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日 星期四

MOBILE01新聞 2019 HONDA CBR650R & CBR500R 賽道試駕 全面進化運動風格 百家樂 http://www.iwin9418.com

2018 年底米蘭車展,本田除了推出 CB650R 全新改款街跑之外,對於系出同門的 CBR650F 也正式升級為 CBR650R,擁有與 CB650R 相同能降低油耗的並列四缸引擎,配備 A&S 滑動式離合器與升級 SHOWA 倒叉組,副車台長度也同步作出調整,整體更有運動風格,與 CB650R 不同的地方在於 CBR650R 擁有衝壓進氣空濾箱組。

CBR500R 則是引擎油耗降低,中轉速域扭力提升,並首次標配 A&S 滑動式離合器,兩者共通點在於外觀的造型,與自家運動旗艦車款 CBR1000RR 非常相似,若不從車身細節辨認,單以車頭來說,三款車幾乎如出一轍,同樣都是 LED 對稱式大燈組,可見本田家族化車體的精神貫徹。

2019 HONDA CBR650R & CBR500R 賽道試駕 全面進化運動風格

本次在台灣本田重機的邀請之下,我們前往麗寶卡丁車賽車場進行賽道試駕活動,雖說本次安排的拍攝時間很充裕,但是受到天候影響,試駕並無法全面感受賽道騎乘心得,有機會的話我們也會另外安排公路試駕分享;關於上一代的 CBR650F 賽道試駕,大家可以先看一下舊的車款表現,試駕分享可以點選這個連結,至於上一代的 CBR500R,也可以點選這個連結看試駕報導,複習完成之後,就讓我們來看看嶄新的 2019 CBR500R 以及 2019 CBR650R 吧!

