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6日 星期日

MOBILE01新聞 敗家之眼入機!華碩ROG Phone體驗 裡外都是電競DNA 百家樂 http://www.iwin9418.com

在上週小編已經拿到華碩 ROG Phone 大全套,也對這款「重新定義」電競手機的產品做了簡單開箱。 ROG Phone 本體登場時就已經夠驚艷,還有海量配件加持,然而對預算比較不足的玩家來說,首要的感受應該就是:「到底買單機就好,還是要加配件呢?」本篇將針對手機本體做比較深度的介紹,也會納入不少小編在使用時的感受,希望能為有興趣的玩家帶來些參考!



首先螢幕部分,ROG Phone 採用 6 吋 18:9 比例無瀏海的高佔比(84.5 %)AMOLED 螢幕,解析度為 2,160 x 1,080 FHD+。並支援 DCI-P3 108% 廣色域、10,000:1 對比度、1ms 反應時間以及最高 90Hz 更新率等規格。

另外,這次 ROG Phone,在桌面以及 UI 設計上,也採用了頗具電競風格的紅色以及特殊 APP Icon 圖示設計,非原生的 APP 外圈會有一圈紅色外,原生 APP 的圖示也有做不同設計;另外,再開啟 X-Mode 時,原生的 APP 圖案也會變成紅色,看起來戰鬥氣息相當高啊。

特殊icon
X-mode

這邊則是螢幕的基本設定介面,也延續了 ZenFone 5 的智慧亮屏、並有 Always-on Panel、畫面更新率、導覽列、以及色域調整等不同功能。順便提一下從截圖可以看到,整體設定上也採用了頗電競的深色底搭配紅橘的色調做搭配。
設定
設定

虛擬按鍵(導覽列)部分也有一般的三鍵配置,可調整兩種方向排列之餘;也具備目前旗艦機種大概都有的手勢操作。
導覽列
虛擬按鍵選擇
導覽手勢
導覽手勢
導覽手勢

多工鍵(這邊叫做最近使用應用程式鍵)可以設定為長按變多視窗,或是螢幕截圖功能;針對截圖功能上,也有專屬的設定介面。
多工鍵快捷鍵
截圖設定

由於 ROG Phone 螢幕規格為 AMOLED,因此也具備 Always-on Panel(一般好像都叫 Display?)恆亮螢幕,這邊可以選擇三種時鐘樣式,設計上也是蠻有科技感的。
Always-on Panel 設定
3 種圖示

螢幕主打的 DCI-P3 108% 廣色域,也有專屬的 Splendid 設定可調,並整合藍光護眼、色溫調整等基本螢幕調控之餘,針對色域也能調整廣、標準以及自定義等三種選項。
色溫調整
色彩模式
色域調整

螢幕更新率則可從 60Hz 與 90Hz 兩種選項做調整。這邊要注意的是外接螢幕時,無法動態調整外,也會因應外接螢幕裝置的支援度,以及遊戲本身做改變。

先前提到 X-Mode 開啟時,有專屬桌布顯示效果,其實 ROG Phone 也提供另外兩款動態桌布效果;不過不能透過 X-Mode 變化,而是在手機不同角度下,模擬光影的變化(看第一張就知道是華碩定番的放射同心圓啊)。另外,也有以電競為概念的不同主題可以選擇。

動態桌布
相關主題
 

機背正如先前所介紹的,採用類似 Cyperpunk 概念的線條設計,也有 ROG 敗家之眼搭配 Aura Syne 同步燈效的呼吸燈外,右側(這邊的下方),則是搭載"GameCool System"散熱系統,並與康寧第六代大猩猩玻璃做異質材質設計,散熱部分稍晚也會有專區撰述。

在主相機的下方線條處,具備 NFC 感應區域外,下方的長方形區塊則是指紋辨識區域,這樣的造型對辨識上有沒有差別?小編自己是覺得碰觸時會有點不習慣,但速度一樣是可靠的;另外,也可透過設定方式,下滑指紋辨識器時,就能叫出控制中心。

