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1日 星期二

MOBILE01新聞 把單車騎進故事裡-千帆過盡依舊風采綽約 百家樂 http://www.iwin9418.com


不停的訊息傳送著,蒜香藤花正盛開,趁著沒事的週五走一趟
新莊的故事多,就從這裡開始

從前的讀書人認為文字是神聖的,寫出來的字不可以隨處扔棄,就算是廢紙也要誠心的燒掉,所以才會設立敬字亭來焚燒書寫過的紙張,新北市僅存的三座供眾人使用的敬字亭包含新莊文昌祠的敬字亭.泰山明志書院的敬文亭及樹林潭底公園的聖蹟亭,搭著蒜香藤的路線今天就來參訪這三座古蹟

順著河濱的人行天橋來到新莊的文昌祠,這是座沒有龍柱的廟,古樸簡單的建築摻著悠靜的莊嚴

今天要拜訪的第一座敬字亭就在這裡

可以看得出這座敬字亭也是歷經過滄桑,歲月絲毫不留情的留下痕跡,不過保存的相當完整

同樣的,也能感受文昌祠曾經歷過的風雨

斑駁的窗花透漏著這裡也曾輝煌燦爛過

在前往老街的小巷口發現一座老廟,廣福宮,散發出來的氣息讓人直覺這是一座極具歷史的廟宇

走近一看果不其然,門口石柱上的龍雕刻風格就是清朝的型態,瘦長簡潔沒太多修飾的龍身就是那個年代龍的型態

就連昂首的石獅也似乎訴說著歲月


廣福宮奉祀的是三山國王,是客家的信仰神祇,也代表著新莊的地區有著龐大的客家族群

雍乾時期新莊市台北盆地最重要的港口也是當時北台灣政治.經濟跟社會的重鎮,廣福宮建立於乾隆年間,是粵東人建造的,當時這裡是新莊街上最熱鬧的地方,可見客家當時在經濟及宗教信仰上有極大的影響力

廣福宮曾在光緒年間被火燒掉重建,日據時期因部分建物腐蝕重修,一直延續到今日的樣貌
百多年的歷史建物,特色是木作棟樑接保有原木樸素的原貌沒有彩繪

在廟裡發現一個很貼心的設計

感覺這樣拿香方便多了
來到新莊老街不能錯過的美食有許多,熊記的傳統油條跟花生湯就是其中

油條不像一般的酥脆,據說是不加礬,花生的綿密口感更是一絕,可惜…..

今天是星期五
旁邊的警察局後面是早期訓練警員用的武德殿,可惜已經年久失修,不開放參觀

新莊老街上有兩座信仰中心,慈祐宮就是其中之一

廟前石柱上的龍很明顯的多了些裝飾,這是民國時期龍的型態,也說明了慈祐宮這作相傳於康熙年間建造的廟經歷過多次的改建

龍的身軀依舊瘦長,不同的是身上多了些裝飾,五官也更加立體
果然在龍柱上發現建造日期

廟內的一切還是那麼的古味


不同於廣福宮的原木樸素,這裡多了許多的彩繪

同樣也是貼心的設計

每天下午在慈祐宮前賣的潤餅捲也是新莊美食,每到擺攤時刻攤前總是大排長龍,想嘗鮮可得抓準時間才行
另一個信仰中心則是武聖廟

廟門前的一對龍柱展現的就是近代龍柱的代表,但是可別誤會了,這座廟也是相當具有歷史的

但是,往裡走後才知道,真的的廟門龍柱是在門後方,也證明了這座廟是經過多次改建的
這對龍柱的型態就完全符合清朝時期的樣子了

果然是同治年間建立的

不同其他廟宇昂首的石獅,武聖廟前的石獅頭是略斜向下的

廟裡有許多紅色的元素,包含紅漆大門

連大鼓都是

走出廟門後發現這些廟的圍欄不但都是石柱,就連石柱上的裝飾也都是錘的意象

從慈祐宮開始進入現今新莊老街最熱鬧的地段,從早到晚都有不同的美食佳餚
有著五十六坎的稱號,也就是200公尺內有56家店舖,可知這地段在當時有多值錢
小時候我就住在橋的對岸,每天早上我的爺爺就用單車載著我到新莊老街遊歷,我的媽媽是新莊人,所以我對新莊有著較濃的情感,每年農曆的5月初一是新莊大拜拜的日子,記憶中最深的就是新莊兩大傳統美食中的鹹光餅,不過這可不是每一家都做得好吃的,可千萬別買錯家了

其實這個口感跟蘋果麵包很像,不過就是念念不忘它的味道,另外還有一些傳統糕餅也已讓人懷舊的

新莊老街上有幾條需要特別留意的小巷子
那個時代新莊是極為重要的港埠,貨物集散自然造就當地的繁華,很自然的娛樂事業也就跟著發達起來,最具知名的小西園等都聚集在新莊街359巷裡,順理成章的就成為戲館巷,隨著時代變遷,目前就只剩下新西園還駐守在這裡

當年新莊街因為港口便利成為米糧批發中心,這條巷子裡開了多家米行,那個年代米糧是主要的貨運物品,也造就了這地區繁華的主要因素

米市巷靠近大漢溪的尾端有作潮江寺,原本是搬運米糧的苦力休息的草厝,後因漳泉械鬥的關係改成瞭望台監控板橋地區漳洲人的進攻,後來才改成供奉觀音菩薩的潮江寺,樓下則是福德祠

