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1日 星期日

MOBILE01新聞 ADIVA AD1 新車試駕 都會敞篷三輪車高調登場 百家樂 http://www.iwin9418.com

有頂棚可以遮風避雨、擋風玻璃上還有雨刷,嗯...這應該是一台汽車吧!不,ADIVA AD1 就是一輛有頂棚又有雨刷的摩托車,除此之外,它還是一台前兩輪後一輪的三輪車,這樣的配置在摩托車界相當少見,也成為 ADIVA 亞帝發機車最大的特色。這輛 AD1 是 ADIVA 今年最新推出的車款,搭載品牌最小的 200c.c. 單缸水冷引擎,讓白牌級距的車款也能享受頂棚與三輪車的便利。

ADIVA AD1 新車試駕 都會敞篷三輪車高調登場
提到 ADIVA 亞帝發機車相信網友會比較陌生,ADIVA 其實是一個成立於義大利的機車品牌,2000 年時與 Benelli 合作推出有頂棚的車款,2004 年折疊式頂棚獲得世界專利,也成為 ADIVA 品牌最主要的特色,不同於 AD3 與 AD2 的大排氣量設計,AD1 是該品牌在國內第一台白牌級距的車款,同樣延續了可拆卸的頂棚與三輪特色,提供給不需要黃牌路權的消費者另一個選項。


ADIVA AD1 除了引擎排氣量比小之外,在外形上也與同品牌的三輪車 AD3 有著明顯的差異,大燈直接採用外露式 LED 魚眼燈具,加上中央的 LED 定位燈,看起來頗有知名電影"大黃蜂"機器人臉孔的感覺,輪框與排氣管造型造型也在這次獲得很大的提升,搭配上原本的頂棚與三輪優勢,只要出現在路上幾乎就會成為焦點。

一、外觀與功能
二、引擎與懸吊
三、試駕
四、結論

ADIVA AD1 ABS 規格表

引擎形式:四行程單汽缸水冷引擎 SOHC
排氣量:200 c.c.
缸徑x行程:63 mm x 60.5 mm
最大馬力:19PS @ 8,500 rpm
最大扭力:15.5Nm @ 6,500 rpm
啟動方式:僅電啟動
變速箱:CVT 無段式變速箱
離合器:乾式自動離心離合器
車台形式:高強度鋼管車台
前輪懸吊:雙輪結構、單體雙向避震器
後輪懸吊:雙槍避震器、五段彈簧預載可調
前輪煞車:雙組單向單活塞浮動卡鉗,搭配 218mm 打孔碟盤。
後輪煞車:單向單活塞浮動卡鉗,搭配 210mm 打孔碟盤。
前輪規格:120/70-13 M/C Tubeless
後輪規格:130/60-13 M/C Tubeless
長 x 寬 x 高:2,080mm x 660mm x 1,770mm
軸距:1,460 mm
座高:740 mm
油箱容量:9L(預備油箱 2L)
裝備重量:220 kg
一、外觀與功能