2019 HONDA CBR650R 介紹

左側
右側
車頭
車尾
首先看到 CBR650R 的車體四向圖,CBR650R 是嶄新偏向運動化騎乘的並列四缸車款,CBR 血統從車身上的許多特點就能看到,像是 V 型的車邊線條勾勒,以及全新的車頭造型設計,同時把手的高度也從原本高度降低一些,為的就是讓騎士能夠更運動化地騎乘車輛。
比例側面
比例正面
車輛大小與騎士比例比較,圖中騎士身高為 173cm / 70kg;本次 CBR650R 與 CB650R 採用相同的理念設計,所以在座高維持 810mm 的情況下,腳踏位置後移3mm 與上移 6mm,但把手的位置調整得更激進,較 CBR650F 位置向前 30mm 與向下 30mm,整體騎乘姿勢變得更低趴,更有利於高速時的騎乘上半身下壓需求。
CBR650R
車頭
風鏡
LED大燈
對稱雙燈
進氣口
前方向燈
車款認明
側邊線條
CBR650R 從車身的設計來說,與 CBR1000RR 真有幾分相似之處,車頭燈同樣使用雙 LED 對稱式大燈組,但後照鏡與車頭風鏡就有些差異存在,風鏡整體角度較高,不過頭燈下方隱藏著這次的大改重點,那就是衝壓進氣口,與 CBR1000RR 相同,在高速時的騎乘可讓空濾箱壓力增加,雖然沒有數據直接說明增壓幅度,但是本田表示有一定的增壓效果,另外車頭的整流罩延伸至側面,還有設計新的擾流方式,除了可維持造型之外,還能避免引擎熱氣直往腳部吹拂,提升騎乘舒適度。
前輪組
前輪制動
前倒叉
不可調整
這次 CBR650R 的前輪框,也與 CB650R 相同,使用新的 Y 字形五幅十肋框,並搭配 SHOWA SFF 41mm 倒叉組,倒叉的外管還特別改以金色為主,讓前叉的視覺效果更有運動風格,SFF 擁有更佳的前輪支撐性能,不過可惜的是並未配有可調機制;前輪制動系統為 NISSIN 的輻射固定對四活塞,搭配 310mm 浮動式碟盤組。
騎士視角
左把手
儀錶板
右把手
騎乘視角方面,CBR650R 的把手角度向下並向前延伸了 30mm,所以把手比起 CBR650F 更適合運動騎乘,左邊把手的開關組有方向燈、喇叭與遠燈/近燈/超車燈開關之外,還有 HSTC 循跡控制系統的開關與警示燈開關,中央儀錶板也與 CB650R 相同,使用高反差顯示的全數位液晶儀錶板,並內建超轉燈以及最高轉速延遲顯示功能,右邊把手僅有引擎運轉/熄火開關與電啟動開關。
側邊整流罩
水冷排
引擎右面
引擎左面
CBR650R 同樣是使用一具代號 RH03E 的並列四缸引擎,最大馬力與最大扭力在台規數據下為 75HP @ 9,000rpm 以及 6.1kg-m @ 8,000rpm,並列四缸引擎能夠獲得飽滿的引擎聲浪,雖然數據較國外版本下修不少,不過依然還是兩面刃,想要獲得原始馬力就不可能通過國內環保法規,想要能在台灣買到就只能降馬力,至於是否能夠恢復,小編只能說這留給大家去經銷商問問囉!另外也可以從這邊看到水冷排的散熱孔,也就是兩側位於紅線前方的散熱孔,透過這邊的散熱孔設計以及後方的擋板,熱氣能夠從散熱孔排出,不會直接往膝蓋與小腿吹拂,可提升騎乘舒適度。
油箱組
油箱線條
油箱蓋
鎖頭組
油箱的總容量則是 15 公升,油箱上的線條設計也呼應著車身本身的造型,鎖頭則是放在油箱前端,不再是放在三角台上,除了有 H.I.S.S. 晶片防盜鎖之外,其餘就只有電門啟閉死與龍頭鎖功能,並無警示燈段數。
坐墊組
後座造型
側邊設計
後牌照架
後方向燈
坐墊座高為 810mm,一樣使用前後分離式設計,扶手隱藏於後座兩側下方,並且前後座墊都有紅色縫線,後座下方的尾燈則同樣使用 LED 燈組,並採用半橢圓形設計,上下方均為尾燈,煞車時中央會亮起,向後延伸的牌照板上則是有增加擋水板,避免後輪捲起的水花直往後座背上送,同時 LED 方向燈與 LED 牌照燈也位於此處。
左邊腳踏
右邊腳踏
左右腳踏的位置與上一代的 CBR650F 相比,角度有上移並且往後移動,檔位方面一樣是使用六檔往復式,並且可選配原廠的進檔快排,而這次在 CBR650R 上也有加入 Assist & Slipper Clutch 輔助滑動式離合器,可在退檔引擎煞車過重時自動緩衝,同時在抓拉離合器的握力也減輕約 12%。
排氣管組
車殼透視
前段造型
排氣管前段同樣是非常漂亮的構型,不過因為整流罩的包覆,所以並不那麼明顯,但 CBR650R 依然在整流罩旁刻意鏤空,讓漂亮的前段能夠露出,尾段方面一樣是下置右出排氣管,角度與 CB650R 相同,刻意將出口向上調整至 35.4 度角,外觀方面看起來更有競技感。
搖臂左面
後避震器
搖臂右面
後輪搖臂同樣是粗壯的搖臂設定,不過在搖臂的固定座,也就是避震器的魚眼座部分有新設定,所以在搖臂的運作穩定度上有助於提升後輪循跡性,並且後輪的避震器也在此處,置中於搖臂上方,雖然沒有多連桿懸吊系統,但是騎乘時的穩定感依然是足夠,至於後輪框的造型同樣是使用 Y 型五幅十肋設計,減輕重量並增加帥氣度。


後輪的制動系統為 NISSIN 單向單活塞浮動卡鉗,搭配 240mm 的固定碟盤,順帶一提,CBR650R 與 2018 年以後的 CB650R、CB1000R、CRF1000L 以及 GOLDWING 相同,都配有 ESS 緊急煞車警示燈組,當煞車的減速度強烈到後方有可能追撞時,會自動啟動所有方向燈緊急閃爍,以提醒後方來車,增加安全性。