四向部分也來複習一下,機底與機頂可以看到天線的設計,而機底配有 USB-C 連接埠以及 3.5mm 耳機孔;機頂則有個 mic;左側設有 nasoSIM+microSD 3 選 2 卡槽,中央則是 ROG Phone 最大亮點,也就是專供海量配件連接的客製化 48pin 連接埠,在最下方則是有供 AirTriggers 使用的超音波感測器。右側則是基本的音量與電源啟閉鍵,在左、右兩側也有特殊圖案雕刻,是給橫向打 Gmae 時使用的 AirTriggers 感應區塊。

機底
機頂
左側
右側

這邊也把保護套卸下,看一下這次特別設計的 48pin 連接埠,主要規格支援 USB3.1 gen1 / DP 1.4(4K) / QC3.0+QC4.0/PD3.0) 快充等,透過配件轉接後就能作為不同配件,或是充電等用途。至於側邊設計上,華碩這邊給了個「一刀流」的名稱,可以發現側面沒有像 ZenFone 系列有著明顯的鑽石切割,僅在接近螢幕處有,側面其他部分則是以一道弧線來貫穿整個機側。


  

一般小編都會把相機先作介紹,不過 ROG Phone 這次功能相較其他手機,實在是有很多不一樣,所以這邊就先把功能作為介紹的重點~

◈遊戲專屬功能


有用過 ROG 電競筆電的同學(其實一般電競筆電也是啦.....),可以發現在筆電內通常都設有專屬的 Game Center 遊戲中心藉此檢視 CPU 溫度,以及各式遊戲的相關設定選項,定位為電競手機的 ROG Phone,自然也是少不了這項功能。

◆遊戲中心與工作列


在主介面中可以看到,介面真的相當遊戲中心之餘,中央設有手機背蓋的溫度估計值,一旁也有 CPU、GPU、RAM 與 ROM 的使用狀況,中央為 AeroActive Cooler 主動散熱器與其他風扇配件專屬的風扇功能(這個配件篇再來一併介紹)外,最下方也有 ROG Phone 最炫砲的 Aura Sync 同步燈效調整介面。
遊戲中心
遊戲中心
遊戲中心

先來說說 Aura Sync 同步燈效的調整介面,可以在 X 模式下開啟燈效,並可設定靜態、脈動、頻繁與色彩循環四種模式,在各個模式下也能單獨調整顏色、亮度與速度;另外,也能在相同的 Wi-Fi 環境之下,與其他 ROG Phone 做同步,可惜還不能跟 ROG 的電競筆電與其他配件做同步啊!
Aura 燈效
Aura 燈效
Aura 燈效
Aura 燈效

這邊也附上先前小編拍攝的影片給大家參考一下.....

[embedded content] 

專屬遊戲的設定部分,則是可開啟遊戲內的工具列、效能資訊管理、錄影的解析度、音源,以及直播(提供 Twitch 與 Youtube)的相關設定;比較特別的是,如果有安裝風扇的相關配件,則是可以在需要使用內建麥克風時,關閉風扇的方式,來避免收到雜音的狀況。

設定
設定
設定

遊戲內的工具列部分,則是可以在虛擬按鍵的最上方(搖桿圖示)做開啟,可以看見內有基本的加速器(清除不必要的 APP 釋放 RAM)、稍晚會介紹的 AirTriggers 超音波按鍵、遊戲巨集、錄影、直播等選項外,也有防止誤觸的鎖鍵、勿擾模式、檢視 CPU、GPU 與 Fps 等資訊的效能資訊、鎖定亮度等實用功能。 
遊戲工具列
遊戲工具列
遊戲工具列

◆邊框可壓、變虛擬按鍵的 AirTriggers


在 ROG Phone 發表與開箱時,都有提到 AirTriggers 這項功能,其是利用超音波的方式,來完成直向以及橫向的虛擬按鍵操控。直向的感受其實頗似 hTC 的 Edge Sense,橫向則是硬生生讓手機多了 L1 / R1 兩個虛擬按鍵,也能說是 ROG Phone 定位在電競手機上,解鎖手機實體按鍵幾乎沒有的萬靈丹啊。

