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E接環的使用者久等了!售價三萬的 24-70mm f/2.8 鏡皇終於來臨!我們等這一刻等了三年,大概是從 Sony 在2016年推出最高階的 24-70mm f/2.8GM 開始,就開始逐漸有網友一直敲碗在等 Sigma 發表這顆E接環原生的 24-70mm f/2.8。中間歷經 Sigma 發表 EF/F 接環的 ART 系列2470,也走過山木社長宣布即將全線開發E接環原生鏡的喜悅,現在終於讓我們等到了,這一刻真的等好久啊!
過去我曾經在其他文章中說過:
「你要24-70mm f/2.8,就選價格破六萬的24-70mm f/2.8GM,你要輕巧就選24-70mm f/4Z,但光圈就會縮水一級。」在當時這句話是替Tamron的28-75mm f/2.8鋪路。但如果我就是想要24-70mm,但口袋實在沒辦法拿GM近7萬塊出來買一顆鏡頭呢?Sigma終於對此做出了回應,在去年年底終於正式推出的E接環的中焦段鏡皇24-70mm f/2.8 DG DN。
各位如果對Sigma推出的24-70mm f/2.8有興趣,想要搜尋一下Sigma 24-70mm f/2.8的鏡頭,可能會發現有兩款,分別是:
- ART 24-70mm f/2.8 DG OS HSM
- ART 24-70mm f/2.8 DG DN
坦白說,我剛開始搜尋時也還真有一點摸不著頭緒,因為產品名稱裡不會直接標示接環。簡單介紹一下,DG OS HSM的版本在2017年推出,是給Sigma/Canon/Nikon機身使用,這基本上是一顆數位單眼用的鏡頭(SA接環的也有無反);而DG DN這顆則是2019年推出,是原生的無反光鏡相機用鏡頭,接環是Sony E與Panasonic L接環。
怎麼分辨呢?Sigma的DN就是Digital Neo(這全名似乎對理解沒什麼幫助),意思就是無反光鏡專用鏡頭;而DG是Digital Grade,意思是數位用鏡頭。OS是Optical Stabilization光學手震補償,HSM則是Hyper-Sonic Motor,也就是說SA/EF/F接環的那顆同時具有光學防手震與超音波馬達,而這次推出的E/L接環的沒有防手震。
這顆24-70mm f/2.8跟SA/EF/F接環的鏡頭,只是換了接環而已嗎?從外觀來看不準,我們不妨從鏡片的結構來看看:
24-70mm f/2.8 | E/L接環 | SA/EF/F接環 |
鏡片結構 | 15群19枚 | 14群19枚 |
特殊鏡片 | FLD x 6 SLD x 2 ASPH x 3 抗髒污鍍膜 納米多孔鍍膜 | SLD x 3 ASPH x 4 抗髒污鍍膜 超級抗反射多層鍍膜 |
從鏡片結構來看與圖樣來看,兩顆鏡頭還真的是很相似,不過那個FLD x 6是什麼意思?FLD的全名是"F" Low Dispersion?中文叫「螢石級特低色散鏡片」,我不知道為什麼只寫個"F",而不大大方方的寫下Flourite Like之類的字樣,但我知道FLD是Sigma最高階的消色散鏡片,具有類螢石的消除色差效果,然後E接環的這顆一口氣放了6片進去,另外一顆24-70mm f/2.8是1片都沒有。
6片是什麼概念?我們把Sigma官網上所有ART系列鏡頭翻出來看一下:
FLD鏡片數量 | ART系列鏡頭 |
0 | 18-35mm f/1.8 DC HSM 30mm f/2.8 DN 30mm f/1.4 DC HSM 35mm f/1.2 DG DN 50mm f/1.4 DG HSM 85mm f/1.4 DG HSM |
1 | 24-35mm f/2 DG HSM 35mm f/1.4 DG HSM |
2 | 24-105mm f/4 DG IS HSM 70mm f/2.8 DG Macro 20mm f/1.4 DG HSM 28mm f/1.4DG HSM 135mm f/1.8 DG HSM |
