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o 系列可說是 OPPO 今年的大重點產品,原先規劃是會橫跨原有 R17 Pro 以及 Find X 的中高、旗艦產品線,而在 Reno Z 出現後,次階一些的規格便也就此囊括。Reno Z 以「標配」的水滴瀏海代替真·全螢幕與升降前鏡頭,處理器也是聯發科 Helio P90 八核心的首發機型,並將價格壓到了 11,990 元。
價格變低並不代表 Reno Z 不如標準版,首先在自拍鏡頭畫素從 1,600 萬翻倍至 3,200 萬,且電量也升級至 4,035mAh(標準版為 3,765mAh)。本次除了 Reno Z 基本介紹,也會與標準版做個簡易的效能對比,其實在功能上也有些許不同,下面一起來介紹。
本篇也同樣分了幾個篇章,趕時間的朋友也可直接點下述標題跳轉至有興趣的地方檢視。
◆開箱
Reno Z 外盒跟其他兩款兄弟都是相同的,都是白底搭配珍珠光色澤的塗裝做設計,正面、盒側以及盒底的配置也是與 Reno 標準版相同;最大的相異之處就是下方的產品名稱了吧。
打開上蓋後一樣是安放說明文件的置物隔層,一樣在產品名稱上也有 "OPPO Reno Z" 的字樣。
中央自然就是安放手機之處。
盒底也同樣採 Reno 兩位老大哥的配置,有著偏硬的半透明保護殼、VOOC 3.0 閃充充電器、USB-C 線材和耳機。
◆外型
Reno Z 螢幕搭載與標準版相同的 6.4 吋 FHD+ (解析度 2,340 x 1,080),玻璃則是康寧第五代,相較兩位老大哥的第六代遜色一些;但最大的不同,就是將升降側旋前鏡頭之真·全螢幕,改為目前主流又兼具低成本的的水滴瀏海,佔比為 92%,相較 Reno 雙機的 93.1% 稍微少了一些。
就印象分數來看,Reno Z 的上框多了那一顆「水滴」之餘,下框應該也相對厚一些.....不過水滴瀏海有著 92% 的佔比,已經是同規格中的翹楚了。
- 上框
- 下框
螢幕部分規格像是最大 430nit 的亮度、DCI-P3 色域這邊官方沒有闡述,後續再來追蹤一下(小編其實有比對一下,肉眼看標準版最大亮度似乎高一點,之後做集評的時候再一起比)。設定這邊與標準版是相同的,不像 10 倍變焦版有著調整顯色模式之功能。
Reno Z 也同樣支援 Youtube HDR 顯示標準。
這邊同樣翻拍了示意圖給大家參考。
Reno Z 的機背基本上與標準版是同出一轍,皆使用了置中縱向的全新視覺設計,並以陶瓷打造,微微突起可支撐機身不被刮傷的小點點。比較不一樣的是色系版本上多了「星辰紫」以及「珍珠白」,本次小編僅拿到星辰紫與三機都有的極夜黑做開箱。
Reno Z 在機身一樣採用「新凝光漸變工藝」,主要是以三維漸層色做呈現,並有著更為深層的漸變效果。實際在星辰紫上打光,感覺上應該是與「薄霧粉」相同的、可同時具備霧與亮面雙重質感的「局部 AG 霧面蝕砂工藝」。
機背也會跟著現場光源一起改變,星辰紫相對來說算是相當高調的色系。機身尺寸則是 157.3 x 74.9 x 9.1mm,重 186g。同步附上標準版 156.6 × 74.3 × 9.0mm,重 185g,以及十倍變焦版 162.0 × 77.2 × 9.3mm,重 215g 給大家參考。
極夜黑相信不用多說了,整體的呈現是比較趨於低調的。這邊就直接賞圖吧!
