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8日 星期一

MOBILE01新聞 DJI Mavic Air 2 樂趣十足 飛行大師的入門空拍之選 百家樂 http://www.iwin9418.com


在去年 DJI 推出249公克的超輕量化空拍機 Mavic Mini 之後。最近他們推出了第二代的 Mavic Air。在續航力上從原本的21分鐘拉長到34分,同時支援每秒60格的4K錄影,還可以拍攝4800超高畫素相片,還有更強更實用的[智能跟隨]與[興趣點環繞]。外型也已經跳脫第一代 Air 的設計,整體感覺起來更像是一台 Mavic 2。小編試用約一個星期對這台空拍機產品有相當深刻的印象,Mavic Air 2 對空拍有興趣的朋友是一個相對親民,而且功能全面的產品。表現如何,請看我們的介紹。

由於上次我們已經在開箱文中介紹過Air 2的各部細節,這裡我們不再贅述,想要看開箱的各位可以一下該文,但這裡還是有一些我想要特別提到與補充的地方。


在開箱的那一篇我說這台相機是4800萬畫素,但實際拍攝的時候我才發現怪怪的,因為4800萬畫素的相片拍攝所花的時間,會比1200萬畫素來得長。後來問才知道原來這4800萬畫素是拼成的,也就是1200萬畫素拍4張,就成了4800萬畫素。實際的拍攝我們等一下文中會提到。


另外,在實際使用的時候,我覺得Air 2缺乏側面方向的避障算是比較可惜的地方,但我相信這是DJI刻意的在區分Mavic Air與Mavic 2系列的等級。但的確在障礙物稍多的地方飛行時,很多時候你會感到對於全面避障功能的渴望。但Air 2目前只支援前、後、下三向的避障能力,各位在飛行前請慎選場地。


對於這個控制器小編給予高度的正面評價,不但是因為它與過去的折疊遙控器在續航力上有顯著的提升,從127分鐘提升至240分。而且你可能沒發現,這個遙控器怎麼沒天線呢?


有的,上面那個H形狀就是天線。


裝上手機時就一定要把天線拉開,真的是很一舉兩得的設計。


另外,雖然這次的暢飛套組附上了三片ND減光鏡,上面分別是ND16/64/256,我想說應該可以好好利用,讓拍影片時能夠將快門速度壓在4K 60P適用的1/120秒。但實際使用的時候,有時就算是ND16我都覺得太黑了,以至於我的感光度有時候會拉到ISO800。

因為這顆鏡頭的光圈也就f/2.8,就算室外溫度已經到35度了,一次減4級的光圈其實就已經差不多是極限。如果是稍微陰天的環境,在拍攝時感光度就會拉很高,更別說減光級數更高的ND64與ND256,最高減少高達8EV的光圈。所以我覺得暢飛套件所附的3片ND減光鏡,其實比較適合長時間曝光,要拍影片,我覺得ND4~ND16這個區間可能比較適合。


在攜帶性上,我覺得Air 2做了滿好的平衡,它沒辦法到mini那種249公克的超輕量機身,機身加電池有768公克,如果把整個暢飛套裝背在身上大約能控制在1.5公斤以內。我覺得還算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 4800萬畫素相片

在過去,所有相機廠商所開發的高畫素拼貼技術,都是使用感光元件的移動來做多張相片高畫素的合成,一次能夠只移動1個像素到半個像素的距離,控制得非常精細。但DJI是不是透過機身上的三軸穩定器來移動相機,達成4張照片的拼貼,坦白說我不知道,DJI也沒有說明、甚至沒有在官網上加註這4800萬畫素是一次拍攝多張照片合成的。我想一般人可能也不太會注意到,1200萬跟4800萬畫素在拍照片時有一些時間上的差異。

然後我想說,一般的相機其實我不太覺得消費者有高畫素的需求。我個人依然是認為4000萬畫素以上的都是特殊的攝影領域,一般家用並不太需要這麼高的畫素。但在空拍機的領域裡,我覺得:為什麼不?我都已經飛高高了,當然是想要看更多的細節啊~!4800萬畫素照片解析度為8000x6000,同時Mavic Air 2也可以讓你拍攝RAW檔。這裡我們想要來比較一下1200萬與4800萬畫素照片拍攝的差異。

單張照片應該不會有差吧?

