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4日 星期五

MOBILE01新聞 一機一鏡出發壯遊!Canon RF 24-240mm f/4-6.3 IS USM 百家樂 http://www.iwin9418.com

隨著全幅無反的發展,越來越多人拋棄又大又重的單眼相機,轉向無反光鏡的懷抱。然而大家使用全幅機都會換鏡頭嗎?動不動就是24-70mm、70-200mm這樣的怪物。如果想要一鏡到底,從廣角到望遠、從大景到特寫,整趟長途旅行一鏡搞定,就到了旅遊鏡派上用場的時間,這次介紹的是Canon全幅中相當少見的高倍變焦旅遊鏡:24-240mm f/4-6.3 IS USM。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Canon的旅遊鏡好像常出現的就是EF-S的kit鏡18-135mm f/3.5-5.6系列,但Canon還有什麼超過高倍光學變焦的鏡頭呢?這裡我們抓出Canon中所有變焦倍率超過5倍的鏡頭,同時也拿他的老朋友Nikon來做個小比較:

廠牌 接環 鏡頭 倍率 年份
Canon EF-S 18-135mm f/3.5-5.6 IS 7.5x 2009
18-135mm f/3.5-5.6 IS STM 7.5x 2012
18-135mm f/3.5-5.6 IS USM 7.5x 2016
18-200mm f/3.5-5.6 IS 11.1x 2008
EF 28-200mm f/3.5-5.6 USM 7.1x 2000
28-300mm f/3.5-5.6L IS USM 10.7x 2004
RF 24-240mm f/4-6.3 IS USM 10x 2019
         
Nikon F-DX 18-105mm f/3.5-5.6G VR 5.8x 2008
18-135mm f/3.5-5.6G 7.5x 2006
18-140mm f/3.5-5.6G VR 7.8x 2013
18-200mm f/3.5-5.6G VR 11.1x 2005
18-200mm f/3.5-5.6G VRII 11.1x 2009
18-300mm f/3.5-5.6G VR 16.7x 2012
18-300mm f/3.5-6.3G VR 16.7x 2014
F 28-200mm f/3.5-5.6D 7.1x 1998
28-200mm f/3.5-5.6G 71.x 2003
28-300mm f/3.5-5.6G VR 10.7x 2010

Nikon真的非常喜歡高倍變焦鏡頭,DX片幅尤其是,目前為止總共有10顆高倍變焦鏡頭,其中就有7顆是APS-C鏡。而Canon則是特別喜歡18-135mm f/3.5-5.6這個焦段光圈組合,從2009到2016歷經三代版本,而鏡頭總數也有7顆。


但如果說是全幅機種,兩家都只推出過3顆高倍變焦鏡頭,Nikon甚至沒有在未來兩年的Z鏡規劃中放入全幅的高倍變焦鏡。Canon也就只有這顆,他們家的上一顆高倍變焦全幅鏡頭是15年前的產品!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APS-C片幅通常追求的是一個輕巧,焦段方便就好,畫質不是這個客群非常在意的東西。而變焦倍率高自然會影響畫質,所以APS-C片幅的高倍變焦產品自然多。當這些人要升級全幅的時候,Canon會問他「要不要來個24-70?我們有f/4也有f/2.8的!不然喜歡旅遊來個24-105mm f/4也不錯。」全幅旅遊鏡真的是相對少人的選擇。

但這顆24-240mm f/4-6.3有些顛覆我對高倍變焦旅遊鏡的印象,它的畫質表現不錯,搭配全幅也能夠表現明顯地散景,我們覺得是長途旅行者會愛上的一顆鏡頭。



鏡頭全名為RF 24-240mm f/4-6.3 IS USM。首先,它是一顆RF接環鏡頭,專為EOS R系統打造,目前的產品有EOS R與EOS RF兩台相機。然後它也具備了IS手震補償系統,可達到5系統,可達到5級手震補償效果。而USM則是內建超音波自動對焦馬達。

鏡頭從24到240mm端各焦段的光圈變化如下:

焦距
24mm 35mm 50mm 70mm 100mm 150mm 240mm
光圈
f/4 f/4.5 f/5 f/5.6 f/6.3

前面每個焦段是以1/3級光圈做變化,到了150mm之後都是f/6.3。你可以說它是一顆晴天鏡也ok,但光圈大小與你的照片好看與否,沒有什麼必然性的關係(不過與價格有絕對關係)。