不遠處則有另一座廟,港口宮
這座廟不是老廟,民國80年開闢環河路時挖出一泥團,裡面有尊觀音菩薩才蓋了這座廟,因為在新莊港附近所以取名港口宮

顧名思義,這裡就是以前的港口
在大漢溪河運還是相當重要的年代,新莊曾有過一整條街被溪流沖刷掉的情形
相傳當時傳說著一段神話—新莊跟板橋的神明賭博,新莊輸了,所以賠了一條街,先民的想像力還真是豐富
穿過五十六坎後找到另一項新莊老街美食-豆干
堅持傳統做法,現場飄著濃濃的焦香味,就是煮豆漿時發出的味道,可惜只給看不給拍照

只能遠遠的拍了這張後就往隔壁路段走去
以前的新莊老街飲水都是靠著後村圳挑水,為了減緩水流速度特意將水道作成彎曲的形狀,所有家庭的飲水都是到這裡來挑取,造就了許多挑水人在這條巷子裡穿梭所以稱為挑水巷
當時有些較富裕的人家想要更優的水質所以雇請人到上游挑水,所以流傳著一句話:好水賣好錢,好錢買好水,如今這條取水道因自來水普及後已不再需要,已經加蓋作成道路就是現今的景德路

狹長的巷道口還設了隘門當成防禦工事,這地區雖曾繁華無比也曾經經歷過不平靜的歲月
走完新莊老街這些廟宇後發現有著一個共同的符號

這又是個新莊人的驕傲了,响仁和鐘鼓鼎的品質可是中外聞名,幾乎到處都有著這個符號

當年王阿塗開設這家工廠時是以佛經裡的一段"佛響仁和,棄散惡塵"為靈感取的名字,原不想傳給兒子,在驟然去世後他的三個兒子不願父親的技藝失傳,一切技藝從頭開始學起吃了不少苦頭,所幸最後不但讓父親製鼓的技藝發光還加上了鐘跟鼎兩個項目,如今不僅全台到處都指定响仁和的產品,就連日本.美國.印度.馬來西亞甚至尼泊爾一位仁波切都只調要响仁和的鼓,可謂是台灣的隱形冠軍

沿著中華路走到楓江路,聞到一股很特別的味道,說臭不臭說香沒感覺,但卻有著淡淡的蒜頭味道
果然是蒜藤花,還沒看到花就聞到味道了
但是一轉進河濱公園後人實在太多,簡單欣賞後就離開了,不過在靠近花時反而聞不到味道

花期只有一星期,滿滿的河溝上都是盛開的花確實壯觀,只是人潮真的太多

接著往明志路上前進,來到敢部隊碉堡遺址

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為防範美軍襲擊,泰山位於大漢溪登陸後通往林口的要道,所以在這裡的山林建立碉堡,駐守部隊代號"敢"

碉堡就位於文史影像公園裡,目前沒有開放

穿過小巷直接通往辭修公園
這裡曾經是前副總統陳誠的墓園,據說這座山勢像牛,墓園位居在牛頭的位置
民國83年陳副總統遷葬的當晚就有民眾為得好風水將自己長輩的骨甕埋入陳副總統的墓穴中並用水泥封上

每年3月,這段路會開滿木棉,整條路因此變得熱鬧
園區內整理的相當幽靜,高中時常有國術社團同學到這林裡練拳
每到下課時分我也常常帶著本書到樹下,不是為了念書,是蓋在頭上擋著日光才能好好感受悠閒

明志路上的明志書院是大甲溪以北的第一座書院,比公家設立的儒學還早了54年

乾隆年間福建汀洲的貢生胡焯猷把自己的房地捐出輯八十甲水田做為學產充作維持費用成立的義塾,後經官方認證改名為明志書院,明志乃取自諸葛孔明家訓中的"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新北市的第二座敬字亭就在這,可惜原本的敬文亭已經損毀,現在的這座是日治時期依照原樣重建的,雖不是真蹟但極具歷史意義

明志書院極盛時可以容納百餘人,在當年名氣相當大,連帶的"義學"也等於是泰山的代名詞
泰山原本的地明是"山腳"後來是因為有座靈驗的廟名為"頂泰山巖"才改稱"泰山"

頂泰山巖是市定古蹟,可能是香火鼎盛信徒眾多且都很願意付出整建,怎覺得古蹟好像新廟,看不出太多的古意
第三座敬字亭位於樹林的潭底公園內,這不是原址
以往敬字亭會設立在書院.廟宇或城門街衢旁人潮眾多的地方,聖蹟亭就屬於最後這類,原本是設置在潭底山麓,後來因設立潭底公園才遷到這裡,這三座敬字亭就屬聖蹟亭保留最完整.基地最開闊

古時候的讀書人感念倉頡造字的偉大功勳,凡是書寫後的紙張均送至敬字亭焚燒以示尊重,燃燒後的灰就稱為聖蹟,每年選擇一天祭祀後將灰燼恭送入海中或河中,反映出崇文重道的思想
新北市現有的敬字亭除了這三座供大眾使用的以外尚有一座私人用的在板橋的林家花園內共四座,這些敬字亭都代表著新北市在過往歷史中對文化的注重

Let's block ads! (Why?)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3cx0XJV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