1200萬
4800萬
這前後兩組照片拍攝的時間差異都是在10秒以內,光線可以說是幾乎沒有差別。但當你用不同解析度模式拍攝的時候,就可以發現兩張照片有很大的差異。我都還沒放大喔,就整張照片的光線就會不一樣。

我們放大來看看:

1200萬
4800萬
兩張照片的像素是4倍量的差異。照片就是會比較大張,能夠捕捉的細節也更多。或許你會好奇1200萬畫素的細節好像跟4800萬的差不多。但請你點開照片後使用ctrl/cmd加+鍵來放大1200萬畫素的照片試試,把兩張照片同一的個位置放大到一樣的尺寸,你就會發現4800萬畫素的照片細節量明顯高過Mavic Air的原生畫素。

再舉另外一張照片當例子:

1200萬
4800萬
1200萬
4800萬
不只是相片尺寸上的差異,就算是細節上也會有明顯的差別。

不過我很好奇的地方是,高畫素的照片既然是多張拼貼而成,所以一定會有拍攝先後順序上的差異,因此拍攝時移動的物體看起來會有殘影,這在相機的超高畫素拍攝上很正常。但為什麼畫面中移動的車子沒有呢?就我的理解來說我無法解釋這個現象,各位可以替小編解惑的嗎?

● 一鍵拍攝

在App中內建了[一鍵拍攝]的功能,它是能夠讓你用非常簡單的方式完成很酷的拍攝效果。在這裡舉幾個例子:

[沖天]
[embedded content]
近距離拍攝後直接上飛,你還可以預先設定飛行的高度,我是設定到60公尺(因為大安森林公園的限高就是60米)。

[螺旋]
[embedded content]
[螺旋]的拍攝,相機會在大約10~15公尺的範圍內繞一圈。但實際上我們這部分拍了三次,其中兩次都是真的幾乎要撞到樹了。因為Air 2並沒有側避障的功能,所以螺旋飛行這種幾近側飛的方式其實相當危險。你看到我們在畫面中會不斷盯著Air 2看是完全合理的,因為——我不想賠錢。

[小行星]
[embedded content]
小行星的拍攝方式跟前面的[沖天]有點相似,遠離主體之後直接往上,但到最高點的時候它會用拼貼的方式拍一張全景照片,最後會合成一張球型的照片。

[embedded content]

● 全景功能

一如過去DJI系列的全景功能,我認為這也是空拍機相當重要的能力。

原圖
廣角
180度
球型
豎拍
● 標準與D-Cinelike色調

DJI Mavic Air 2選單具備了兩種色調:普通、D-Cinelike,後者其實就是它的Log曲線,能夠把亮部與暗部的對比拉得很平,適合後製。然後我也同時把HDR影片放在一起比較。


上圖是相片的標準色調,相片模式下只有一種色調。但影片就有三種可以選擇:

[embedded content]

● 智能跟隨

其實整台機器裡面,我最有興趣的就是「智能跟隨」與「興趣點環繞」。畢竟每台空拍機都很會飛、要快也絕對有更快的,所以軟硬體的相互支援與配合能就成了產品的決定性特色。
Mavic Air 2在跟隨的部分,採用了[聚焦2.0]與[智能跟隨3.0]。

所謂的[聚焦]是DJI的物體識別技術,你在App裡點選或框選物體時,軟體要會能夠懂得辨識這個物體,但這種辨識跟相機人臉辨識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在於,相機只要去抓人臉就好了,只要畫面裡面辨識的出來有人臉它去抓就好;但空拍機是會移動的,這意味著你一開始框選的可能是你的背部,但當你轉成正面,或者是空拍機移動到你的前方時,軟體還是要知道這是同一個主體,這就有點困難了。

