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30日 星期日

MOBILE01新聞 Logitech MX Vertical 可以緩解手腕疼痛問題嗎? 百家樂 http://www.iwin9418.com

自從上次寫了《羅技MX Ergo 軌跡球可以緩解手腕疼痛問題嗎?》之後,小編就一直想要試試羅技的另一款高階人體工學滑鼠MX Vertical。不過因為台灣根本沒有引進這款,所以我沒有辦法像上次一樣直接跟台灣羅技借一支。所以這次我就直接趁電腦版編輯Dennis在美國出差的時候,請他幫我帶一支回來。這篇我要來跟各位分享,到底羅技MX Vertical能不能緩解我的手腕疼痛問題。

其實我的手腕疼痛問題已經能夠獲得解決,它是Microsoft Sculpt Ergonomic人體工學滑鼠,不過用在我的Mac上頭實在太容易lag,所以每次使用常常不過兩小時就讓我退回Mac的Magic Mouse,然後繼續覺得疼痛。所以根本來說,沒解決。

而我使用過滑鼠的經歷,還有羅技的MX Master,以及前些陣子介紹過的MX Ergo軌跡球。在此之前都是Apple Magic Mouse。

我不是個非用高階滑鼠不可的玩家,只是期待這些標榜著「人體工學」特性的滑鼠可以替我的手腕疼痛問題做個解決。平時也沒有使用電腦玩遊戲,上班時間多半坐在電腦前,一週會有約兩天外出拍照,基本上,可以說手腕疼痛的問題應該可以直接認定是使用滑鼠所引起的。而我每天都在長時間使用滑鼠工作,所以非要找到合適的滑鼠不可。

而在美國官網上看到MX Vertical的介紹,標榜著「減緩手腕疼痛」,根本是直接對著我的痛點宣戰。

[embedded content]
所以上亞馬遜、那個一捏、選了87美金的折扣價,然後還勾了Amazon Prime,限時送達再請同事帶回(然後再退掉Amazon Prime的試用)

標榜57°傾角的MX Vertical,可以降低10%手腕緊繃、減少手腕壓力、並且縮小4倍手腕移動距離。


連接方式有3:2.4G Unifying、藍牙,或者是直接使用USB Type C有線連接。


這就是所謂的57°傾角,相較於一般滑鼠基本上是垂直向下,壓力的位置都集中在手腕;MX Vertical則是試著要把壓力分散到手刀的位置下方。

話說,Vertical好像是90°的意思齁...


其實這顆滑鼠的功能並不多,上次我們介紹的MX Ergo的滾輪還有左右撥動的功能,但MX Vertical的滾輪就是...滾輪而已喔!


側面前後兩顆按鍵設計給大拇指按壓,總共有38項功能可指定。以我的手指長度來說,在自然放鬆的情況下,我的拇指只搆得到後面的那顆按鍵,所以我只將後面按鍵自訂為上一頁,前面那顆則完全不設定功能。


滑鼠正上方還有一顆功能按鍵,我將它設定為手勢按鈕,持續按壓搭配滑鼠移動方向,就可以產聲不同的功能。


從上方來看MX Vertical,真的是一支造型非常特別的滑鼠,有些奇怪,但也有些藝術特質,也是這個弧度特別吸引小編。


滑鼠身上的條狀紋路可防滑,但表面的圖層也具備了明顯的防滑效果,可以讓手掌毫無牢牢的握著MX Vertical。


從屁股看MX Vertical。


滑鼠底部。MX Vertical內建240mAh充電式鋰電池,官方數據說只要充電1分鐘,就可以連續使用3小時,將電完全充滿,則可以連續使用4個月。我是剛買啦,到目前根本還沒接上USB線過...

● 實際握持手感


其實我一直很期待垂直滑鼠所帶來的疼痛緩解。因為我長期使用Apple Magic Mouse的後果,導致大拇指下方到手腕處關節積水,我發現使用Magic Mouse這種特別扁型的滑鼠,手的壓力會落在右側的手腕,也就是小指下方的手腕。


會想要使用垂直式的滑鼠,就是期待它能夠讓手的重量落在「手刀」的位置,而非手腕上。但MX Vertical的57°傾角,其實不太能夠讓我把手的重心放在手刀上,手刀與桌面有接觸,但並沒有我想像中來得多。

但如果我硬是想要把手的重心壓在手刀上,那我的手會覺得舒服許多,但因為手掌會往右下滑,導致食指跟中指沒辦法正確的放置在滑鼠的按鍵與滾輪上(食指就會變成放在滾輪上)。反倒會因為舒適性而增加使用的困難度。


在抓握時,以人體工學設計造型打造的MX Vertical,反而讓我覺得滑鼠有些過於巨大,整個手掌心是被整顆滑鼠填滿的,讓我覺得有些不自在,但我想這是習慣問題握久就ok了。而原本我擔心MX Vertical的重量會隨著超大體積影響到重量,但實際拆包裝的時侯發現:其實MX Vertical很輕,我覺得重量並沒有造成我手部的困擾。


經過約一週的完整試用,小編覺得原先手腕的積水處的痠痛狀況消失,但反倒是其他地方出了問題。使用MX Vertical之後,手部的問題不是在單一個點上,反倒是我的手背出現了稍微的痠感,可能是因為過去完全不曾以這種57度的傾斜角度工作,我能明顯的感受到,我的手處於一種「對這種姿勢感受到不適應」的「缺乏肌肉記憶」的感受。

