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1日 星期五

MOBILE01新聞 雖然力道不是很強 但SONY終於在Xperia XZ3上宣傳了AI 百家樂 http://www.iwin9418.com

不管消費者瞭解多少,AI已經變成現在賣手機一定要提出的一個名詞了,但也被提得太多,部知道大家看到手機上強調AI,會有多少感覺。
SONY Mobile總裁岸田光哉在昨天IFA的發表會上也提出「AI in Xperia」這個XZ3的賣點,包括新增了「AI側邊操控」、相機裡的「智慧啟動」。此外XZ3智慧場景模式新增了綠色辨識,也是AI的運用之一。
 

▌AI in 側邊操控


昨天的動手玩裡提到「AI側邊操控」有三種場景:
  • 任何時候敲兩下叫出快捷選單、
  • 相簿瀏覽器下滑返回(影片裡發現電子郵件好像也可以)、
  • 相機裡敲兩下拍照、錄影
[embedded content]

這功能並不是在側邊放了什麼感應器,它就是觸碰兩下曲面螢幕來啟動。
第一層有8個App捷徑,加一個全部程式,
第二層有三個開關,這也會隨著AI學習後列出,
第三層是通知、單手模式及設定三個工具。

 

跟AI最有關連的是第一層那8個App。
會出現哪些App? 可以根據需要自訂,但預設是以AI學習挑選,比方你放了每天固定要看的新聞、股市、遊戲App,自己用掉了3個,剩下的5個系統還是會根據AI設置。
都說AI學習,到底是學習哪些東西?
大致上有4種,一是最近7天使用過的程式,二是星期幾、時間,三是使用習慣/ 頻率,四是地點。

比方你經常在下班路上打開Spotify,那麼系統經過學習後,就會在偵測到你傍晚離開公司後,將Spotify推到側面選單裡,但如果也學習到通常禮拜五的下班路上,你會打開YouTube來看,那麼禮拜五的選單裡就會出現YouTube,然後週末的傍晚再敲擊時,選單裡可能看不到這兩個App。
系統會綜合這些條件來學習你的習慣,這已經超過單純偵測使用頻率來推薦的機制,而是以時間地點行為來預測,算是一個AI/ 機器學習的功能了。

▌AI in啟動相機


昨天因為現場的手機都綁了線,很難示範「智慧啟動」相機這功能,這裡用官方影片說明吧~
[embedded content]
當接近、加速感應器偵測到手機離開口袋,且橫向被拿了上來後,就會啟動相機,畫面上會有一個大圈,點擊後就可拍照。拿出來之後還有三重影像感測技術在對焦、判斷環境辨識智慧場景、偵測動作自動開預拍...等工作,這一連串動作要在短時間內精確反應。
不過這比較像是眾多感測器偕同工作,跟機器學習或AI,個人是覺得好像關連不大...

▌AI in 場景辨識


拍照的智慧場景偵測裡,也新增了兩個跟AI、影像辨識有關的功能。
一是拍過黃花綠葉的應該都知道,自動白平衡下整個色調會變冷、偏藍,畫面滿是綠葉時,顏色也很容易跑掉。XZ3上就新增了這個顏色辨識,就會自動調整白平衡跟曝光值。(管它AI不AI,個人覺得這真是個好功能)

又比方在陰天拍到大片天空時,一般測光可能會讓主體變暗,這次就在智慧場景裡多了辨識多雲陰天,讓主體跟天空都有正確的曝光。
很多廠商做的AI相機,都是影像辨識,偵測出拍攝的主題跟物件去調整,Xperia家在相機上使用AI的路線看來不太一樣,把重點放在辨識問題顏色、問題場景,然後從海量攝影作品裡去學習怎樣調才會好。

▌現在才提? 