前面我們講的是辨識物體,而[智能跟隨]的功用,是在移動的時候,空拍機會去偵測主體移動的方向、距離、速度等,再依照目前環境的狀況,例如高度、周邊的障礙物等等,把這些所有的因素全部綜合在一起之後,去運算出一個可行的飛行路徑。甚至連物體暫時被遮擋著的時候空拍機會持續的運算,確保主體重新出現時能持續追蹤。

這兩個功能可以讓任何一個經驗不足的飛手,做到如同專業等級的操作。小編就是不折不扣的飛行菜鳥,我的飛行操作時數大約在2小時以內,在此之前完全只是跟朋友借來摸一下這種程度,所以如果本篇文章的動作我能做到,你也一定可以。

當你點選或框選畫面中的主體時,螢幕下方就會出現三個按鈕,由左至右分別是:

跟隨、視覺跟隨、環繞。

[跟隨]:空拍機跟著你走,你可以決定跟著你後面走,或者是在側面跟著你走。
[視覺跟隨]:空拍機的相機會一直對著主體,無論停在原位或自己控制移動
[環繞]:空拍機自動對著主體飛行環繞

▶成功的部分

測試有成功當然也有失敗。但小編會告訴各位這些是在什麼環境下操作的。我們先來講成功的部分:

[embedded content]
我在陰陽海旁的大停車場,這裡環境開闊,平日也幾乎沒有車停在這裡,我可以確保這裡有足夠大的空間,而且也有足夠的人身安全,簡單來說我可以不用擔心被車撞。

這個地方對於Air 2來說背景夠簡單。所有的辨識系統都會怕干擾,Mavic Air 2使用的是視覺辨識系統,所以畫面中的背景只要夠混亂,就有可能讓辨識系統跟錯主體。我在這個地方四處行走或跑動,對於Air 2來說應該是難度最低的跳戰。

要使用[智能跟隨]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它沒辦法在高幀率的環境下運作,例如4K 60P/50P/48P都沒辦法,你只能在30P下使用。然後還有一個限制,就是物體不能過小,例如你不能飛高10公尺垂直往下追你的頭頂,這對於Air 2難度太高了,但如果距離你斜前方5~10公尺是沒問題的。

影片的最開始我都還沒有使用跟隨,只是眼睛符號的視覺跟隨而已,這個情況下如果你完全不操作遙控器,那空拍機就只會視覺上跟著你,但它不會跟你走。但這個時候你也可以轉動搖桿,自己決定移動方向與高度,這次最自由的操作方式。所以我撥動右搖桿,讓Air 2持續繞行,就變成了[興趣點環繞],當然我也能夠在這時候控制高度。

在3:48之後,我開始使用[智能跟隨],選定之後我就手完全不碰搖桿了。空拍機就是自己決定要跟著我的距離與角度。

我發現使用[智能跟隨:[平行]的時候,空拍機其實平行於我的時間並不長,最後都還是變成在我背後的[跟隨],我想這也是可能跟我移動的速度有關,可能我騎腳踏車的話才比較有機會。

使用[跟隨]的時候,Air 2會跟你保持一段距離,基本上它不會移動到的頭頂,基本上都是用以斜45度角約5公尺的距離,如果你突然靠近移動的話它就會後退來保持距離,確保你在畫面裡,也確保主體辨識能持續運作。

--------------
影片最後面那樣突然跑起來,加上騎了一整天的車。這段拍完之後我就躺在地上,隔天我就住院,後天就開刀了,就這樣跑一下(還背著東西)對於有長期椎間盤突出問題的人來說實在不是一件好事。這也是為什麼這篇文章拖到今天才上...
--------------

