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6日 星期一

MOBILE01新聞 Nissan Leaf 百公里通勤實測 新奇的電動車代步體驗! 百家樂 http://www.iwin9418.com

隨著各家品牌電動車一輛接著一輛登場,加上 Nissan Leaf 與 Tesla Model 3 於近期導入國內發表,將入手電動車門檻從 BMW i3 近兩百萬元價格降至150萬元左右,再次炒熱電動車市場話題。此回接到 Nissan Leaf 試駕任務,我們便決定進行一趟約莫百公里的新店-桃園來回通勤體驗,檢視 Leaf 用於代步狀態的實際表現。


台灣引進的 Leaf 是第二代車型,初代車型於2010年首度亮相,並銷售至2017由第二代車型接手。初代 Leaf 搭載24kWh容量鋰電池,2013年小改款時可提供109hp/25.9kgm最大動力以及228公里續航里程的30kWh容量鋰電池系統。國內也可見到第一代 Leaf 蹤影,2011年時臺中市政府曾推行電動車先導運行計畫,合作車款便是 Nissan Leaf,還有部份是來自裕隆日產的自家公務用車。目前 Leaf 全球總銷量也已突破四十萬大關,是銷售表現最佳的電動車款。

日前 Nissan 也已開出150萬元的預售價格,正好與 Tesla Model 3 的入門價格相仿,因此兩輛車便被網友拿來比較一番,可惜目前 Tesla Taiwan 尚未提供 Model 3 試駕車,唯有日後再來同場較量。


第二代Leaf是在2017年9月於日本發表,換上可輸出150hp/32.6kgm最大動力的40kWh容量鋰電池模組,續航里程根據不同國家測試規範亦有所差異,日本官網提供數據分別是322公里(WLTP),美國官網則是寫150英里(約240公里),兩國差異其實不小,因此國內用車環境較接近哪個數據也是我們這次試駕重點。

另外Leaf在國外市場亦有推出62kWh大容量電池版本,將最大動力提升至214hp/34.7kgm,續航里程因此大幅增加至日規的458公里(WLTP)與美規的226英里(約361.6公里)。

簡報產品重點



透過試駕前的原廠簡報說明,帶各位先來看看Leaf的產品重點。第二代車款搭載的40kWh電池可輸出147hp/32.6kgm最大動力,簡報中的311公里續航里程則是來自歐洲NEDC測試規範數據。保固方面,國內Leaf針對電池模組提供8年或16萬公里的保固方式。


Leaf提供D/B/Eco/B+Eco四種駕馭模式切換,D Mode可視為一般車的自排Normal模式,動力輸出反應最為直接、迅速;B Mode則是電動車或是油電車款的常見模式,提供最大的再生煞車力道,因此在放開油門即會感覺到明顯的煞車阻力產生;Eco Mode節能模式則會斷開能源密集型系統,來節省10%的能源消耗;最後還有個B+Eco Mode終極節能模式,結合B+Eco Mode來節省多達30%電力消耗並增加續航力。


Leaf車上還有項名為e-Pedal的油門煞車整合控制系統,間單的說就是可用單一油門踏板來控制油門與煞車力道,實際試駕是個挺有趣但確實方便的配備,待會試駕章節再來好好說明。(雖然Leaf不用汽油,但還是稱呼油門習慣點...)


未來Leaf在國內將會規畫9個展示據點與23個服務據點,9個展示據點主要集中在西半部。


Leaf配置兩種充電孔,分別是交流電規格的SAE J1722與直流電規格的JEVS G105,國內公用停車場提供的電動車充電插座,皆是屬於慢充規格的SAE J1722,Nissan部份展間設置的充電樁也是。


針對Leaf未來充電相關配套措施,若車主家中有合適停車位可安裝充電樁,Nissan亦會協助安裝相關事宜,另外也可透過充電服務APP來查看周遭充電站距離與數量。


截至2019年1月為止,全台已有超過160個以上公共充電設施,多數停車場也可見到電動車專用停車格,大家外出停車時請多加留意以免停錯了~


目前Nissan充電相關資訊是與YES Charge合作,車主只要下載YES Charge APP之後,即可經由APP得知最近充電站在哪,以及停車場中的充電站數量及可用數量。

