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5日 星期三

MOBILE01新聞 iPadOS試玩 iPad越來越筆電了嗎? 百家樂 http://www.iwin9418.com

這次蘋果將iPad的作業系統,獨立命名為iPadOS(但沒有數字版本),更突顯iPad需要一套它自己的觸控、輸入跟大螢幕介面。雖然獨立命名,但本質上它還是基於iOS13,對開發者或用戶來說,它還是使用iOS App,這點倒是沒有改變,因此iOS13上新增的功能,基本上iPad也能享用。
所有iPad Pro、第五代及第六代iPad(2017年及2018年)、第四代及第五代iPad mini(2015年及2019年)、第二代及第三代iPad Air(2014年及2019年),都可以在今年秋天更新到iOS13/ iPad OS。

iOS13部份的更新,可以參考我們的iOS13試玩,如更快的效能、深色模式、新的相簿、影片編輯、Reminder、新的分享視窗、mail裡的編排工具...等,在iPad更新後也都能取得,但不同的是iPad在大螢幕用多工、手勢操作,以及Apple Pencil應用有更多更新。

▌桌面

現在我們在桌面往左滑可以叫出Widget頁,iOS13後,Widget不再是獨立的一個頁,而會像這樣,像浮動面板一樣的形式存在,直橫的樣子不太一樣,更貼近Widget瞄一眼的使用情境。

▌Slide Over

在使用iPad時,我們可以把另一個程式拉到右邊,變成較小的,浮動的Silde Over,同時瀏覽,到了iOS13,我們可以同時把更多App放到側邊,就跟用iPhone一樣的手勢,透過左右滑、上滑停頓,可以切換不同App的視窗,更進一步多工。
滑動下方橫條切換程式
上滑後停頓開所有Slide Over

▌Slipt View分割畫面多工

iPad內建程式可以分割畫面雙視窗工作,這用戶應該很熟悉,到了iOS13這功能有更多應用。
首先如備忘錄、Safari、郵件、檔案...等,可以同一個程式,以不同分頁開雙視窗,雙視窗打字時,也可以把鍵盤縮小成浮動的,盡量不要影響瀏覽。
兩篇備忘錄
兩個Safari分頁
檔案App雙視窗瀏覽

同一程式開雙畫面,對iPad來說還是一個程式,在最近程式清單裡,也會保留雙畫面的狀態,切換回來還是多工中的樣子。

分視窗除了瀏覽,也會有雙邊交互編輯的需求,比方在備忘錄、寫郵件時,可以選取文字或照片拖曳到另一邊。

將文字從一封郵件拉到另一封
將圖片拉到另一篇備忘錄

不同App搭配的雙視窗更可以交互編輯,比方把檔案或Safari網頁文字拖到mail裡、照片拖到Google文件裡、iPad裡的影片拖曳複製到Google Drive….等。
檔案拉到郵件
相片拉到Google文件

▌兩種相加更多工

雙視窗跟多程式Slide Over是可以並存的,這樣就更多工了,比方把safari文字拖曳到浮動的備忘錄裡,或把多選檔案拖到浮動的Google Drive裡...等。
多選影片拉到Google Drive
選取網頁文字拉到Slide Over的備忘錄

內建程式看來多半是支援多工的,至於第三方,蘋果也有提供APIs讓開發者可以針對iPad加入相同/ 不同App交互編輯的功能,未來我們應該可以看到iPad上有更多多工的應用。
在看開發者文件時,發現蘋果還有提供APIs讓開發者做「Spring-loading」,可以先把想要移動的內容或檔案,放在Dock裡,在拖曳到想互動的App icon上,開啟,或移動檔案。

▌編輯文字時的手勢

iOS13的iPad新增了好幾種手勢,大部分都是在編輯文字時使用。
■ 比方在Safari側邊長按,就可以快速捲動網頁。
■ 現在要選取文字,通常是先長按,等游標出現後拖曳選整段或句子,iOS13 之後,直接輕輕長按後拖曳,就可以選取了。
■ 選取之後,三指輕輕放著往內抓一次就會拷貝,抓兩次則是剪下,要貼上,就一樣三指輕放後往外放。就可以貼上,若三指往左及往右滑,就是還原跟重做,這在可選取的地方多半可用,比方網址、郵件...都可。
■ 在郵件、訊息、備忘錄...等有清單的項目裡,兩指先輕放再往下拉,就可以快速多選取。
[embedded content]

▌檔案App

前面有看到檔案App或Google Drive可以雙視窗交互的例子,就要看到iPad上的檔案App更新了。
首先,除了現有的格狀跟條列瀏覽外,還會新增分欄瀏覽,就像在Mac裡Finder那樣,且在最後一欄還會顯示縮圖、資訊、建議可用的快速動作...等。同時也可以看到多了一個「以種類排序」。
分欄瀏覽
直接選擇延伸動作

如果是原來的顯示方式,則會集中在長按跳出的選單裡,這也是iOS13做的改變。

另外目前的檔案夾,可以複製、搬移,但不能整包分享,這到了iOS13後就會支援了,除了一般的分享,iCloud Drive也可以開共用,讓邀請的人,或所有知道連結的人可以共用這iCloud裡的檔案夾,等於可遠端分享或一起協作。選項裡也看到可以直接壓縮或解壓縮檔案夾了。

分享檔案夾
添加共享人員
選取共享類型

新檔案App也把掃描文件整合了進來。

另外一個可能很多人會歡呼的更新,就是iOS13的iPad,支援在檔案App裡看外接隨身碟或讀卡機的檔案了,不用透過廠商的App或是只能輸入照片,但是看來只限USB-C的iPad(目前是最新iPad Pro)。