左側(裝棚)
右側(裝棚)
車頭(裝棚)
車尾(裝棚)
跟同品牌的 AD3 相比,這次新推出的 AD1 外型有明顯的進步,車身尺碼也比 AD3 小了許多,新的 LED 頭燈設計讓原本較沉穩的設計轉變成濃濃的科技感,銳利的稜角與折線也散發出強烈的運動性,讓 AD1 看起來更為年輕、動感,在配色上也比較活潑,當然,最重要的前雙輪與可收折頂棚機構仍是它與一般摩托車最大的不同,而 AD1 車尾也有標配固定式後箱,可以收納安全帽或是拆卸下來的頂棚。
左側(敞篷)
右側(敞篷)
車頭(敞篷)
車尾(敞篷)
若沒有颳風下雨的話,其實 AD1 的頂棚也是可以拆卸下來的,拆下收折好的頂棚也可以直接收納進後方的車箱當中,概念其實就跟硬頂敞篷車的概念差不多,讓原本有頂棚的車身瞬間變得開闊(跟有頂棚狀態相比),雖然要騎士自己手動拆裝,但熟練之後大約三分鐘內可以完成安裝或拆卸,可以快速在開棚與關棚間轉換。
比例側面
腳踏位置
比例正面
比例側面-2
腳踏空間-2
比例正面-2
車輛座高與騎乘姿勢示意,AD1 因為三輪與頂棚的設計,200c.c. 的排氣量卻有接近一般 400 級距大羊的車身尺碼,不過坐高卻意外的只有 740mm,加上車輛下半部的收窄設計,以小編 175cm / 72kg 的身材示範還是能夠雙腳平踩,甚至比多數 300 級距的進口大羊更平易近人,這部分對於身材較為嬌小的騎士是一大利多,不過在有頂棚的狀態下安全帽與頂棚剩下的空間不多,若騎士坐得位置比較偏前一點,安全帽有機會碰到頂棚,對體型嬌小的騎士可能沒差,但身高 175cm 以上的騎士可能要留意一下。
車頭設計
大燈組
燈具正面
仿生物特徵
LED定位燈
LED方向燈
AD1 的外型與自家的 AD3 有相當大的不同,過去沉穩保守的風格在 AD1 身上變得未來感十足,而前擋風鏡與頂棚的設計當然也延續下來,在車燈部分這次直接改為外露式 LED 魚眼投射式大燈,並利用大燈周圍銀色與霧黑色的多層設計,營造出有如電影"大黃蜂"機器人的面容,車頭中央也有環 LED 定位燈,無論辨識度或科技感都很強,兩側的方向燈也採用 LED 燈具。
未發動
開啟大燈
開啟遠燈
大燈照射角度實際拍攝,亮度透過相機設定,調整至與最接近人眼現場觀看的亮度來做比較;AD1 的 LED 魚眼大燈設計相當有科技感,在近燈狀態下亮度與燈型寬度都非常足夠,不過照射的範圍距離車頭有點太遠,甚至有略為打到路底的箱型車,因為在魚眼透鏡附近小編沒找到高低調整機構,所以就以車商交付時的車況進行測試,開啟遠燈時遠處的範圍有變得更亮一些,但距離車頭更近的區域反而又有一個更亮的照射範圍(注意箭頭的位置),如果可以把燈具的照射角度稍微降低一些應該會更理想。
擋風鏡
雨刷
雨刷精噴嘴
雨刷前掀
彈簧構造
雨刷精管線
AD1 車頭有著非常高的擋風鏡,採用與安全帽鏡片相同的強化聚碳酸酯材質(PC),除了本身弧面的張力以外,四周也加上鋼製框架來增強穩定度,為了雨天能保持清楚的視線,擋風鏡上也設計了專用了雨刷,還有噴雨刷水的噴嘴與管線等結構,使用邏輯其實就跟汽車沒有兩樣,洗車或清潔時也可以把雨刷往前固定。

[embedded content]
小編拍攝了一段簡易的實測影片讓網友參考雨刷運作的樣子,在右側把手上的雨刷開關分為關閉/第一段/第二段,第二段的雨刷速度會比較快一些,而右側把手前方則有噴雨刷水的按鍵,實際操作情形請看影片。