外觀簡介



國外已發表兩年的Nissan Leaf,大家對它整體外形應不陌生,4490x1788x1540mm的車身尺碼設定,僅有車長比Kicks或Tiida的4295mm略長一點,其它車寬、車高則與Tiida相仿,軸距亦同為2700mm。前方包括頭燈與日行燈皆是採用LED規格,並具備光感應自動啓閉功能。


車頭樣貌為Nissan新世代車款必備的V-Motion護罩式樣,同時融入兩側銳利頭燈造型,雙色飾板設計也與雙色車身塗裝風格互相映襯。


鋁圈配置17吋雙色樣式,配胎與尺碼分別是Goodyear EfficientGrip節能胎款及215/50R17。


尾燈造型與現行Juke風格相似,並與頭燈組同樣融入中央黑色飾板當中,成為Leaf極具辨識度的車尾設計,尾燈也是LED規格。

內裝簡介



面對眾家出爐不久的新世代電動車們,Leaf的內裝設計顯得保守許多,或許是以實用性為主的代步取向,大部份內裝材質為採用硬質塑料鋪陳,再加上些許具藍色縫線的軟性皮質覆蓋,以及亮黑/銀色飾板點綴,整體風格較為中規中矩。不過該有的配備倒也沒有缺席,像是整合七吋螢幕的半數位儀錶、八吋觸控式多媒體螢幕、平底多功能方向盤、Keyless免鑰匙車門/引擎啓閉系統、恆溫空調等都是標配。


儀錶板左側為七吋數位螢幕搭配右側傳統時速錶設計,左側可顯示資訊如下:

15-2
15-3
15-4
15-5
15-6
左側七吋數位螢幕顯示內容主要分作六大項,透過方向盤左側按鍵即可進行切換。
15-7
15-8
15-9
15-10
每個項目裡可再顯示細節內容,像現在顯示的是電池訊息。
15-11
15-12
15-13
其它如獨立胎壓偵測、安全輔助配備警示啓閉或單獨時速顯示皆可進行切換,整具儀錶對於駕駛者來說的判讀性相當簡易明瞭。


上述所提到的數位螢幕顯示資訊,經由方向盤左側的四向方向鍵即可進行切換,右側同樣位置則是ICC智慧型定速控制系統設定鍵,另外上方按鍵還有位於左側的音響、音量控制與右側的藍牙通訊控制。內部駕駛坐姿設定與車艙視野與Tiida十分接近,不過A柱多了小三角窗設計,整體質感發揮感受亦較為細膩。


排檔桿採用樣貌可愛的圓盤造型,須先向左推再往上或下來進行入檔,先向左再往下即排入D檔,反覆一次便切換為B檔,P檔則為中央按鈕設計按下即可。



中央八吋多媒體螢幕同時具有觸控與兩側實體按鍵、旋鈕操作方式,並且內建AVM環景影像輔助與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連結功能。


中控台螢幕下方空間剛好可放進一支手機,一旁有電門啟動按鈕、AUX-IN/USB/12V等連接設施,下方則可見ECO模式與e-Pedal撥鈕,按下ECO鍵並將檔位切入B檔即進入最節能模式。


鞍座規劃空間內容包含雙置杯架、小型置物空間與中央扶手內部空間使用,扶手內部空間高度足以放進一瓶350c.c.小型礦泉水。


Leaf全車均配置布質座椅,或許較不符合國內消費者的期待,但整體乘坐包覆感或舒適性表現其實不錯,雙色布料與藍色縫線搭配造型也挺耐看的。


請身高175公分的同事來進行乘坐示範,先將前座調整至此一般坐姿。



後座乘坐空間方面,剛好之前試駕2019年式Tiida時也是同一位同事支援,可用來對照一下後座空間(上:Leaf、下:Tiida)。即使兩者軸距相同,在副駕駛位置同樣設定狀態下,可以見到Tiida後座的膝部空間稍再寬廣一點,不過Leaf也少了後座空調出風口及中央扶手。