先來看一下 AirTriggers 的基本設計,有使用過 Google Pixel 2,或是配置 hTC Edge Sense 手機的朋友應該不陌生.....能透過短、長握壓的方式來定義不同的捷徑,想要開啟特定 APP,或是截圖等方式都不是問題;另外,因應每人手力不同的精確壓力調整也同步具備。

AirTriggers 設定
AirTriggers 設定
短壓設定
長壓設定
力道調整

看完設定之後,可以發現在直立時可以透過類似 hTC 的 Edge Sense 方式,握壓左右兩側來開啟功能,小編比較常用的,就是切換效能模式 X-Mode,且搭配專屬的動態桌布也會有頗為酷炫的特效。當然要設定截圖也不是不行,不過利用電源與音量下鍵,或是多工鍵就能截圖,比起按鍵不能截圖的 U12+ 來說算是有更多選擇,這點還是看個人使用習慣去做設定。

[embedded content] 

AirTriggers 價值最大的地方,就是在橫向玩遊戲時,能透過兩個虛擬按鍵做定位,定位到 APP 中的虛擬按鍵區塊,如此就能在遊玩時,以左右手食指點擊邊框,來做出類似玩掌機的 L1 / R1 按鍵。

虛擬位置調整
虛擬位置調整

這裡也提供一下實際遊玩的情境,可以發現在點擊時,原本定位的地方會出現紅、藍的圓圈示意。

◆FPS 測試


接下來看一下 ROG Phone 在玩遊戲時的 FPS 幀率表現,下面幾組的照片除非有特別說明,不然都是開啟 X-Mode 模式做測試的。首先是以 2D 圖案為主的《跑跑薑餅人》,這邊不意外的獲得接近 60fps 的 58 fps 成績。

再來以是有著 3D 物件的《RO 仙境傳說 守護永恆的愛》以及最近相當夯的《黑色沙漠 Mobile》兩款遊戲,則是得到近似 30fps 的成績(在截圖或是切回 APP 時,會發生 Fps 增加的狀況,這兩款遊戲以平均來說,大概都是 30fps 的水準)。

跑跑薑餅人FPS測試
RO FPS測試
黑色沙漠FPS測試

接下來以一般模式,開啟 WebGL Aquarium 測試網頁看在不同數量的 3D 物件(這邊是魚.....),Fps 表現會如何。5,000 隻魚得出 60fps 的成績、10,000 隻則是 33fps、15,000 與 20,000 隻則進一步下滑至 18 / 10fps。
WebGL Aquarium 一般測試
WebGL Aquarium 一般測試
WebGL Aquarium 一般測試
WebGL Aquarium 一般測試

開啟 X-Mode 後以同樣的條件測試,5,000 / 10,000 / 15,000 / 20,000 隻魚的 Fps 成績分別為 60 / 34 / 18 / 10,與一般模式的差別其實不大。 
WebGL Aquarium X-mode測試
WebGL Aquarium X-mode測試
WebGL Aquarium X-mode測試
WebGL Aquarium X-mode測試

◆溫度與效能測試


先前曾經提到,ROG Phone 在散熱上採用了"GameCool System"散熱系統,這個散熱系統分為三層,底層為 3D Vapor-Chamber 導熱板,板內設有供散熱液體來幫助 CPU 溫度擴散,中央則有一層銅散熱器(Copper Heat Spreader)來包覆電路板,也稱為「全銅中框導熱技術」讓散熱更快速。

最頂層則是採用石墨板散熱板(Carbon Cooling Pad )進一步強化散熱效果,接下來也以不同遊戲,搭配遊戲中心、安兔兔的紀錄,以及 FLIR 感熱鏡頭來檢視(還有手感受的溫度),看看再跑遊戲時,ROG Phone 是否會遇到過熱的狀況。

首先是剛剛 fps 表現優異的《跑跑薑餅人》,這邊就先拿一般模式來試一下水溫.....在未測試前,背蓋溫度為 26 度、電池與 CPU 分別為 31 / 35.2 度。在跑遊戲 10 分後,背蓋溫度提升至 31 度,電池與 CPU 則是上升至 35 / 40.1 度;20 分鐘後背蓋為 32 度,電池與 CPU 為 36 / 42.8 度。在跑完 20 分鐘後,小編以手握持後蓋,是有點溫溫的但不到燙手外,遊戲的表現也沒有受到影響。