其他廠商都大大宣揚AI,為何Xperia到現在才正式提出(而且感覺小小一部份)?
SONY Mobile產品策劃經理染谷洋祐在會後的聯訪中提到,
SONY家在十年前就把AI運用在Xperia手機上了(比方微笑快門),而且持續運用,後來不只拍照,如Battery Care也會學習用戶作息調整充電功率,不管幅度大小,深入多少,這些都是AI的運用。
之前並沒有特別提出將AI、人工智慧提出來,是因為在當時,這項科技並不為人熟知,
但現在每個裝置都在做AI,AI變成技術,也變成行銷詞彙,Xperia也在XZ3這時候向大眾溝通自家手機也有AI,但這時候才講,並不代表這時候才做。

▌Android 9不是就很AI? 


XZ3出廠就會是Android Pie/ 9。
Android 9是個非常大量使用AI驅動,讓手機更聰明、更快、更個人化的作業系統。
到目前為止,SONY在XZ3裡導入了AI電源管理(Adaptive Battery),以及螢幕亮度管理(Adaptive Brightness)、偵測旋轉*這些Android 9新增的功能,Google Assistant、利用Google Assistant做語音控制也是支援的,當然還有新作業系統提升了整體效能。

染谷先生提到,SONY會導入Google開發給Android 9的AI,也會開發適合自己產品的AI功能,兩邊會視需求平衡採用,但並不是所有Android 9有的AI功能,都會出現在XZ3上,一來Android 9還很新,有的Android 9的AI功能還沒推出(比方digital Wellbeing、Slice這些),有的開發資訊也還沒到達廠商這邊,二來自家有自家想要強調的功能跟策略,不會只依賴Google提供的AI功能。

*在Android 9裡,當你關閉螢幕自動旋轉後,螢幕會維持直向,但這時候若偵測到你將裝置轉橫了,或躺在床上導致手機方向跟著轉了,就會自動出現一個將螢幕轉橫的按鍵。

不過相較Android 9那麼深入的使用AI,XZ3的應用個人覺得就顯得保守。
但話說回來,很多透過AI做的改善,我們不一定看的見,比方調配電力,或是反映出來是小東西,比方下班時間自動跳出Spotify App,或拍小黃花時調整了白平衡,在我們眼裡不過是一瞬間,一個icon,一件理所當然的事,加上很多AI功能要養一陣子之後才會上軌道,
除了有個語音助理一直跟你講話外,好像很難有個讓感官很有衝擊的AI功能...

我部知道AI手機的終極目標是什麼,但應用AI,讓手機會學習、會辨識、會預測,然後像金秘書那樣什麼都幫你安排得妥妥當當,是很棒的事,導入AI應用,還是積極點更好~

#手機界的金秘書這梗好像不錯
#但我想沒人AI得過Pixel手機

Let's block ads! (Why?)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2PnoKQP




MOBILE01新聞 【e立淨】消毒噴霧製造機 #新鮮現做 #以水為原料 #工研院專利技術 #金點設計獎 百家樂 http://www.iwin9418.com

小朋友的抵抗力較弱,所以外出為了讓他避免細菌的侵擾,除了戴上口罩

我也會讓他使用消毒噴霧來消毒

但市面上的消毒水眾多,該怎麼挑才安全呢?

我個人是覺得勤洗手最安全,但有時候外出不是隨時想洗就能洗手

上回到乾唐軒店員們介紹我這款e立淨 消毒噴霧製造機,利用水+電就能製作出消毒水,無化學添加,也無防腐劑,比一般的消毒水更讓人安心

e立淨 消毒噴霧製造機,讓人出門前只要加入水即可即時製造,取得容易 ,安全、省錢又便利

e立淨的包裝簡單又有質感,送禮自用都適合 

每盒內有

e立淨消毒水製造機 X1 

7ml 隨身噴霧瓶罐 X1 

噴頭 X2 

USB充電線 X1(機器內建鋰電池) 

