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2日 星期三

MOBILE01新聞 Nikon D780 全新世代數位單眼 LiveView對焦大幅躍進! 百家樂 http://www.iwin9418.com


這一刻終於來了!Nikon 推出第一台具備內嵌相位對焦點 CMOS 的數位單眼 D780,讓已經在檯面上戰了5年的 D750 這款中高階產品終於能交棒。D780 帶著無反相機的自動對焦技術,讓 Nikon 單眼的 Live View 對焦前所未有地快速,而且它還有一些 Z6/Z7 做不到的地方。D780 對於 Nikon 來說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未來的產品也必定會必定會 D750 延續著在它身上的技術持續開展。Nikon D780 今天在台灣正式開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的特別之處吧!

先預覽一下D780的規格,這裡我們也將外觀會一起比較的D750與Z6一起拿進來比較,讓大家心裡有個底。

D780 D750 Z6
推出時間 2020/01 2014/9 2018/8
接環 F Z
感光元件 BSI-CMOS CMOS BSI-CMOS
畫素 2400萬
處理器 Expeed 6 Expeed 4 Expeed 6
感光度範圍 50-204800 50-51200 50-204800
機身手震補償 5級
RAW檔 14bit無損壓縮 14bit未壓縮
快門速度 900s-1/8000s 30s-1/4000s 30s-1/8000s
OVF連拍速度 7fps 6.5fps -
LV連拍速度 12fps 6.5fps 12fps
內建閃燈 - -
閃燈同步速度 1/200s
對焦點數 51點 51點 -
最低對焦亮度 -7EV -3EV -6EV
CMOS對焦點數 273點 - 273點
觀景窗 0.7x  0.8x
螢幕規格 3.2吋 3.2吋 3.2吋
螢幕解析 236萬點 123萬點 210萬點
螢幕觸控 可多點觸控 - 可多點觸控
螢幕翻轉
錄影規格 UHD, 30P FHD, 60P UHD, 30P
RAW Out
記憶卡插槽 SDx2, USH-II SDx2 XQDx1
連接埠 USB Type-C
3.5mm錄音
3.5mm輸出
Mini HDMI
專用遙控器
USB Type-B
3.5mm錄音
3.5mm輸出
Mini HDMI
專用遙控器
USB Type-C
3.5mm錄音
3.5mm輸出
Mini HDMI
專用遙控器
可USB充電 -
無線連接 Wifi/藍牙 紅外線 Wifi/藍牙
電池續航力 2260張 1230張 310張
(有相當出入)
體積(cm) 14.4x11.6x7.6 14.1x11.3x7.6 13.4x10.1x6.8
重量 840g 750g 675g
上市售價(NT$) 70,900 66,900 62,980

隨著D780的推出,小編同時向代理商國祥商借了D750與Z6來做個比較,讓大家看看D780在外觀上都做了什麼不同的改變。如果你使用電腦的話,滑鼠滑過去可以立即看到各台機身間的差異。

D780
D750
Z6

外觀上D780與D750差異最明顯的應該是軍艦部,D780向D850看齊做成兩側削尖,整台來說D780比D750更高一點點,線條感也更重。

再來是取消對焦輔助燈,Nikon第一批取消對焦輔助燈的數位單眼是2016年的D5/D500,因為當時就已經做到-4EV對焦,所以Nikon可能認爲就不需要輔助燈這個東西了。你也可以看到Z6/Z7/D780這三台相機也沒有對焦輔助燈,同樣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倒數計時燈。但我覺得對焦輔助燈還是相當好用的東西,至少在一片陰暗的環境下可以直接把物體打亮來對焦,它的速度會明顯的比使用[低光源AF]快許多。


▲D850的軍艦部。是否與D780有幾分神似?

D780
D750
Z6

再來,注意到D780機身左上角(畫面右上角)的位置為什麼空到一個令人覺得尷尬的地步嗎?因為過去這個位置Nikon都是用來作紅外線感應器,也就是ML-L3遙控器的接收點。同樣的,Z6/Z7也沒有這個接收點,D780的周邊配件支援也沒有紅外線遙控器,我想是因為手機現在都可以做藍牙/wifi遙控,很少人會特地去買一個遙控器了吧?


