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沒有踏上澎湖這塊土地,上次來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印象對馬公只有中央老街及天后宮,其餘景點已經淡忘。那麼,澎湖最熱鬧的馬公除了中央老街及天后宮外,究竟還有什麼呢?趕在盛夏前夕參加「花火節」的行程,完成騎行計畫「輪到澎湖」用單車騎遊馬公市。
帶著騎行馬公市區的計畫與導覽小冊,從馬公市中心出發,經澎湖魚市場、開拓館、第一賓館、觀音亭、眷村文化保存園區、順承門、天后宮、中央街、祖師廟,全程約十公里,算是老少咸宜,適合親子同遊的親民路線。
「澎湖海上花火節」源自2002年發生於澎湖外海的華航空難,因重創澎湖觀光產業,澎湖縣政府為振興觀光,便在農曆七夕與華航合作舉辦「千萬風情在菊島」活動,加上半小時左右的高空煙火秀,引起熱烈迴響,才有隔年2003的第一屆「澎湖海上花火節」誕生。
今年2019年延續頗受好評主題,規劃出不同演出節目,此次的煙火,將融合現代無人機科技及精心挑選的音樂曲目,打造震撼人心的視覺與聽覺效果,於每週一、四晚上在馬公市觀音亭施放煙火,從4月至6月共計22場次。
前往澎湖可以搭飛機也可以坐船,為爭取時間選擇來回都搭飛機。目前飛馬公的航空公司有立榮、遠東、華信等。從高雄小港機場飛過去,半小時就到了。
搭飛機到澎湖很方便,訂好票、排好行程,起飛前一小時,在機場的自助報到機進行劃位報到,可紓解機場報到櫃檯的排隊人潮,讓在機場的行程可以更加從容。
因為經常出國旅遊,大多到二樓小港機場國際航空站報到,此行到離島澎湖,改到一樓國內線報到。國內線大廳沒有國際線富麗豪華,簡單的動線設計,滿足民眾搭機便利性。
立榮飛馬公機場使用ATR 72-600客機,有70個座位,都是經濟艙等。
很久沒坐傳統螺旋漿飛機,放煞車、滾行滑動、加油門,飛機順利起飛升空。機師調轉機頭,當機輪收定往下一看,忙碌的高雄港已展現在眼下。
飛機平穩爬升到高空,目視海峽上空晴朗,將是適宜騎車出遊的好天氣。
澎湖群島就在雲層下方,彷彿伸手就能觸及。
抵達馬公機場,一眼望去完全不像離島機場,大型空橋、繁忙的地勤人員及車輛,超藍的天空,休假出遊的心情完全放鬆。夏天是澎湖的旅遊旺季,旅宿業夏天賺到的錢要撐過下半年,當東北季風吹起就是澎湖旅遊淡季,機場變的門可羅雀。
一到澎湖就感受到太陽的威力,遊客靠著陰涼的地方走,六月初的太陽,真熱。
澎湖擁有許多美景,在澎湖就可以玩個三天、四天沒有問題。遊客通常會選擇北海或南海離島一遊,北海著名地景是吉貝島上的砂尾,南海則是七美島上的雙心石滬。
玄武岩是澎湖群島的特色之一,西嶼鄉的玄武岩景點「池東大菓葉柱狀玄武岩」相當壯觀,岩層下方低窪的草地有積水時,整片玄武岩倒映在水中,很特別的美麗景色,相當值得一遊。
天人菊被選為澎湖的縣花,因此澎湖又叫「菊島」,象徵島民在惡劣環境下百折不撓的精神。每年四月開始就是天人菊盛開的季節,早開鮮橘嫩黃的天人菊,處處可見。
澎湖最知名的特產莫過於仙人掌了!仙人掌樹可製成獨特仙人掌汁和仙人掌冰。
除上述澎湖特色外,以咾咕石及玄武岩建造的古厝是民居一大特色。咾咕石本質珊瑚石灰石,澎湖人慣稱「咾咕石」。咾咕石不只是價廉取便,還有堅固經久之利。澎湖諺語有:「要娶某,先擔三年咾咕石」,意指男人得先花三年時間從海邊挑回足夠的咾咕石,以建造結婚新房,才能符合結婚的條件。
完成出發準備騎遊馬公,澎湖仍未建置單車租賃糸統,市區部分飯店提供免費單車給入住旅客,行前詢問清楚就不必從台灣攜帶單車跨海而來,在馬公借單車一樣輕鬆便利。環島自由行可以抽一天在馬公市單車之旅,體驗馬公市區的歷史景點及多元人文!
澎管處遊客中心也提供少量免費單車借用。馬公有眷村文化保存園區,可以聽已故張雨生和潘安邦的童年故事,在觀音亭海岸感受單車騎向大海的特殊體驗,騎遊四百年歷史的天后宮,感受海島信仰的虔誠。
行前Mobile01贈送車衣及隨車維修工具組,正好可以派上用場,謝謝Mobile01的讚助。
穿上帥氣車衣,完成出騎準備,馬公市騎遊第一站來到澎湖最大的菜市場,號稱海鮮蔬菜最齊全,馬公人叫「百貨公司」的北辰市場。
北辰市場每個時節都有不同的漁貨或菜品,感受最貼近馬公人的日常生活步調與淳樸民風,肉類蔬果日常用品大多從台灣海運到此。有專搭台華輪含車帶人到北辰市場做生意,以一星期為週期,時間一到原人車回台灣,休息一星期再換不同商品。
馬公有數不盡的美食,可以從早吃到晚體驗馬公人的活力來源。台北人的早餐以三明治掛帥,台南人的早餐豪邁喝著牛肉湯。而馬公人迷戀的早餐,是口味清淡的肉圓還有以魚骨煮製的鮮美魚粥,晚餐則愛原汁原味的海味和青到不行的海產。
趕早出發來嚐嚐著名的馬公早點美食,第一攤來到網傳八點後就買不到的二信飯糰,尤其夏季花火節的期間,馬公人跟遊客爭買飯糰,想吃的時候不早點排隊就買不到。
「二信」並不是店名,因為多年來一直在二信飯店旁擺攤,馬公人就慣稱二信飯糰。
二信飯糰好吃的秘訣是用料實在,簡單飯糰包著煎蛋、肉鬆、油條、火腿等餡料,手工把飯糰包的大大的,看來就很有飽足感。
原本馬公人上班上學買飯糰當早餐,在網路宣傳助威下,飯糰店還開了分店,不止馬公在地人,早起不吃飯店早餐的遊客也來嚐鮮。
沒「店名」的二信飯糰,特色是內料豐富,感覺還不錯!