起始背蓋26度
起始電池31/CPU35.2度
10分後背蓋31度
10分後電池35/CPU40.1度
20分後背蓋32度
20分後電池36/CPU42.8度

同步以 FLIR 感熱相機,以螢幕中央為點做拍攝,起始時的溫度約 30 度上下,10 分後為 36 度上下,20 分後則是降回 30 接近 31 度的範圍中。
跑跑薑餅人起始
[embedded content]
跑跑薑餅人10分
[embedded content]
跑跑薑餅人20分
[embedded content]

接下來則是需要些許效能的《RO 仙境傳說 守護永恆的愛》,起初也同樣以一般模式,並關閉省電模式做測試。起初背蓋的溫度為 26 度,電池與 CPU 則是 31 / 32.5 度;運轉 10 分後,背蓋溫度提升為 33 度,電池 / CPU 則是 36 與頗高的 58.4 度;跑遊戲至 20 分後,背蓋溫度為 34 度,電池 / CPU 則是 37 與頗高的 43.5 度,這邊 CPU 的溫度有明顯下降。
起始背蓋26度
起始電池31/CPU32.5度
10分後背蓋33度
10分後電池36/CPU58.4度
20分後背蓋34度
20分後電池37/CPU43.5度

同步以 FLIR 鏡頭拍攝起始、10 分與 20 分後的螢幕溫度變化,分別是 26.5 上下 / 32.7 上下 / 32.6 度上下,可以發現可能是效能需求的關係,這邊的溫度反應跟《跑跑薑餅人》相比就有點差別。
RO 一般模式起始
[embedded content]
RO 一般模式10分
[embedded content]
RO 一般模式20分
[embedded content]

接下來等待手機溫度回穩後,改以 X-Mode 模式來跑《RO 仙境傳說 守護永恆的愛》。起始背蓋溫度為 32 度,電池與 CPU 為 35 / 46.4 度;10 分後背蓋 / 電池 / CPU 則是 33 / 36 / 40.5;20 分後背蓋 / 電池 / CPU 則分別 33 / 36 / 41.5 度。可以發現雖然平均溫度與一般模式相比高了一些,但最高點溫度算是有做抑制。
起始背蓋32度
起始電池35/CPU46.4度
10分後背蓋33度
10分後電池36/CPU40.5度
20分後背蓋33度
20分後電池36/CPU41.5度

同樣以 FLIR 熱感應相機測試 X-Mode 下的螢幕溫度。起始、10 分後與 20 分後為 25 度上下 / 32 度上下 / 33 度上下;與一般模式的結果其實相去不遠。
RO X模式起始
[embedded content]
RO X模式10分
[embedded content]
RO X模式20分
[embedded content]

最後同樣以一般模式運行《黑色沙漠 Mobile》,起始背蓋、電池與 CPU 溫度為 27 / 31 / 38.5 度;10 分後依序為 33 / 36 / 41.8 度;20 分後則是 33 / 36 / 40.1 度。可以發現溫度最高也是在運行 10 分後。 
  
起始背蓋27度
起始電池31/CPU38.5度
10分後背蓋33度
10分後電池36/CPU41.8度
20分後背蓋33度
20分後電池36/CPU40.1度

FLIR 熱感應攝影機照射時,起始、10 分與 20 分後的螢幕約略平均溫度則分別是 28 / 30 / 30 度。
黑色沙漠M一般模式起始
[embedded content]
黑色沙漠M一般模式10分
[embedded content]
黑色沙漠M一般模式20分
[embedded content]

同樣等待手機溫度稍降後,再以 X-Mode 模式運作《黑色沙漠 Mobile》,起始的背蓋、電池與 CPU 溫度各為 29 / 34 / 37.5 度;十分後為 33 / 36 / 42.1 度;20 分後則是 33 / 37 / 42.1 度。
起始背蓋29度
起始電池34/CPU37.5度
10分後背蓋33度
10分後電池36/CPU42.1度
20分後背蓋33度
20分後電池37/CPU42.1度