用說明書 X1 

活化晶球(唯一耗材) X1組 

測試試紙 X2入/組#A

e立淨消毒水製造機使用一般手機都通用的充電線,讓人充電更便利

殺菌效果經過第三方單位認證,有多項檢驗報告,純水製作,無添加藥劑,成本低廉又環保

附有消毒水專用測試試紙,讓人可自行檢測是否為足夠濃度的消毒噴霧

可把噴頭裝入消毒噴霧製造機中,讓人使用起來更便利,體積輕巧,讓人放在包包也不會覺得很笨重

瓶蓋還設計成漏斗狀,讓人在加水時更便利

第一次使用前,需先把ELECLEAN充飽電

充飽電之後就可以來製作消水

1.先把活化晶球放入消毒機中

2.在消毒機中加入20ml的水

3.開啟電源

4.待作用完成後可以使用試紙檢測消毒液的濃度是否足夠

呈現藍色是足夠的喔!

消毒噴霧使用範圍廣泛,不僅是寶貝周邊的用品,像是大人平常使用的手機也是很需要消毒一下

在手機表面輕噴消毒噴霧後,使用紙巾或衛生紙把消毒噴霧均勻擦拭即可,讓人使用起來更安心

像是寶貝感冒了,到診所看醫生,看完醫生後也別忘了幫寶貝手部消毒一下,避免寶貝把細菌帶回家

還有到大賣場,寶貝都很喜歡坐車子造型的購物車,但有很多小朋友坐過,而且一人換一人,所以自己幫寶貝消毒後再使用會更安心

因為自己製作的消毒水,只要有水的地方就能自己製作,所以寶貝到處噴我也不怕他浪費

輕巧便攜的e立淨,讓我隨時都能幫寶貝做好防護不求人

除了寶貝乘座的地方需消毒,使用手推車的把手也要好好的消毒一下,不然推車推一推又去摸寶貝,這樣反而很不好

寶貝們在外面玩積木玩一玩後,肚子餓了想要吃東西,廁所又離的很遠

也可以使用e立淨,幫寶貝的手部消毒一下,再讓他吃東西,避免寶貝把細菌吃下肚,超便利的

e立淨 消毒噴霧製造機,以水為原料,加水即可製作,能重覆使用方便又環保

讓我隨時都能新鮮現做消毒噴霧,不管是居家或是戶外都能幫寶貝們把關

本文皆為本人親自試用過後的體驗心得(非商業性質)僅供參考,產品成分及功效說明,引用商品或官網(含粉絲團)所載,不等於宣稱具有功效或療效,每個人使用習慣,體質膚質不同,實際效果依每人體驗為主。

Let's block ads! (Why?)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2PhGRre




MOBILE01新聞 [開箱] 沃坦多功能軍式相機包 Wotancraft Trooper shoulder bag (black) 百家樂 http://www.iwin9418.com

[unable to retrieve full-text content]

小弟最近拍照技術略有進步,被我家女王晉升為御用攝影師,每到周末假日只要有空就會隨女王出巡拍網美照,因此非常需要一個實用的相機包。沃坦這個台灣品牌小弟已觀望許久,過去總是欠缺一個敗家的理由,這次總算可...繼續閱讀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2opR4GJ




2018年8月30日 星期四

MOBILE01新聞 Toyota Auris搶先路試報導,車壇話題製造者帶來全新感受! 百家樂 http://www.iwin9418.com

現今路上常在「車聚」的Toyota Corolla Altis,當初在2001年宣布以國產車身份在台灣上市,加上又請來好萊塢巨星布萊德彼得拍攝亞洲版電視廣告,即使那時候網路媒體不像現今鋪天蓋地,但老實說當時剛進入汽車媒體的我已徹底感受到Altis的高人氣,因為親戚、朋友或是久未聯絡的小學同學,見面第一句話就是:這車找你買能比較便宜嗎?