前掀飾蓋
蓋起來的畫面
副水箱/雨刷水箱
ABS閥體
車頭中央的黑色鋼琴烤漆飾蓋可以直接打開,副水箱和雨刷水箱都在這塊蓋子下方,騎士可以很方便的檢查或補充水箱精、雨刷水,這塊黑色的蓋子使用磁吸式固定,而副水箱的一旁也可以看到 ABS 防鎖死煞車的閥體。
後照鏡造型
後照鏡
前煞車拉桿
後煞車拉桿
後照鏡為多邊形的設計,帶有萬向球台調整機構,不過停車時並沒有辦法做收折,車手把兩側的前後煞車拉桿也是最基本的設定,不帶有間距調整的功能。
騎士視野
儀錶板造型
手煞車拉柄
手煞車做動
UBS充電埠
鑰匙孔
AD1 擁有非常高的擋風鏡,高度比任何一款大羊的風鏡更高,擋風和擋雨的效果相當好,而騎士操作介面最醒目的就是搭載了一塊 6 吋全彩 TFT 液晶儀錶板,具有相當大面積的顯示區域,右側也有兩個控制與調整的按鍵,車手的把中央也設有手煞車的拉柄,使用上相當直覺,儀錶板右側則有帶防水蓋的雙孔 USB 5V 2A 充電埠可以使用,至於鎖頭部分與一般速克達大致相同。
儀錶板-檢測畫面
開機動畫
一般顯示畫面
AD1 達到 6 吋的彩色 TFT 液晶儀表板幾乎是同級車裡面最大的配置,開啟電門之後會有一個有趣的開機動畫,儀錶板內能夠顯示的資訊包含了水溫、轉速、時速、時間、油量、里程資訊等,包含 ABS 燈號、引擎檢測燈號也有具備,看起來真的很過癮,不過這具儀錶板目前還不能做太多功能的切換,希望以後有更多不一樣的附加功能可以發揮這塊大螢幕的價值。
右側控制介面
動力模式調整
左側控制介面
雨刷水按鍵
做為一台身分特殊的敞篷速克達,AD1 車手把上的控制介面也與一般摩托車不同,右側控制介面除了有引擎啟動鈕之外,原本大燈開關的位置設計成雨刷開關,並有兩段雨刷頻率可以選擇,此外還有 ECO 與 SPORT 兩種引擎出力調整按鈕,左側除了有喇叭、遠近燈與方向燈的切換之外,還有噴雨刷水的按鍵,真的跟在開車的感覺很相似。
通風口(開)
通風口(關)
前方置物空間
因為 AD1 面積相當大的擋風鏡會阻擋掉大部分的風,所以夏天騎車可能會非常熱,為此內裝設計了左右兩個出風口,可以讓車頭的氣流吹到騎士身上,不想要吹風也可以把通風口關閉,不過這個出風裝置並沒有冷暖氣的功能,另外,前方的置物空間可以容納寶特瓶飲料或防摔手套,中央也有防跳脫掛勾供日常使用。
腳踏空間
後座腳踏
由於前面兩輪的懸吊結構較複雜,AD1 的腳踏空間還是多少有受到影響,腳踏中央的隆起面積不算太大,加上腳踏的前後空間其實滿足夠,對於腳踏空間並沒有什麼抱怨,塑料的腳踏板也有齒狀紋路來幫助止滑,後座腳踏部分為 One Touch 設計飛旋踏板。
坐墊造型
後靠墊
後扶手
掀起坐墊....
置物空間
加油孔設計
因為固定式後箱的設計,AD1 的椅墊長度其實比同級距速克達來的偏短,尤其是乘客坐的空間明顯短了一些,不過乘客坐後方有一塊超大的靠墊可以使用,兩旁也有粗壯的後扶手可以抓握;打開椅墊後會發現下方的置物空間其實不大,大概只能放手套、輕便雨衣等小雜物,而加油孔與油箱也被設計在這裡。