馬公有多樣化的美食,一個飯糰沒吃飽,為補足騎車出遊體力再到北辰市場外「鐘記燒餅」報到。
網路說當年賣燒餅只求溫飽,如今成搶手小吃攤,每天一早都大排長龍。鐘記燒餅口味簡單,炭烤出爐的燒餅散發著香味,頗富咬勁,加上現炸油條更夠味。
油條也是現炸的,只有生意夠好的早餐店才現場炸油條。
傳統的燒餅加油條,有別於傳統的燒餅,鐘記燒餅吃起來多了微焦香味。
鐘記燒餅口味多樣,加蔥蛋、燻雞、豬排、鮪魚、連沙拉都可以,用心研發多種的口味,車友可以挑選與品嚐。
離開北辰市場來到馬公市地標之一的自由塔,是水源路、北辰路、中華路的交叉口三角公園。
公車站旁是歷史悠久的第一信用總社。
自由塔是馬公第二公車大站,鄰近北辰市場與加油站,這樣的地標存在,讓遊客感覺意外?原來自由塔大有來頭,它是澎湖縣歷史建築之一,如今卸下戰爭歷史背景,自由塔成為重要的候車亭。
自由塔設立緣由為民國43年澎湖各界青年為響應「反共義士自由日」,聯合發表「澎湖青年響應反共義士自由日運動宣言」,並建造「自由塔」紀念,是澎湖地方關懷韓戰的見證,具有歷史文化價值。
離開市區往港邊騎行,看到一幢高大上建物,那是「Pier3 三號港」。在馬公來說是夏天免費吹冷氣購物的好地方,內有豪華影城可看電影,是澎湖最大的百貨公司,還有免稅煙酒店,觀光團整團前往,自由行遊客租車時老闆都會給張入場優待單。
三號港對面是南海遊客中心,遊客從馬公到七美,望安等島從這裡購票、搭船出發。
遊艇公司在此設櫃,兼推水上行程供遊客選擇,一到旺季或假日很擁擠的。
南海行程從馬公出發、桶盤、虎井、望安、七美,再返回馬公。參加海上牧場及夜釣小管活動,坐船去最遠七美島要一個小時半才會到,風浪大時會暈船。
上次來澎湖玩時還在大興土木的五星級酒店完工了,二張照片對比出完工後臨海且大氣的外觀。
澎湖是台灣夏季最受歡迎的觀光景點之一,每年吸引超過三十萬觀光客來到澎湖旅遊,因為觀光前景看漲,旅遊飯店集團與縣政府簽下第一個BOT案,斥資33億,完成第一座國際規模的五星級酒店。
馬公不只有五星級豪華酒店,旁邊船隻造型的酒店也吸睛十足。
馬公漁港位於港區內灣,漁船在此卸魚、拍賣、補給等。一早出海作業的漁船陸續返航,今天又是滿載而歸的日子。
清晨最有活力的地方就是第三漁市場。
吃完早餐就騎到碼頭,漁市場早已人聲沸騰,魚貨盤商的批發喊貨、零售小販的叫賣聲,為熱鬧的一天展開序幕。
漁船剛入港,岸邊已經傳來彼落的叫喝聲,一蘿筐的鮮魚剛成交就被取走,海洋上澎激盪的海浪聲,此刻轉化成喧鬧而忙碌的場景。
新鮮的魚獲排排展開,五顏六色的鮮魚、交織成豐收歡樂的景像。
成堆的小卷,是澎湖初夏特產。
超大的龍膽石斑。
馬鮫魚通稱土魠魚,台灣人喜愛十大美味魚類之一。
上岸後變成澎湖人早餐最愛土魠魚羹。
魚獲喊標交易完成,漁民忙著整理魚貨,轉送到訂戶餐廳廚房。
澎湖魚場盛產鰹魚,又稱正鰹、煙仔,是製作柴魚片的材料,肥美的鰹魚必須由貨車及堆高機來載走。
漁市場也不是統統賣魚,門口零售農作品小販,資深「澎湖美女」的防曬標準裝備是頭罩與長袖。
第三漁港邊就是澎湖農漁局。
農漁局門口陳列澎湖的縣魚玳瑁石斑。簡稱「過魚」的玳瑁石斑是澎湖人滋補養氣的不二「魚」選。
馬公市舊稱「媽宮」,得名自澎湖天后宮,前身為「馬公鎮」,1921年改稱「馬公」,1981年改制為澎湖縣唯一的縣轄市,為澎湖縣治所在地。是臺灣唯一坐落於離島的市、離島的最大都市,也是澎湖群島的政經及文化、教育、交通中心。
大關口觀音寺位於第三漁港檢查站旁邊。觀音寺建在海巡隊旁,從市公所直騎上防波堤要一番腿力。
大關口觀音寺由原駐守第一漁港的檢查站士兵在海堤邊發現一尊觀世音神像,幾次用竹竿撥出港外都再漂回原地,於是將神像檢回來供奉在崗哨內。民國82年檢查站遷到案山,觀世音菩薩表示願意隨著遷移,因此把神像移祀到辦公室樓上。
因為信徒覺得上樓祭祀不便,才在辦公室旁圍成小廟來供奉,民國92年由信徒組成重建委員會重建為現貌,稱為「大關口觀音寺」。
大關口觀音寺的特色是打開廟門,就能看到停泊於岸邊的海巡艦。
今天晴空萬里,海巡艦已出海到澎湖外海執行巡護任務,徒留風平浪靜的馬公港。
重回市區來到澎湖開拓館。縣政府的開拓館興建於民國24年,建築屬日本大正至昭和時期的「和洋混合」式建築,原為日治時期澎湖廳長官舍,光復後改為澎湖縣長公館。
澎湖開拓館有中西合併之特殊建築形式,如日式斜頂與拉門、歐式風格之窗櫺,戶外庭園百年古榕與植物亦展現出豐富的生態景觀。如今展出澎湖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入口有收費。
開拓館與縣政府旁有低矮半埋地下的碉堡,少見的市區戰地景物。碉堡建造於二戰末期,碉堡有三面射口,保衛日治下附近政府機關。
碉堡旁是澎湖縣政府,前身是日治時代的澎湖廳舍,目前仍為縣政府辦公使用。
辦公大樓門口「卓越領航、重返榮耀」口號,現任縣長賴峰偉出生澎湖,是首位三度參選都成功當選的國民黨籍縣長。
縣徽有白色圖案,係一「澎」字,上有燈塔代表澎湖領航,下為澎湖跨海大橋縱斷面造型,左右六條激揚浪花,代表澎湖縣六個鄉市團結在一起。
對照日治時代的澎湖廳舍舊照與現今,真是座歷史古蹟。
縣政府旁是維護澎湖治安的縣警局。很多人不知道澎湖有將近一千位警察,縣總人口約十萬人,平均每位警察服務約100人。澎湖也是全台灣警察密度最高的縣市!