2019 HONDA CBR500R 介紹

左側
右側
車頭
車尾
今天第二輛試駕介紹的車款,就是同樣於 2018 年底米蘭車展推出的 2019 CBR500R,CBR500R 是本田推出的並列雙缸車款,從當時與 2013 CBR1000RR 類似的車頭設計,改為後期較銳利的車頭,並隨著這次的 CBR 系列家族化設計,改為與 2017 CBR1000RR 相似的車頭樣式,同樣的設計理念「鋒利 & 楔形」也能在這次 CBR500R 的側面看出端倪,值得注意的是把手已經從原本的三角台上挪至三角台下,因此騎乘姿勢也完全向前並向下傾斜,增加運動騎乘風格。
比例側面
比例正面
車輛大小與騎士比例比較,圖中騎士身高為 173cm / 70kg;由於騎乘把手的位置變更,讓騎士的上半身角度向前傾斜約八度左右,座高則是較親民的 785mm,對於身材嬌小的騎士來說也比較不會構成壓力。
CBR500R
車頭造型
風鏡
LED燈組
前方向燈
側邊線條
2019 CBR500R 車體的設計同樣與 CBR1000RR 有幾分相似之處,車頭燈同樣也是使用對稱式的 LED 雙大燈組,下方也有類似衝壓進氣造型擾流片,風鏡角度與上一代相同,不過因為車頭的造型變更,所以擾流效果應該會有些不同,車輛側面則是有著 CBR 字樣以及黑白線條搭配,並且全車也都使用 LED 方向燈組。
前輪制動
前輪輪框
前輪土除
可調預載
前輪輪框造型與上一世代相同,並且使用 17 吋輪組,前輪制動系統為 NISSIN 的單向雙活塞浮動卡鉗,搭配 320mm 的固定式碟盤,同樣也是搭配 41mm 的正立潛望式前叉,並且可進行預載調整,前輪土除上還有特別鏤空造型,讓前輪土除看起來不會過於厚重。
整流罩設計
擾流翼概念
側面難以發現
剛剛提到的車體整流罩方面,雖然 CBR500R 的車體整流罩看似只有車頭做出變更,不過因應最近大家都喜歡在車上加上「那一片」,就是擾流片啦!所以 CBR500R 在擾流罩下方也有多出一片擾流片,雖然沒有實質作用,但造型看起來就是帥氣大加分啊!
騎士視角
左把手
儀錶板
右把手
騎士視角方面,CBR500R 在把手的位置做出調整之外,新的儀錶板也與 CBR650R / CB650R 造型與功能相同,不過因為 CBR500R 並無 HSTC 循跡控制系統,儀錶板少了 HSTC 的警示燈號之外,左邊把手開關前端變回超車燈開關,同時因為 CBR500R 引擎使用並列雙缸引擎,最大轉速範圍也與 CBR650R / CB650R 不同,右邊把手也改為引擎運轉/熄火、警示燈開關與電啟動按鍵。
引擎右面
水冷排
引擎左面
471c.c. 的並列雙缸水冷引擎是 CBR500R 的核心,台規版本反而高出歐規馬力,最大馬力為 49.6hp @ 8500rpm,最大扭力則有 4.6kg-m @ 6500rpm,這是因為台灣規格版本排氣管依然使用舊款,雖說造型沒有新款帥氣,但是馬力比歐洲大就是較特別,另外一方面同時也是因為歐洲將 CBR500R 馬力刻意設定為 35kW 以符合歐洲 A2 駕照需求,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動力差異性存在。
油箱組
油箱蓋
油箱的造型透過上方線條勾勒,成為更有運動感的油箱設計,油箱總容量為 17.1 公升,在經濟部能源局的測試之中,CBR500R 油耗更從上一代的 27km/L 降低至 32.0km/L,換算下來是 18.5% 的優化,並且一桶汽油能行駛近 547 km,之所以能變得更省油,是因為本田將 CBR500R 的引擎齒輪箱、空濾與曲軸位置感知器都有提升,讓燃油可以更有效率的燃燒。
坐墊組
後坐墊
隱藏扶手
坐墊方面,CBR500R 維持 785mm 低座高設計,加上雙缸造就的窄車身,騎士乘坐時不易感到疲憊,而且在上一代就導入的兩側進氣口造型,在本次的 2019 CBR500R 上依然繼承著,前後座分離可透過鑰匙轉開,改為單座蓋或者其餘配件等,後座的扶手除了看得到的皮帶之外,坐墊兩側還有內藏的扶手空間。
尾燈組
後方向燈
牌照架
尾燈組與方向燈同樣也是 LED 款式,也就是說 CBR500R 同樣也是全車 LED 車款,牌照架鋁合金依然看起來誘人,以原廠品塑造改裝風格效果。
左腳踏
右腳踏
左右腳踏組則是維持原本的角度以及設計,同樣是往復六檔設計,不過有趣的是因為加入了滑動式離合器,所以左邊離合器拉桿的操作比起上一代負荷減少 45%,有助於提升騎乘舒適度。