接上鍵盤時,也可以使用組合快鍵。

▌Safari

在iPad OS上,Safari會自動以所謂的「Decktop-Classic Browsing」的方式呈現網頁,看起來就像是電腦版網頁,看來是iPad會預設自動開啟電腦版網頁,甚至會蓋掉原本會跳到行動版,或強制你用App瀏覽的網頁。比方之後你就可以用網頁開啟Google文件,而不是被強制要下載App,或試到像蝦皮購物,以及YouTube、Gmail..等Google服務,也可以用電腦版網頁呈現,不用再多一個切換的步驟,或被強迫要安裝App。
▼iOS12及iOS13打開YouTube網頁的差別。

又如Gmail,iOS12上會強制你要安裝App,iOS13就可以用網頁版的,若要在電腦版網頁上打字編輯,可以啟用縮小的浮動鍵盤,就不會遮蔽或讓工作空間變小。

跟iPhone一樣,iPad上的Safari也會新增下載中心功能,你可以在設定裡選擇下載存放位置,並在工具列上看到下載進度跟近期清單,點擊後可以直接打開寫註解再分享。

設定下載儲存位置
近期下載清單

iOS13之後,搭配實體鍵盤也可以在Safari上用快鍵,按住Command+Shift就可以叫出快鍵清單,非常多,有超過30種,比方option+上下鍵可快速捲動、Shift+Commad+T重新打開剛關掉的網頁...等,基本上跟Mac一樣。

此外蘋果也發佈新的PencilKit開發工具,這是要讓更多第三方App不僅支援Apple Pencil,還可使用蘋果設計的Apple Pencil工具箱,有一樣的筆觸體驗。

新的工具箱目前內含的筆刷一樣,但變成一個懸浮的介面,可以移動位置或縮到最小,在第二代Apple Pencil也可以搭配點兩下筆桿的動作。

其他如新的起始頁,個別網頁設定相機、麥克風、位置...等權限,也會跟的iOS13一起更新。
還有,與iPhone一樣,之後iPad也可以下載、安裝喜歡的字型,如方正字庫、Adobe、Dynafont...等開發商之後也會提供字體庫供下載(雖然繁體中文不知道有沒有...)

▌所以iPad筆電化了嗎? 我認為它仍有獨立的角色

iPad的介面,有點漸漸向MacBook靠近,但因為iPad可以觸控又可以接鍵盤,操作的手法又更多。新的iPadOS又讓iPad看起來更有生產力,有鍵盤,可以程式多工,耗電表現也相當好,儼然像一台無風扇筆電。
這讓我聯想到高通這兩年在推的Windows on Snapdragon(簡稱Wos) ,在Windows筆電上,搭載Snapdragon處理器平台,讓這台筆電可以Always連線(以LTE),而且無風扇,低功耗。

但為iPad搭上鍵盤以及像MacBook的介面,他就是電腦了嗎?
我不認為,因為它畢竟是iOS,雖然它的iOS是一個效能可媲美筆電的作業系統,但程式還是要改寫才能符合平板的使用習慣(否則Adobe為何還要做一個for iPad的Photoshop?)
這也是我仍不認為iPad Pro可以取代筆電的原因,而且我們知道在正牌筆電上效率更高,當我需要趕著完成,或要進行一個長時且更多工的工作時,人們還是會趨向桌機或筆電(否則為何有iPad還是要假日進公司加班?)

追求輕量一直是消費者的需求跟所愛,iPad Mac化跟筆電行動化,都是一定要做的,但有趣的是,iPad Pro跟高通的Wos完全是兩種方向,

Wos 是為筆電OS穿上行動裝置外衣,本質跟生產力都是筆電層級。
iPad Pro是為行動OS穿上筆電外衣,本質跟生產力都是行動層級。(好,強大的行動層級)
沒有哪個好不好,只有不同工作型態跟份量,適合哪一種的問題。

▌所以蘋果用iPad生態拉抬Mac生態

那蘋果也會推出筆電OS,行動外衣的裝置嗎?
有啊,MacBook就算是,無風扇、長續航,只不過它是搭載intel Core處理器,不是ARM指令集的處理器,跑的是電腦版程式。
但iOS的生態系比較macOS的強大蓬勃啊,所以蘋果會不會推出搭載A系列晶片的筆電呢?
我不知道。
但已經有MacBook跟iPad Pro的前提下,我認為好像不需要(出了這樣一個產品不是兩邊都挨打嗎?)
或許也因此,蘋果打的算盤是借助iOS生態系的力量,帶動macOS的生態系(多一個收錢的地方),一種母雞帶小雞的概念。

在開發者大會上蘋果提出了「Project Catalyst」,iOS開發者只要在其中一個步驟,將iPad及Mac都打勾,就可以把iPad的App,輕鬆轉換成Mac原生的App,兩者共用一套Project跟Source Code,開發者日後要改版或更新,也不用做兩次。目前已有的案例比方Twitter、Tripit、極速狂飆 9...等,就以此讓自己的iPad App也適用於Mac。

這是個很好的方向,對iOS開發者來說,不僅可以跨入筆電領域,還能多一個收入來源。
但對消費者來說,好事是兩邊都可以有一樣的體驗,但有疑慮的地方是,會不會同一套程式,我在iPhone上要付一個訂閱費,在Mac上還要付一個?
若要增加一個負擔,可能為了工作需要咬咬牙還是會付,但是感覺會很不好,所以希望開發商們或蘋果可以對這種跨平台程式,思考出友善的收費方式,不要讓Project Catalyst的美意打了折扣。

#因為我訂閱了筆電App就沒錢訂Apple Music了喔...(威脅口氣)
#蘋果秋季還有一堆想要你付訂閱費的服務要上線呢
#大家有算過你一個月或一年要付多少訂閱費嗎?

Let's block ads! (Why?)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bit.ly/31bW9Vq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