最後以 FLIR 熱感應相機,拍攝 X-Mode 下《黑色沙漠 Mobile》的螢幕溫度,起始、10 分後與 20 分後溫度分別是,30 / 31 / 31 度。不過在測試這三款遊戲時,手機整體溫度其實都算是溫溫的,少有發生有明顯燙手的感受。
黑色沙漠M X模式起始
[embedded content]
黑色沙漠M X模式10分
[embedded content]
黑色沙漠M X模式20分
[embedded content]  

跑分部分 ROG Phone 配置高通 S845 2.96GHz 八核心處理器與 8GB LPDDR4 RAM,這邊也以安兔兔做一般模式與 X-Mode 做不同次的跑分,在一般模式下其實就可以很輕易的達到 29 萬大關,得出 296,618 分;至於開啟 X-Mode 後,也破了 30 萬大關,來到 301,702 分;但小編其實跑了幾次才破了 30 萬分,其實差別不大的狀況之下,ROG Phone 的效能基本上也是模範生了。
一般模式
X-Mode

電力部分 ROG Phone 內建 4,000mAh 電量,快充部分支援 33 分達 60% 電量的 HYPERCHARGE 快充,以及 QC 4.0、PD 3.0 等規格。變壓器最高可達 10V 3A 30W,但要注意的是變壓器為 USB-C to USB-C,因此想要沿用舊機 USB-A 轉 USB-C 的同學可能要注意一下~

在續航力的測試部分,小編也按照以往的標準,連接 Wi-Fi、亮度固定在 50%,並關閉藍牙與 GPS 定位功能,並分成一般與 X-Mode 運行 PCMark 2.0 續航力測試,最後一般模式得出 8 小時 42 分,X-Mode 則是 7 小時 8 分的成績,算是有一些差距,但這個結果好像跟其他媒體不太一樣....可能跟工程機也有關係,小編找時間會多做幾次交叉測試。

一般模式
X-Mode

充電速度部分,這邊則是以原廠的充電線材與充電器,在 15% 時開始充電,由於電力紀錄 APP 小編設定 10 分紀錄一次的狀況,可以發現在 30 分鐘後,電量就衝到了 60%,1 小時候 20 分鐘後則是到了 99%,但看一下上方的電量與時間,其實在 1 小時 24 分後就到了 100%。

在電量的設定部分,大抵與 ZenFone 5 的功能差別不大,也有專屬的電力達人與智慧充電設定,比較特別的是可透過 TwinView 雙螢幕基座來對手機充電,這邊同樣在第三篇配件介紹時會做比較詳細的著墨~

電池設定
電力達人
智慧充電

◈一般功能


終於來到比較偏向一般手機的功能設定介面了.....ROG Phone 在手機的設定上,其實與 ZenFone 5 差別不會太多,但還是有些微細項有些不同,接下來小編也會做一些敘述~這邊先看主設定選單吧!
主設定
主設定

在螢幕下滑的控制中心,一樣有著電競化的圖案設定,以及相當多的功能快捷鍵可供選擇外,也有供 WiGig 無線投影底座、AirTriggers 超音波按鍵以及 HDR 視覺、X 模式等不同相關功能可用。(連 Spotify 無線模式也有~)
控制中心
編輯選單
編輯選單
編輯選單

關於安全性設定的功能上,指紋與臉部辨識的步驟差不多;但與一般 Android 手機比較不一樣的是,設定密碼時不能使用單純的數字組合,一定需要有 1 個英文字母與 4 個字元以上的密碼設定。這點對怕麻煩的人來說是有點不便,不過強迫保護手機安全性,也算是不錯啦~
安全性設定
安全性設定
密碼設定
指紋建立
臉部辨識

連接設定部分則是基本的 Wi-Fi、藍牙與行動網路、雙 SIM 卡設定之餘,比較特別的地方是 WiGig 與無線投影基座設定,這部分在下一篇也會提到~
連接設定
雙 Sim 卡介面

