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 RF-Mount 推出不過一年的時間,至今已發表了 10 顆原生鏡頭,從超廣角到中望遠、大光圈到旅遊焦段全都備齊,目前就等標準微距與超望遠鏡頭的加入。而這篇小編要帶來的鏡頭評測是 RF-Mount 的第一顆超廣角鏡頭「 Canon RF 15-35mm f/2.8L IS USM 」,最吸引用戶的部分包括 15mm 起跳的廣角端與五級 IS 光學防手震,同時加入 SWC 特殊鍍膜與 ASC 空氣球體鍍膜,由此可見原廠對這顆鏡頭的重視,小編這次的測試重點包括風景、建築與人像,還在觀望的 RF-Mount 千萬別錯過這次的評測內容唷!
▌Canon RF 15-35mm f/2.8L IS USM / 外觀與特色介紹
九月下旬時 RF 15-35mm f/2.8L IS USM 與 RF 24-70mm f/2.8L IS USM 一起在 90D 及 M6 Mark II 的記者會上亮相,但因為這陣子有太多相機與鏡頭需要消化,所以現在才有時間處理這篇評測,之後 Kimin 也會帶來 RF 24-70mm f/2.8L IS USM 的評測文章,敬請期待。上圖是 RF 15-35mm f/2.8L IS USM 的配件一覽,另外沒拍到的還有鏡頭袋;蓮花型遮光罩與內夾式鏡頭蓋是標準備配,順道一題 RF-Mount 的鏡後蓋的止滑紋更細更密,我自己覺得更好拿,以前拿 EF-Mount 鏡頭蓋的確是比較滑手。
RF 15-35mm f/2.8L IS USM 機身維持著高質感的設計,金屬本體加上強化塑料做為外殼,以消光黑的塗裝來呈現,不易沾染指紋及油漬,體積為 88.5 x 126.8(mm),重量約 840 公克,比自家同級的 EF 16-35mm f/2.8L III USM(790 公克)要稍重一點。
- 蓮花型遮光罩
- 消光螺紋
- 15mm / 廣角端
- 35mm / 望遠端
過去較常出現在中階鏡頭的 Nano USM 沒想到也應用在 RF 15-35mm f/2.8L IS USM 身上,它與傳統 USM 都屬於超音波對焦馬達,不過 Nano USM 可說是結合了 STM 與 USM 兩者優勢,讓它具備高速、靜音的對焦特性,對於 DAF 對焦系統來說更有利於錄影作業,能完成更精準且流暢的合焦表現。
RF 15-35mm f/2.8L IS USM 焦段涵蓋 15-35mm,15mm 起跳的廣角端也僅次於自家的 EF 11-24mm f/4L USM,光圈範圍從 f/2.8~f/22,使用 9 枚光圈葉片,擁有圓形散景。其濾鏡尺寸為 82mm,目前主流的高階變焦鏡頭也從過去的 77mm 升級至 82mm,我想也是為了獲取更多的進光量;前玉的部分原廠也提供了氟鍍膜,水珠不易停留在表層,沾染到髒污及指紋時也比一般鏡片更易於清潔保養。
上圖是 RF 15-35mm f/2.8L IS USM 的光學結構圖,其採用 12 群 16 枚的光學結構,內含 3 枚 GMo 玻璃鑄模非球面鏡片 及 2 枚 UD 超低色散鏡片,另外還加入「SWC次波長結構塗膜」及「ASC空氣球體塗膜」,可用來抑制鬼影與眩光的情況,這光學成本下得可真足啊!
RF 15-35mm f/2.8L IS USM 內建 IS 防手震,約可補償 5 級的快門速度,鏡身上也有防手震的實體開關,至於防手震的表現如何,以下也會有相關的測試心得。
鏡身上設有「AF/MF」的開關,不過當你想在 AF 模式下使用全手動對焦功能的話,必須先進選單內找到「電子鏡頭手動對焦」,選擇「單次 ▶ 啟用」或「單次 ▶ 啟用(放大)」都可以,個人覺得後者相較之下比較實用,當你在半按快門對焦時即可轉動對焦環來操作,放大檢視更有利於確認合焦與否。
如果是 Canon 的 DSLR 想要放大確認時,一定得倚賴機背的螢幕的 Live View 模式,EOS R 就沒這問題了,不必改變取景模式,這也是 MILC 內建電子觀景窗的優勢。
RF 15-35mm f/2.8L IS USM 的最近對焦距離為 28 公分,放大倍率約 0.21x,這點則略遜於自家的 EF 16-35mm f/2.8L III USM(0.25x),但超廣角的重點本來就不是放大倍率,基本上不需太在意 XD。(但為什麼 EF-M 11-22mm f/4-5.6 IS STM 有 0.3x 的放大倍率啦!)
