎湃」的一餐呀。
 
走進店裡,先看看菜單有什麼?
其實很簡單,只有「湯」與「乾」海鮮飯湯2種,
加上配料的組合。
至於海鮮會有什麼,那就看老闆今天買到什麼海鮮。
所以,可能會有驚喜。。。

 
牆上也有菜單。
在臺南,很少會見到菜單「樂樂長」的。
因為這表示這家餐廳或攤子不專業,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好吃!!

 
老闆料理的作業區,不小心讓外表頗有個性的老闆也入鏡了!!

 
這個區域是特點區,想要加料,吃些菜單上沒有的,就來這裡單點吧!!

 
今天的特殊食材有下面這張小黑板中這一些。 

 
如果還是不知道它們是什麼,那就請看照片。
三角魚與鳳螺
角螺
海瓜子
 
我們一家子點好了,4種不一樣的組合。

 
先去把沾醬和麥茶斟好,準備海鮮大餐!!

 
第一份上桌是的海鮮豬肉飯湯。

 
海鮮的部分是用蒸的,有白蝦、文蛤和小卷。

 
至於飯湯部分,外觀上就是這個樣子。
看的到飯,也看的到湯,二者不會水乳交融。
哦,對了,還有裡面的豬肉,

 
飯湯的內容物,叫兒子把它舀出來看看。
香菇、油蔥、魚丸是基本配備,另外當然還有豬肉。

 
第二份上桌的是海鮮豬肉乾飯。
海鮮的部分是相同的。

 
雖然是乾飯,但是湯還是有出現。豬肉、香菇、油蔥、魚丸等都在湯裡。

 
至於飯變成了肉燥飯,難怪多了10元。
這飯看起來挺好吃的樣子,還有顆滷鳥蛋。

 
第三份上桌的是「加層」的牛肉飯湯,所以高度多了一層,很壯觀。

 
打開來攤平在桌上,就是海鮮多了一籠。

 
這一層和剛剛的內容物相同,就是文蛤、小卷和白蝦。

 
這一層厲害了,特規的就在這裡,出現了海瓜子和竹蛤

 
而牛肉飯湯看起來和豬肉飯湯有那麼一點點不同。
湯的顏色深了點。

 
最後上桌的是老狗點的加層豬肉飯湯。
多了一層的高度,就是比較帥。。。

 
一樣來張開箱照。
這張開箱照可是熱騰騰的!!

 
老狗發現自己的這一份怎麼不太一樣。
基本盤中的文蛤沒了,多了好幾隻蝦,莫非老闆知道老狗特愛吃蝦

 
另一邊的加層中,裡面一樣是文蛤、竹蛤、海瓜子。

 
至於飯湯中,當然該有的都有啦!!

 
至於好不好吃?
海鮮非常新鮮,所以當然好吃啦!
至於飯湯嘛~~~
很臺南人口味,老狗當然覺得好吃,外地人就不一定這麼認為了。
 
另外加點的新鮮時蔬。娃娃菜用蒸的,風味獨特!

 
吃飽喝足,走出店門可以見到營業時間。
週二公休,不要白跑了!!

 
另一邊的玻璃窗上就是菜單啦!!

 
飯湯的介紹,有興趣可以了解一下。
不過這是老闆的認知,老狗個人認為不全然是這樣啦!!

 
店門口的招牌,紅底白字,很好認的!!

 
老狗的府城南門外散策就到這裡,
希望能對於在COVID-19疫情當頭上,感到無處可去走走的朋友們做些建議!!

Let's block ads! (Why?)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3cRzSB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