Reno Z 中框配置與標準版幾乎是一模一樣,最大的差別就是機頂並無伸縮設計。另外,在機底的喇吧設計上也與標準版有些不同,有一說是 Reno Z 支援雙喇叭,官方規格上沒有做特別溝通,之後再來確認一下之餘,其實在功能介紹上有個功能可說是 Reno Z 有雙喇吧的鐵證啊~
- 機頂
- 機底
- 右側
- 左側
星辰紫的中框也一樣與機背相輝映,順便把上面沒有介紹的說一說。機頂設有一只 mic、機底為揚聲孔、USB-C 連接埠、3.5mm 耳機插孔;右側搭載中央有綠色點綴的電源啟閉鍵、左側則配置音量鍵與退卡槽。
- 機頂
- 機底
- 右側
- 左側
Reno Z 退卡槽與標準版相同,皆採雙 nanoSIM 配置,並取消了 microSD 記憶卡。並有 4G+4G 雙卡雙待、VoLTE、VoWiFi、3CA 等規格(小結會附上規格表)。
◆相機
Reno Z 不僅機背設計與標準版相同,相機的規格配置也是一樣的。搭載 Sony IMX586 4,800 萬畫素感光元件、 f/1.7 光圈主鏡頭,並有在低光源下的畫素 4 in 1 拍攝功能等;一樣沒有光學防手震。副鏡頭則是 500 萬畫素 f/2.4 景深偵測。
前鏡頭則是本次 Reno Z 最大的亮點,別以為改成水滴規格就降了;反而從雙機的 1,600 萬畫素 f/2.0 直接翻倍為 3,200 萬畫素,搭上 OPPO 自家招牌美顏,感覺就是讓人期待啊!
拍照介面因應 ColorOS 6.0,基本上與 Reno 標準版、10 倍變焦版一樣。
- 主鏡頭介面
- 前鏡頭介面
隱藏在左下角的拍攝模式、炫彩(realme 叫超級煥彩)、以及最慢達到 16s 的專業模式也都延續到 Reno Z 上。
- 拍攝模式
- 炫彩
- 專業模式
人像也是採用全新的濾鏡配置;且焦距同樣會稍微變得望遠一些,然而以主鏡頭拍攝時,也沒有美顏可以選擇。
- 人像模式
- 人像模式濾鏡
美顏這邊則是 OPPO 從 R17 開始的主鏡頭 100 級搭配前鏡的 AI 自定義美顏設定。
- 主鏡頭美顏
- 前鏡頭美顏
- 前鏡頭美顏
相機設定直接來看整合版本的,基本上跟 Reno 標準版並無差異存在。
- 相機設定
- 48MP
◆實拍
◈日拍與人像
日拍這邊一樣來看一下人像的狀況,剛好與 realme 3 Pro 一起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先前的體驗文做個比對。在色調上一樣是 OPPO 本家對比稍高、加上自然中多些鮮豔感的討喜風格;第一組在 HDR 的表現上因反差不是較高,沒有明顯的修正。至於炫彩主要的更動則是亮度提升,仔細看的話可以發現膚色有點偏黃.....
畫質部分,由於沒有和 Reno 標準版一起拍,以印象來看似乎對比來得低一點點;不過放大看髮絲以及背景的低光處,可以看到些許鬆散與塗膜感。
第二組則是日光充足,且左下也有些許背光的反差場景。這邊就可以看出 HDR 的修正了,不僅白雲過曝出有做調整,在背光建築也跟著提升曝光,整體對比就變得比較低。炫彩模式在這邊也同步把色調與亮度做提升,自己是最喜歡炫彩一般模式在這組的表現。
畫質部分,直接來看後方的樹叢,可以發現油畫感頗為明顯.....不過「溫泉浴室」的指示牌是可辨識的。可以判斷 Reno Z 的處理方式是以抑制雜訊為主,不似標準版和十倍變焦版是採些許雜訊求取銳利度的狀況。
第三組一樣是個反差沒有很大的環境,可以看到一般 HDR 模式下的亮度有著明顯調整,推測應該是因為手遮陽光的關係,影響了自動測光。炫彩模式在亮度上的調整比起顏色明顯不少。畫質部分一樣是有著抹除感,右上方的氣根還可以看到細節的狀況。
換個反差較低的多雲天氣,同樣可以看到 HDR 在這邊介入的程度就幾乎沒有了。炫彩模式則是在照片整體加亮,相較一般比較昏暗的感覺比較有突出感。