一開始也有提到,ROG Phone 在兩側(直立的話則是機頂與機底)金銅色的地方,則具備雙喇叭功能。音效的規格部分,配置 NXP9874 擴大器、支援 24bit/192KHz Hi-Res、DTS X:Ultra 以及高通 aptX 等規格。

這邊也來看一下音效與震動的相關設定,一樣有著定番的音效魔術師 ZenFone 5 而來的智慧來電響鈴外,比較特別的是畢竟是電競手機,在震動的設定,以及模式選擇上可以說相當多元.....並有嘈雜環境下使用的戶外模式(不過聽感上雖然變大聲,音質上還是有差距就是了)。

音效設定
音效設定
震動設定
震動模式
音效魔術師
可選戶外模式

進階功能這邊,除了 AirTriggers 是新功能外,大多功能應該 ZenFone 用戶都不陌生吧.....
  
進階功能
進階功能

頗受不少華碩使用者愛好的 ZenMotion,在 ROG Phone 上也能看見。
ZenMotion
ZenMotion

另外,也有 APP 分身、以及從 ZenFone 5 而來的 ZenMoji、加速瀏覽器的 OptiFlex、智慧充電、智慧亮屏等。
APP分身
ZenMoji
智慧功能

更新選項中也按照慣例換了敗家之眼的 ROG 廠徽,但以小編的印象,休眠一般最長都可以選到 30 分鐘,不過 ROG Phone 最長只有 10 分鐘可以選,這點要特別注意一下。
休眠時間
更新選項
  

ROG Phone 在主相機的規格上,基本上延續 ZenFone 5 / 5Z 的標準 + 廣角解決方案,相位對焦也是 0.03s,並有四軸光學防手震。主鏡頭也同樣採用 SONY IMX363 感光元件(1/2.55 吋,1.4um 單位畫素)。標準鏡頭也同樣配置 1,200 萬畫素,但 ROG Phone 光圈為 f/1.7,比 ZenFone 5 / 5Z 的 f/1.8 大了一些,官方也號稱低光環境可從 5 倍感光提升至 6.2 倍;但焦距從 ZF5 / ZF5Z 的 24mm 焦段,稍微提升至 26.6mm(視野從 83 變 73.2 度)。副鏡頭也是同樣的 120 度等效 12mm 超廣角相機。

前鏡頭部分,ROG Phone 則是相同的 800 萬畫素 f/2.0 光圈,等效焦距為 24mm,看一下拍攝功能似乎針對夜間 HDR 與人像景深有所差別,但因為時間有點趕.....下面範例就沒有自拍的樣張,找時間做集評的時候再來比對一下~

相機介面部分,ROG Phone 與 ZenFone 5 雙機也類似,上排有著基本的功能選單,在快門鍵上方也有標準與廣角切換鍵,也有最大模擬 f/0.95 的景深模式;另外,先前在 ZF5 上可以看到的 AI 智慧場景也有搭配在 ROG Phone 上 。 

相機介面
景深效果
模式選擇
AI 智慧場景模式

設定介面則是蠻簡潔的,且是採白底設計,大部分規格與功能與 ZenFone 5 真的差別不大;比較特別的地方在於有專屬的 ROG 浮水印之餘;也搭載大部分旗艦手機都有的 Google Lens 辨識功能。
設定介面
影片畫質與其他設定
支援 Google Lens
Google Len 配置
 


看了上述簡單介紹 ROG Phone 的相機規格後,除了焦段稍微沒那麼廣、光圈稍大一些之餘,基本上規格與 ZenFone 5 / 5Z 差別是不大的。這邊也先從日拍開始看起,可以發現在一般模式下,由於光源較強的狀況,可以發現整體亮度是有點偏暗的,畫質部分可以看見是走些微抹除路線的,但招牌的電話,以及貨車另外塗的車牌都算是可以辨識。

開啟 HDR 模式後,最大的差別就是在於整體亮度變的討喜不少,藍天與建築物的亮度都變得相當討喜,但一般 HDR 因為疊圖會變得比較銳利的狀況,在這組則是沒有發生。值得一提的是,兩張照片在邊緣的畫質處理都做得不錯,沒有出現邊緣衰弱的狀況。