接下來就是大家最好奇的問題了,為什麼新款的 CBR500R 依然配備舊款的排氣管呢?台灣本田解釋是說,這是因為台灣法規要通過較為嚴苛,使用舊款排氣管才能通過法規驗證,並且因為使用舊款排氣管,所以馬力與扭力數據均比歐規版本還要大上不少。

搖臂左面
後避震器
多連桿懸吊
搖臂右面
後輪同樣是使用 17 吋輪組,並且在搖臂與懸吊方面,CBR500R 依然用上 Pro-Link 多連桿懸吊系統,提供後輪懸吊穩定且容易操控的路感,避震器方面則可進行多段的預載調整,以這方面來說 CBR500R 其實非常具有競爭力也非常有誠意。


後輪制動系統則是使用 NISSIN 單向單活塞浮動卡鉗,搭配 240mm 固定碟盤,並且同樣也有 ESS 煞車燈警示系統,當急煞車時全部的方向燈會進行快速閃爍,以警示後方來車。

CBR650R & CBR500R 賽道試駕


本次在台灣本田的安排之下,特別於昨日前往麗寶卡丁車賽車場進行賽道試駕,但是就如同各位所看到的,當日下起不小的雨勢,所以試駕過程並無法像以往全力感受車輛的動力表現,不過在車輛的騎乘感受與電控細膩度等等,依然能在雨天中進行體驗,所以試駕的心得分享會與以往稍有不同。


首先試駕的車款是 CBR650R,由於上個月才剛騎過 CB650R,同時我們也已經知道 CBR650R 與 CBR650R 雖然有著相同的引擎與相同的車台,但是在騎乘姿勢以及動力表現上,CBR650R 動力曲線是比 CB650R 來得更偏向高轉速騎乘,這點設定與上一代的 CBR650F 與 CB650F 似曾相識。


但是說到彎道的穩定性,CBR650R 絕對比起上一代的 CBR650F 優異不少,除了 SHOWA SFF 倒叉看似強勁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在車輛的穩定性方面,讓 CBR650R 回到那種以穩重為主的運動風格,而不是 CBR650F 那種偏向旅跑的全舒適調性。


加速表現礙於天氣因素,雖然能夠嘗試一至二檔,但是也僅只於此就得煞車進彎,拉轉的表現反應速度較以往似乎稍稍快了一點,換檔後的銜接點也比較容易掌握到,騎乘的難易度是比上一代下降許多,所以新手也能夠很快適應 CBR650R 的引擎特性。


煞車性能也因為天氣的關係,我們無法使用到比較強烈的煞車,因為除了賽道的狀況不理想之外,ABS 系統也會比以往在賽道體驗更早介入,不過倒是可以發現到 CBR650R 的 ABS 與 HSTC 反應速度雖沒有歐系車如此靈敏,卻也比以往的日系電控提升不少。


CBR650R 整體感受很值得玩味,騎乘姿勢的激進風,以及車身配備的整體提升,CBR650R 都是面向更年輕的族群,希望能提供首購族一輛配備優異的並列四缸車款。


那麼 CBR500R 呢?有了 CBR650R 還需要 CBR500R 的存在嗎?其實這就是抉擇問題了,首先 CBR500R 的稅金較 CBR650R 省上兩個級距,再來就是保養方面少了一組來令與 160 後胎,這些都是預算有限的消費者會在意的項目,可是這並不代表 CBR500R 這次只是換個外觀,內在都沒有強化。