3 | 14-24mm f/2.8 DG HSM 50-100mm f/1.8 DC HSM 14mm f/1.8 DG HSM 24mm f/1.4 DG HSM 40mm f/1.4 DG HSM 105mm f/1.4 DG HSM |
4 | - |
5 | 12-24mm f/4 DG HSM |
6 | 24-70mm f/2.8 DG DN |
懂了嗎?這顆鏡頭所用的類螢石鏡片是Sigma ART系列中最多的,而我覺得也很有可能是Sigma整個品牌中最多FLD鏡片最多的鏡頭。所以我們應該可以完全不需要擔心它的紫邊表現。
這顆鏡頭的另外一個亮點是最近對焦距離,廣角端僅有18cm,望遠端也有38cm,最大放大倍率為0.34x。
鏡頭內部皆有使用防滴防塵的膠條,可以減少水滴或灰塵入侵的機會。
- AF/Mf切換鈕
- AF-Lock
- 對焦環鎖定鈕
一般的對焦環鎖都是怎麼設計的呢?通常都是設定在廣角端、鏡頭最短的位置。將鏡頭縮到最短之後就鎖上,但Sigma有一個比較特別的設計:
[embedded content]
鎖上之後,比平常轉對焦環的力量再多一點,就可以直接把鎖彈開。我覺得這是一個滿好的設計。變焦鏡頭用久難免會遇到變焦環變鬆的問題,把變焦環鎖上後你很有可能根本忘了有鎖,這時如果有重要畫面,那個鎖就會成為關鍵時刻的阻礙。如果我解鎖只需要稍微轉大力點就可恢復正常使用、不需要刻意去解開,就可以減少拍攝失誤的機會,我覺得是很棒的設計。
遮光罩的防滑性也做得非常好,下面跟卸除鍵在同一層的是橡膠,上面則是突起的紋路,兩者都有能夠有效的讓影師好抓,方便拆卸遮光罩。
其實這次測試想要使用6,100萬畫素的Sony A7RIV,不過這台相機目前還是太熱門,根本排不到借測時間,所以就還是借了4,240萬畫素的A7RIII,說實在這樣的畫質也已經非常好了。
● 銳利度 |
不少網友喜歡用MTF圖來判斷一顆鏡頭的好壞,上面兩張圖是有考慮繞射現象的MTF圖,下面是不考慮繞射現象(Sigma認為將繞射現象考慮進去會比較貼近實際狀況)。
縱軸的值越高代表畫質越好,橫軸的越大代表越遠離鏡片中心,通常中心是鏡頭畫質最好的地方,所以多數的MTF圖左上角都很高;右邊如果明顯的往下掉的話,代表鏡頭的邊緣畫質不佳。
從MTF圖來看,24-70mm f/2.8 DG DN鏡頭中央的重現能力有幾近封頂的表現。
不過MTF並不能完全代表一顆鏡頭的表現,上面兩張圖也就只有廣角端與望遠端最大光圈的圖表而已。那我想知道50mm在f/7.1的表現呢?沒得參考。所以實拍圖還是最直接的參考依據。以下舉幾個大家常用光圈在廣角與望遠端的實際拍攝讓各位參考。
廣角端:
ILCE-7RM3 24mm ISO100 f/2.8 1/2500s
[點擊下載]
望遠端:
ILCE-7RM3 70mm ISO100 f/2.8 1/3200s
[點擊下載]
銳利度的表現相當不錯,廣角端與望遠端都有不錯的表現。廣角端的中央到邊角,在光圈全開f/2.8時,中央根本看不出來與f/8有任何差異,而邊角的表現也相當不錯。望遠端的情況下,邊角畫質縮到f/4才會有比較銳利的畫質。
整體來說鏡頭只要是中央的畫質都非常好,是頂級鏡頭的水準,但望遠端的邊角,如果各位非常在乎的話建議至少縮1級光圈來獲得最佳的銳利度表現。
● 對焦速度 |
SA/EF/F接環的24-70mm f/2.8是使用HSM,也就是數位單眼時代常用的超音波馬達,對焦速度快,但拍影片因為馬達的特性沒辦法對焦很滑順;E/L接環版本的24-70mm f/2.8使用的對焦馬達是步進式馬達,好處是可以又快又滑順,適合拍照也非常適合錄影,這是無反相機世代所流行的對焦馬達。
[embedded content]
對焦速度的部分可圈可點,毫不拖泥帶水。
● 紫邊 |
見過相片中的物體邊緣有不該出現的紫色光嗎?那就是所謂的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在強光下的物體邊緣會特別明顯,若各位有戴鏡片眼鏡,可以用鏡片四周來看看電燈,想必就能夠明白。上圖是普通鏡片與ED鏡片在光線通過鏡頭後所產生的色差,因為光線是由不同波長的光所組成,而透鏡會因為不同波長的色光而會有不同的折射率,所以光線通過鏡片時不同波長(顏色)的光線就會被散開來,這種透鏡無法將所有波長的光線聚焦在同一點上的現象就被稱為色差。