主要有兩項原因造成此項差異,第一項是因為Leaf的電池擺放位置關係,使得後座椅位置較為前移,進而影響後座膝部空間發揮;第二項算是承襲上述緣故,後座位置前移使得行李廂空間變大,足足比Tiida還要多出一百公升容量左右,因此可見到Leaf的後座頭部空間表現也較為充裕。


兩側門板均設有置杯架空間使用,深度足以放進700c.c.手搖飲料杯沒有問題~


前面提到的行李廂空間,Leaf標準行李廂容量為435公升,比Tiida的333公升增加102公升使用,包括深度或寬度表現都更加出色。


兩側皆提供置物網來擺放小型物品使用。


後座椅背可6/4分離傾倒來提升載物空間,傾倒後與Tiida同樣有明顯的底板高度落差。

試駕體驗



由於當天試駕時間僅有5~6個小時,加上照片與影片拍攝所需工作時間,使得試駕時間相當有限,原本當天想來個新店-新竹來回,後來決定改為新店-桃園展間來回通勤體驗。一早在新店展示間牽車時電量顯示為98%,可行駛里程為267公里。



這是我們當天的試駕路線規劃,直接從新店展間直奔設有充電設施的元隆桃園所,回程先送支援同事到新店展間後,再到木柵福德坑環保復育公園拍攝動態及靜態照片,總里程約在110公里左右。


接著就從新店展間出發囉!剛好前方就是國道三號交流道,這次試駕路線的高速及市區路段比例約是7:3左右。


因當日天氣為炎熱的35度(車內顯示),空調方面設定在第三段風速與20度溫度。


即使先前已曾接觸過Tesla Model S/X或BMW i3等電動車款,這回試駕Leaf還是感到相當新奇,或許是先前出差緣故已在日本見到本尊,不免對其實際駕馭反應十分期待!初次坐進Leaf駕駛座艙時,坐姿設定與視野和Tiida頗為相似,只是前擋角度略斜一點,乘坐氛圍是很輕鬆舒適的。



安全輔助配備與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方面,Leaf標配全車六具氣囊、ESP動態穩定系統、IEB防追撞緊急煞車系統、ICC智慧型定速控制系統、LDW車道偏離警示系統、LDP車道偏離預防系統、BSW盲點警示系統、RCTA後方車側警示系統、AVM環景影像輔助系統、MOD移動物體偵測系統、DAA駕駛注意力警示系統與主動循跡過彎輔助系統。在開啟ICC定速跟車功能之後,可將數位螢幕切換至相關資訊顯示,以便於行駛過程中判讀信息。


ICC或俗稱的ACC定速自動跟車功能已逐漸普遍於市售車款,如遇到圖中車多狀態或塞車時就顯得極為實用,可省去不少煞車、油門來回移動的疲憊感,但駕駛者還是要把注意力放在前方路況喔~


當天唯有去程時遇到車多小塞狀況,時速維持在50km/h上下,至於駕駛模式則沒有特別固定,當下我也不斷在嘗試各種模式來體驗箇中差異,不過都是保持在速限內並且不大腳油門。


經過近一個小時時間,我們來到位於桃園市中山路上的元隆桃園所,是原廠規劃有充電樁設施的其中一個,就在外面的停車位。


來程行駛里程約42公里,螢幕顯示電量從出發時的98%降至81%。


桃園所於其中一個戶外車位以及保養廠內均是有充電設施,但這次我們不充電,來看看整趟試駕路程結束後約會花費多少電量。


當我們再度從桃園所開回新店所放支援同事下車時,此時電量來到62%,可行駛里程還有153公里。不過行程還沒結束,還得前往福德坑環保復育公園進行最後部分靜態與動態照片拍攝。


在D檔模式行駛時,Leaf就是輛動力輸出十分輕快的都會掀背車,畢竟它可是擁有32.6kgm最大扭力,且輸出時機是0~3283rpm,所以從起步那刻是可以明顯感受到飽滿且持續的動力支援。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點是,Leaf踩下油門(還是稱油門較習慣)瞬間的動力反應並不會來得讓人措手不及或急躁,反而是帶點柔順而線性的動力回饋,第一時間便會令人感到動力輸出很好控制。至於動力充沛與否,至少當天在120km/h以內都是相當夠用的。