在內在系統的強化反應上,CBR500R 的離合器操控的確輕了一些,可是相對來說引擎的調性也有改變,從以往的著重中低轉速域,提升至高轉速更亮眼的表現,也就是說更適合運動化的騎乘。


車輛的左右操控性部分,則是維持以往的靈活與輕鬆,畢竟是並列雙缸車款,整體質量重心就與並列四缸車款有著明顯差異,所以如果喜愛更靈活的操控,CBR500R 會是比 CBR650R 來得更輕巧些。


但是這一代的引擎在齒比上似乎有調整,一檔高轉升至二檔後,很快就會進入二檔的紅線區,逼迫騎士要馬上換進三檔,在上一代的 CBR500R 似乎沒有這樣的調整,這部分小編還會再持續向原廠追蹤舊有的齒比以及新的齒比。


另外就是把手的調整,儘管有向下調整高度,但把手的寬度還是算寬,所以就如同這張圖可看到的,在大直線趴車時雙臂是略為張開的,雖然這樣的影響並不會造成運動騎乘的不順利,也可以從這邊理解到本田設計車輛時,還是希望能以道路騎乘舒適度提升為主,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把手角度調整。



 
2019 HONDA CBR650R 規格表
引擎:RH03E 水冷雙凸輪軸 DOHC 並列四缸引擎
缸徑x行程:67.0mm x 46.0mm
排氣量:649c.c.
最大馬力:94HP @ 12,000rpm(海外數據)
最大馬力:75HP @ 9,000rpm(國內數據)
最大扭力:6.53kg-m @ 8,500rpm(海外數據)
最大扭力:6.1kg-m @ 8,000rpm(國內數據)
壓縮比:11.6:1
供油系統:HONDA PGM-FI 全電子噴射系統
變速系統:濕式多板輔助 & 滑動式離合器,六速往復檔
傳動方式:鏈條傳動
車台:鑽石型鋼管車台、鋁合金後搖臂
前懸吊:SHOWA 41mm SFF 倒立式前叉
後懸吊:單槍中置預載可調後避震
前輪煞車:雙 NISSIN 對向四活塞輻射固定式卡鉗,碟盤直徑 310mm
後輪煞車:單 NISSIN 單向單活塞浮動式卡鉗,碟盤直徑 240mm
前輪尺寸:120/70ZR17 M/C (58W)
後輪尺寸:180/55ZR17 M/C (73W)
防鎖死煞車:HONDA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搭載
長度x寬度x高度:2,130mm x 750mm x 1,150mm
軸距:1,450mm
座高:810mm
裝備重量:207kg
油箱總容量:15.4L


 
2019 HONDA CBR500R 規格表
引擎:水冷雙凸輪軸 DOHC 並列雙缸引擎
缸徑x行程:67.0mm x 66.8mm
排氣量:471c.c.
最大馬力:46.9HP @ 8,600rpm(海外數據)
最大馬力:49.6HP @ 8,500rpm(國內數據)
最大扭力:4.38kg-m @ 8,500rpm(海外數據)
最大扭力:4.6kg-m @ 6,500rpm(國內數據)
壓縮比:10.7:1
供油系統:HONDA PGM-FI 全電子噴射系統
變速系統:濕式多板輔助 & 滑動式離合器,六速往復檔
傳動方式:鏈條傳動
車台:鑽石型鋼管車台
前懸吊:41mm 正立式預載可調前叉
後懸吊:單槍中置 Pro-Link 多連桿預載可調後避震
前輪煞車:單 NISSIN 單向雙活塞浮動式卡鉗,碟盤直徑 320mm
後輪煞車:單 NISSIN 單向單活塞浮動式卡鉗,碟盤直徑 240mm
前輪尺寸:120/70ZR17 M/C
後輪尺寸:160/60ZR17 M/C
防鎖死煞車:HONDA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搭載
長度x寬度x高度:2,080mm x 755mm x 1,145mm
軸距:1,410mm
座高:785mm
裝備重量:193kg
油箱總容量:17.1L

Let's block ads! (Why?)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bit.ly/2IUJJL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