世界上沒有一片完美的鏡片可以達到零色差,所以廠商想盡辦法開發低色散鏡片,他們使用不同的材質,或者是不同的表面製作技術,甚至是多片複合的鏡片來降低色散的產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尋看看鏡片降低色散的技術。
而Sigma 24-70mm f/2.8 DG DN,採用的是類螢石的超低色散鏡片FLD。螢石是目前相機市場中公認消除色散最好的鏡片材料,不過自然的螢石因為雜質多不適合使用,但使用人工螢石的成本又太貴,所以Sigma採用了消色散水準與螢石非常接近的FLD鏡片,可以在擁有高光學品質的同時,也讓鏡頭有相對合理的價格。
ILCE-7RM3 24mm ISO1600 f/2.8 1/3200s
這次拍攝測試的畫面,所下角是強光處,我們以720x480px裁切該位置看看。
Sigma 24-70mm f/2.8 DG DN下猛料一次用了6片FLD,經過實測可以說是根本看不出來有任何紫邊,非常厲害。● 耀光與鬼影 |
耀光與鬼影兩種現象是光線在鏡片與鏡片間,還有鏡片與感光元件之間反射所產生的結果。耀光會讓畫面的亮處會有一片降低對比度的情況,讓亮部附近的畫質不清楚;如果畫面中出現不該出現的圓形或不規則的光點就是鬼影(又稱光斑),鏡片上使用鍍膜就可以減少反射,讓耀光與鬼影出線的機率降低。Sigma使用了奈米多孔鍍膜來防止耀光與鬼影的發生。
● 邊角失光 |
邊角失光有各種不同的原因,但通常好發於大光圈鏡頭與超廣角鏡頭,光圈越大、角度越廣會越明顯,而且一般可以透過縮光圈來改善(屬於光學邊角失光,成因是到達邊緣的光線比中央的少),但如果是超廣角的緣故所造成的邊角失光則無法透過縮光圈改善(屬於自然亮度衰減,成因是光線入射角越大,影像邊緣就越暗)。
這裡我們分別就廣角端與望遠端,共三級光圈來看看邊角失光的表現。
● 口徑蝕 |
原本是沒有特別有興趣要做口徑蝕的,我們通常是在超大光圈鏡頭時才會測這個,而且哪顆鏡頭沒有口徑蝕呢?誒,話可別說得太早~
這顆2470在光圈全開的時候,畫面邊緣的光點只有少部分變成貓眼型。其實24-70mm f/2.8的鏡頭有這樣的表現並不算非常罕見,過去我們在24-70mm f/2.8大亂鬥的時候,其實發現也有少部分鏡頭有這樣的表現。但以上圖來說真的感覺滿不錯。
● 變形 |
鏡頭的變形成因,是鏡頭中央與畫面周圍的大倍率不同所導致的。通常廣角鏡頭會有由內而外凸的桶狀變形,望遠鏡頭則容易有由外向內凹的枕狀變形。而變焦鏡頭很有可能兩種現象都會在同一顆鏡頭上發生,變形也通常是變焦鏡頭會比較明顯。光圈大小並不會影響變形的程度,所以我皆取f/5.6拍攝。
- 廣角端
- 望遠端
變形的部分是小編這次有發現比較特別的地方。小編這次帶著鏡頭出國,結果沒有注意到機身設定雖然鏡頭修正有開啟,但沒注意到色散修正有開、邊角失光修正有開,但就是變形校正沒有開。所以我大約有1/4的照片都是未經校正的。
小編覺得變形校正未開的情況下,這顆鏡頭的桶狀變形是滿明顯的,文末有部分變形校正未開的照片,畫面中的直線出現了很明顯的彎曲。不過如果要解決這個情況,把變形校正打開就好了,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
● 星芒 |
星芒是光線通過光圈葉片時所產生的繞射現象,當光圈越小時就越容易產生星芒,能夠拍出星芒的物體有很多,基本上只要是強烈點光源大概都可以,例如太陽或者是夜景中的路燈(相對於夜晚,路燈也算強光),唯一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光點在畫面中不能太大或太小。
星芒也是許多人採買鏡頭時的一個指標,特別是拍風景常用的超廣角鏡頭。這裡我們拍攝2470鏡頭在廣角24mm端所拍攝到的星芒。