直到現在,Corolla Altis歷經了兩次世代交替,連霸多時的銷售成績、驚人的二手車行情,以及許多「開不壞」的民間傳說,「神A」、「神車」的稱號成為本車的代名詞;然而這次的主角Auris已經有人叫它「新神A」,身為國內首度引進的Toyota進口掀背車,同時也是第一款TNGA世代產品的「完全體」,加上全車系標配TSS系統、87.9/91.9萬元的預售價,很明顯它就是針對Mazda 3而來,兩方陣營各有擁護者,使得Auris還未上市就已在論壇引爆話題。經過上一回在大鵬灣賽車場的首度接觸,我們這回特地在正式發表前再次取得試駕機會,針對上一次在賽車場未能體驗的項目為大家解惑,同時也舉辦一場專屬Mobile01網友的發表前搶先賞車會,藉由我們的試駕以及網友們的現場心得,Auris是否能滿足各界的期待?而許多人關心的動力加速表現、操控與舒適度、ACC系統是否為全速域?透過文章報導與影片,大家一起來深入了解吧!

各位網友可以先回顧上一篇報導:Toyota Auris上市前國內首試,準備震撼掀背車市場


若要探究和泰汽車為何要引進Auris,其實可以從許多方向來分析,我大致上分成「直接」與「間接」兩個因素;直接的因素無疑與主要對手Mazda 3有關,平常有關注每月的台灣汽車市場銷售數字就能發現,在進口車排行榜中,除了長期佔據榜首的Toyota RAV4之外,Mazda 3是另一款名次穩定、銷售數字也很出色的進口車, 而正好Toyota Auris在今年三月日內瓦車展推出大改款車型,而現行版Mazda 3則走入產品世代末期,趁此時積極搶市可說是符合天時地利。

而所謂的「間接」因素,一是與國人愈來愈喜愛進口車,二是為了將來的TNGA國內產線而鋪路;前陣子曾傳出政府打算調降進口車關稅的政策,如此一來對於國產車無疑是一大打擊,但與其等著政策改變不如預先佈局,加上進口車身份的RAV4帶來絕佳的銷售成績,也為Auris的引進打一劑強心針;此外,隨著Toyota推出愈來愈多的TNGA新世代車型,這也代表未來Toyota國產車也勢必走上世代更新之路,下一代Corolla Altis絕對也是TNGA陣營的重要車型,而身為Corolla掀背版本的Auris,就等於是開闢市場的先遣部隊。


將在9月10日發表的Auris,目前規劃分成「尊爵版」與「旗艦版」兩款車型,其中TSS系統、七具氣囊、恆溫空調、跑車式座椅都是雙車型的標準配備,預售價多4萬元的旗艦版還增加18吋鋁圈、車側盲點警示系統、雙區恆溫空調、方向盤換檔撥片、HUD抬頭顯示、液晶儀錶板等配備,從價格策略看來,總代理希望消費者直上頂級款的意圖十分明顯,我們也整理了比較表格,各位可以藉此了解兩車型的配備差異,以及Auris與同級車款的體型比較。



從表格中可以看到,現今許多消費者重視的ACC、主動式預警煞停等功能,全都整合於TSS系統中而成為Auris的標準配備,再從車身尺寸規格、售價分佈來看,Auris的同級對手除了Mazda 3、VW Golf、Subaru Impreza之外,國產版本Ford Focus也有望在推出大改款車型之後,也會推出更完整的主被動式輔助系統,也使得中型掀背車市場成為SUV陣營之外,另一個兵家必爭的戰場。


趁著能在正式發表前試駕Auris的機會,我們也舉辦了一場小型賞車活動,讓有興趣的網友們提早與Auris近距離接觸,除了靜態賞車之外,也採用分組的方式由汽車版同事擔任駕駛,載著網友在附近山路試乘體驗,如此一來對於Auris的底盤表現、隔音效果等會有進一步的體驗。

賞車活動的過程我們也製作了紀錄影片,在網友們看完Auris的外觀、內裝與試乘體驗之後,再訪問對於本車的整體感受,先來看看這段影片吧!

