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Continatal德國馬牌輪胎邀請,前往大鵬灣體驗全新胎款UltraContact 6 UC6/UC6 SUV性能表現,再次見識到工程技術帶來的進步和變革。UC6/UC6 SUV是德國馬牌專為亞太地區設計打造,主要定位是消費性經濟胎款,因此在尺寸規劃上對於一般使用性車款來說相當友善,UC6最小提供185/55R15尺碼、UC6 SUV則是215/65R16,就算是年份較高的車款也可以對應。然而,即便是消費性胎款定位,UC6/UC6 SUV性能依然相當完善,並沒有因為價格和定位犧牲性能,甚至透過劃世代設計加重於排水性和舒適性表現。
UC6/UC6 SUV的「高速導流槽」、「鑽石倒角胎紋」、「自適應抓地力配方」、「噪音抑制2.0」、「複合加強胎塊」等多項焦點技術,更能貼近國內市場多雨氣候環境,還能兼顧經濟與水準以上的性能表現,同時對於工程技術為汽車輪胎帶來的進步感到驚訝。
高速導流槽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設計非「高速導流槽」設計莫屬,透過獨特的胎紋設計,能藉由管狀排水結構,加速排水,提升潮濕路面的抓地力和安全性,其原理就像是屋簷排水系統,讓安全性和濕地性能更出色。這種獨特的胎紋設計,可以把胎面分成兩層看,表面的圓形凹槽為入水孔,搭配下層導流槽,將水排進主溝槽中,在顧及最大抓地面積同時增進最大排水量。
所以,可以說高速導流槽優越的排水性來自於中空的下層胎紋,而中空下層胎紋設計對於胎塊剛性有影響之外也不利於生產製造。而Continental德國馬牌輪胎,透過整體性胎紋設計消弭應力,並從工程技術著手克服生產模具這項難題,將之實現在市售量產輪胎上。
鑽石倒角胎紋
鑽石倒角胎紋其實就是胎塊前端的倒角設計,類似的設計出現在各品牌輪胎上,並不能說是獨家技術,但卻也表明其對於輪胎性能確實有幫助。
而就UC6/UC6 SUV而言,可以分散煞車時帶來的應力,不只能消弭中空導流槽對胎塊剛性影響,也可以確保煞車時胎塊不會產生捲邊效應減少接地面積;而在濕地時還可以刮除水膜,讓後方胎塊有更高的摩擦係數,減少乾濕地煞車效率差異,對於輪胎運動性能來說有不少幫助。
自適應抓地力配方
就胎膠配方而言,一般來說抓地力愈強磨耗指數越地、愈不耐用,就像熱熔胎雖然乾地抓地力強,但三兩下就磨光了;其中原因在於配方中長短鏈聚合物成分分配,短鏈聚合物能快速聚熱、而長鏈聚合物能連結更緊密、連結更穩固,可以增加耐用性。
UC6/UC6 SUV的自適應抓地力配方中,同時具備長短鏈聚合物,並精準分配聚合物比例,有效結合兩種聚合物,獲得兼顧抓地力和耐用性的輪胎性能,確保煞車、抓地力、過彎性能同時,同時優化磨耗表現。換言之,UC6/UC6 SUV不只耐磨,運動性能也屬上乘。
噪音抑制2.0
輪胎噪音有幾個不同面向可以討論,包含噪音分貝、頻率、持續性等,因此要降低噪音可以多方下手。而Continental馬牌輪胎的噪音抑制2.0,主要是針對持續性,透過特殊的胎紋設計,可以打散主溝槽噪音,藉此達到降低噪音提升乘坐舒適性目的。
複合加強胎塊
SUV車身大、負擔重、重心高,無一不是操控殺手,相較於一般轎車取向不同,因此近來輪胎品牌面對愈趨火熱的SUV市場,多推出專用胎款,而UC6車系列也推出專用胎款,雖然焦點技術大多相同,可運用比例上有所調整,甚至加入專屬設計複合加強胎塊。
UC6 SUV的複合加強胎塊主要在胎肩胎塊間,加入補強結構,能夠增加胎塊面對煞車、過彎等巨大壓力同時的抗力,減少胎塊受到壓力變形或是位移,進而影響輪胎性能,同時提供更迅速、更穩定的路感回饋。
經過焦點技術介紹,先來看看UC6和UC6 SUV間的胎紋差異。首先可以看到UC6的胎紋雖然都是四主溝槽,但主胎塊間的胎紋緊密許多,尤其是高速導流槽分佈相當密實,可以想見其增加的排水量對於濕地和煞車性能的助益。反之UC6 SUV的胎紋分佈比較寬鬆,看起來頗有性能胎的既視感,特別是高速導流槽數量明顯少了許多,這點原廠也不諱言是為了顧及SUV龐大負擔下,維持輪胎剛性的結果,再者肩胎塊的複合加強胎塊也讓UC6 SUV看來更粗壯。
UC6
UC6 SUV
如前文所說,UC6/UC6 SUV主訴消費性經濟取向,同時也鎖定國內對手品牌胎款較少的小尺寸市場,因此UC6雖然最小到15吋,但最大也只有到17吋;而UC6 SUV則有16到19吋的規格分佈,詳細尺寸直接參考以下規格:
UltraContact 6 UC6尺寸規格 | |||
15吋 | 185/55R15 82H | 16吋 | 195/55R16 87H |
185/60R15 84H | 195/60R16 89H | ||
185/65R15 88H | 205/55R16 91V | ||
195/50R15 82V | 205/60R16 96V | ||