一般
HDR

第二組同樣是在光源充足,甚至在中央偏左可以看到逆光的日間場景,一般模式下可以發現中央白雲處有稍微過曝,而因為逆光影響,背光的數目與建築則是有些對比較低,甚至有些鬆散的狀況發生。

開啟 HDR 之後,可以看見藍天與白雲的亮度有著明顯回歸,整體細節都有做出來,雖然逆光畫質減弱的狀況還是有存在,但左方的樹木畫質以及細節也有提升的狀況。

一般
HDR

接下來則是室內光源昏暗一些的拉麵店中拍攝食物,一般模式下拉麵與煎餃(對那是煎餃.....)的表現算是不過不失,亮度呈現上比較普通一些,畫質表現也算是不錯;在開啟 HDR 模式後,最顯著的差異就是亮度顯示變得相對討喜,色溫上則是比較偏暖色,以小編的觀點來看,會覺得拉麵的色溫算是最剛好,煎餃雖然也討喜,就有點偏暖了。
一般
HDR
一般
HDR

接下來這兩組照片,則是標準與超廣角的對比,可以發現兩組在色調上並無太多差異,HDR 開啟前後,色溫與光影也有改變;不過超廣角畢竟畫素與超廣角的關係,在畫質上與標準相比還是有些差異存在的。但超廣角相當震撼的視角呈現也是維持 Zenfone 系列的調性。
一般
HDR
一般廣角
HDR廣角

最後則是夜景表現,由於 ROG Phone 配置 f/1.7 光圈,夜景就 ZenFone 5 / 5Z 來說,應該是要好上一點的。這邊先以自動測光的方式拍攝信義區夜景,可以發現在 101 以及右方的道路(應該是忠孝東路吧?),是有一些過曝的狀況,在硬拉亮度的狀況之下,放大檢視畫質就有一些鬆散的狀況了(尤其是左側大巨蛋的地方)。

開啟 HDR 後,忠孝東路以及 101 的亮度有明顯改善,色溫則是有稍微偏黃,放大檢視畫質可以發現還是有些鬆散狀況,但以中央亮度覺族的建築來看,雜訊可以看出有抑制的現象,左方馬路的「公車左轉專用」還算可以辨識,而最左方的招牌,部分數字與字體也算是有變得清晰一些.....勉強能看到洽與 307 的電話號碼。

一般
HDR

再來同樣是夜景,這邊將地點換到忠孝東路上,可以發現一般模式之下,亮度最高的招牌、車燈都有出現過曝現象,畫質也是與上一組調性差不多;開啟 HDR 後,道路的亮度就回歸正常水準,且暗部的亮度也沒有被同時提升,看縮圖的感覺上,已經是張不錯的照片了。
一般
HDR

從上面兩組可以發現,ROG Phone 在夜景自動測光時,還是會有亮部過曝的現象,小編這邊也多拍了一組點測光調整曝光的範例給網友參考。可以發現在一般模式時,道路還是有過曝的現象,但天空與一旁建築的黑,就來的比較純粹;開啟 HDR 後,過曝的道路也恢復正常亮度,且天空一樣維持較暗,而不是好像被光害污染的樣子,建議拍夜景時還是手動測個光吧~
手動測光一般
手動測光 HDR
   

測到現在已經是 ROG Phone 系列的第二篇,雖然說 ROG Phone 讓人驚喜的是用途相當多元的配件組合,但看完這一篇,相信也不會覺得手機本體是來打醬油的吧?除去 S845 等基本的旗艦配置,小編自己覺得,ROG Phone 外型設計上,就已經抓準了目前電競設計的必須要素,就是「炫砲」兩字!

像比較早登場的 Razer Phone,外型雖然也頗有特色,但少了 Chomra 同步燈效(據傳 10/10 的 Razer Phone 2 會搭載),感覺就是少了什麼;這點在小米的黑鯊手機上也能看見;但 ROG 那個閃爍的敗家之眼,搭配玻璃與散熱系統的異質拼接,外型這部分確實是小編最喜歡 ROG Phone 的一點(拿著走在路上看它閃啊閃的,路人看到幾乎都在問這什麼手機.....)