我們來試試看主體不是人的情況:
[embedded content] 
手術完之後我也不能騎車了,所以就跟著汽車版同事跑到北海岸去。這裡是潮境公園,裡面是封閉式道路,我在此測試[智能跟隨]的功能。

基於安全因素,我請同事以時速20公里左右的速度開車。我很喜歡這個功能的地方是,雖然叫做跟隨,但它不會很死硬的跟著主體的屁股走。有的時候跟不上時它會維持速度,然後使用視覺跟隨一陣子,特別是在一開始轉彎的時候就會這樣,我覺得滿聰明的。

你在影片裡面可以看到,畫面顯示[目標移動速度過快],大約是在秒速7m/s以上的移動速度,換算下來就是大約每小時25公里。意思就是說你的主體是有速度限制的,假設你是騎單車,你就沒辦法玩競速那一套,欸等等,那不就很可惜嗎?沒關係,Air 2當然可以跟得快一點,在螢幕上它就會告訴你:

意思就是,要快是可以的,但避障功能就會關掉。你必須要承受更多的風險。

所以了,我們用相似的速度,來看看運動模式下Air 2會如何執行智能跟隨:
[embedded content]
使用運動檔的時候,你可以很清楚發現空拍機咬得就很緊,所以剛剛在普通檔前面轉彎的時候,Air 2就沒辦法持續跟在車子後面,但現在運動檔的畫面就是都很穩定的跟在車子後方。

當1:26開始,我的同事迴轉之後。你可以注意到車子往上坡前進,但Air 2與車子的距離越來越靠近,速度一度到達50km/h左右。最後1:43左右幾乎已經要貼上車子了,為什麼Air 2會變成要貼上車子呢?經過多次觀察,我發現Air 2在進行跟隨的時候,對於高度改變的敏感度較低,其實後面車子開始上坡之後,Air 2的高度一直是持平的,但因為車子不斷的在爬坡,導致兩者越來越近,而且車子在後面做明顯的減速,Air 2煞車不及,導致兩者的距離拉得非常近。也因為從原本的斜45的視角,突然被拉成後平行視角,車子的相貌改變幅度太大,導致辨識系統失靈,所以1:45之後你可以看到跟隨的功能消失了,Air 2 減速下來,之後我改成手動操作回到原地。

我們再來一個比較特別的測試狀況,也是開車,但....可能跟你平常開車的方式不太一樣...
[embedded content]

這是在一個私人的場地,所以完全不會有其他車子進來。開車的人是相當專業的特技車手,我們請他在這個場地裡做一些甩尾的動作。

車子根本完全不是依照常規的慣性在移動,我們想測試看看在這種奇怪的開車方式下,Air 2會如何反應。坦白說,我一開始不抱任何希望,因為除了車子上握方向盤的那個人以外,沒有人知道車子下一秒會往哪裡跑,雖然空拍機與車子有一段距離,但車移動起來還是很快,某些程度來說其實相當不容易追。

用計算圓周的公式算一下就好。對於車子來說只是簡單的原地轉了一圈,我們假設這一圈直徑5公尺好了,那轉一圈就是15.7公尺。但對於距離汽車5公尺的空拍機來說,直徑變成15公尺,轉一圈就要長達47.1公尺。我們假設車子甩一圈需要5秒鐘,代表移動速度是11.3km/h,但空拍機要跟上這個速度繞一圈的話,速度就是要三倍的33.9km/h。

聽起來好像不難~剛剛也有到直線50km/h的狀況,但那是直線。實際的狀況,特別是這種奇怪的來說,空拍機還是沒有辦法跟我想像中的一樣,能夠持續地追在車子後方,絕大多數的時候,Air 2能做的是盡一切可能的讓車子維持在畫面裡,至於追不追得漂亮,很難說。

但我很喜歡影片最後,空拍機降下來的那個感覺,很像那種大型的Crane慢慢從空中把攝影機帶下來的樣子。是的我有手動讓空拍機降下來,但方向的運動是它自動給我的。

▶不是那麼成功的部分

前面那些是成功的部分,測試的時候我還是希望不論好壞都揭露給各位。所以整理一些出槌的狀況:

[embedded content]
各位可以從30秒處開始看。其實我按開始的時間比較晚,車子已經開始移動了,但速度絕對不快。不過智能跟隨稍微跟一下之後就不跟了,對著車子行注目禮,目送車子遠去。之後它就認為遠方那顆樹木是目標物。最後嗶嗶聲還警告我距離障礙物過近,實在是讓我膽戰心驚。

前面那則影片是剛開始飛,所以飛起來怕東怕西。飛到後來素材夠了、心臟大了,我就都開運動檔,反正附近的樹都很低,肯定撿得回來,所以多測幾次甩尾的部分:
[embedded content]
如果Air 2與車子的距離足夠,其實是可以追得到的。但如果你開車是會像這種開法,臨時的急轉彎、把車子瞬間甩尾迴轉,那Air 2真的根本來不及跟上,甚至車子在急轉彎的時候,因為你沒有足夠的時間讓軟體去學習車子從車尾轉到車側的形狀,就會出現00:22的狀況。

另外拍攝時,也要盡量少使用突然對著空拍機方向的運動,Air 2也會因為車速過快導致來不及反應,讓車子瞬間就離開畫面,結果就是會瞬間遺失主體。
  


啊,還有一個側面跟隨我沒有測,就特地來拍一下,於是迎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炸機。 [embedded content] 不得不說,如果沒有後面炸機的畫面,前面的部分真的很帥。 空拍機會低到從交通錐之間穿過,一方面是這個場地有高低差,我從低的地方起飛就已經是大約維持2公尺高,車子經過上坡之後Air 2幾乎是呈現貼地的狀態。這又再一次的證明智能跟隨其實對於高度改變不敏感。貼地的狀態要到上坡結束之後飛機才猛然提升高度。我想如果這個坡如果再高個50公分,很有可能就會直接撞上去。 再來,為什麼可以穿過交通錐?我認為純粹是運氣好,因為在運動檔下避障功能是關閉的。 至於最後為什麼會撞上,我就覺得很奇怪了,因為前面都是抓車身的左側,但影片的最後車子向左轉,Air 2理應跟著左轉就好了,也比較輕鬆,但它似乎卻選擇繞到車身右側,加上當下沒有避障,於是就直接撞樹了。
撞樹後的傷痕,最嚴重就這樣,其他槳葉就是刮傷而已。五分鐘之後沒換槳葉繼續飛。心臟真的是能越練越大顆。
● 興趣點環繞

再來,是我最有興趣的功能:[興趣點環繞]。其實這沒什麼特別的,就是前面的智能跟隨,加上繞著主體轉而已,但因為不只是跟著走,繞著主體轉的感覺就非常的「Hero」,看起來就很有電影的感覺。

如何操作呢?非常簡單:
[embedded content]
把想要環繞的主體用手圈起來,按下右邊的[興趣點環繞],然後用手指左右滑動決定旋轉的方向與速度即可。在環繞時你依然可以持續操作搖桿,控制環繞的高度與距離。操作真的非常簡單。

上面的影片是我的練習,我腦袋裡想拍的是下面這則影片:
[embedded content]
請從00:20開始看,這則影片我犯了一個錯誤,就是想要拉近一點(剛好就在輪胎開始轉動的時候),所以反而漏失掉一些畫面有些可惜。

不過後來也沒差了,因為白煙一出現,[興趣點環繞]就失去了辨識主體的能力了,最後Air 2直接停下來,因為白煙幾乎遮蓋了大部分的車身,所以不算是成功。我想類似這這種會大幅改變主體外觀的拍攝,就不適用於[興趣點環繞],因為它是基於[聚焦]這個物體辨識技術,如果機器沒有辦法持續辨識物體,那不論是[智能跟隨]或[興趣點環繞]都沒有意義。