警察局旁國立澎湖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為澎湖縣境內唯二的高級中等學校。(另一為馬公高中)
因應澎湖漁業成立的「澎湖海事」校徽是船錨及可愛海馬,於日治時期創校,校名為「馬公街立馬公水產補習學校」,先借馬公第一公學校(澎湖人唸的學校)上課。
介壽路與民族路交界處有一座綠白相間、外形像火把的水塔。建造於1960年的儲水塔目前仍在使用,將水源配送到馬公家戶。具有特色的千噸水塔,已登錄為歷史建築。
水塔對面有座全國獨一無二的「相對公園」。
相對公園為紀念愛因斯坦而設立。遊客會想問,為什麼要紀念他?跟馬公有什麼關系?
德國出生的愛因斯坦於一九一六年發表相對論,認為引力是因質量的存在而造成時空連續場的彎曲,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基本觀念,成為史上的科學巨人,相對一詞即取自於此,也開啟「原子彈」的研發理論。
續騎介壽路不遠,來到了第一賓館。
第一賓館是日治時代駐守馬公日軍招待所,和洋混合式樣建築,入口玄關為「唐博風」(破風)式的弧狀屋頂。
第一賓館的入口的導覽牌,寫著「蔣公來台第一站」,民國三十八年五月十七日,蔣介石抵達澎湖即暫住此處,並召見台灣黨政官員,商討大局如何應對。其實蔣介石已在收復台灣時到訪過台灣,應是「撤退來臺第一站」才對。
第一賓館庭園有蔣介石立姿銅像,基座黑色大理石刻有「民族救星」四個字。銅像原立於馬公碼頭,因道路拓整移至此處。蔣介石銅像旁有 國父銅像,有傳承革命正統的意含。
第一賓館旁是青年活動中心。
接介壽路觀音亭對面有一座牌樓,題有「西瀛勝境」四字,為澎湖縣文化局公告的歷史建築。
牌樓左右門柱各有一塊石碑,一為當時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對於澎湖縣民於二二八事變時, 嚴守秩序,表達嘉勉之意。
民國三十六年的國幣二億圓是法幣及關金券,由於快速貶值及戰事不利於三十七年再改金圓券。二億圓是法幣由國防部宣慰賑撫澎湖人民。
另一碑文為史文桂中將所撰碑文,詳述國幣二億圓款項運用情形,先將一半金額發放給縣民,另一半金額在觀音亭附近修築中正公園, 包括海水浴場涼亭、廁所、運動場、防波堤等各項休閒設施,並興建這座「西瀛勝境」牌樓。
澎湖地名各朝代稱法不同,曾稱島夷、方壺、西瀛、平湖、彭湖。西瀛是澎湖舊名之一。
牌樓旁有一座舊城牆那是媽宮古城遺跡。馬公舊稱「媽宮」,清法戰爭後台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以澎湖戰略地位重要,下令建造媽宮城,以強化澎湖防務。歷經三年修築於光緒十五年完工。舊城牆是日軍澎湖要塞令司部的護牆,光復之後國軍續用為營區,這段媽宮城城牆得以保存至今。
西瀛勝境對面是觀音亭海濱公園,也是中正公園的前身。
進入公園,首見古樸的廟宇就是澎湖著名觀音亭。
觀音亭供奉觀音菩薩,是澎湖最早的佛教寺院,已是國家認証的三級古蹟,獲選宗教百景之一。
觀音亭創建於清康熙三十五年,歷史悠久。廣場有尊白象,象是佛教聖獸,代表佛陀乘白象入胎的典故。
觀音亭曾全毀於清法戰爭時的砲火,至光緒十七年才重建完畢。
日治以來又經幾次整修,而成為今日的規模。每次整修都留下年份記錄,也是觀音亭的特色之一。
觀音亭面對澎湖灣,兩側防波堤包圍成浪靜的內海,成為理想的海泳場所。清晨都有不少泳客在海水中悠游。
觀音亭幾乎是遊客到馬公必遊之處,也是「花火節」施放煙火場地,縣警局設有警察服務站。
觀音亭海岸有一座長200公尺的弧形拱橋,名為「西瀛虹橋」已成為馬公新地標。花火節的煙火即虹橋當背景,吸引無數遊客到此欣賞燦爛高空煙火。
虹橋不遠處有一座紀念碑,紀念發生於民國四十二至四十五年間,連續發生在澎湖的三次船難。船隻是離島間唯一交通工具,重大傷亡也讓縣府重視各離島的交通問題。
離開觀音亭沿澎防部營區續騎,來到已整修的篤行十村眷村資訊站,此棟為日軍宿舍面積最大的一棟官舍。
旁邊是中興門,原媽宮古城大西門遺址。
旁邊的中正堂是老澎湖人的記憶,老澎湖人還記得花二十元到中正堂看電影的往事!