▲【近拍範例】Canon EOS R 35mm ISO100 f/2.8 1/2000s
像是 RF 15-35mm f/2.8L IS USM 這類的頂級鏡頭,特別是「L」鏡一定是日本設計製造,只有一些入門鏡頭會選擇在日本以外的產地製造,例如 RF 35mm F1.8 MACRO IS STM 這顆定焦鏡就是台灣製造唷!
過去 EF-Mount 透過 11pin 來傳輸資料,全新的 RF-Mount 則提升至 12pin,從上圖也可以看到鏡尾電子接點的部分;金屬鏡尾同時可以看到外圍有橡膠圈的設計,讓鏡頭接上機身時灰塵及水珠無法趁隙而入,這也是多數 L 鏡的標配規格。
- EOS R + RF 15-35mm f/2.8L IS USM
- 搭配遮光罩
- 側視
- 鏡頭與機身比例
- 手持範例
▌5 級光學防手震實測 / 15mm 廣角端
[embedded content] | [embedded content] |
▲15mm 拍近物 | ▲15mm 拍遠景 |
小編以上都針對 15mm 廣角端環境下進行 IS 防手震的測試,1/15s 推算 5 級快門補償的話,理論上可用 2s 進行手持拍攝,但實際我用 15mm 拍近物時,0.5s 才能得到比較穩定的畫面,大約是 3 級的快門補償效果;如果是用 15mm 拍遠景的話,快門需提升至 1s 的影像才清晰,此時約 4 級的快門補償效果。
▌15mm 廣角端 / 35mm 望遠端|變形比較
RF 15-35mm f/2.8L IS USM 內含 3 枚 GMo 玻璃鑄模非球面鏡片,用料僅次於 EF 11-24mm f/4L USM,應該與 EF 16-35mm f/2.8L III USM 同級,看來原廠對變形控制這部分下足了功夫,以下測試均有開啟「鏡頭像差校正」功能,最終得到的結果讓小編相當滿意,看畫面四周這變形率相當的低,不過用來拍人像的話還是得要留意構圖比例。
▌15mm 廣角端 / 人像構圖實例
▲EOS R 15mm ISO100 f/2.8 1/200s / ▲EOS R 15mm ISO160 f/2.8 1/200s
以上皆是用 15mm 廣角端拍攝的範例,左圖的人物我以居中來構圖,比較沒有發揮到超廣角的張力,右圖我重點將人臉居中,構圖時讓雙腳盡可能分開且放在畫面的角落,這時腳長就會顯得比較誇張,也兩張影像營造出來的氛圍就差很多。
▌各級光圈解像力測試(15mm)
在 Canon EOS R 這 3,030 萬畫素的詮釋下,f/2.8 的中央畫質就已經是工作光圈的水準,光圈 f/2.8~f/8 之間的整體畫質都很銳利,不論是影像的中央或邊緣區域,但從 f/16 開始便可以發現中央影像開始偏軟,當光圈縮至最小 f/22 時更是明顯,但還在可接受範圍內。(原圖打包下載)
▌各級光圈的解像力實測(35mm)
望遠端 35mm 時光圈 f/2.8~f/16 的中央及邊緣影像都很清晰銳利,整體來看依然可視為工作光圈,表現與廣角端大同小異,比較之下只有 f/22 會顯得軟一些,但真有需求的時候,還是可以派上用場啦!(原圖打包下載)
▌各級光圈的星芒實測(15mm)
RF 15-35mm f/2.8L IS USM 的光圈由 9 枚光圈葉片組成,從下面的範例可以看到從 f/2.8 開始即可看到逐漸顯性發展的星芒,f/8 開始的星芒樣式變得更明顯,也是 9 枚光圈葉片結構的緣故,因此能得到 18 道的放射狀星芒,其星芒樣式較接近海膽的造型。這裡忍不住想抱怨一下,LED 路燈固然亮又省電,對用路人來說相對是比較安全的,但用它來測試星芒相對不討喜,還是傳統路燈的鹵素燈泡比較有味道 XD。