其實這顆鏡頭體積不小。高倍率變焦鏡雖然光圈不大,但因為變焦倍率高,內部鏡片也多。體積與重量自然小不了,單顆鏡頭就有750公克。加上EOS R的660公克就變成了1.4公斤。

於是我轉向隔壁的24-105mm f/4L看看,嗯...700公克。果然沒有高變焦又重量輕這種事~


高倍變焦鏡通常會有垂頭的狀況,所以也通常在鏡頭側面會有一顆鎖定鈕。如果你是只背著相機沒有拍照在行動,這個功能就可以派上用場。


這顆鏡頭是台灣製造,而且是Canon在台中潭子的工廠。


鏡頭的另外一側有兩個切換鈕。上方是對焦/控制環切換,下方是手震補償的開關功能。

多數的Canon RF高階變焦鏡頭都是變焦環、對焦環、控制環三者獨立。但24-240mm只有獨立的變焦環,對焦/控制環兩者共用同一個,然後用按鈕切換。


鏡頭伸出後,從接環開始的長度約為20公分。放大倍率最高的時候在240mm望遠端,放大倍率為0.26xM,最近對焦距離為78cm,如果是廣角端的最近對焦距離為50cm。


內部的鏡片結構。24-240mm的鏡頭內含15群21枚鏡片,其中的特殊鏡片有:

  • 非球面鏡片x1
  • UD低色散鏡片x2
紅色框起來的地方是手震補償系統作動的位置。中間有兩條短黑線的地方是光圈的位置,使用7片圓形光圈葉片。


前端濾鏡口徑為72mm,尺寸為8x12.3公分。


鏡頭外使用的是塑膠外殼,霧面不會留下指紋。


鏡頭的後端沒有擋住塵點與水滴的橡膠環。



本篇文章的測試與實拍照片,都是使用Canon EOS R拍攝,測試的部分使用的是Standard標準色調,而實拍的部分則有標準、風景與肖像三種,在不同的環境下混用。
● 對焦速度


Canon近期的新鏡頭內部所採用的對焦馬達,已經不是過去常見的環形USM,已經逐漸改成Nano USM的超音波對焦馬達。它的對焦速度快、體積小、完全無聲,還支援全時手動對焦,而且錄影也能有滑順的對焦動作。所以目前Canon正廣泛的將Nano USM放到新鏡頭群中。


USM的三種型態,由左至右分別是環形USM、微型USM以及最新的Nano USM。

Canon多數的USM馬達是環形的,第一顆USM鏡頭是1987年的EF 300mm f/2.8L USM,第一顆Micro USM是1998年的EF 55-200mm f/4.5-5.6 USM。而最新的Nano USM,第一顆鏡頭則是在2016年的EF-S 18-135mm f/3.5-5.6 IS USM裡頭首次出現。


整個Nano USM對焦馬達組的樣子,這是一種「導螺桿式」對焦馬達。過去常見於L鏡的那種叫做「環形」對焦馬達。Nano USM是在那兩條金屬桿上頭前後移動,移動的機械結構中是懸浮式,所以有極小的摩擦力,

環形對焦馬達的體積大速度快,而且重量乘載能力強,所以可以輕易大型鏡片。但優點也是它的缺點,它會一次性的直接到對焦位置,然後瞬間煞車,但這對於拍攝影片來說就有點吃虧,因為它沒辦法柔順的到對焦的位置上;再來是環形對焦馬達的內部接觸點較多,所以摩擦久了之後會產生磨損,可能就會有對焦不準的問題。而Nano USM這種導螺桿式的對焦馬達,與對焦鏡片組結構的接觸相當少,可以解決磨耗的問題。

基本上,這種對焦馬達很有可能就是鏡頭的未來。其實Sony已經全系列採用這種導螺桿式馬達了,一切看起來也都是滿ok的。

[embedded content]

在對焦能力的部份我們分成廣角與望遠端。在廣角端的位置對焦速度相當快,與我們過去常使用的18-135mm f/3.5-5.3USM差不多,但到了望遠端240mm,對焦就變得比較普通、比較溫和,算是中等表現。

銳利度

銳利度的部分,我們是分成廣角端中央/邊角,與望遠端中央/邊角四個部分,以720 x 720的1:1裁切,來看看最大到最小光圈的各級光圈銳利度。


Canon EOS R 24mm ISO100 f/4.0 1/1600s

上圖是廣角端的部分,我們取畫面的中央,以及右下角的邊角處。

廣角端——中央:

4
5.6
8
11
16
22

廣角端——邊角:

4
5.6
8
11
16
22
[打包下載]

望遠端:

Canon EOS R 240mm ISO100 f/6.3 1/500s

望遠端——中央:

6.3
8
11
16
22
32

望遠端——邊角:

6.3
8
11
16
22
32
[打包下載]
● 紫邊

色差有兩種,分別是縱向色差與橫向色差(對此有興趣的可以參考小編的這篇文章)。縱向色差在整個畫面都會出現,無論是中央或四周,可以透過縮小光圈來改善;而橫向色差只會出現在四周,但無法透過縮光圈改善。

這顆鏡頭使用了2片低色散UD鏡片,官方宣稱2片就可以達到大約1片螢石鏡片的效果。但一顆鏡頭的低色散鏡片數量越多,不一定代表色散會越少。因為不同的鏡頭結構會有不同的像差與色差,低色散鏡片的數量還是要看鏡頭的結構去決定。這裡我們分別就廣角與望遠端的邊緣各級光圈來看。

24mm f/4
240mm f/6.3
我們取畫面邊緣的裁切,然後來看各級光圈下的紫邊的表現。

廣角端:

4
5.6
8
11
16
22
[點擊下載]

望遠端:

6.3
8
11
16
22
32
[點擊下載]
其實造成紫邊的原因有許多,而把光圈縮小也不一定能改善紫邊的現象。這顆鏡頭的紫邊比較明顯的發生在廣角端的邊角處。
● 手震補償能力

24-240mm f/4-6.3,鏡頭本身就可以達到5級防手震的效果。240mm端往回推5級大約就是1/5秒。不過我並沒有使用1/5秒去測試,我用我自己的極限1/10s,連號拍攝30張來測試畫面的銳利度。所有照片都是連號,中間沒有插入其他相片。而選30張的原因是為求最低有效的統計抽樣的樣本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打包下載]

EOS R搭配24-240mm f/4-6.3,在1/10s的快門速度下,以小編的標準來說成功率是22/30,約為73%,這是我個人稍微嚴苛的標準,各位可以看看上述圖片群組,你覺得成功率是多少呢?

● 變形

24mm
240mm f/8
這顆鏡頭在EOS R上是沒有變形象差校正的(顯示灰色無法選擇),但很令我意外的是,廣角端的變形很少,一反我過去對於高變焦倍率鏡頭的印象。
● 耀光與鬼影

在強光進入鏡頭時,因為大量的光線進入,會導致光線在鏡片之間折射與反射,進而讓畫面中出現了不該出現的色斑與色塊。甚至相機的感光元件本身也會反射光線到鏡頭。所以廠商會把消除反射的材料蒸鍍在鏡片表面,這樣反射與折射就會被鍍膜以光波干擾的原理抵消。

[embedded content]

鏡頭不論是在廣角端與望遠端的耀光與鬼影都不算明顯。

● 邊角失光

邊角失光又稱暗角,光圈全開時畫面四周的亮度減少即是邊角失光,一般來說縮光圈即可減輕邊角失光的狀況。這裡我們比較廣角端與望遠端,最大光圈與縮1級光圈的邊角失光差異。
24mm f/4
24mm f/5.6
240mm f/6.3
240mm f/8
● 星芒

4
5.6
8
11
16
22
星芒為13道收斂型的尖細星芒。

隨著無反光鏡相機的時代來臨,全幅機也要同時具備輕巧,越來越多人投向無反的懷抱,雖然24-240mm整體是一顆750g重的鏡頭,以單顆鏡頭來說它並不算輕。但它涵蓋了至少有24-70mm與70-200mm兩顆經典鏡頭焦段,如果用定焦鏡來看就是24mm、50mm、85mm、105mm、135mm、200mm、250mm。就算不考慮增加的重量,也別去想增加的體積好了,光是「不需要換鏡頭」這件事就夠吸引人了。


你在出外旅遊時換過鏡頭嗎?你要打開背包,你可能不用把背包放下來,但有些人可能要先把背包放在地上。然後拆下原本的鏡頭,再裝上要換的鏡頭,會花上不少時間,而且還要擔心換鏡頭會入塵或水滴。對於一般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很方便的事。