● 呼吸現象 |
呼吸現象的部分,小編在測試時有發現一些我不太有辦法解釋的狀況,於是小編在文章未完成時就請恆伸回報日本原廠,我想等日本Sigma那邊有正式的回覆之後再向大家回報我所遇到的狀況以及日本的回覆。待收到完整內容之後我再上來更新向大家報告。
坦白說,一開始聽到Sigma推出全幅無反專用的2470,第一個感覺是:「很大吧?」的Bigma刻板印象。Sigma的鏡頭為了想要在畫質與價格上做一個平衡點,所以通常會在體積與重量上犧牲。不過這次的24-70mm f/2.8反倒很中規中矩,重量830g,比Sony、Canon的都還要輕巧,Nikon的也大約只輕30g左右而已,算是有點出乎我們的意料。但其實要把一顆24-70mm f/2.8裝在無反身上永遠都還是會頭重腳輕的重就是了,只是相對沒那麼重而已。
在銳利度的部分,這顆2470有相當不錯的表現,在廣角端的銳利度就算是在光圈全開時可以從中央一路銳利度最邊角;而鏡頭的部分f/2.8幾乎與縮光圈無異;望遠端的邊角畫質也只需要縮一級光圈就會非常銳利。而其他部分如色散的表現也因為有高達6顆的「FLD類螢石鏡片」與超低色散鏡片SLD,在強光下也見不到任何色散(當然可能還是有數位校正的幫助),表現可圈可點。
這顆鏡頭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地方,它有相對輕微的口徑蝕,這也代表在夜間的光點散景不論在中央與邊角都能夠呈現接近圓形而非貓眼形。口徑蝕不能稱作好或壞,但我們可以說這顆鏡頭的表現滿特別的。
與Tamron 28-75mm f/2.8(A036)比較的一些看法
Sigma 24-70mm f/2.8這顆鏡頭,我想以它的接環、焦段、光圈與價格來說,對手就只有一個,就是價格與體積極具競爭力的Tamron A036,我們來做個規格上的比較。
全名 | Sigma 24-70mm f/2.8 DN DG | Tamron 28-75mm f/2.8 Di III RXD Model:A036 |
焦距 | 24-70mm | 28-75mm |
視角 | 84.1° - 34.3° | 75° - 32° |
光圈範圍 | f/2.8-22 | |
鏡片結構 | 15群19枚 | 12群15枚 |
光圈葉片 | 11片圓形 | 9片圓形 |
特殊鏡片 | FLD x 6 SLD x 2 ASPH x 3 奈米多孔鍍膜 | XLD x 1 LD x 1 ASPH x 1 Hybrid ASPH x 2 氟鍍膜 寬頻防反射鍍膜 |
最近對焦距離 | 18cm | 19cm |
最大放大倍率 | 0.34x(廣角端) | 0.34x(廣角端) |
自動對焦馬達 | 步進式 | RXD 快速寂靜步進式 |
| 無 | |
濾鏡口徑 | 82mm | 67mm |
體積 | 8.8x12.5c m | 7.3x11.8cm |
重量 | 830g | 550g |
上市定價 | NT$32,600 | NT$26,000 |
這兩款鏡頭其實定位不太相同,但事實是,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款鏡頭與Tamron A036定位相同的。犧牲掉一點點廣角,換到小體積、大光圈,同時又訂了新台幣26,000的定價,是它們上市時就賣到缺貨好幾個月的原因。但我們把他們放在一起的原因很明顯,就是因為價格。
我們認為這顆Sigma 2470的定位——甚至說是「假想敵」——應該是Sony 24-70mm f/2.8GM這個等級,一口氣使用了6片類螢石鏡片就知道他們在這顆鏡頭下的本很粗,其他如銳利度、對焦速度來說也非常好。以Sony 2470GM這顆要價67,980的指標鏡頭價格來說,Sigma 2470幾乎是對半砍的,當然是很便宜。
但換個角度來看,以A036差4mm而已,但硬是比Sigma便宜6,000元的定價來說,Sigma似乎貴了些,而且A036還更小更輕。我們要怎麼看Sigma的表現呢?