▌各級光圈的色散抑制表現
RF 15-35mm f/2.8L IS USM 內建 2 枚 UD 超低色散鏡片,可有效抑制橫向色差, 因為橫向色差無法透過縮光圈來修正,必須透過鏡頭本身的光學結構來改善。先來看看開放光圈f/2.8時的色散抑制情形,上圖我都是針對最容易出現色差的高反差區域進行裁切,不過神奇的是就連 f/2.8 也察覺不到縱向色差的存在,不愧是大三元鏡頭。(原圖打包下載)
▌各級光圈的抗耀光表現
Canon 在 RF 15-35mm f/2.8L IS USM 的第一枚鏡片加入「SWC次波長結構鍍膜」(Subwavelength Structure Coating)及第倒數第二枚鏡片加入「ASC空氣球體鍍膜」(Air Sphere Coating),目的就是要減低鬼影及光斑的產生,實際從各級光圈去測試拍攝,且必須在某些特角的角度下才會出現光斑或是鬼影,像下圖這種極端的例子對畫面的影響也有限,抑制效果算是相當不錯。
### 番外篇 ###
Canon EOS R + RF 15-35mm f/2.8L IS USM (透過 Lightroom CC 編修)
有在關注小編文章的網友應該都有留意到,小編內文的實拍樣本均是機身 JPG 直出,就算有後製也會特別註明,以下這兩張就是意外的插曲,這是上週幫機車版同事 Linus 拍攝 SYM DRG 首圖的成果,原本是想直接用他的相機來拍,但想說剛好在測試 RF 15-35mm f/2.8L IS USM 就順便帶身上;最初只帶了兩支外拍燈但發現似乎不夠用,後來 Linus 又回去多帶了一支外拍燈加上一支閃燈才勉強搞定。
下面這張圖用兩支主燈分別裝上紅色與藍色的濾色片,一支用來補騎士(Linus 本人)輪廓,另一支來補車尾的煙霧,第三支外拍燈用來補騎士的安全帽與皮衣,小閃燈則是用來打亮後輪框的部分,但因為現場只有我們兩人,當 Linus 燒胎時後輪會亂撇,以致於光無法補在最正確的位置上,如果有幫手可以隨時移動閃燈的位置,效果應該會更理想。最終透過 LR 進行微調與少量裁切,就是以下的成果囉!
Canon EOS R 15mm ISO500 f/4.5 1/200s
以下這張照片的佈燈方式跟前一張差不多,差別僅在於騎士前方裝著紅色濾色片的外拍燈剛好沒電...加上當時的曝光參數,順理成章讓背景變黑,同時也讓主題更明確,這張除了輪廓光沒補之外,其餘的補光位置都有到位。這兩張照片都是我蹲在地上以低角度取景的成果,此時側翻螢幕加上流暢的觸控對焦優勢就出來了。
Canon EOS R 15mm ISO400 f/2.8 1/500s
▌Canon RF 15-35mm f/2.8L IS USM 使用心得與結語
RF 15-35mm f/2.8L IS USM 的出現總算是補齊了超廣角的焦段,加上同步推出的 RF 24-70mm f/2.8L IS USM 與近期發表的 RF 70-200mm f/2.8L IS USM,儼然形成 RF 的變焦大三元,但 Canon 的野心當然不僅於此,前陣子外媒已經流出 RF 14-28mm f/2L USM 的專利圖,相信它會是 RF 28-70mm f/2L USM 的好伙伴,屆時說不定能組成「f/2 變焦大三元」也說不定!