中正堂旁是後期建造的莒光新村,縣政府以玄武岩為建材改建成獨間觀海民宿,仍施工中,完成後將成具眷村特色的民居。
往海邊的方向騎走,來到金龜頭砲台。
歷經清代,日治,民國,三個時期的軍事基地。現由草綠服的阿兵哥假人保衛。
金龜頭砲台是馬公港的重要屏障,控扼馬公港進出航道,清康熙五十六年即建有堡壘。同治三年再次修築,稱為「金龜頭砲台」。
光緒十三年再改築砲台,金龜頭砲台與西嶼砲台成為澎湖火力最強大的砲台。因年代久遠,保存完整已登錄為國定古蹟。
站在砲台制高點遠眺澎湖灣,足証砲台對防衛澎湖群島、保衛台灣的重要性。
篤行十村是澎湖早期的官兵眷村,入口「毋忘在莒」勒石提醒官兵勿忘反攻大業。
澎湖防衛部司令官尹俊中將仿金門太武山「毋忘在莒」石碑外觀,塑造此座紀念碑。
篤行十村建於日治時期,做為日軍砲兵大隊的宿舍,1946年規劃為全台灣第一個眷村,因此是全國最古老的眷村。
原眷村住戶都已搬離,縣府改造規劃空間做彩繪牆佈置,懷舊的包子攤、桌椅、機車等,成喜愛拍照打卡的年輕網美們打卡熱點。
不啻年輕網紅喜歡這裡,來馬公的觀光團也把篤行十村列入必到景點,縣府計畫成立「眷村文化保存園區」,讓來澎湖的遊客在馬公留下更多回憶。
眷村入口處的雜貨店是「湘東商行」,販售很多老台灣時期的懷舊小物。
保存歷史悠久的拉門式老三台映像管彩電,播出懷舊電視廣告。
榨乾很多人零用錢的「小瑪莉」機台。
篤行十村原本默默無名,因為二位已故名歌手潘安邦及張雨生出生在這裡而聞名,讓這個全國最古老的眷村在歷史內涵中更有豐富的人文故事。
篤行十村為紀念歌手潘安邦、張雨生分別設立「潘安邦紀念館」與「張雨生故事館」,讓不同時代的華人至此參觀,在低矮巷弄中追憶永恒的偶像…
首先到張雨生故事館參觀,因為張雨生爸爸是士官長,分住在小小巷弄的士官級眷舍。
當時眷村生活條件不好,張家分住四戶士官級眷舍中一小間。
很難想像一小間房舍還要隔間,分住一家滿滿的人。
2009年5月23日「張雨生故事館」開幕,有四個主題區從雨生小時候在澎湖求學,與居住的生活開始回憶起…
1966年6月7日張雨生出生在還是馬公鎮的篤行十村,可能知道以後當大明星,小時候拍裸照先擋第三點。
張雨生家中排行最大,張父原以紀念長子出生地而命名「澎生」,因少雨的澎湖下起連日大雨,故命名「雨生」,因為出生時寶貝得憐愛,取暱稱「小寶」。
張雨生童年時跟我們一樣也愛躲在綿被裡看好小子漫畫。張雨生在馬公念小學(中正國小),九歲時舉家遷台,馬公仍是他成長中無法忘記的一段…
張雨生小時候喜歡唱歌,張爸爸雖然薪資少,還是湊錢買了全眷村第一部彩色電視機,也啟發小寶對音樂的興趣。
大學聯考時初試不利只考上私立大學,他仍立志補習重考,雖然大筆補習費讓爸爸壓力很大,隔年原本第一志願為台大歷史學系卻擦身而過,一年寒窗苦讀考取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
當兵前張雨生嘹亮歌聲及一首「天天想你」創下35萬張唱片的銷售記錄,成為1988年度唱片風雲人物。服役時,國防部出動直昇機載穿著憲兵軍便服的張雨生、降落在臺灣區運動會閉幕會場,就只為了讓他在現場唱一首「我的未來不是夢」。
1997年10月20夜晚張雨生於淡水發生嚴重車禍,警方公佈原因為「疲勞駕駛」。車禍後急救無效,在眾多歌迷哀痛中逝世於淡水馬偕紀念醫院,享年31歲。
成名甚早的張雨生每首歌曲都打動人心,「天天想你」是每個六年級生的年輕回憶,「如果你冷」是初戀的回憶,青春成長的「大海」是家諭戶曉的經典,「我的未來不是夢」一直到現在還是選舉場合的名曲…
篤行十村另一位大紅的歌星是民歌時期唱紅外婆澎湖灣的潘安邦,整修潘安邦小時候的故居就簡單多了,因為潘爸爸是服務於總統府的將軍,房舍自然較寬大。
潘安邦小時候的房間,一個人的房間就是張雨生全家的規格。
館內處處都有潘安邦的照片與小時候的故事…
解說板介紹潘安邦的生活點滴給還來不及認識他的人…
因潘安邦父親是軍人,長年不在家,家裡經濟狀況不好,潘安邦放學要到市區外婆家洗豆芽,就讀馬公高中時每天和弟弟輪班去外婆家種豆芽菜,(每三小時要澆水)。再用推車運到菜市場賣,有時半夜三點天還沒亮就得出門。
館中不停播放潘安邦的作品,遊客坐下聆聽,小朋友一定不認識,媽媽回味曾經暢銷的熱門歌曲。
走出紀念館往海邊而去,著名「外婆澎湖灣」就在盡頭…
外婆的澎湖灣歌詞所寫的「澎湖灣」位在金龍頭海岸,改建成飛彈快艇基地後就禁止進入。
當年潘安邦玩水的「澎湖灣」就是這臨海沙灘。現在快艇碼頭正在拆,很快還給「外婆澎湖灣」原來樣貌。
「外婆澎湖灣銅像」是最多遊客合照打卡的經典地標。
童年時潘安邦與外婆合照,雕像設計成孫子與外婆嬉戲的意象。
潘安邦於2011年發現罹患腎臟癌。2013年2月3日因人工血管感染發炎引發敗血症,病逝於長庚醫院林口院區。記憶會淡忘,但美好歌聲及幼年潘安邦對夢想的堅持讓人懷念。
澎湖灣雕像下方是馬公著名「情人道」。
情人道是從篤行十村通往順承門的步道,是看海、看夕陽的好地方,是馬公情侶熱門的約會地點。
往前略騎到媽宮城舊城,滿清在台灣建設的最後一座防禦性城池,因完工於光緒十五年,又有「光緒城」之稱。
現存的城牆遺跡,總長剩不到五百公尺,是台灣規模最大的原古城牆遺跡。
媽宮城牆石材採用玄武岩及珊瑚礁石,頗有澎湖特色。重修時發現地下水牢等遺跡,城牆歷經百年歲月,還有不少秘密等後人發現。
清雍正時設立澎湖廳,隸屬福建省台灣府管轄,光緒11年,台灣建省澎湖廳仍屬之。1895年日治大正年間與阿猴廳及台南廳一部份合併為高雄州設立澎湖郡,再獨立復設置澎湖廳,直至1945年二戰結束日本投降、撤離台灣時廢止。
來到昔日媽宮城的小西門。
小西門又稱「順承門」,是媽宮古城僅存的城樓。
順承門城樓旁有石階可登上敵樓,遊客可登城眺覽臨港風景。
順承門當時是直接面向大海的城門,城牆上有設計砲座用來攻擊船隻,沒有火槍瞄準孔。
走到城牆上,以不同視野來看現今熱鬧的馬公城。
港區對面小山丘是控制港區地形要點,日軍在此設砲兵營。昔日有海軍、砲兵駐防造就馬公城繁華的歷史背景。
為解決市區一位難求的停車問題,臨港開闢這片大停車場,也是麗星郵輪停靠馬公的泊位。