剛才提到 AD1 的頂棚可以坐拆卸,拆下頂棚的 AD1 與敞篷車的視覺感相當類似,看起來也比較俐落,接下來就來幫大家介紹頂棚的拆裝與收折方式。

頂棚扣具
扣具特寫
尾端鎖點
收納進後箱
在頂棚前端的下方有兩個金屬扣點,在解除這兩個扣點之後頂篷就可以往後做收折的動作,不過這樣還沒完,這時候必須使用 10 號外六腳套筒(或板手)拆除後端的兩顆 10 號螺絲,這樣頂棚就可以整個拆下來,拆下來的頂棚摺好之後能輕鬆放入後箱收納,雖然聽起來有點費工,但頂棚的拆卸或安裝工作其實三分鐘左右就能搞定,需要使用工具來操作雖然稍嫌不便,但也因為這次後鎖點改為螺絲固定,在騎乘時頂棚的穩定度比 AD3 還要穩固許多,騎乘時的共振異音也有明顯改善。
後箱造型
開啟幅度
後箱空間
放入安全帽
後箱鑰匙孔
雖然坐墊下方的空間差強人意,但 AD1 可是有一個非常大的後箱可以裝東西,後箱的顏色與車身烤漆相同,上面也有一個立體的 ADIVA 廠徽,使用鑰匙打開後,後箱的開口不算特別大,不過足以應付日常使用,後箱的容積大約有 60 公升,除了可以用來放置頂棚以外,要放全罩式安全帽也輕輕鬆鬆,連前方的行車紀錄器不拆也可以放進去,而小編平常工作的 35L 攝影背包也可以放進去,使用的彈性非常大。
車尾造型
後尾燈
後方向燈
為了配合後箱的寬度設計,AD1 的車尾造型比較沒有車頭那麼強烈,後尾燈採用雙排 LED 燈的組合,後方也也長度適中的後土除,另外,車尾的方向燈也使用 LED 燈具。


頂棚的設計是 AD1 和 ADIVA 品牌一大精隨,造型質感與精緻度完全不是一般土炮頂棚可以比擬。


二、引擎與懸吊


AD1 與一般速克達有太多不一樣的地方,除了可以拆卸收折的頂棚之外,後箱與前雙輪懸吊設計也非常特別,AD1 搭載了一具單汽缸水冷引擎,最大馬力 19PS @ 8,500 rpm、最大扭力 15.5Nm @ 6,500 rpm,與同級距引擎相比其實並不遜色,前懸吊部分則是與自家 AD3 相同的結構,讓它擁有穩定的駕馭感受,標配的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也是一道安全上的防線。
前輪組
傾斜機構
輪框造型
前制動系統
煞車卡鉗
前土除
AD1 擁有傾斜式前雙輪機構,在輪框部分這次使用了細爪設計,並利用外層拋光側面黑色的高反差雙色搭配,看起來比非特仕版的 AD3 輪框更有質感,算是原廠輪框裡非常有設計感的款式,兩側前輪共配有兩組制動系統,以 218mm 打孔碟盤搭配單向單活塞煞車卡鉗,卡鉗外觀也使用鮮豔的紅色來妝點,看起來相當有性能氣息;因為前雙輪結構需要很大的輪拱空間,所以前輪上方也有一個角度服貼的土除來遮擋雨水。
前懸吊
雙A臂
正面視角
轉向連桿
前避震器
外側視角
在一般認知裡前懸吊應該要由筒狀的前叉負責,不過 ADIVA 發展出的前雙輪懸吊卻不是這樣的邏輯,前輪中央的黑色垂直結構其實是屬於車架的一部分,AD1 的前懸吊使用摩托車界非常少見的雙 A 臂結構,利用雙 A 臂連結前輪達成能夠側傾的轉向方式,除了用來達成側傾的 A 臂之外,裡面還有另一套連桿負責傳遞轉向的力量,從車輪內側也可以看到這些 A 臂與轉向連桿的構造,其實這樣的設計與汽車使用的懸吊系統有幾分類似,比較特別的是 AD1 的兩顆前輪是共用一支避震器,兩顆前輪所承受的路面震動由一支單體避震吸收,而轉向與 A 臂側傾的力道也是由這支避震器在支撐,對比一般摩托車,AD1 的懸吊設計真的非常特殊。
散熱水箱
輪速感應器
前輪的後方輪拱內藏有 AD1 引擎散熱用的水冷排,並利用柵狀的車殼阻擋彈起的砂石,另外,前輪內側也可以看到輪速感應器與煞車卡鉗的基座。


前輪為中國製造的 KENDA K413,尺寸為 120/70-13,這個尺寸與台灣其它 13 吋白牌速克達相同,類型屬於耐磨耗的街道胎取向,不過因為是三輪車的關係,更換前輪時需要一次更換兩顆。