我們試著來繞更大一點的物體:建築物。
[embedded content]
這是大安森林公園的露天音樂台。框選之後開始環繞。有的時候框選後會失敗,變成一個點,就像上面的影片。

1:00之後那真的很美,距離拉遠之後可以直接看到台北市與高樓大廈間的天際線,真的很有拍電影的感覺。

這個例子很適切的展示,興趣點環繞時可以同時手動調整高度與距離的功能,這還不是我拉到最遠的距離,這影片我最遠剛好拉到250公尺,但那時候已經有一點偏掉了就趕快拉回。至於高度的部分我沒辦法測到極限,因為大安森林公園最高只能飛60米。

我們來看看另外一個建築物的例子,這是木柵焚化爐的煙囪:
[embedded content]
我本來想說這一根東西應該會很好追吧?沒想到試了幾次完全不行,怎麼樣框選都沒辦法。

然後我還在那裡遇到了滿嚴重的訊號問題,但問同事過去似乎沒有那樣,我想往木柵動物園飛,但甚至飛到一半整個斷訊黑畫面,於是一有機會手機與Air 2連上線之後馬上叫回來降落。

[embedded content]
其實視覺辨識系統不外乎就一個重點:主體夠清楚。前面車子就是很好的例子,它是非常明顯而亮眼的寶藍色,對比於灰色的柏油路,對於辨識系統來說就很簡單;而不論是焚化爐的煙囪或這根海上的迷你燈塔,對於Mavic Air 2都不算是足夠顯眼的物體。

● 移動縮時攝影


你有幾種可以選擇延時攝影的運動方式,這裡我選擇了[自由延時],意思就是相機只負責拍照,我來控制空拍機的移動方向。

[embedded content]
這裡我選擇2秒拍1張,總共拍攝125張,總共拍攝4分鐘左右。拍攝時我所做的,就是推搖桿而已。

下面這則影片是前一則影片實際拍攝出來的成果:
[embedded content]

● 高速影片

其實我想拍攝車子甩尾的初衷,是使用高速影片搭配[興趣點環繞],但實際上場之後才發現,
這兩個功能不能同時存在。我想應該是因為Air 2的高幀率,可以拍到Ful HD 240fps,每秒鐘240格的1920 x 1080解析度,資料量其實非常大。所以可能就會佔用到了追蹤或是環繞功能的運算能力。

所以要用Mavic Air 2拍攝高速影片,就真的是靠技術了。

[embedded content]
一秒240格是什麼概念呢?如果你是用30fps播放,那麼動作就會變成8倍慢;如果是更有電影感的24fps的話,就會變成10倍速慢。

好啦,上面這則影片我覺得要到2:00之後再開始看。那時候輪胎才開始有冒煙。這些地板上畫出來的圓圈是我同事含辛茹苦、甩到坐在駕駛座上乾嘔的成果,謝謝他。

[embedded content]
請從00:30再開始看。由於是真的靠技術,所以菜鳥我的技術當然是很難把車子完整的維持在畫面裡,但我想你大概get得到我想拍的東西。

看到1:01那些噴出來的東西嗎?那就是我們的輪胎~很酷吧!欸等等別甩太多,我們還要靠著它回公司。

[embedded content]
建議各位從1:20開始看,如果太陽是在遠方就好了,畫面一定超美。

光這樣看好像覺得很爛,好像怎麼連把一台車子放在畫面中央的能力都沒有。但我要說,那車子的速度真的很快,我的搖桿已經扳到底了也追不上車子原地轉圈的速度。我想這時候就算有智能跟隨也很難追上吧。