▲ML-L3紅外線快門遙控器。在手機不能遙控的時代這真是很好用的東西。

我們來看一下握把區:

D780
D750
Z6
這組照片我對齊的是觀景窗的最後面,各位可以注意到D780讓攝影師中指勾的位置降低了,曲線也更大一點點。雖然差異看起來非常輕微,但我覺得手持的手感還滿明顯。以我將兩台相機都裝上24-70mm f/2.8E VR為例,在單手使用D750時,我會覺得重量有很大的一部分都集中在中指的位置,但D780的設計會讓我覺得重量較為平均的分佈在其他指頭上,握感會較為舒適。

Z6雖然機身較短,但它讓手指覺得舒適的部分不是因為人體工學設計特別突出,而是因為它的重量本身就比較輕。要舒服,輕量化還是王道啦~

我們來看看連接埠的部分:

D780
D750
Z6
萬歲~D780正式換上了USB Type-C連接口,是Nikon第一款使用USB Type-C的數位單眼;D750用的還是現在來說已經非常罕見的Type Mini-B。而且新的USB接孔也可以替電池充電,但注意,如果要充電的話必須要使用最新的EN-EL15b。使用舊款的不論是EN-EL15、EN-EL15a都沒辦法充電。

三台相機都有Mini HDMI、3.5mm錄音與Line In接孔,同時也有Nikon自家的遙控器接孔,
這點要給Nikon鼓勵鼓勵,規格完整且統一。

然後軟蓋打開的方式,D750從原本側面有一個樞軸,D780換成與Z6相同的單點連接式。坦白說我比較喜歡D750的,看起來較整潔。

D780
D750
Z6

我們來看看機背:

D780
D750
Z6

觀景窗部分,D780的OVF覆蓋率100%、放大倍率0.7x,解析度是0、延遲時間趨近於0(廢話因為是光學觀景窗)。這些規格都與D750相同。不過Z6的放大倍率是0.8x、369萬點,不論尺寸、清晰度或延遲表現都非常好,Z系列的螢幕真的算是在無反相機中相當頂級的產品。

D780的液晶螢幕從D750的123萬點一舉提升到236萬點,也是目前最先進的規格。其實Nikon與Canon兩家都滿在意液晶螢幕的水準,至少螢幕解析度這點他們通常不會給你落後的規格。看看Sony A7RIV的144萬點...

D780
D750
Z6
D780延續使用雙槽SD卡,雙槽皆支援UHS-II。USH-II在D750推出的時候才剛發表沒多久所以沒有。而Z6使用的則是完全不同等級的XQD,而且上個月宣布韌體更新之後支援速度輕易超過1000MB/s的CFExpress。

來看一下屁股:

D780
D750
Z6
D780的電池槽很特別,是做成斜的,但我想這不是問題。我告訴你問題在哪:
D780沒有電子接點。

D780跟Z6/Z7/Z50一樣,底部沒有電子接點。而在D780發表時也沒有宣佈說會推出相應的電池握把,代表什麼呢?D780很有可能沒有電池握把,或者它的握把會跟Z6/Z7的一樣,是「沒有快門按鍵」的電池握把、存粹是多一顆電池。因為D750或過去機種下方的電子接點就是用來控制垂直握把上的快門鍵與其他功能鍵的連接點。

有一位攝影師前幾天特地傳訊息給我,過去我們從來沒有聯繫過。他說我前面的快訊文章寫得很好,但少寫了一個對他來說超重要的東西,就是D780沒有電池握把。拍人像的攝影師很常用垂直構圖,結果你不給他電池握把,攝影師就顯得尷尬了。

▲垂直構圖是拍攝人像相當常用的拍攝方式。但鏡頭重的話,對於攝影師手部的負擔也會增加。也是各位需要注意的地方。

再來一個Nikon取消的地方:

D780
D750
Z6
D500/Z7/Z6皆沒有搭載內閃,這也是Nikon在近年來做出的變革。這對於專業的攝影師來說並不是個問題,因為他們都使用外接閃光燈。不過內閃在某些時候也是挺好用的,臨時需要補光也可以使用、夜景人像也可以使用閃光燈做慢速快門同步、跳燈也可以自己使用白色板子DIY,而且Nikon的內閃還可以送紅外線訊號控制外接閃光燈。但我想絕大多數的人還是不會使用到內閃就是了。
D780
D750
Z6
三台相機都有翻轉螢幕,不過Z6因為電子觀景窗較往後突出,所以Z6的液晶螢幕可以往後拉,Z780/D750則是只能往後拉一點點。

快門後面的操作區D780也改為D850/Z6/Z7的配置方式,錄影/ISO/曝光補償都圍繞著快門鍵。過去產品的ISO都是在機背,你需要同時使用兩隻手完成,現在右手按鍵搭配後滾輪即可。

然後另外一個D780的變革是取消了測光按鍵。但這並不代表相機不能做測光模式的切換,你依然能夠到控制設定裡,使用自訂鍵[Pv]或選單鍵來設定測光模式,或者使用i選單來設定。但老實說從我開始接觸攝影、碰過這麼多台相機到現在,我碰過這顆按鍵的次數可能不超過5次...我覺得把測光功能整合到自訂鍵或選單裡是正確的選擇。