「敵樓」是城墻上抗敵的城樓,也叫譙樓。
順承門建於清代,舊城牆古色古香,因整建時過多現代工程,以致無法列入國定古蹟保存。
穿過城門後面是篤行十村及澎防部舊營區,從清朝、日治到民國,馬公都是軍事重地。因此這段古城牆不因市區發展而被拆除消失。
日治時期這一帶設立澎湖要塞司令部,才開始建設大規模的軍事設施與官舍。
戰後國軍接防澎湖將日軍留下來的宿舍分配給來澎軍眷居住。後來軍眷人數漸多,後期在附近建造莒光新村。由於利用澎湖當地石材做為建材,篤行十村是一處具有澎湖特色的眷村聚落。
篤行十村建築充滿日式風格,實施「眷改條例」後已舉村遷移,仍有老居民回來找尋昔日回憶。
昔日「篤行幼稚園」舊址,曾經住過篤行十村一定記得這裡。
在聚落巷弄間,看著一棟棟人去屋空的房子,老屋不僅有眷村味,也有濃厚的日本味。原聯勤辦公室為日軍馬房。
碉堡內是澎防部總機代號「洞庭」所在。軍事機關總機是通訊中心所在,位在篤行十村最安全。
眷村理髮廳。
以澎湖珊瑚礁岩砌造的圍牆,為方便軍民進出加開「洞門」。
原路走回順承門(中山路),重回馬公市區。這小段路是澎湖唯一「鐵道」建築,日軍建鐵道運兵工料材也拆掉舊城一段,如今鐵路改成馬路,已不見鐵軌。
中山路先拐個彎來到澎湖警察文物館。警察文物館前身是日治時代的水上警察官吏派出所。明治二十八年日本取得台灣後,在媽宮港成立水上警察所,管理船隻進出及海上巡邏。內部現整修中,期待以新面貌重現。如果有澎湖警察駐點解說,也是蠻有趣的景點。
來到民族路與中山路交會口,日治時代這一帶是海岸邊商家聚集地,因不斷填土拓寬而成大馬路。
歷史悠久金自成商會不只賣特產,臨港從事托運機車等服務,等同舊商會的服務。
馬公郵便局建於大正13年,採用「和洋混合」建築形式,大門設於轉角處。屋簷的造型超像日本武士的盔甲,充滿歷史感 !
屋頂構造採用「兩坡頂」設計,並以「切角頂」形式,鋪設水泥製「日式文化瓦」。
馬公郵便局昭和年間郵電分辦後改稱「澎湖郵便普通局」。民國38年又改為「澎湖郵局」。民國91年縣府公告為歷史建築,去年起做為水下考古工作站。
澎湖週邊海域又叫「黑水溝」,歷朝各代都是航運中心,有無數船隻沈沒在此,據說船上都有無數珍寶,海底打撈也是澎湖水下的文化資產。
利用先進的水下打撈技術,還真在週邊海域撈起不少珍寶。
水下工作站展出昔日沈重古董級潛水衣。
離開工作站對面是中山路巷內的水仙宮,沒有一般廟宇常見對稱格局,廟面不大,只有正門而已。
清光緒元年由媽宮街商修建做為商賈休息處所,設有公所解決貿易紛爭,後做為「臺廈郊會館」。
會館沒有大氣建材,以咾咕石為建材,現列入國家三級古蹟保存。
水仙宮建築簡單頗有特色,一樓日治昭和初期兼有巴洛克及現代主義風格的折衷式建築樣式。
二樓純為傳統閩南廟宇建築風格,如此建築相當罕見。為保存古蹟不遭破壞,二樓已不開放參觀。
水仙宮祀有大禹、伍員、屈原、王勃、李白等五水仙。
正殿對聯上記明修建於日治昭和年間。
水仙王與媽祖同樣被視為海上救難之神,對媽祖的信仰,水仙的崇拜,隨著成功渡海來台的台灣人傳承至今,成為台灣民間的宗教信仰。
中央老街在清代稱為「大井街」,附近商街在清中葉時期形成「媽宮」(馬公舊稱)七街一市。日治時期馬公的商業交易以此為中心。
老街為臺澎發展第一個漢人聚落的商業市集,於民國73年被政府指定為「中央街古蹟保存區」。進而轉型為觀光老街,供旅客步行穿梭於老街巷弄中,體驗昔日熱絡情境。
縣府很細心在每戶店家前刻製說明板,介給這戶老店是從事什麼生意?因風沙大,不容易看清楚。
有遊客不小打翻飲料,發現清楚字跡,算是因禍得福的小聰明。
中央街有一條長長的小巷取名「摸乳巷」。「摸乳巷」指狹窄到只供二人擦身而過的小巷,商家索興賣起「摸乳茶」。招牌摸乳茶由牛奶、風茹及其他四種澎湖植物特調而成,跟「摸乳」沒有關系。
改建後的摸乳巷成洗石仔直線型街弄,少了彎彎曲曲的期待感,就不像馬公人印象中的摸乳巷了…
老街有明顯指標,分別指往老街、天后宮、四眼井。
澎湖風茹具有耐旱、耐風、耐鹽、耐貧瘠的能力。野生的風茹草長最多的地方都是在墳墓旁,是澎湖極具經濟價值的作物。
風茹草煮成茶,是顧胃、消暑、降肝火、利尿、解渴的好物 !
創建於民國五十五年的中央旅社,是馬公市第一間設有沖水馬桶的旅社。建築立面是巴洛克風格的樣式。
四眼井又名四孔井。四眼井只是一個井,並非四個井。特異之處在於終年湧出井水,遇到乾旱不雨也不會乾涸,曾經是中央街一帶居民生活跟飲用水的來源,自來水普及後轉型為觀光功能。
相傳四眼井是鄭成功率領艦隊收復台灣前,在澎湖登岸尋找補給,當時官兵飢渴難耐,島上又無乾淨飲水,鄭成功拔出隨身寶劍向天禱告後以劍戮地,泉水開始源源湧出。有笑傳說鄭成功體恤官兵避免搶水,連續以寶劍插地三次,形成今日的四眼井前身。
四眼井原是一口大井,怕有人不慎跌入井中,也有人把眼鏡及零錢掉到井裡,加上大石條,減少人、物不慎掉進井裡機會。
四眼井旁的乾益堂中藥店面建築很值得細看。1918年建造的乾益堂藥店,由於日本當時不斷南進,帶回南洋地區的西式建築藝術,因此澎湖開始流行閩、洋合流的建築風格,乾益堂正面採取巴洛克建築風格,二樓陽台是典型的欄杆式歐式裝飾藝術。
店內是傳統閩南的建材與隔間風格,加上百年老藥櫃,使得乾益堂充滿了歷史味。
門口有賣店內中藥煮的藥膳蛋。
好吃的秘訣是使用十全大補的中藥材下去滷雞蛋,豆干吸收大補藥材精華,二樣都滷得十分入味。
重點是藥膳蛋的生意很好,新鮮的香味四溢在中央老街裡。
藥膳蛋滷得很入味,豆干也超好吃。
離開中央老街拐個彎來到施公祠。施公祠外觀樸素,很像民宅,廟宇規模與收復台灣的靖海侯施琅將軍似乎有點寒酸。
施公祠是台灣第一座敬拜施琅將軍的廟宇,收復台灣的施琅在清朝功可蓋天,施公祠蓋廟的時候,施琅還沒死,還沒往生就蓋廟,也是世上少見的。
施公祠原稱「施將軍廟」,創建於清朝康熙二十三年, 為褒揚施琅率軍消滅台灣的明鄭政權而建。施琅在廈門訓練水師,在澎湖海戰擊潰鄭軍水師。消息傳至台灣,鄭克塽不戰而降,結束明鄭氏三代在台灣二十二年的統治。
施公祠對面萬軍井也故事感十足,傳說施琅攻打澎湖時,數萬兵馬疲憊沒水喝,到廟中祈求媽祖賜水,果真湧出大量甘泉...