做為一台 200 公斤的三輪車,中柱當然是 AD1 的標準配備,車輛的側柱也帶有斷電熄火裝置,從這張照片中也能看出 AD1 引擎下懸吊的設計。

引擎傳動組
傳動箱外蓋
曲軸箱
水冷管線
這具 200 c.c. 單汽缸水冷引擎是由金城集團提供,最大馬力 19PS @ 8,500 rpm、最大扭力 15.5Nm @ 6,500 rpm,在銀色的傳動箱外蓋設有散熱用的鰓狀開口,右側曲軸箱附近也可以看到進氣岐管與水箱管道的設計,同時這也是 ADIVA 在國內採用的第一具白牌級距引擎。
雙槍後避震
彈簧預載可調
右側鋁合金搖臂
車輛的後懸吊使用雙槍避震器型式,並且帶有五段彈簧預載調整機構,後輪右側也可以看到粗壯鋁合金後搖臂協助支撐車輛與懸吊系統。
後制動系統
制動系統右側
煞車系統特寫
車輛後輪的制動系統也相當有意思,將煞車卡鉗與手煞車系統獨立開來,後煞車為 210mm 碟盤搭配單向單活塞卡鉗,並搭配膨脹係數較低的金屬煞車油管,手煞車部分則採用鋼索控制的機械式煞車卡鉗,整個煞車機構幾乎占滿了後輪內側的空間,但這樣的設計其實相當合理。


原廠後輪為 KENDA K-413 型號,尺寸為 130/60-13,扁平比和其它國產 13 吋速克達相比稍微低了一級,類型一樣屬於耐磨耗的街道胎取向。

排氣管
防燙蓋造型
排氣管口
比起自家的 AD3,這次 AD1 的排氣管造型也有相當大的進步,排氣管固定角度略為上揚,霧黑色管身外側帶有銀色的髮絲紋路金屬防燙蓋,後端的排氣管口周圍也有銀色的金屬尾飾蓋,整體質感相當不錯,若有興趣聆聽排氣聲浪,可以點選 這個連結 前往試聽。
三、試駕


因為用的不是傳統的前叉結構,想必網友們對於多連桿前懸吊的操控感受一定非常好奇,先提到動力的部分,AD1 搭載金城集團提供的單汽缸引擎,引擎的運轉品質具有一定的水準,在運轉細緻度或是引擎震動方面與台灣品牌差異不大,至少在加速與騎乘的過程中是舒適的。


對於沒接觸過三輪車的騎士來說,剛跨上 AD1 還是需要一點時間適應,在初期可能會覺得轉向不如一般摩托車那麼靈巧,在事實上也是如此,但在適應之後其實並不難操控,在市區轉彎或巷弄間穿梭也不困難,不過三輪機構與長軸距的條件還是不比兩輪靈活,在轉彎時的入彎點可能要抓比較早一些,另外,因為車輛的橫向寬度關係,在市區鑽車縫需要比一般摩托車更注意周遭的寬度。


200c.c. 的水冷引擎對於 220 公斤的車重搭配下來,但整個加速的過程相當順暢,但因為車重的關係讓加速表現稍遜於一般 150 級距的速克達,好在引擎的扭力表現相當優秀,既使加上騎士的重量超過 300 公斤,但在山路上還是能保持一定的車速,以 200c.c. 引擎標準來說已經很不錯,在市區起步加速也許沒有 150 的速克達快,但時速超過 45 km/h 之後力道就會漸入佳境。


AD1 在多數情況下與二輪摩托車騎起來並沒有太大的不同,但騎起來會比二輪摩托車更穩一些,除了山路上的入彎點要比較提早之外,其實要攻略彎道並不困難,值得一提的是 AD1 的過彎傾角並不是太大,在少部分急彎用大一點的傾角有可能磨到中柱,但一般的山路彎道或市區轉彎並沒有這個問題。