D780
D750
Z6

握感的部分:

D780
D750
Z6
雖然外觀上握把的差異相當微小,但實際手持的D780小編覺得就是比D750更好一些、更省力,重量會更平均分佈在各個手指上。而Z6好拿的原因依然是比較輕,但高度明顯的會比D780/D750淺,沒辦法把小指頭完整包覆進去。

我們來比較一下D780/D750/D610/Z6的快門聲,以及高速連拍時的快門聲:
[embedded content]

另外D780也有一個特殊功能,可以將快門一舉延長至900秒,長達15分鐘的曝光時間:
[embedded content]

另外一個改變的地方,是D780導入了Z系列的i選單,也就是在畫面下方會出現的12格快捷按鍵:

Live View
OVF拍攝
如果你不是使用Live View拍攝,那i選單依然可以在螢幕中顯示。
 對焦能力

無反光鏡相機跟數位單眼最大的差別,除了反光鏡以外,再來就是感光元件上頭有沒有內嵌對焦點。對焦的方式是光線直接送到感光元件內,讓CMOS上頭的對焦點來對焦。

傳統數位單眼的對焦模組,都是座落在機身下方,也就是反光鏡下方的位置。光線通過反光鏡之後,大多數的光線都被往上反射進入觀景窗,但少部分的光線進入反光鏡後方的副感光鏡,把部分光線反射到下方的對焦模組來對焦。

D780的對焦模組,使用與D750相同的Multi-CAM 3500II,搭載51個對焦點,中間15點為十字型、11點支援到f/8光圈。但D780特別的是他們將對焦演算法換成D5的,理論上來說會更強大。

但D780還有一個能力是過去Nikon所有的數位單眼都沒有的,就是感光元件內嵌對焦點:

D780的感光元件上搭載了273個相位式對焦點,覆蓋畫面高達90%。這是無反光鏡相機的一大優勢,覆蓋範圍遠遠超過光學觀景窗的對焦方式,幾乎是只要物體在畫面裡就可以對得到。


▲D750的對焦模組覆蓋範圍。

絕大多的DSLR的對焦模組大致上都是這個比例。你想想,當你把人臉放在畫面的右上方,以9宮格分割的方式來看的話,其實這個對焦點的範圍是無法覆蓋到我想對焦的位置,我必須要移動相機先對焦,再回到我原本的構圖。以前覺得沒什麼問題,但當無反相機出現的時候,攝影師的習慣就逐漸被改變了。

第二個問題,是使用光學觀景窗的對焦模組,對焦的精度會因為中央或者是邊緣會有落差。最中間的那一點一定是準確度最高的,不過精度會由內而外遞減,但基本上所有的對焦點都會因為鏡頭光圈的大小影響準確度。通常使用超大光圈,例如f/1.4或f/1.8的時候,邊緣的準焦機率不高。但CMOS內嵌對焦點的相機並不會受到這個限制。

所以為什麼無反光鏡相機是趨勢?除了輕巧以外,對焦就佔了很大的原因,一是覆蓋率遠勝,二是對焦的先天優勢。而D780是直接搭載了無反光鏡相機的對焦方式,同時也保有原始的相位對焦模組。

我們來看一下D780最基本的使用方式:使用光學觀景窗對焦:
[embedded content]
絲毫不拖泥帶水,D780搭配24-70mm f/2.8E VR的對焦速度完全稱得上是頂尖水準,非常快,而且根本不會遲疑。這很正常,反光鏡相機的自動對焦技術發展這麼久了,如果不這麼快還真的是不行你說對嗎?

[embedded content]
如果你使用OVF搭配全區域AF-C的話,對焦點會自動抓在人臉/人眼上,這是過去就有的
臉部/眼部自動對焦。不過你很難精確的對焦在眼睛上,整個對焦的範圍就是51個點,很容易就跑到其他不相干的點上。再來,對焦區域過於集中,所以人的臉就只能固定在中間的範圍,這是過去傳統的數位單眼一直都有的限制。

接下來我們使用D780的Live View搭配同一顆鏡頭拍攝,這是Nikon歷史性的一刻:
[embedded content]
各位客倌,這就是D780的Live View對焦速度,以我們使用過過去所有Nikon數位單眼的經驗來說,這速度是遠遠飛躍過去Nikon任何一台數位單眼的Live View。

以前不管是拍人像還是拍商品我一直有一種感覺,就是使用Live View時都是屬於一個「不得已」的選項。不能趴下來的時候不得已使用Live View、相機的位置太高不得已、要對焦在邊角的時候不得已、覺得對焦不夠準的時候不得已。因為過去的Live View真的是速度慢、常拉風箱,但有些時候卻又非用不可。現在D780終於將可靠的Live Veiw補上,各位攝影師們終於可以放心的使用螢幕來對焦拍照了。