[embedded content]


最近全台灣的天氣狀況不是很理想,賞車會當天也遇到了午後陣雨的情形,但並不減前來參加活動網友的興致,而我們原定賞車會參加名額為12人,不過還是有許多來不及報名的網友來到現場共襄盛舉,由此可見Auris的高人氣。

從影片中可以看到網友們對於Auris的心得,大多是給人有別於以往Toyota車型的感覺,甚至也有一名網友還沒看到實車,就已經下訂一輛Auris旗艦版,對於許多消費者重視的後座空間,有些人覺得夠用,也有些人覺得還可以加強,主要是依每個人的使用需求與習慣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在實際試乘之後,多數人對於Auris的底盤表現也有正面的評價。


這次試駕的Auris旗艦版,可以看到除了列為雙車型標配的LED頭燈、日行燈之外,前氣壩兩側還加入LED霧燈的配置,另外旗艦版的氣壩外框為霧銀色,尊爵版則是黑色烤漆。 


車尾的設計通常都是掀背車的精髓所在,可以看到Auris給人的感覺頗為動感,旗艦版搭配18吋鋁圈也使得車側造型顯得視覺感飽滿。近期有一傳聞,提到Toyota可能採用全球一致的命名方式,將Auris統一改成「Corolla」車名,目前本車在各國市場的命名方式不同,例如在日本取名為「Corolla Sport」、北美為「Corolla Hatchback」、歐洲則與台灣相同為「Auris」,目前除了北美、日本與台灣之外,Auris在其他市場的上市時間約在年底至明年初,因此歐洲市場趁著上市前「正名」為Corolla的機會不小,至於台灣市場是否追隨全球腳步尚未明朗;但換個角度想,若真的改名,首波掛上Auris車尾標的這批車可能就會被全球車迷視為珍寶,但我的推測,有可能會將車名改成「Corolla Auris」,車尾標樣式就不必改變。


從這個角度看可以發現尾門中央呈現隆起的設計,看著突出的廠徽,一般人會以為車門開啟按鈕藏在此處,其實在最下方向內凹的部位才是,關閉尾門有些重手,也要稍微適應一下。


鯊魚鰭天線、尾翼,這些運動型掀背車應具備的外觀部件都有了! 


新穎的座艙設計,也是Auris給人耳目一新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方向盤皮革包覆、儀錶台材質的用料與縫線、Alcantara皮革跑車座椅等,實際質感在100萬元內的同級距車款中,已可說是當中的佼佼者;不過中控台上方的螢幕主機仍有加強的空間,雖然其基本的音響、藍牙、通訊等功能都有,但現今連接智慧型手機的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等功能已很普遍,若能將此區塊邊框填滿、又能支援上述這些科技功能,Auris的車艙質感就沒什麼地方好挑剔了。


旗艦版車型配備了HUD抬頭顯示功能,能將車速、轉速與ACC作動情形投射於駕駛前方前擋玻璃下緣,辨識度還不錯。


引進台灣的Auris雙車型除了標配七具氣囊(含駕駛座膝部氣囊)、VSC車身穩定系統、TRC循跡防滑系統之外,亦將全名為Toyota Safety Sense 2的TSS 2.0系統列為標配項目,透過前方雷達以及攝影鏡頭進行偵測與物件判讀,提供更完整的主動安全防護,而國內引進的Auris,所搭載的主要TSS 2.0功能如下:

PCS預警式防護系統


也就是俗稱的「AEB」,當系統偵測到前方車輛或行人時,如果產生可能發生碰撞的危險,系統會預先發出提示音警示,但若車輛繼續前進,車輛就會啟動自動煞停避免碰撞,系統偵測範圍為時速10~180km/h,並可自動煞停至0km/h。