需要把入彎點抓比較早一點主要是因為三輪車的轉向特性畢竟與二輪摩托車略有差異,除了入彎點放早一點之外,有頂棚的三輪車也建議入彎前的減速要做得確實些,一般 50~60km/h 的過彎速度絕對難不倒 AD1,但如果你是每個彎道要拚晚煞車,都要做出最極限傾角的話,很明顯 AD1 並不適合你,它並不是一台講求極限運動性的車款,不要拿運動車款的標準來衡量它。


AD1 在懸吊方面的表現偏向硬朗,可能是前輪懸吊設計的關係,AD1 的前懸吊路感略為明顯,但仍然在一般人對於舒適的範圍內,車輛整體的懸吊給人一種沉穩的感覺,不過對於路面彈跳的反應還是有些突兀,非常要求舒適度的車主可能需要尋求懸吊改裝品去提升舒適性。


除了在懸吊與轉向感受相當沉穩之外,AD1 的煞車系統配置也相當恰當,在前後煞車並用的下坡山路非常容易調整車速,就算是濕滑路面三顆輪子也較不容易失控,在沒有人的道路嘗試重煞的前傾也很輕微,整體的評價很高,不過 AD1 的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做動時煞車拉桿會有頻繁回彈的回饋力道,對於煞車的舒適度來說就不是很理想。


說到底,AD1 最大的特色還是在它的三輪與頂棚設計,因為試駕的過程中有下雨,小編也體驗了頂棚實際擋雨的表現。簡單說,在一般大小的雨勢安全帽和騎士的肩膀、胸前區塊完全不會淋到雨,只有靠近兩側的手部或腿部會稍微淋到雨,所以騎乘 AD1 遇到下大雨時還是建議要穿雨衣,雖然不能像汽車密閉空間一樣完全隔絕雨水,但 AD1 下雨時騎車的舒適度仍大勝一般的摩托車。但如果是在狂風暴雨的天氣的話,被淋濕大概就不是車子本身的問題了。


關於停車的部分小編也大略幫大家做了測試,以 AD1 官方標示的車長 2080mm 來說,剛剛好可以停入 01 總部的機車停車格,660mm 的寬度也可以容納得下,這個尺碼跟多數 300 或 400 級距的大羊並沒有差很多,以 AD1 的白牌級距要停下路邊的機車格應該也不是太大的問題,不過旁邊的其他機車可能會停得比較接近你,慎選停車格對於 AD1 來說還是相當重要的。


四、結論


看到最後,相信大家討論的應該會是『頂棚設計真的適合嗎?』的問題,以短短兩天的騎乘體驗來說,白牌的 AD1 在市區騎乘相當輕鬆,遇到突如其來的午後陣雨也不用急忙避雨,大太陽的時候也可以稍微遮一下,是比一般摩托車更高一階的享受,但在小巷弄裡要迴轉當然就比一般摩托車辛苦一些。比起前面已經敘述非常詳細的操控感受,其實 AD1 前衛的外型與頂棚設計才是最引人注目的,在短短兩天試駕當中,大概每停四個紅綠燈就會有機車騎士或路人過來問你這台多少 c.c.、一台多少錢、騎起來感覺怎麼樣...等問題,所以大眾對於這樣特別車款還是很感興趣的,對於預算充足又不需要黃牌路權的騎士來說,帶有敞篷車設計元素的 AD1 絕對是個吸睛度極高的選項。
左側
右前側

▌回文抽獎活動

● 活動規則:
看完本篇文章後,回覆文章留下你對 ADIVA AD1的觀點,任何看法或評價都可以,就符合抽獎資格喔!但複製貼上別人的回覆內容,會直接喪失抽獎資格,請務必發表自己的看法。

● 獎品是「小惡魔黑色版泡泡騷」,共5個名額

抽獎回文活動截止時間至2019 年 4 月 29 日 12:00 為止,之後會抽出得獎人並在本篇文章內文更新得獎名單,請把握時機參加!

Let's block ads! (Why?)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bit.ly/2XxGo8u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