時至今日萬軍井仍湧出泉水,為確保水質,井底還有養魚。
騎出老街範圍來古色古香的廟宇天后宮。廟前全台獨有特殊的八卦型台階,是天后宮的特色之一。
天后宮廟口舖滿來自中國的壓艙石,又稱為泉州白石,當時船隻是木造帆船,得用石頭增加重量,到澎湖裝滿漁獲後,壓艙石就留在「媽宮」敬供媽祖了。
廟門前的大照壁阻隔昔日未填海時,廟前臨海魚市場殺魚的氛圍,以表對媽祖的敬重。
施琅將軍能成功收復澎湖與台灣都受媽祖的庇佑,上報康熙皇帝將媽祖神格定為「天后」,從此媽祖廟(媽宮)就全部改成天后宮了。
天后宮名稱從最早的天妃宮、媽祖宮,明代的娘宮、媽娘宮、媽宮等演變,也是馬公地名的由來。
三川殿兩側的雕刻通常都是龍虎各邊,天后宮的三川殿兩側以穿雲龍與露齒虎相輝映,作品相當生動有神。
關於澎湖天后宮的歷史,澎湖正式設治是在元朝就有史,長達七百多年的歷史,天后宮碑史載明可考。
天后宮與台灣歷史連結,荷蘭人堅守澎湖不退,在清軍勸諭下撤離澎湖,轉往台灣本島發展,也開啟了台灣的荷領時期。後有鄭成功征台,也把媽祖信仰帶入台灣。
歷經多次整建,在大正十二年天后宮改建大抵完成,奠定今日澎湖天后宮建築規制。
正殿入口六扇屏門有花鳥四季各異的木雕品,是木雕作品中國寶級精品。
天后宮採四進式格局、閩式合院的建築風格,以傳統工法構築,樑柱使用「榫接」方式建構。木柱加石柱使建築穩固,整座廟宇建築融合傳統工藝。
中庭地面人丁磚鋪設,寓意打漁人家人丁旺盛。
壁面上紅色萬壽字樣,寓意福壽綿長。
正殿供奉居中大媽,二媽、三媽分祀左右與台灣的媽祖廟相同。澎湖天后宮為金面媽祖像,有官方祭祀典故,不同於台灣媽祖像多是黑面。
天后宮眾多匾額以「與天同功匾」最負盛名,康熙皇帝為表彰媽祖顯靈助戰之功,御賜九龍紋底匾額。現今「與天同功」匾是大正年間整修時仿製,匾額紋底則為十三龍紋。原匾在清法戰爭期間,廟中文物被法軍掠奪或變賣。
另外澎湖唯一的科舉進士蔡廷蘭題獻給天后宮的「功庇斯文」匾,則為媽祖護佑考取功名見証。
今日天后宮是由三川殿、正殿與清風閣所組成,後殿清風閣為日治時偷偷傳授漢文之處,在媽祖保佑下文化得以保存。
後殿還有必須看點,日治時期大正八年整修時,從媽祖宮祭壇下掘出一座紀念明朝沈有容諭退荷蘭人的「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古碑,證明了澎湖天后宮數百年的歷史。
清風閣有一尊來自天津元鎮殿的軟身媽祖像,有400年的歷史,文化大革命時期後輾轉來到澎湖。
天后宮為全台媽祖宮廟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座,早期台灣的墾拓移民,自閩粵渡海來台,經常與海上的驚滔駭浪為伍,為保佑安全渡海,特別崇拜媽祖,慢慢地欣賞這古廟,也了解澎湖的歷史。
天后宮對面是日治時澎湖廳憲兵隊。
舊媽宮城澎湖廳憲兵隊,建築為日式兩層磚木造建築物,日式宿舍有沐浴及取暖兩用的磚造煙囪。
澎湖廳憲兵隊原本是清朝的澎湖協鎮署,創建於清康熙年間,光緒15年改為通判衙門及日治時改為澎湖廳憲兵分隊時均大幅修繕才有現在樣貌。
民國34年國民政府時期,做為澎湖防衛司令部運輸組營區,直至民國47年為因應八二三金門砲戰改組馬公港指揮部。澎湖廳憲兵隊歷清、日治到國民政府時期,不僅在歷史意義、建築藝術性上都有獨特的風貌。
澎湖廳憲兵隊旁邊是馬公陰陽堂。
陰陽堂原為有應公廟,建於清道光年間。有一婦人於海邊撿到白衣吉神(頭戴高帽,身穿白袍故稱白衣吉神,民間傳說的七爺謝將軍)修雕後便將白衣吉神供奉為主神,並改名「顯靈廟」。
因香火鼎盛復刻陰陽公金身祀奉,顯靈廟改名為陰陽堂,主祀白衣吉神與陰陽公,奉祀後神威顯赫。
民族路直騎來到澎湖氣象站。
觀測氣象的裝置都在一起的地方稱「觀測坪」。
澎湖氣象站為臺灣地區歷史最悠久的氣象站之一,於公元一八九六年由日人所建,稱澎湖島測候所,於大正9年改稱為臺灣總督府氣象台澎湖測候所。目前稱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澎湖氣象站迄今。
澎湖公車總站是新建的,有議員建議正名為拱辰車站,並設置「北門意象」遺址地標,重塑媽宮古城歷史記憶,增添新景點。
2009年起澎湖推出「公車免費政策」,因為澎湖公車營運成本高出其他縣市幾乎一倍,縣府每年都虧損,為照顧離島民眾,還是有必要的。
只要入籍澎湖坐公車就不用錢,票價表是給台灣遊客看的。
轉運站內外都有公車班次顯示板,每班車幾分後到站都很清楚,很便民的設計。
偏鄉地區使用公車大多以老人家為主,轉運站上、下車都有專人服務。
台灣人持悠遊卡或一卡通刷卡就能搭車。
民族、民生路口,馬公中正國小。
中正國小離篤行十村最近,已故名歌手張雨生就讀的小學。
位在中正路精華地段的學校,有地下停車場,室內羽球館。
中正國小轉角處有座不起眼的紀念碑,紀念的不是台灣人是已故法國海軍中將孤拔。清法戰爭時率領法國遠東艦隊攻打台灣,先後佔領基隆及澎湖,病逝於澎湖。