我們做一個非常殘酷的測試,把D780、D750與Z6+2470S的Live View畫面一起來拿作比較。拍攝時我有去對50BPM的節拍器,所以這些對焦速度的測試都是依照幾乎完全相同的節拍去按下對焦鈕。每個玩偶的距離都約60公分,放的玩偶與位置與我們過去測試的情況近乎完全相同:
[embedded content]
D750的Live View根本沒有一次中的啊...不僅根本沒辦法正確的對焦,而且連速度都完全跟不上,甚至對焦系統根本沒意識到需要對焦。這是Nikon過去數位單眼的Live Veiw對焦能力,雖然D750是五年前的產品,但過去的Live View大致上就是這種反應。我想各位Nikon用戶一定也對這樣的表現不陌生。

相對來說,D780跟Z6的對焦快速,反應也相當即時,而且兩者表現幾乎完全相同。經過這些時間的測試小編覺得兩者的差異幾乎不可見,我個人的感覺是D780與Z6是有著相同的對焦反應與速度。

覺得前面的影片是因為Z6搭配2470S才有的速度嗎?我們來看看轉接2470E的對焦速度:
[embedded content]
Z6使用轉接環裝上2470E之後,其實對焦速度並不會與2470S有太大的差異,但基本上2470S還是專為Z6所打造,同時適合拍照與錄影,銳利度也是絕佳的鏡頭,小編敢說Nikon的2470S的銳利度絕對在所有2470的鏡頭中名列前茅。

再來看一下D750 Live View時的問題:
[embedded content]
過去Live View的對焦速度慢、反應慢,而且畫面的格數也低,所以你必須要慢慢移動,否則很容易不小心超過想要對焦的物體。

好了,講了這麼多舊版Live View的壞話,其實我只是想要一吐過去的怨氣,Nikon的這一步真的比別人慢很多,但終究是趕上了。

D780也可以做人臉/人眼自動對焦嗎?當然可以!
[embedded content]

------

我們來看一下影片時的對焦表現。我請模特兒就好好站著,然後我們使用螢幕觸控對焦,來看看錄影時的對焦表現。以下兩則影片其實是同一次錄影,只不過我們沒注意到手機拍攝時有中斷,所以拆分成兩個影片:


我們發現,錄影時對焦拆分成兩種:[AF-F]與[AF-C]。沒想到這兩種對焦模式在錄影時有相當大的區別:
  • 使用AF-F時,相機要自動對焦不需要手動介入,對焦點在哪裡會自行驅動鏡頭完成對焦。對焦速度接近平面拍攝,速度非常快。而且無法透過機身選單的[AF速度]來控制對焦速度。
  • 使用AF-C時,需要人為手動半按快門/AF-ON來啟動對焦,對焦速度滑順,適合影片拍攝,而且可以透過選單的[AF速度]來控制對焦速度。

整體來說,我會較推薦影片拍攝的攝影師使用AF-C模式,但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AF-C需要手動介入,這也代表攝影師需要半按快門,或者按著AF-ON對焦才會作動,這也有一定機率會導致畫面有多餘的晃動,有可能就需要有更穩定的腳架來確保畫面平順。

下面是前面影片中,相機裡內部的真實錄影畫面,解析度為3840x2160的UHD:
[embedded content]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在錄影時,D780使用AF-F的人臉連續自動對焦的成果,使用的鏡頭為24-70mm f/2.8E VR:
[embedded content]
我請模特兒轉身2次,那是刻意的去混淆D780的對焦演算法,但對於D780與F接環鏡頭來說也完全不是問題。

 極低光源對焦能力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極低光源對焦能力變成一個指標。目前的新款高階相機通常可以做到至少-3EV,這是基本盤。然後Panasonic出現了-5EV、Canon EOS R作出了-6EV,而且還要玩文字遊戲,例如Canon的-6EV是要在f/1.2的環境下使用,啊f/1.8就是-5EV、f/2就是-3又⅔EV咩。所以請各位在這個負幾EV的後面注意測試環境所使用的光圈是多少。

D780的極低光源對焦能力是-7EV,這是在f/1.4的情況下喔,也就是說你使用f/2的鏡頭時依然可以達到-6EV,表現依然非常突出。不過那肯定是實驗室裡跑的數據,我也不清楚是在什麼環境下測出來的。對了,這個-7EV你必須要將選單內的[低光源AF]打開,這也是過去Nikon的數位單眼所沒有的選項。

再補充,D780的對焦亮度範圍有三種不同的數據:

  • 使用光學觀景窗:-3 ~ +19EV
  • 使用Live View、關閉[低光源AF]:-5 ~ +19EV
  • 使用Live View、開啟[低光源AF]:-7 ~ +19EV