如果你要拿Sigma跟Tamron A036比CP值,這顆24-70mm f/2.8是絕對打不過它的。A036除了犧牲了24-27mm這個焦段以外,各位別忘還有很多規格上沒有的東西,例如作工較為平價的全塑膠外殼、RXD馬達對焦速度較為普通、散景有較為明顯的二線性。這些小地方都不會被規格表捕捉,只有實際摸過或測試才能比較出來。
在畫質上其實A036也有不錯的表現,但我覺得一分錢永遠是一分貨,Tamron A036很清楚消費者要的是什麼,它犧牲掉一些入門或中階消費者比較不是這麼在意的東西,全力攻打「輕巧」、「f/2.8」、「價格便宜」這三點。
但你一定知道,優秀的產品永遠是注重細節,A036沒有變焦環鎖定鈕、沒有AF-Lock鍵,它甚至連AF/MF的切換鈕都不見了,當然也沒有做工更好的金屬鏡身、更快的對焦馬達,當然還有Sigma全系列最砸重本的6片FLD鏡片。這些全部累積起來,其實就是一顆頂級鏡頭的水準,而且A036的28mm是永遠不可能拍到24mm的視角的。這些加起來才差6000塊,你說Sigma會比較貴嗎?我不這麼認為。
高水準但價格具有競爭力的鏡頭
整體來說,這顆鏡頭就小編的經驗來說不輸Sony 24-70mm f/2.8GM,在各項表現其實都應該可以做到近似的水準,但價格卻是GM鏡的一半。如果各位是相當在乎畫質的攝影師,但對於一顆鏡頭要花近七萬的價格會需要猶豫很久,請各位不妨試看看Sigma的品質吧!推薦這顆鏡頭給大家。
ILCE-7RM3 24mm ISO100 f/2.8 1/3200s
ILCE-7RM3 36mm ISO100 f/2.8 1/2000s
ILCE-7RM3 25mm ISO100 f/2.8 1/60s
ILCE-7RM3 67mm ISO100 f/3.2 1/320s
ILCE-7RM3 70mm ISO100 f/2.8 1/2000s
ILCE-7RM3 70mm ISO800 f/2.8 1/160s
ILCE-7RM3 24mm ISO1000 f/2.8 15s
ILCE-7RM3 24mm ISO400 f/2.8 20s
ILCE-7RM3 31mm ISO400 f/5.0 1/40s
現在的鏡頭多半要搭配數位校正,例如變形就是很明顯的例子。Sigma 24-70mm f/2.8這顆鏡頭如果不開變形校正,廣角端就是會有滿明顯的桶狀變形,右側的那條黑線是一道門。
ILCE-7RM3 29mm ISO100 f/5.0 1/250s
ILCE-7RM3 70mm ISO100 f/2.8 1/320s
ILCE-7RM3 41mm ISO100 f/3.2 1/200s
其實去美國整趟行程,前面有大約1/4的時間我是忘記開變形校正的。從這裡開始變形校正就持續開啟,所以畫面中這間房子才有較為明顯的直線。
ILCE-7RM3 36mm ISO1000 f/6.3 1/40s
ILCE-7RM3 67mm ISO100 f/3.5 1/200s
ILCE-7RM3 51mm ISO200 f/2.8 1/200s
ILCE-7RM3 70mm ISO1000 f/2.8 1/50s
ILCE-7RM3 56mm ISO1250 f/2.8 1/50s
ILCE-7RM3 65mm ISO4000 f/5.6 1/160s
ILCE-7RM3 63mm ISO12800 f/2.8 1/160s
ILCE-7RM3 24mm ISO1600 f/2.8 1/40s
ILCE-7RM3 24mm ISO3200 f/2.8 1/80s
ILCE-7RM3 24mm ISO8000 f/2.8 1/100s
ILCE-7RM3 40mm ISO4000 f/2.8 1/50s
ILCE-7RM3 24mm ISO640 f/6.3 1/125s