[智能跟隨]與[興趣點環繞]是一大亮點

這兩個功能是這次Mavic Air 2主打的兩項功能,我稍微查過一些資料,有許多人講過DJI前代的智能跟隨跟環繞都不夠實用,小編沒用過不方便比較。但這次使用幾天之後。我覺得還滿ok的,選擇主體在多數的環境下都可以輕易點選或框選,人走路跟跑步跟追蹤肯定沒問題的,如果你騎車或開車的話,維持在每秒時25公里的速度就還可以,超過這個速度就要使用運動模式,這也意味著空拍機會把避障功能關掉,你就要承受更多的炸機風險。

建議各位如果想使用跟隨或環繞功能,請稍微預先留意一下主體與背景的關係。視覺辨識的幾個重點不外乎大小、顏色、亮度、對比,如果主體在畫面中越突出,或者是背景越簡單,那辨識與跟蹤的成功率也能夠明顯提升。

不過這個系統當然並非完美,其實還有許多可以進步的地方,例如移動稍快的物體就沒辦法跟隨、想要加快速度卻同時要犧牲避障、面對集速轉向的物體可能因辨識不及而停止。這些我想都依然有賴DJI持續精進來讓產品更好。

我覺得比較抱歉的地方是我沒有辦法完整的測試側面跟隨,一來是我沒有一個安全的場地可以讓我測試汽車,然後我自己身體也不允許騎腳踏車。我覺得側面的部分不完整,這就有待各位網友的心得補充了。

空拍機跟相機最不一樣的地方:充電

通常我出門拍測試照,一顆電池可以幫我帶來200-1000張照片,絕大多數的時候我就是用一顆電池出門,產品不是太特殊的話,大概外出兩天就可以帶回所有的照片。

但空拍機就完全不是這樣。你帶三顆電池出門,還在試著去四處勘查這個地點的特色時,你會發現電池已經掉到40%了,然後掉到20%的時候它會通知你該準備返航了。於是你換了電池,然後意識到當天可以拍攝的1/3就在剛剛四處看的時候用光了,甚至會懷疑到底有沒有飛10分鐘?

這次我沒有特別花心力去測試電池續航,因為每個人的拍攝習慣真的不同,而且我還有各種功能要測試,然後飛行空域的風力也是決定電池續航力的關鍵因素。就算是官方宣稱的34分鐘續航力,那是在無風環境下、機身呈 9° 姿態角、5.1 米/秒飛行速度下測得。但實際的情況是飛機要抗風、要拉升高度、要用4K 60P的畫質拍攝、要拍照、要使用智能跟隨,然後它還會在電力呈現20%的時候要你趕快返航,你是很難真的用到完整的34分鐘。在實際測試之後,我覺得如果空拍機的電池續航力沒有呈現倍數級的提升,其實可能每個人用起來的感覺都不會差太多:一下就沒電了。

所以如果要選Air 2,強烈建議各位選擇全能版飛行套組,裡面含有三顆電池。但就算這樣我認為都還不夠。你可以自己再多買幾顆電池,或者是像我使用這種含110V輸出能力的行動電源,一顆電池用完就馬上充,應該可以確保一天的拍攝使用量。

側避障是選擇的關鍵

Mavic Air 2與Mavic 2 Pro最大的差異,當然感光元件尺寸會影響畫質沒錯,但我覺得避障功能也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Mavic 2 Pro是前、後、左、右、上、下,六個方向的完整避障,但Mavic Air 2是前、後、下三個方向,這代表什麼呢?

第一個,本篇文章裡花大篇幅介紹的[智能跟隨]與[興趣點環繞]在使用時會有相當程度的風險,沒有左右兩側的避障,就好像把你的眼睛兩側遮起來走路一樣,[智能跟隨]真的能夠讓空拍機呈現非常流暢的移動,但你根本沒辦法保障這個移動是不是安全的,飛行路徑中有樹的情況下,如果你沒有盯著它看,其實是非常有可能直接撞上去的。

[興趣點環繞]就更危險了,因為環繞這個動作就是基於向左/向右移動產生的,這根本就跟蒙起眼睛來走路一樣,環繞的路徑上多出一根電線竿、一棵樹、甚至是一個人,Mavic Air 2的設計可以讓它毫不猶豫的撞上去。