一如往常,在我們的小攝影棚裡把所有的燈關掉、關上門,只透過門縫的光線對焦,過去經計算,這個空間是-4EV(我們沒辦法真的確定這個標準與Nikon相同,但至少我們一直都是用一樣的環境來測試)。請注意,在這個環境下,就算是用肉眼都無法清楚看到物體。(我很常在這裡關燈睡覺,就算是待半小時也無法看清楚物體的細節)

我們在這個環境下開啟D780的低光源AF功能,來看看對焦表現如何。

[embedded content]

我的心得是...你根本不需要把低光源AF打開。雖然我在這裡的經驗是開啟低光源AF成功率會較高,但對焦速度會慢非常多,不如把低光源AF關掉然後多對幾次。

在使用低光源對焦時,你會不斷地感受到鏡頭馬達移動。那是因為低光源對焦時,向機會逐格逐格的去檢查合焦與否,而且它會整個鏡頭的對焦行程都給他跑一次,所以合焦要花非常長的時間。

另外為什麼我完全沒測OVF的低光源對焦?因為我在這裡連肉眼都看不見了,更別提會減少亮度的五稜鏡了,觀景窗裡真的是完完全全一片黑!

我們來看D750的Live View對焦速度:
[embedded content]
....幾乎看不見任何東西。其實D750對焦檢測亮度範圍是-3 ~ +19EV,不過我就是看不到東西,咱們還是別欺負2016年推出的機器好了...

以下影片是用Z6搭配85mm f/1.8S所拍攝:
[embedded content]
Z6的低光源對焦數據是一般狀況可以到-3.5EV、[低光源AF]開啟時可以到達-6EV(須更新到韌體V2.0以上),但那是f/2鏡頭的狀況喔!也就是說如果你使用的是f/1.4的鏡頭,理論上也可以達到-7EV,不過目前Z接環還沒有光圈大於f/1.8的鏡頭就是了。

不過各位可以看到嗎?D780的對焦畫面裡是隨時都看得到東西,但Z6是對焦時才看得到。雖然兩者的拍攝數據沒有完全相同,但在那麼暗的情況下,兩者的數據調整都是不會改變亮度的。D780與Z6唯一的差別是光圈一個f/1.4一個f/1.8。但小編認為就目前來看,如果要在極暗處對焦的話,選擇D780是成功率最高的方案,最少還看得清楚。

如果真要在超級暗的地方對焦,我會選擇D780更勝過Z6。但坦白說,我會更希望對焦輔助燈能繼續保留著,有了輔助光源,對焦在哪裡都不是問題。如果真的不能開燈的話,關掉就好了。但我們還是相當肯定D780的低光源對焦能力。

 色彩比較

Nikon很會少強調自家色彩會有所調整,但如果它改變了呢?我想這也是各位所在意的問題之一。這個風氣大概也是Sony帶起來的。而且這次我連我自己的D610也拉進來一起比。

拍攝時我比較D780、D750、D610、Z6四台相機,所有相機關於色彩的設定都是一樣的,包含Picture Control設定為[人像]、關閉[主動式D-Lighting]、色溫固定為5500K(D610只有5560K可選),我連鏡頭都使用完全相同的24-70mm f/2.8E VR、在完全相同的位置用相同的燈與出力打光。如果顏色不同就代表一定是機身的差異導致。

我們先看兩組在相似位置的拍攝:

D780
D750
D610
Z6
D780
D750
D610
Z6
很明顯吧?不用我說你一定看得出來。同樣是5500K的色溫,D750/D610的顏色就是會比較黃。而D780與Z6的顏色相對較白,我覺得可以把這個現象解釋為「D780與Z6是相同世代的顏色」。

再來看兩組:

D780
D750
D610
Z6
D780
D750
D610
Z6
這兩組照片所受到的光線就比前兩組更少,但我想你依然能夠看出細微的差異。

其實2007年的D3/D700之後Nikon已經比較少出現過黃的情況,大約在Df的時候我覺得膚色還是稍微明顯,但近幾年的的機子就算是D750/D850都完全不會有過黃的情況。不過看來D780這個Z7/Z6世代的產品顏色也是稍微做了一些改變。

 各級感光度與比較

我們這裡來比較四台相機的差異。分別是D780/D750/D610/Z6。測試的標準一如往常,所有相機都是使用相同的設定,包含[標準]的Picture Control、相同的5000K色溫、JPEG FINE、關閉[主動式D-Lighting]等,四台相機的設定、使用的鏡頭完全相同。相機的設定都是f/7.1,起點感光度與快門速度分別為ISO50、2.5s。