然而以實際使用層面來看,大面積的玻璃機身,在握持時也象徵著摔到可能會承受的碎裂等災情,小編自己用到現在,還是建議如果有意願購買的話,其他周邊配件建議保護殼一定要放進購物車裡.....

至於效能與遊戲實測方面,基本上目前主流的遊戲都算難不倒 ROG Phone,比較讓人在意的散熱部分,經過幾款遊戲的實測還有小編感受的溫度,其實都不算燙手甚至到影響效能的地步就是了。

另外,雖說電競手機主力的確會在遊戲這個主題上,不過小編自己覺得,ROG Phone 在拍攝上,雖然 HDR 的效果延續了 ZenFone 5 / 5Z 的強大威能;但夜間的畫質調校上,似乎是還有一些進步的空間。畢竟這樣的規格,主力對手就是 S845 的旗艦機種了.....;雖然說本次只有單機,感覺印象分數有些多,有機會的話小編也會做個集評來實際驗證一下。

文末附上 ROG Phone 的整體特色。最後一篇報導將會以龐大的配件群做體驗測試,有什麼想知道的,或是希望小編補充或改進的,也希望不吝嗇直接提出來喔!

‧6 吋 18:9 比例 84.5% 佔比 2,160 x 1,080 AMOLED 螢幕
‧螢幕具備 60 / 90Hz 更新率與 1ms 的反應時間
‧螢幕支援 DCI-P3 108% 廣色域、DCI-P3 10,000:1 對比度、 HDR(模擬)等
‧機背 ROG LOGO 具備呼吸燈,也支援 Aura RGB / Sync 燈效同步功能(尚無法與筆電同步)
‧螢幕兩旁設有雙喇叭,支援智慧擴大器與 7.1 環繞音效
‧配置高通 S845 處理器、Adreno 630 GPU
‧8GB LPDDR4X Ram、128 / 512GB UFS2.1 容量
‧4,000mAh 電量,支援充 33 分達 60% 電量的 HYPERCHARGE 快充功能
‧支援 10V 3A 30W QC4.0、PD 3.0 快充‧具備 3.5mm 耳機插孔與 USB-C 連接埠
‧機身右側有兩個可自訂螢幕觸控點的 AirTriggers 超音波觸控感測器
‧機身內建新設計的震感回饋技術
‧可讓 CPU 維持高頻段的 X-Mode
‧專屬的 ROG 桌布、APP Icon 設計風格
‧可調 Aura 燈效、檢視處理器、RAM 資訊與調整風扇的遊戲中心
‧三層散熱板組合的 CameCool 3D 均溫板冷卻系統‧支援 802.11a/b/g/n/ac/ad (5G, 2x2 MIMO) ; WiFi-Direct;NFC
‧側邊設有加裝各式配件的專屬 48pin 連接埠
‧強化散熱的 AeroActive Cooler 空氣動力風扇配件(隨機附贈)
‧AeroActive Cooler 側邊也有 3.5mm 耳機插孔與 USB-C 連接埠
‧有支援 802.11ad 高速傳輸技術的 WiGig 底座與操控器手把 Gamevice
‧可搭配螢幕、鍵盤與滑鼠的桌機轉換底座 Mobile Desktop Dock
‧提供雙螢幕掌機模式的 TwinView Dock
‧主鏡頭為 1,200 萬 SONY IMX363 感光元件(1/2.55")、1.4um 單位畫素
‧主鏡頭 f/1.7 光圈、等效 26.6mm
‧支援 4 軸光學防手震、0.03s 相位對焦
‧副鏡頭為 120 度等效 12mm 超廣角 f/2.2 光圈
‧前鏡頭 800 萬畫素 f/2.0 光圈 廣角 84 度(等效 24mm)
‧雙卡槽為雙 SIM 卡(不支援 microSD),支援 4G+4G 雙卡雙待、5CA(台灣因頻段僅 4CA)
‧機身尺寸 158.83 x 76.16 x 8.3mm、重量 200g

Let's block ads! (Why?)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2MFg9qQ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