這組特別找了一個反差比較大的場景,可以看到 HDR 在這邊就有很明顯的作動,有趣的是背景的對比較低,人像反而是沒受到什麼影響.....炫彩在這邊也加了亮度,只不過小編覺得氛圍不太適合,一般 HDR 模式呈現出來的感覺反而是自己喜歡的;畫質部分一樣可以從髮絲看到些許鬆散的感覺。
這組一般跟 HDR 還有炫彩差那麼多的原因,其實就是手在遮臉時影響了臉部對焦、以及測光的概念,真實情況其實比較偏向一般模式啦~但炫彩模式呈現的效果也相當不錯。
Reno Z 的人像模式濾鏡與其他兩位老大哥相同,這邊也實際附上一些範例,順便可以看看景深的辨識程度,像下面這張在磚牆、後方的植披偵測都蠻不俗的。
這張的氛圍自己相當喜歡!!!如果不放大看畫質,完全就是張美照啊
◈自拍
Reno Z 在拍照規格上的一大亮點,其實就是自拍畫素翻倍為 3,200 萬這件事,這邊也來比較一般、美顏以及人像的地方。首先在美顏效果就不需要多說了吧?畫質也因為 3,200 萬畫素,放大看畫質比主鏡頭還要銳利很多啊,不過高畫素也要特別注意手震的狀況,像一般模式就有點小晃到。
人像模式這邊,或許是因為單鏡頭的關係,演算起來的瑕疵處理與景深層次,跟主鏡頭就有蠻大的差距了.....
這邊也同樣附上以人像或是一般模式拍的照片(就是請 Model 幫我隨手拍拍啦~),大家可以放大看一下髮絲畫質,本次自拍真的是 Reno Z 最大的亮點了。
◈夜景
看了日景在低光時的表現,夜景在細節的呈現上自然也會比較弱勢一些。這邊第一組在 HDR 的表現上作動也是沒有很大,在建築的過曝處就沒有特別修正。要到夜景模式才能有明顯的改變。不過夜景模式因為曝光的關係,在夜間的藍色就有點過亮了。
這一組就可以看出炫彩模式在亮度跟色彩飽和度上的提升,夜景則是走一個目前的加亮誇張路線....畫質雖然右下角的人物跟植披有些糊,建築物的細節多少還是有呈現出來的。
先前在拍 4,800 萬模式的時候,不管開什麼模式都會出現只能拍攝一般模式的狀況。自己拍久了也就習慣。但這次抱著嘗試的心態試了一下 Reno Z,結果居然支援!如果是喜歡高畫素的朋友就可以完整解放了(而且無關軟體更新,像 Reno 標準版與 10 倍變焦版就沒有)。
最後來附上一般拍攝以及 4,800 萬模式拍攝的比對,但天候狀況不是很好,可以發現 4,800 萬畫素模式下還是有 HDR 以及色調上的變化就是了;夜景亮度過高的狀況就稍嫌可惜。
◆功能
Reno Z 一樣是配置基於 Android 9.0 的 ColorOS 6.0 作業系統,此時要是覺得功能與標準版相同的話,那你就大錯特錯啦!然而主要設定這邊看起來是一樣的(小編你玩我啊) ,先不要急啦~
- 主要設定
- 主要設定
- 主要設定
Wi-Fi 設定上看起來好像一樣,也都支援 NFC 和感應付款;不過 Reno Z 相較標準版少了一個可以讓 Wi-Fi 跟行動數據結合在加速的「雙通道網路加速功能」。
- Wi-Fi設定
- NFC支援
- 感應付款設定
聲音設定貌似也是相同,但有看 Reno 標準版與十倍變焦版的朋友應該知道,標準版是標準的耳機 Real 原聲技術;十倍變焦版則為因應立體聲喇叭的杜比全景音效。Reno Z 搭配的是後者,雖然還沒跟官方求證,但八九不離十有立體聲喇叭了吧?
- 聲音設定
- 聲音設定
- 杜比全景聲
螢幕下指紋辨識基本上是一樣的,就直接看圖吧。
- 指紋辨識設定
- 指紋辨識動畫
- 指紋辨識動畫
臉部辨識這邊同樣可切換是要螢幕亮即解鎖還是要在上滑;相較另外兩機這邊則是多了「指紋臉孔組合解鎖」,在螢幕上會同時出現臉部與指紋的圖案,操作其實跟老大哥改變不大,還是有讓人覺得在修正的感覺啦.....