NIKON D780 70mm ISO204800 f/7.1 1/1600s

D780的原生感光度為100-51200,可延伸至100-204800。我們先來看D780單機的感光度表現:

50
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12800
25600
51200
102400
204800
拍攝時我將[減低高ISO雜訊]設定為[標準],可以發現D780的設計是高感光度時沒有色彩雜訊,但會有一些細節丟失,大約會是在ISO6400的時候較為明顯。

只看一台可能你會沒什麼感覺,我們一次拿四台相機來比較。ISO800:

D780
D750
D610
Z6
感光度800的時候比較看不出來差別。

另外,D750是不是比D780更黃一點?這環境會比前面的戶外比較更準喔,因為我們用的是高檔的非閃爍LED光源,D750真的是比D780還要黃一些。

另外,老實說在對焦的部分,我已經很努力在試著讓一切準焦,不斷在Live View(通常認為較準確)與手動對焦之間作切換,但依然沒有辦法確保每一台相機的照片能獲得的都是一樣的銳利度。

ISO3200比較:

D780
D750
D610
Z6
ISO3200就能明顯的看出來D610的色彩雜訊跑出來了,但你也可以注意到它的細節比其他三台保留更多。

ISO6400的比較:

D780
D750
D610
Z6

ISO12800的比較:

D780
D750
D610
Z6

ISO25600的比較:

D780
D750
D610
Z6

不論是ISO6400、12800或25600,各位都可以發現每台相機在這種高ISO的環境下的特色。D780與Z6的細節丟失很多,但也幾乎沒有任何色彩雜訊;D750也有細節丟失,但有相當明顯的紅色色偏;而發表最久的D610細節保留最多,但色彩雜訊也是滿天飛。不過四台相機的[減低高ISO雜訊]都是設定為[標準]。所以各位可以從這些照片中看出來四台相機對於高感光度雜訊/細節的處理方式。各位如果有興趣想要細看的話,可以點下面的打包下載連結:

[D780打包下載]
[D750打包下載]
[D610打包下載]
[Z6打包下載]

-------
感光度的最後,我想讓各位看點稍微不一樣的東西。前面的照片全部都是使用24-70mm f/2.8E VR拍攝,連Z6也是轉接的。但下面這一組,我把Z6接上原生Z接環的24-70mm f/2.8S,讓各位看一下到底差在哪裡。

D780
D750
D610
Z6 + 24-70mm f/2.8S
兩顆鏡頭都是設定f/7.1、ISO100、其他設定也完全一樣。你現在懂為什麼我在介紹文章裡說「它可能是你見過畫質最好的變焦鏡頭了」吧?,Z接環鏡頭的水準是完全跳脫F接環的表現。你看完Z接環會覺得「F接環那顆是不是沒準啊?」不是沒準焦,是你的標準被拉得很高而已。
4K錄影

Nikon D780具備了3840x2160 30P的錄影能力,如果想要拍攝高格影片,則有Full HD 120P 的選項可供選擇。最長錄影時間則被限制在29分59秒。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我們再拿這個規格表出來做一次比較:

D780 D750 D610 Z6
推出時間 2020/01 2014/9 2013/10 2018/8
接環 F Z
感光元件 BSI-CMOS CMOS CMOS BSI-CMOS
畫素 2400萬
處理器 Expeed 6 Expeed 4 Expeed 3 Expeed 6
感光度範圍 50-204800 50-51200 50-25600 50-204800
機身手震補償 5級
RAW檔 14bit無損壓縮 14bit未壓縮
快門速度 900s-1/8000s 30s-1/4000s 30s-1/4000s 30s-1/8000s
OVF連拍速度 7fps 6.5fps 6fps -
LV連拍速度 12fps 6.5fps 6fps 12fps
內建閃燈 - -
閃燈同步速度 1/200s
對焦點數 51點 51點 39點 -
最低對焦亮度 -7EV -3EV 未知 -6EV
CMOS對焦點數 273點 - - 273點
觀景窗 0.7x  0.8x
螢幕規格 3.2吋 3.2吋 3.2吋 3.2吋
螢幕解析 236萬點 123萬點 92.1萬點 210萬點
螢幕觸控 可多點觸控 - - 可多點觸控
螢幕翻轉 -
錄影規格 UHD, 30P FHD, 60P FHD, 30P UHD, 30P
RAW out
記憶卡插槽 SDx2, USH-II SDx2 SDx2 XQDx1
連接埠 USB Type-C
3.5mm錄音
3.5mm輸出
Mini HDMI
專用遙控器
USB Type-B
3.5mm錄音
3.5mm輸出
Mini HDMI
專用遙控器
USB Type-B
3.5mm錄音
3.5mm輸出
Mini HDMI
專用遙控器
USB Type-C
3.5mm錄音
3.5mm輸出
Mini HDMI
專用遙控器
可USB充電 - -
無線連接 Wifi/藍牙 紅外線 紅外線 Wifi/藍牙
電池續航力 2260張 1230張 900張 310張
(有相當出入)
體積(cm) 14.4x11.6x7.6 14.1x11.3x7.6 14.1x11.3x8.2 13.4x10.1x6.8
重量 840g 750g 850g 675g
上市售價(NT$) 70,900 66,900 55,900 62,980