195/60R15 88V | 215/55R16 93V | ||
19565R15 91V | 215/60R16 95V | ||
205/60R15 91V | 225/55R16 95W | ||
205/65R15 94V | 225/60R16 98V | ||
225/60R15 96V | |||
UltraContact UC6 SUV | |||
16吋 | 215/65R16 98H | 18吋 | 235/60R18 103V |
17h吋 | 225/60R17 99V | 255/55R18 109Y | |
225/65R17 102V | 19吋 | 235/55R19 105V | |
235/55R17 99V | 265/50R19 110Y | ||
235/65R17 108V | |||
18吋 | 235/50R18 97V | ||
235/55R18 100V |
為應證UC6/UC6 SUV的性能表現,並突顯優異之處,原廠規劃多項關卡,包含乾、濕地繞錐、操駕,還有制動性能與一般道路試乘等。沒有對比競品下得到的感覺相對抽象,而且關於性能優劣這件事,輪胎與車輛關係緊密相連、交互影響,懸吊衰退、煞車皮磨耗,甚至是底盤關節狀態都會改變結果。不過,就實際感受而言,UC6/UC6 SUV自身的表現已經足夠讓人點頭。
依照組別區分,首先登場的是濕地繞錐,使用車輛是Toyota Altis,不過場地出了一點小問題。不要看照片好像不是晴天,屏東的熱不用太陽幫忙,加上賽道柏油粗、空隙大,就算灑水車才撒完水,過沒五分鐘水也差不多乾了,場地頂多就是沒積水的微濕路面。
此條件之下,雖然可惜沒辦法詳盡感受UC6濕地操駕性能,也恰巧測試高速操駕反應,而UC6表現可圈可點。UC6是消費性經濟胎款,可同樣擁有品牌硬胎壁特性,於是UC6就擁有出色的側向支撐性,面對左右重心變換的反應很快,不會軟腳、不拖泥帶水。抓地力坦白說也不差,對UC6瞄準的消費族群來說肯定是夠用的,畢竟,如果三天兩頭要去繞錐、跑山,肯定會換上更強調運動性能的胎款。
接續在濕地繞追後,緊接著是乾地繞錐,使用車輛是Ford Focus。雖然都是繞錐,但乾地繞追關卡的錐桶擺放更貼近於金卡納,錐桶距離更近、路線安排也更刁鑽,對於支撐性和抓地力的考驗甚嚴。
乾地繞錐關卡路面乾的徹底,撕裂輪胎和路面間的關係,慘叫聲不絕於耳,但刁鑽的路線速度不快,還是沒辦法讓輪胎和路面分開,車輛依然有完整循跡性。
另外,說到金卡納,UC6體驗會隔天剛好是國產四門房車終極之戰的測試,試駕的Focus四門旗艦車型,原廠配胎正好是Continental UC6。而在歷經網友體驗和同事摧殘之後,檢查輪胎發現UC6的胎壁相當完整,進一步驗證UC6的胎壁支撐性,確保胎紋、胎膠性能可以發揮。
接下來的關卡就是抽象的部分了。兩輛車,都是Toyota RAV4,都裝配UC6 SUV,主要目的是要在賽道內體驗乘坐舒適性,其中還設計簡單的凹凸障礙,藉以感受輪胎在顛頗路面上的反應。
但是,賽道路面柏油顆粒較粗粗和一般路面不同,對舒適性而言影響很大,尤其不利於噪音,加上沒有對比,其實參考價值並不高,所以就不多說了。
進入濕地彎道關卡,同樣是針對UC6 SUV ,測試車輛分別是Toyota RAV4和Honda CR-V,並由大鵬灣著名的八字彎負責考驗。場地狀況和濕地繞錐關卡差不多,沒積水的微濕路面,但在高速和持續側向G力的催化下,對抓地力確有影響。
雖然品牌相當強調UC6和UC6 SUV濕地性能,但極限仍然存在,不論是RAV4還是CR-V,隨著速度持續加快,最終還是會失去抓地力,但只要稍收油門、速度降低,或是滑向稍微乾一點的路面,抓地力也會即時恢復,讓方向盤重新掌控循跡性。此外,UC6 SUV支撐性頗夠,反應自然快如UC6,沒有因為SUV造成的負擔受影響。
逐漸進入體驗會尾聲,倒數第二個關卡是煞車測試,測試車輛是Mitsubishi Lancer,場地是賽道外的水泥路面,但就像在賽道測試舒適性一樣,少了競品對比,參考價值並不大,畢竟踩了煞車,車終究會停。
不過,這個關卡有格外收穫。歷經上百次的煞車測試後,鑽石倒角胎紋起了效用,UC6的胎面磨耗狀況相當完整,沒有出現任何捲邊。
最後的一般道路駕乘體驗選在環湖道路,測試車輛同樣是Mitsubishi Lancer,是個相對輕鬆的環節,而且是在相對細膩的柏油路面上,UC6表現挺不錯,平滑而且安靜,至於震動和起伏的吸收,不知道是懸吊還是輪胎的功勞,總之伴隨冷氣和悠哉的氣息下,這趟簡單的環湖測試在舒適的狀態下結束,也替整天的測試畫下句點。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bit.ly/2Hzdmj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