這陣子試用下來都很滿意,唯獨那個 IS 鏡頭防手震的快門補償效果不如小編所預期,即便是用 15mm 拍攝遠景,實際測試大概只有 4 級的補償效果,當然這只是抽樣測試,其實上還是得看每個人的手持穩定度,再來就是運氣吧!畢竟是機率的問題,無法保證每次都能成功或每次都失敗,我只能如實提供給大家我的使用經驗,在掏錢敗家之前起碼有個參考依據。
RF 15-35mm f/2.8L IS USM 就光學表現來說,已經做到近滿分的水準,不論是廣角端或望遠端都有相當出色的表現,f/2.8 的解像力就十分驚人,色散抑制與抗耀光的能力都很不錯,可應付不少高反差的題材,再來 15mm 加上鏡頭校正後的低變形率也是它的強項,以平視角度拍攝風景或街景時相當好用,用來詮釋人像也不成問題,但建議還是要掌握廣角人像的構圖訣竅。文末一如往常的帶來大量的實拍樣本,風景與人像題材各半,有入手的網友也歡迎留言分享心得唷!
|
Canon EOS R 35mm ISO100 f/2.8 1/200s
Canon EOS R 15mm ISO100 f/5.6 1/400s
Canon EOS R 35mm ISO100 f/2.8 1/160s
Canon EOS R 15mm ISO160 f/2.8 1/200s
Canon EOS R 35mm ISO100 f/5.6 1/1000s
Canon EOS R 35mm ISO100 f/2.8 1/200s
Canon EOS R 22mm ISO100 f/6.3 1/320s
Canon EOS R 35mm ISO125 f/2.8 1/160s
Canon EOS R 24mm ISO100 f/2.8 1/640s
Canon EOS R 15mm ISO100 f/2.8 1/1250s
Canon EOS R 15mm ISO100 f/2.8 1/200s
Canon EOS R 15mm ISO100 f/4.5 1/400s
Canon EOS R 15mm ISO100 f/2.8 1/80s
Canon EOS R 20mm ISO400 f/2.8 1/125s
Canon EOS R 35mm ISO100 f/2.8 1/400s
Canon EOS R 28mm ISO100 f/2.8 1/200s
Canon EOS R 35mm ISO100 f/2.8 1/1250s
Canon EOS R 35mm ISO160 f/2.8 1/200s
Canon EOS R 15mm ISO100 f/2.8 1/640s
Canon EOS R 35mm ISO100 f/2.8 1/2000s
Canon EOS R 35mm ISO100 f/2.8 1/200s
Canon EOS R 35mm ISO100 f/2.8 1/400s
Canon EOS R 15mm ISO100 f/2.8 1/1250s
Canon EOS R 35mm ISO200 f/2.8 1/320s
Canon EOS R 35mm ISO100 f/2.8 1/2000s
Canon EOS R 35mm ISO100 f/2.8 1/200s
Canon EOS R 15mm ISO100 f/2.8 1/2500s
Canon EOS R 35mm ISO400 f/2.8 1/125s
Canon EOS R 15mm ISO50 f/10.0 6s
Canon EOS R 35mm ISO320 f/5.6 1/80s
Canon EOS R 25mm ISO100 f/2.8 1/200s
Canon EOS R 35mm ISO100 f/2.8 1/100s
Canon EOS R 28mm ISO100 f/2.8 1/125s
Canon EOS R 35mm ISO200 f/2.8 1/320s
Canon EOS R 15mm ISO400 f/5.0 1/80s
Canon EOS R 17mm ISO5000 f/7.1 1/60s
Canon EOS R 35mm ISO100 f/2.8 1/200s
Canon EOS R 25mm ISO100 f/6.3 1/200s
Canon EOS R 35mm ISO400 f/2.8 1/125s
Canon EOS R 15mm ISO100 f/2.8 1/3200s
Canon EOS R 35mm ISO100 f/6.3 1/500s
Canon EOS R 16mm ISO160 f/2.8 1/200s
Canon EOS R 19mm ISO100 f/7.1 1/640s
Canon EOS R 15mm ISO100 f/4.5 1/160s
Canon EOS R 26mm ISO100 f/2.8 1/200s
///// 特別感謝 /////
# 人像拍攝協力:Kimin、Martin
# Model:倪倪
# MAK7 studio 實景攝影棚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2WnL4OU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