體會Nikon數位單眼前所未見的Live View對焦速度

我們這次在對焦速度上有諸多著墨,就是因為D780最大的亮點在這裡。過去Nikon的Live View自動對焦不成氣候,當Canon在2013年推出70D就已經搭載內嵌相位對焦點的dual Pixel AF CMOS時,Nikon還繼續守在傳統的對焦方式,。當我們這些N家用戶看著別人可以使用好用的Live View對焦時,Nikon選擇繼續走過去的路,從現在來看這個腳步真的是慢了許多,但至少現在已經開始跑了。

其實這次測試我不斷地在想D780到底會吸引到哪些用戶?打開天窗說亮話,站在Nikon的角度來看,當你的產品線裡面已經有無反相機的時候,你要如何去說服消費者繼續留在數位單眼?它們重量重、體積大、對焦有範圍限制,而且還沒有機身防手震。站在Nikon的角度來說真的不好施力。

左思右想,我能想到最受到D780吸引的客群,就是那些已經有大量Nikon全幅鏡頭群的使用者。過去你可能是用D610、D750,使用的經驗都還不錯,但已經買了相當多鏡頭,跳家或跳接環的成本對你來說太高了,甚至鏡頭群裡面還有許多無鏡頭馬達的D鏡,你真的等了很長的一段時間遲遲沒等到下一代產品出現。一方面喜歡光學觀景窗,或者是數位單眼的紮實手感讓你印象深刻。那我覺得D780的Live View會讓你超有感的升級。而且過去Nikon DSLR的翻轉螢幕都是做心酸的,因為Live View可用性很差,所以都不會在很順暢的情況下使用到翻轉螢幕。但D780的Live View對焦速度我想與Z6/Z7相同,你完全可以在多數時間依賴它們使用,翻轉螢幕也變得特別好用。

就像是F接環版本的Z6

某些程度來說,D780給我的感覺就像是F接環版本的Z6,它們有相同的處理器、連拍速度,當然對焦速度也是相去無幾,而我想如果你想要讓所有F接環的鏡頭能有最好的Live View表現,原生F接環的D780可能會比Z6再轉接來得好,至少,Z6再怎麼轉接,都不可能讓D鏡自動對焦,但D780可以兩者兼顧,這是目前Nikon所有產品線中唯一一台能做到的相機。

期待看到不按牌理出牌的Nikon
大約一個多月前看到D780的Rumor,其實很期待這台相機能夠Nikon有些更大的改變。我所期待的有兩件事:

  1. 內建機身手震補償
  2. 內建OVF/EVF切換
我知道這兩件事都很困難,尤其是第二項目前只有富士做到而已。雖然我期待並不會太高,但的確有Rumor網站是這樣寫的。如果D780內建機身手震補償,那我覺得真的會吸引到很多人,連同級的D750用戶都可以有感升級,甚至可以把APS-C的用戶往上拉。而OVF/EVF切換的話,可以維持DSLR的手感,卻也可以保有EVF的優勢。不過這畢竟是穩紮穩打的Nikon,要做出這麼特別的事實在很不像它們的風格。

舉個我受無反相機制約的例子:

使用無反相機之後我已經養成一個習慣,就是我會用EVF看照片,反而用LCD看照片的機會少了。因為在戶外拍照時太陽很大,用LCD其實看不太清楚,於是我就養成了使用EVF看照片的習慣,畫面不但佔滿整個眼睛,而且細節還更清楚,但在DSLR上我就沒辦法做這件事了,我必須找個有影子的地方才能看照片。上圖是我發現用光學觀景窗看照片未果,回頭扁嘴看LCD的樣子。

至於內建機身手震補償的這件事,我決定把期望放在D6身上,目前這個功能的呼聲很高。而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我們也能夠預期D850的後繼機種,或者是所有Nikon的數位單眼全部都會搭載D780的Live View對焦能力,我想這是可預期,也真的是應該要繼續做下去的,而且真的要快一點!但我真心期望Nikon不要只是推出那些「應該推出」的功能,而是要嚇嚇他的客戶,讓我們看一些沒見過的東西。