法軍撤離澎湖時,為孤拔建立表達哀悼的紀念碑,石碑底下埋葬孤拔的遺髮及遺物。而在澎湖戰歿及病亡的法國將士集體埋葬於風櫃尾山的山後。
已故法國海軍中將孤拔,被法國人民視為民族英雄。 孤拔病逝於澎湖遺體運抵法國,法國政府在巴黎為孤拔舉行隆重的國葬儀式。雖然是攻佔澎湖侵略台灣的法國統帥,亡故於遙遠的異國他鄉,百年之後,仍不被法國政府所遺忘。
孤拔紀念碑旁是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澎湖出張所,成立於1922年的出張所已登錄澎湖歷史建築。
雖是歷史建築目前還是馬公營業站,專售煙酒批發,後方黑瓦磚牆的庫房值得參觀。
庫房木構屋頂桁樑都保留下來,很有歷史懷舊感。澎湖沒有林場,木構桁柱都是從台灣運來的,足証當時公賣制度是很賺錢的行業。
從中正國小校門口往下騎是馬公最熱鬧,地價最高的中正路。
馬公中正路對於澎湖人的意義就好比早期的西門町,或現在的信義區對於台北人的意義,代表著是繁榮、商業化和富裕。
中正路郵局,澎湖群島上最大的郵局。馬公市區無疑是澎湖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據統計市區及郊區腹地的人口,佔澎湖人口數目的一半以上,達四萬人左右。
民國八十九年麥當勞在中正路上正式營業,開幕當日打破麥當勞全台單日營業人次最高紀錄。甚至遠在七美、望安偏遠離島的阿公阿嬤、小學生也搶搭漁船,全村開進麥當勞吃漢堡 !
有了麥當勞的成功經驗,7-11也搶在中正路開店,當日營業額又創下歷史新高,開店成功經驗在馬公不勝枚舉,証明台灣流行的物品在澎湖也有很大市場。
而且不止一家小7,中正路共有二家小7。短短中正路聚集了多少連鎖店呢?計有麥當勞、外送披薩、百貨、康是美、屈臣氏、小林眼鏡,真是琳瑯滿目,只要台灣有的樣樣不會少,有的甚至更大間。
市區人口多,車輛也多,切記在馬公是不能亂停車的,機車要停在車格內,租車行耳提面命,說市區常有怪客到處拍照檢舉,來澎湖機車安全帽外務必要小心停車。
夏天是小卷盛產的季節,騎遊大半天要吃碗小卷麵線及丁香小魚干補充體力。
不必刻意挑選,任何一家小管或小卷麵線都很讚。麵線湯頭很清澈,以為常吃海鮮的澎湖人口味較重,其實在地澎湖人反而講究鮮度,口味比較淡。
麵線比較有鹹味,可能吸收了鹽份,曬太陽的澎湖麵線不會一夾就斷,只要不煮的太軟爛,吃起來都很有口感。小卷長大稱中卷又叫透抽,湯頭喝起來鮮甜爽口,麵線裡的中卷都壓在底下,吃起來的口感跟剛川燙過一樣。
如果沒吃飽中卷炒飯也很好吃,Q中帶點脆度,臨海新鮮就是這種味道。
吃完再加仙人掌冰怯暑氣,仙人掌冰原料是仙人掌果肉,加上冰淇淋來吃更讚。
吃完麵線來到中正路唯一宮廟北辰宮。
北辰宮主祀朱府王爺,遠在明治32年就立廟,民國70年拆除重建,改建成兩層式的建築。
澎湖是全台灣廟宇密度最高的縣市,澎湖寺廟登記有案約二百多間,而澎湖總共97個村落,平均一個村落要養三間廟,每間廟宇主神、旁神最少約十尊,難怪有人說澎湖天天有廟會,特別在馬公。
澎湖廟宇祀奉最多不是護佑討海人的媽祖,眾廟最多祀奉的神是王爺公,相傳王爺代替玉皇大帝到民間四處遊巡以賞善罰惡,並可入廟受祀,擇時易駐,也衍生出送王跟迎王的文化。
中正路快到底是建於1896年澎湖醫院,院址及舊門廳暨防空洞均已列入歷史建築。
署立澎湖醫院創設於民國前十六年六月,隸於日治時代之澎湖廳,利用廟宇權充院舍,民前十四年改隸台灣總督府,最後正名為署立澎湖醫院。
仁愛、建國路口,馬公人說這裡是「澎湖華爾街」,合庫、台銀、二信合作社都在此開業。
光明路上城隍廟是三級古蹟,是馬公傳說最多的神廟。
城隍廟供奉的城隍爺是「陰間縣太爺」,專門在夜間審判人間善惡,城隍神威顯赫,來膜拜的香客很多。
城隍廟又稱澎公廟,清法戰爭後被敕封「靈應侯」。早期澎湖地區的廳署設在文澳,已設有城隍廟(今文澳城隍廟),另興建媽宮城隍廟於今址。
一進廟門,抬頭就見到一塊牌匾「悔者遲」,還有鐵算盤,讓人覺得陰間縣太爺是在找人算帳,壞人心裡肯定會怕怕,不敢進門。
清乾隆四十四年竣工的城隍廟,累積不少神威顯赫匾額。
中正路到底已經離馬公港邊很近了。
澎湖有五條縣道(201、202、203、204、205)五條縣道都起於馬公市,使馬公市成為澎湖交通中心。中正路關稅支局旁是203縣道的起點,終點遠在西嶼鄉的漁翁塔燈塔,總長約四十公里。
港邊這座雄偉大樓是搭船來到馬公第一個看到的地標。
馬公港旅客服務中心搭船回台灣取票處,通關檢查,拿免稅品。往返澎湖到高雄的台華輪航行時間約五小時,搭載人、汽車、機車及貨車,都可在開航前辦理。
有時遇超級大的郵輪像雙子星號開進馬公,那是壯觀的場面。
搭船前必備的暈船藥港邊也有賣。
沿臨海路而騎來到遊艇碼頭。