如果D檔切換到B檔位或是按下Eco模式,是可以清楚感覺到動力輸出有所限制,因為此時系統必須稍微控制動力來達到更佳節能效果。Leaf好上手的輕鬆駕馭氛圍不只來自拿捏恰到好處的油門輸出反應,底盤調校和懸吊設定亦是輔助角色之一,Leaf的懸吊設定偏軟,明顯是以舒適取向為主,但在面對不平路面或碾壓坑洞時,懸吊吸收震動的回饋感受是紮實的,加上較低重心與減去前方引擎重量之後,過彎時的車身動態與傳統汽油車略有不同,前軸轉向反應頗為迅速、靈巧,協調性亦有不錯表現。隔音方面,個人認為是比Tiida再進步20~30%左右。


 


關於e-Pedal


e-Pedal確實是這次試駕Leaf讓我們感到最有趣的配備項目,原廠聲稱可以在開啟e-Pedal功能後,使用單一油門踏板即可控制加速或減速,因為踩下是加速,而鬆開等於啟動煞車輔助,所以剛開始啟動時需要學習拿捏收放力道。

經由試駕過程中持續嚐試,我們發現e-Pedal在市區行駛時較為實用,原因是其在約莫時速5.60km/h以下鬆開油門的煞車力道比較明顯、足夠,確實可以拿捏到用單一踏板來控制加、減速,而且就像原廠說明的一樣,即使在斜坡路段逐漸放開油門,煞車力道也足以讓車輛安穩地停留在斜坡上,待前車起步後再踩下油門跟上。

若在中、高速啟動這項功能且遇到前方狀況需減速時,會讓你有種煞車力道不足且煞不住的感覺,下意識的往煞車踏板移去踩下,因此不建議在快速道路或高速公路使用。

習慣e-Pedal的「腳感」之後,有時在低速山區道路或下坡路段時,也可以使用e-Pedal來完成行駛過程,各位若有機會前往試駕可試試這個有趣的實用功能,但一開始還是先找個人車稀少之處來熟悉熟悉。


待我們完成全部拍攝回到新店展示間時,整趟約110公里左右的總行駛路程花去近60%左右電量,這時還有40%電量與95公里剩餘行駛里程可以使用,不至於讓駕駛者發生電力恐慌症,不過這只是新店-桃園來回,若是需要台北-新竹往返,回家後就勢必得進行充電動作。



回到新店展間後,順道插上充電器來看看車上充電資訊顯示。(目前Nissan展間皆為提供慢充充電樁,未來為車主協助安裝的也是同一個)


前擋中央有個像是行動電源常見的電量指示燈,可以直接透過燈號多寡來查看電量。


接上充電插座後,可以從螢幕中找到充電資訊,而且可以告訴你充到多少電量需要多久時間,以這次剩下40%來說,充到100%電量約需要五個小時時間。

總結:


以務實為主的代步需求而言,Leaf輕鬆好上手的駕馭體驗會讓人對它增加不少好感,無論是舒適為主的車身動態設定、先進駕駛配備輔助、上手後實用的e-Pedal功能,是一輛相當稱職的電動車代步人選。

然而真正入手要考慮的除下週才正式公佈的定價以外,就是國內尚未成熟的充電環境,雖說有公共停車場的充電設施可以使用,但還是建議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在自家停車位安裝一個充電樁才是最保險且方便的方式。


 


Nissan Leaf 規格配備表(可點擊放大)


▋回文抽獎活動



活動規則:看完本篇文章後,回覆文章留下你對本篇 Nissan Leaf 的觀點,就符合抽獎資格喔!但複製貼上別人的回覆內容,會直接喪失抽獎資格,請務必發表自己的看法。獎品小惡魔超跑啟動版泡泡騷,共5個名額。

抽獎回文活動截止時間至2019年9月24日12:00止,之後會抽出得獎人並在本篇文章內文更新得獎名單,請把握時機參加!

Let's block ads! (Why?)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2AqUteq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