遺珠之憾:尚未推出垂直握把

對於人像攝影師來說,電池握把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配件,使用垂直握把可以減少你右手的肌肉負擔,但D780的機身底部並沒有搭載電子接點,而D780推出時也沒有相應的垂直握把出現,所以我擔心D780未來可能沒有相應的垂直握把可以使用。

整體來說,小編覺得Nikon D780是一個介於數位單眼與無反之間的綜合體,它是一台完整的中高階全幅數位單眼,但同時也有遠遠超過Nikon所有單眼的Live View對焦能力,我認為如各位喜歡Nikon數位單眼給你的信賴感,或者是非常喜愛、甚至是捨不得手邊的全幅鏡頭,那麼D780能夠讓它們有很好的發揮。我們推薦這款相機給所有需要使用Live View的攝影師,或者你想要一台Nikon最先進的數位單眼,那選D780是最好的選擇。

Nikon D780表現不錯的地方:

  • 翻轉螢幕
  • 有Nikon數位單眼最快的Live View對焦速度
  • 對焦點覆蓋範圍是Nikon單眼中最廣的90%
  • Live View具備人臉/人眼自動對焦,同時也適用於錄影
  • 相當出色的極低光源對焦,-7EV的規格為所有相機之冠
  • 單顆電池續航力可超過2000張
  • 握感較前代更優異
  • 曝光時間可拉長至900秒(15分鐘)

Nikon D780需要改進的地方:
  • 目前沒看到垂直握把的消息
  • 4K錄影依然維持在30P,希望能看到更強的錄影規格出現


NIKON D780 45mm ISO100 f/2.8 1/500s


NIKON D780 50mm ISO100 f/2.8 1/400s


NIKON D780 50mm ISO100 f/2.8 1/640s


NIKON D780 70mm ISO100 f/2.8 1/320s


NIKON D780 70mm ISO360 f/2.8 1/80s


NIKON D780 70mm ISO100 f/2.8 1/640s


NIKON D780 70mm ISO100 f/2.8 1/500s


NIKON D780 70mm ISO100 f/2.8 1/1250s


NIKON D780 65mm ISO100 f/2.8 1/4000s


NIKON D780 70mm ISO100 f/7.1 1/250s


NIKON D780 70mm ISO100 f/5.6 1/800s


NIKON D780 70mm ISO100 f/2.8 1/800s


NIKON D780 70mm ISO100 f/2.8 1/320s


NIKON D780 24mm ISO360 f/2.8 1/125s


NIKON D780 70mm ISO140 f/2.8 1/125s


NIKON D780 62mm ISO100 f/2.8 1/125s


NIKON D780 70mm ISO100 f/2.8 1/125s


NIKON D780 70mm ISO100 f/10.0 1/160s


NIKON D780 70mm ISO100 f/8.0 1/320s


NIKON D780 135mm ISO100 f/3.2 1/400s


NIKON D780 85mm ISO100 f/1.6 1/2000s


NIKON D780 85mm ISO100 f/1.6 1/2000s


NIKON D780 85mm ISO100 f/1.4 1/3200s


NIKON D780 85mm ISO100 f/1.4 1/1000s


NIKON D780 85mm ISO100 f/1.4 1/200s


NIKON D780 85mm ISO100 f/1.4 1/250s


NIKON D780 85mm ISO100 f/1.4 1/320s


NIKON D780 85mm ISO100 f/1.4 1/1600s

下面這組室內的照片,偶爾會出現沒準焦的成果,我發現都是我使用85mm f/1.4G搭配D780使用光學觀景窗拍攝的,在大光圈的鏡頭裡,真的還是需要使用Live View的相位+對比式對焦點來對焦,精度會比純相位自動對焦高許多。

NIKON D780 85mm ISO3600 f/1.4 1/250s


NIKON D780 85mm ISO1250 f/1.4 1/250s


NIKON D780 85mm ISO1100 f/1.4 1/80s


NIKON D780 85mm ISO1250 f/1.4 1/80s


NIKON D780 85mm ISO640 f/1.4 1/80s


NIKON D780 85mm ISO1100 f/1.4 1/80s


NIKON D780 85mm ISO200 f/1.4 1/100s


NIKON D780 85mm ISO140 f/1.4 1/100s


NIKON D780 50mm ISO800 f/4.0 1/160s


NIKON D780 70mm ISO400 f/2.8 1/250s


NIKON D780 75mm ISO800 f/2.8 1/160s


NIKON D780 175mm ISO400 f/2.8 1/125s


NIKON D780 190mm ISO400 f/2.8 1/125s


NIKON D780 200mm ISO400 f/2.8 1/125s

特別感謝攝影助理:
Jim, Ivan

模特兒:周濃

春節期間有好康活動!請關注:小惡魔瘋撒紅包~春節回文紅包獎品任你抽!!

Let's block ads! (Why?)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30LI7t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