ILCE-7RM3 24mm ISO100 f/4.5 1/60s
ILCE-7RM3 33mm ISO100 f/4.5 1/60s
ILCE-7RM3 62mm ISO100 f/2.8 1/500s
ILCE-7RM3 26mm ISO100 f/5.6 1/60s
ILCE-7RM3 24mm ISO1600 f/3.2 1/30s
ILCE-7RM3 34mm ISO3200 f/2.8 1/160s
ILCE-7RM3 38mm ISO100 f/8.0 1/320s
ILCE-7RM3 70mm ISO100 f/2.8 1/2500s
ILCE-7RM3 32mm ISO100 f/7.1 1/320s
ILCE-7RM3 54mm ISO100 f/7.1 1/250s
ILCE-7RM3 67mm ISO100 f/7.1 1/800s
ILCE-7RM3 38mm ISO1000 f/5.6 1/200s
著名的布魯克林大橋拍攝點,下面根本全部都是人,滿...滿滿的人。
ILCE-7RM3 65mm ISO800 f/5.6 1/200s
ILCE-7RM3 70mm ISO2000 f/4.5 1/200s
ILCE-7RM3 24mm ISO12800 f/2.8 1/125s
等主人拍照的呆萌狗。
ILCE-7RM3 37mm ISO50 f/9.0 13s
ILCE-7RM3 40mm ISO12800 f/4.5 1/50s
ILCE-7RM3 24mm ISO100 f/22.0 152s
這張照片曝光了2分半,152秒。
ILCE-7RM3 60mm ISO100 f/6.3 4s
ILCE-7RM3 24mm ISO6400 f/2.8 1/50s
ILCE-7RM3 50mm ISO5000 f/3.5 1/40s
ILCE-7RM3 67mm ISO3200 f/3.5 1/40s
ILCE-7RM3 39mm ISO100 f/4.0 1/400s
ILCE-7RM3 40mm ISO3200 f/3.5 1/80s
ILCE-7RM3 24mm ISO1600 f/4.5 1/60s
ILCE-7RM3 36mm ISO125 f/7.1 1/50s
ILCE-7RM3 64mm ISO2500 f/5.6 1/125s
ILCE-7RM3 54mm ISO1600 f/7.1 1/125s
ILCE-7RM3 70mm ISO5000 f/7.1 1/125s
ILCE-7RM3 70mm ISO640 f/7.1 1/40s
ILCE-7RM3 49mm ISO1000 f/2.8 1/60s
ILCE-7RM3 36mm ISO800 f/2.8 1/5s
ILCE-7RM3 70mm ISO100 f/5.0 1/160s
ILCE-7RM3 41mm ISO100 f/5.0 1/800s
ILCE-7RM3 70mm ISO160 f/5.6 1/80s
ILCE-7RM3 70mm ISO100 f/5.6 1/125s
ILCE-7RM3 55mm ISO8000 f/2.8 1/100s
ILCE-7RM3 24mm ISO800 f/2.8 1/6s
ILCE-7RM3 70mm ISO1000 f/2.8 1/40s
ILCE-7RM3 24mm ISO640 f/2.8 1/5s
ILCE-7RM3 24mm ISO400 f/7.1 1/100s
-特別感謝Sony借用Sony A7RIII來做測試-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2Tllzh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