原本是提供第二漁港漁船用油補給的儲油槽,黑黑髒髒的外觀透過油漆彩繪,晚上再打上夜間燈光後,就變得美輪美奐,成為遊客喜歡取景拍照的地方。
漁人碼頭邊有一艘外觀很像停泊在港邊的超級大船,是棟漁產品直銷中心的大房子。
這艘大船叫「菊島之星」,有舷窗及桅桿還有船錨。「菊島之星」是經澎湖民眾票選出來的。
從菊島之星的「開口笑」進去,一樓有漁貨,二樓有餐館,遊客可進去逛逛,買些海鮮特產當伴手禮。
菊島之星對面是海鮮街可尋美味,也有咖啡店喝咖啡。
民生、文康路口是文康商圈,馬公市區必來之地,很多美食小吃,品嚐當地人的口味。
文康商圈著名早餐街,每家早餐店都大排長龍。
早餐名店油條都是現作現炸的,難怪吸引大排人龍。
文康街上昔日澎湖唯一的電影院「中興電影院」。
中興電影院在克難經營環境中屹立近二十年,重點看電影很便宜,在娛樂不足的年代它是澎湖八萬軍民同胞的重要娛樂來源之一。
中興戲院最輝煌時期是鐵達尼號上演期間,「金、銀、財、寶」四廳聯合開映一個多月,幾乎是場場爆滿。
可惜中興戲院在慘淡經營中停業了,不忘向澎湖人預告三年後再回來,將以全新面目出現。
文康街旁還有縣議會、國軍英雄館。
離開文康商圈往文化路騎走,來到澎湖歷史最悠久的馬公國小。
澎湖最古老的學校馬公國小創設於1900年,已有二甲子歷史,光復後正名為「馬公國民學校」,民國57年8月改為「馬公國民小學」。
馬公國小歷年來已培育二萬多名畢業生,現任澎湖縣長賴峰偉也是馬公國小畢業生。
離開市區往外圍205號縣道騎走,經過新生路、澎湖忠烈祠。
澎湖205號道路,馬公經菜園、石泉至興仁長7.6公里,南環的必經之路。
孔廟為澎湖教育的發源地,文石書院乃澎湖通判胡建偉為倡議澎湖公辦教育所建立。文石書院命名源由乃澎湖盛產文石,期許澎湖文化與教育的提升宛如文石一般堅定、堅硬、璀璨與光彩奪目。
大氣雄偉的澎湖生活博物館,歷經十年擘畫,三億資金的籌建。
很快來到位於西文里的文澳市場。
文澳市場專營果菜販售,外地遊客到此大多慕名來吃阿婆鹹粥。
市場外就貼有阿婆鹹粥廣告,以前休息了好長一段時間,很多遊客都樸空沒吃到。
文澳市場對面是文澳清水祖師廟。
祖師廟主祀清水祖師,是馬公市西文里的公廟。
祖師廟建造於康熙年間,相傳有僧侶自泉州清水巖東渡,來到文澳地區替居民治病,且不收取分文,故設立此廟感念。
沒吃到阿婆鹹粥,市場邊有家冰店。
道地的黑糖凍冰可以加六種料。
騎累了,天氣又熱,人人都想吃碗冰…
澎湖產的黑糖很有名,淋上煉奶更有味,碰上大熱天,光看就很過癮。這大碗冰進入肚子,不但暑氣全消,繼續騎下去吧!
路旁發現澎湖地方法院招牌,治安單純,也為樸實的澎湖人主持正義,提供法律服務。
來到澎湖一遊怎能不帶點拌手禮回台灣呢,帶海鮮太麻煩,好吃又能送禮的黑糖糕是最好選擇。
到澎湖旅遊的觀光客,幾乎都會攜帶著名的黑糖糕回家,在澎湖黑糖糕和一般人所謂「發糕(粿)」相似,最早常見用於祭拜祖先或紅白祭典。
黑糖糕製作已經自動化,製程使用人工少,食物比較安全。
黑糖糕口感不像蛋糕這麼綿密,算是比較扎實的口感,因為不會很甜,當拌茶點心最合宜。不過不能久放,買回家幾天就要吃光。
這家店是讚助晚上花火節的廠商,來客數很驚人。黑糖糕、鹹餅等都有免費試吃。
等晚上花火節煙火前先吃晚餐,來到澎湖騎車,一定要品嚐最在地的海味。
海產攤或餐廳都有在地活跳跳的海鮮供應,吃飽沒問題,就看口袋深度及用餐人數而定。每樣海鮮都是漁民辛苦下海捉的,一分錢一分貨,是不變的真理。
要大啖海鮮,金瓜米粉,烤蚵仔,涼拌河豚皮、小卷麵線、鐘螺、海菜湯都要吃到。
吃飽了趕九點前到觀音亭欣賞國際海上花火節。
入夜的觀音亭早已萬頭鑽動,在地人與觀光客人人都要搶個好位子來欣賞。
舞台上熱場活動,都是在地表演團隊負責,等待煙火的同時也聆聽動人音樂。
煙火表演開始前,曾經在台灣燈會屏東大鵬灣上空出現的無人機又現身馬公,以AI智慧搭配3D燈光展演驚艷全場。
無人機演出不斷變化,有海龜,沖浪,愛心等,還是動畫版,非常精彩。
花火節有100台無人機開場、媲美國慶煙火長達二十分鐘,絕對是澎湖海上花火節最大新亮點。
今年海上花火節顧及環保,施放煙花採低碳環保煙火,融合現代科技創意燈光展演,煙火在浪漫虹橋上綻放,搭配聲光視覺,打造更多層次效果的海上花火節。
最精彩的澎湖花火節煙火秀,在滿天流星及眾人驚歎聲中結束,期待明年夏天再相見…
騎著單車、帶著導覽地圖,花半天時間繞馬公古城與市區一圈,複習唸過的台灣近代史上關於澎湖的歷史古蹟與故事,包括國定古蹟、縣定古蹟、歷史建築,多達十幾個景點。還有永遠活在大家心中的偶像張雨生生平點滴。單車騎遊古蹟雖然過癮,事後整理資料化成一篇旅行的收穫,往往得到更多回憶,也深化旅行的印象。
延伸閱讀: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2Xc0Uj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