- 臉部辨識設定
- 指紋臉孔組合解鎖
便利輔助這個功能小編這個月應該寫了第三次了吧......同樣直接來看圖;要注意的是不像幾日前介紹的 realme 3 Pro,OPPO 方在導覽手勢是多了可左右操作的「兩側滑動手勢」。
- 便利輔助
- 導覽鍵(兩側滑動手勢)
- 手勢體感
遊戲空間基本上也是相同的,後續同樣會以跑分軟體來看看這次 MTK Helio P90 首發的 Reno Z 表現如何。
- 遊戲空間
- 螢幕設定
- 效能設定
- 通知設定
智慧側邊欄在遊戲時也會有特殊版本。
這邊拿《黑色沙漠Mobile》做幀率的跑分測試,Reno Z 機身最大就是 30fps,在遊玩半小時並不開啟省電模式做掛機,得出平均 29fps 的成績,表現蠻穩定的。
- KFMark測試
- KFMark測試
遊戲、繪圖相關的效能上,則是以 3DMark 的 Sling Shot Extreme 模式做跑分,同時也看看 S710 的 Reno 標準版表現。最後 Reno Z 總分為 1,187、Reno 標準版則是贏較多的 1,817 分。在 GPU 的表現 P90 或許還是遜於 S710 啊~
- Reno Z 3DMark(Sling Shot Extreme)
- Reno 標準版 3DMark(Sling Shot Extreme)
Reno Z 有著和標準版類似的體積,然而內建的電量是更大的 4,035mAh(標準版僅 3,680mAh),與十倍變焦版相比僅少 30mAh。充電則是一樣 5V 4A,20W 的 VOOC 3.0 閃充。
同樣將 Reno Z 螢幕亮度固定在 50%、連接 Wi-Fi 並關閉藍牙、GPS 定位來跑 PCMark 的續航;雖說電量贏了標準版許多,但僅得 6 小時 55 分的成績。Reno 標準版當初跑出 9 小時 49 分,差約快 3 小時.....
以同樣條件,但電量耗損至 10% 時以隨附的充電器材進行充電。充至 100% 約花了 1 小時 14 分鐘,表現跟 Reno 標準版相比倒是差不多。
Reno Z 為首台搭載聯發科 Helio P90 八核心處理器的手機,並配置 8GB Ram + 128GB 容量,以安兔兔跑分最後得出 162,718 分的成績,和 Reno 標準版約 15 萬的成績相比有贏面。但 OPPO 從 R17 Pro 時,搭載 S710 跑分成績都不好,一般 S710 機種應該保守都有 17 萬的成績。小編自己是沒開高效能,而是以原本設定的均衡模式來測試的。
◆小結
Reno 系列可以說是 OPPO 今年的重點產品,雖說不知是否會衝擊到原有的 R 系以及 Find X 機型,從 Reno Z 的出現也能看出官方將 Reno 持續進軍中階、中高階再到旗艦的產品版圖。從 Reno Z 來看的話,即是延續一些重點功能,並將一些技術展示的規格轉往價格更為平實的方向(譬如說水滴瀏海螢幕)。
當然不是說價格平實,Reno Z 就不如標準版,像是杜比全景聲,以及一些功能的不同都可以看出差價個幾千還是有所區隔的感受。以我來說感受最深的就是自拍鏡頭了,延續 OPPO 優秀的美顏,再加上比旗艦機還要高的 3,200 萬畫素,對愛自拍的女性族群來說這款機種可以說是 Reno 系列表現最好的。
然而在拍攝上,印象上來說濾鏡還是延續 Reno 不俗的表現,但畫質以印象來說似乎還是比起標準版來的遜色一些,可能也是照片雜訊處理偏抹除所造成的結果吧?後續有機會再來與標準版做個比較看看到底有沒有差。
最後在效能部分,Reno Z 差別最大的就是在處理器改成聯發科 Helio P90,以 CPU 跑分的結果來看是與高通 S710 同級的,但 GPU 效能就有些落差,對於玩遊戲的朋友來說,在 Reno Z 與標準版間的選擇可能要考慮考慮。還有電力比起標準版高,但續航反而較差的問題也是一個隱憂。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2KJ5FK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