這不是設計上的缺陷,這是DJI刻意做出來的產品區隔。缺乏避障意味著你必須要慎選你的飛行地點,至少要夠開闊,或者是飛機撿得回來。我這次的經驗是,如果各位想要拍攝的主體多半是人,高度在10公尺以內、距離30公尺以內的拍攝內容的話,建議各位要好好把全方向的避障功能考慮進去。但如果你需要的是拍攝開闊的風景,那我覺得沒避障其實也沒什麼關係。

樂趣十足的大師入門空拍機

DJI的產品相當多,但我認為如果是對空拍有興趣的朋友,至少選到Air系列的等級才足夠過癮。雖然避障功能與畫質都算不算頂尖,但如果控制得當也是相當足夠。加上可以拍攝4800萬超高畫素、4K 60P高畫質影片、HDR錄製、10公里FHD圖傳、聰明的跟隨與環繞能力。然後加上三電池套組2.9萬的售價,我認為這是入手空拍機相當誘人的機會。它並不是什麼都有,但在你玩到全部的功能之前,你還是能享受到飛行的樂趣,而且絕對不是一下子而已。測試到現在,如果有機會的話,我依然想要帶著這台出去,讓它飛得更高、更遠,因為飛行的視野真的是「天與地」的差別。我會推薦這台DJI Mavic Air 2給所有對於空拍機有興趣的朋友,如果你對飛行有夢,小編真的推薦試試看。


DJI Mavic Air 2在拍攝時值得嘉獎的部分:

  • 單顆電池續航力最長34分鐘
  • 可拍攝4800萬超高畫素
  • 具備4K 60P、FHD 120P攝影能力
  • 具備HDR影片
  • 遙控器具備10公里FHD圖傳
  • 遙控器有持續使用240分鐘的續航力
  • 在跟隨/環繞時依然可以手動操作
  • [智能跟隨]與[興趣點環繞]功能實用,若不刁鑽其實可以放心使用
  • 各種[一鍵短片]功能相當有趣

DJI Mavic Air 2在拍攝時需要注意的部分:
  • 機身沒有側避障,在跟隨或環繞時有相當程度的風險
  • 使用智能跟隨時如果想加快速度運動運檔,避障會直接關閉
  • 智能跟隨僅支援30fps以下拍攝
  • 跟隨時,普通檔速度上限僅支援到約25km/h
  • 智能跟隨對於高低變化不敏感
  • 跟隨成功率要高,就盡量維持直線移動
  • 沒辦法同時拍攝高幀率的同時,使用追蹤/興趣點環繞 
  • 被追蹤的主體的色彩或亮度要夠明顯跳出背景,較容易成功追蹤
  • 只要飛機與遙控器中間有阻隔物,就有可能產生訊號低落的狀況
  • 移動縮時攝影的大前提:限高區域無法拍攝
  • 暢飛套組搭贈的ND減光鏡,ND16/64/256,拍攝時很少用到ND64或以上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靜態照片的部分皆有使用Lightroom後製。

FC3170 24mm ISO140 f/2.8 1/15s


FC3170 5mm ISO100 f/2.8 1/120s


FC3170 24mm ISO100 f/2.8 1/160s


FC3170 24mm ISO200 f/2.8 1/80s


FC3170 24mm ISO100 f/2.8 1/100s


FC3170 24mm ISO100 f/2.8 1/1250s


FC3170 24mm ISO100 f/2.8 1/500s


FC3170 24mm ISO100 f/2.8 1/350s


FC3170 24mm ISO100 f/2.8 1/80s


FC3170 24mm ISO100 f/2.8 1/200s


FC3170 24mm ISO100 f/2.8 1/500s

---------------特別感謝----------------
阿皮亂改日常提供專業的汽車動態 
Amy側拍

Let's block ads! (Why?)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2Zh3Db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