如果今天是去巴黎、拉薩、莫斯科或者是大阪。在一個國家內跑來跑去,你要是不介意重量,就帶著24-70mm f/2.8、15-35mm f/2.8、70-200mm f/2.8大三元吧!我不會有意見!但如果你是要在台灣騎單車環島、開車14,000公里環遊澳洲,或者是像這位老兄一路從北京走到烏魯木齊,走了一整年。這些情況下,換鏡頭對你來說就不是這麼方便的一件事。再者,壯遊的重點就不是畫質、不是散景、不是銳利度,而是旅遊的本身。這時候,如果一顆鏡頭就可以包含了廣角到望遠、從大景到特寫、從進景到遠景全收,它就能夠讓你回到家後,用這些照片說一輩子的故事,旅行中精彩的永遠是過程,而不是邊角銳利度、也不是星芒表現,更不可能是邊角失光與否。

然而隨著鏡頭製造技術進步,以及特殊鏡片的加持,現在就算是變焦倍率高達10倍的高倍變焦鏡頭,在3000萬的高畫素檢視下,各方面的鏡頭指標依然都表現得可圈可點,這是這顆24-240mm f/4-6.3給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我很愛它一鏡到底的方便性,也相當喜歡長焦所帶來的散景,這的確是我如果出遠門的時候會想要帶的一顆鏡頭。如果你喜歡旅行、喜歡一顆鏡頭走天下,那這顆24-240mm f/4-6.3是絕對值得列入考慮的鏡頭!



Canon EOS R 240mm ISO200 f/6.3 1/320s


Canon EOS R 240mm ISO200 f/6.3 1/320s


Canon EOS R 134mm ISO160 f/6.3 1/200s


Canon EOS R 240mm ISO100 f/6.3 1/400s


Canon EOS R 65mm ISO100 f/6.3 1/125s


Canon EOS R 240mm ISO100 f/6.3 1/320s


Canon EOS R 70mm ISO800 f/6.3 1/80s


Canon EOS R 55mm ISO100 f/6.3 1/60s


Canon EOS R 134mm ISO800 f/14.0 1/250s


Canon EOS R 118mm ISO100 f/6.3 1/250s


Canon EOS R 55mm ISO100 f/6.3 1/160s


Canon EOS R 193mm ISO160 f/7.1 1/100s


Canon EOS R 24mm ISO320 f/4.0 1/100s


Canon EOS R 240mm ISO250 f/7.1 1/80s


Canon EOS R 76mm ISO100 f/6.3 1/400s


Canon EOS R 240mm ISO100 f/6.3 1/400s


Canon EOS R 24mm ISO100 f/6.3 1/80s


Canon EOS R 50mm ISO100 f/6.3 1/640s


Canon EOS R 83mm ISO100 f/6.3 1/320s


Canon EOS R 24mm ISO125 f/9.0 1/80s


Canon EOS R 24mm ISO125 f/9.0 1/80s


Canon EOS R 34mm ISO800 f/9.0 1/80s


Canon EOS R 24mm ISO640 f/6.3 1/80s


Canon EOS R 50mm ISO2500 f/6.3 1/60s


Canon EOS R 123mm ISO100 f/6.3 1/160s


Canon EOS R 62mm ISO100 f/6.3 1/60s


Canon EOS R 100mm ISO100 f/6.3 1/640s


Canon EOS R 42mm ISO125 f/6.3 1/500s


Canon EOS R 55mm ISO100 f/6.3 1/200s


Canon EOS R 70mm ISO100 f/6.3 1/125s


Canon EOS R 24mm ISO100 f/6.3 1/200s


Canon EOS R 24mm ISO2500 f/6.3 1/80s


Canon EOS R 65mm ISO1000 f/5.6 1/1000s


Canon EOS R 100mm ISO400 f/6.3 1/500s


Canon EOS R 87mm ISO500 f/5.6 1/500s


Canon EOS R 134mm ISO640 f/7.1 1/500s


Canon EOS R 55mm ISO160 f/6.3 1/80s


Canon EOS R 222mm ISO400 f/6.3 1/250s


Canon EOS R 58mm ISO1000 f/5.6 1/1250s


Canon EOS R 240mm ISO125 f/6.3 1/320s

------------------------特別感謝------------------------
攝影助理:Jim, Ivan

Let's block ads! (Why?)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2OngkLV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