另外一個影響到的地方是下臂的內側。過去使用滑鼠都是下臂內側完整的貼平在桌上,但MX Vertical的握持法如上圖,你會變成下臂的內側與側面各半,所以不只是手腕呈現57度傾斜,就連整個下手臂的動作也會被改變。我覺得這樣的動作讓我覺得不太自在。


從側面看握持,小編手指頭短,所以你看我的大拇指其實只能剛好按到側面的前按鍵,後按鍵我覺得算是剛好的長度。我手指頭雖然短,但手長其實也是不算小的人,所以我認為手小的朋友可能會有點難駕馭它。


總結來說,這款以人體工學設計為出發點的滑鼠,我必須誠實的說它不適合我。使用一週之後,雖然原本的問題不見,但其他地方卻也有新的問題產生。我的手腕、手背並沒有在使用時感到放鬆,反而因為不習慣新的姿勢與角度而覺得緊繃。

雖然我的手不小,但連我在使用時都覺得自己的手如果能再大一些應該能夠更好握持。我猜這也可能是台灣羅技遲遲沒有將這顆鏡頭引進的原因之一—亞洲人的手比較小。


小編沒有外科醫師背景,只能就自己實際的感受做評論,然而每個人的身體結構不同,也會因為過去的習慣而有使用上的差異,所以這篇文章的使用心得真的只能作為參考。如果你對這款Logitech MX Vertical有興趣的話,請你最好先去找店頭,或跟朋友借來試試。

我連最講究人體工學的產品都試過了,接下來還可以找哪款產品讓我好頭痛,各位網友也在這條尋覓手腕疼痛解決辦法的路上嗎?下次如果有找到新的產品,再來向各位介紹看看。如果你有找到你理想中的滑鼠的話,也請不吝在留言區中分享唷。

Let's block ads! (Why?)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2XIIjed




MOBILE01新聞 穿越綠廊時光隧道,探尋阿凡達千年神木~拉拉喀斯神木群 百家樂 http://www.iwin9418.com

拉拉喀斯林道,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特富野村,緊鄰曾文溪源頭之一的特富野溪兩岸河谷溪旁
拉拉喀斯~山谷裡,鄒族語意"長滿杜鵑之地"

影片1~拉拉喀斯林道(首部曲),探尋千年神木群~
[embedded content]

影片2~拉拉喀斯林道(二部曲),探尋千年神木群~
[embedded content]

特富野平均海拔高度八百至一千公尺,是個淳樸的大村落。庫巴是鄒族政治訓練教育中心,代表鄒族文化與歷史傳承,還有幾間美麗的教堂。

主要產業有,竹筍(桂竹、麻竹、孟宗竹),和夏季的高冷蔬菜。自然景觀多在特富野山莊後的幾條山路和溪谷間,如水山古道、拉拉喀斯瀑布和百人洞、神祕谷等。

此次4+2車停林道下方,慢騎3.8公里,至特富野古道出口廣場休憩;也可直接開車至此。

雖是陡昇路段,較為辛苦,騎車、牽車陡上3.8k,沿途,巨木、竹林、綠廊髮夾灣道、壯觀岩壁、層層山巒~林相優美,細細品味,不能錯過這段。







沿途經過幾處工寮,處理採收的竹筍



特富野古道出口廣場


下滑約300公尺,叉路右側小徑進入

金黃落葉紛飛,形成落葉雨,輕踩踏板,輪動在雙軌林徑,滾動著落葉的沙沙聲,耳邊蟲鳴鳥叫聲從不間斷,穿越綠廊時空隧道,回到原始粗曠森林,探詢千年神木群。

騎車約2.5k,到達已廢棄山葵園工寮,單車停放工寮後面,開始步行

第一棵神木(4號),從第二工寮左側小徑進入

第二顆神木(3號),從第二工寮後方小徑,往上尋找,路徑已消失,攀爬藤蔓而上,在50度已上的斜坡上

繼續下切,往溪床~特富野溪是曾文溪雙源之一,溪床景致宜人,巨石、飄流巨木,清澈溪水、深潭、小瀑布羅列其間。必須攀爬~綿延巨石陣、高聳岩壁,需付出極大體力、耐力,和彈跳力、平衡力。



溪流盡頭,有一處小瀑布,再此休憩戲水

溪流右側有繩索,再向上斜坡攀爬,終可見超過三千年神木

1號神木為紅檜巨木,位於特富野溪上游的深山內,
海拔近一千七百公尺。這棵大型檜木樹圍超過24.75公尺,位置在傾斜超過40度的山坡,樹齡超過三千年以上,目前還繼續生長中,教人嘆為觀止


二號神木,就在溪流對岸山坡上,樹圍為20.5公尺

PS:紅檜與台灣扁柏在外表形態上,兩者略有差異,主要區別點可由樹冠、樹形、葉形及毬果等外表形態及出現之森林帶來區分。
樹冠:台灣扁柏呈圓錐形,枝下高較高;紅檜呈橢圓形,枝下高較低。
樹幹:台灣扁柏樹幹通直,樹皮厚且樹皮深裂亦較深;紅檜則樹幹偶有分枝,樹皮薄且淺裂。
幼葉:台灣扁柏白色氣孔帶明顯;紅檜則較不明顯。
樹心:台灣扁柏實心;紅檜易腐蝕而空心
毬果:台灣扁柏型狀較大,為圓球形;紅檜形狀較小,為橢圓形。
葉形:台灣扁柏葉先端較鈍;紅檜葉先端尖銳。

建議:枯水期限定

照片:Leo Liao 提供
攝影:登騎跑團

Let's block ads! (Why?)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2Xly14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