ACC主動式車距維持系統


對於經常在高速公路長途駕駛的狀況,ACC功能可降低駕駛人疲勞感,設定車速與車距之後即可跟隨前車,亦成為當今愈來愈多消費者喜愛的功能,Auris搭載的ACC系統啟動時速範圍為30~180km/h。

LDA車道偏離警示系統


功能啟動時車輛會偵測道路標線,當車輛偏離直線跨越標線時,車輛就會發出警示提醒駕駛人。

AHB自動遠光燈切換


在環境光源不足的情況下,系統會自動切換遠光燈功能,當系統偵測對向來車時即會自動切換成近光燈。許多人關心Auris搭載的TSS系統的實際表現,因此本回試駕也針對此項目進行更多的試駕體驗,如同文前介紹的四大功能的作動方式,其中ACC主動式車距維持系統的設定方式就跟啟動定速系統一樣,按下方向盤上的定速按鍵,再按下「SET」即可啟動,其啟動時機在時速30km/h以上,ACC使用時可按下距離控制鍵調整與前車車尾的距離,而當時速降到30km/h以下時,ACC系統就會自動關閉並發出警示,此時駕駛人就必須介入控制油門與煞車。另一項LDA車道偏離警示系統,則是在車輛偏離兩側標線時,系統便會發出警示聲響,並不會扯動方向盤或主動修正,不過其警示作動相當準確,就連路旁較不清楚的標線也能清楚偵測,透過方向盤上的按鍵也能手動關閉。 


方向盤另一側按鍵則是音響與通訊系統控制功能。 


液晶儀錶板也是旗艦版的專屬配備,不過兩側的轉速錶與油量、水溫錶仍是傳統式指針設計;切換Sport功能時,時速錶則會變成紅色顯示。 


這組液晶儀錶版提供豐富的顯示與設定功能,包括TSS系統功能的切換、旅程電腦、油耗統計等,其選單也提供繁體中文介面。 


旗艦版車型配備雙區恆溫空調,並附ECO節能空調模式;中控台螢幕主機採用觸控式設計,內建音響、藍牙連結、通訊功能,若能再加入導航、倒車顯影等功能會比較完整。 


方向盤換檔撥片也是旗艦版專屬配備,右側為升檔、左側降檔。 


變速箱搭載全新開發的Direct Shift CVT變速箱,也是文前提到「TNGA完全體」的重要關鍵之一,搭載首見的「Launch Gear」技術,車輛於起步或低速行駛時,直接使用齒輪驅動,可藉此改善傳統CVT變速箱起步遲緩的現象,當車輛速度增加時才會切換至鋼帶傳動,這具變速箱同時還具有模擬10速檔位功能。 

實際行駛時,如同一般CVT變速箱運作順暢,最有感的體驗來自於從靜止狀態起步加速時,傳統CVT變速箱在起步瞬間對於動力的接合感並不直接,即使全油門輸出也會有半秒左右的遲滯,不過Auris搭載的這款Direct Shift CVT,若以同時踩住煞車與油門踏板的方式起步,釋放煞車時前輪還會產生短暫的空轉現象,加速力道的傳遞相當直接,駕駛感受上有如現今常見的八速自排變速箱。


排檔座前方為Sport功能切換鍵與循跡系統開關。 


再往前方看有一處小型置物空間,還有雙前座椅加溫功能。 


採用Alcantara皮革包覆的跑車座椅也是Auris雙車型的標準配備,包覆性與止滑效果出色,頭枕亦能獨立升降調整,座椅泡綿紮實偏硬,支撐度相當好,但若習慣一般國產房車比較舒適的泡棉設定,可能就會覺得坐起來稍硬。 


旗艦版車型配備BSM盲點偵測功能,對於經常在市區或車流量大環境行駛的使用者來說便利又安全。


天篷採用灰黑色系,用料質感還不錯,兩側遮陽板也是相同的設計,皆有化妝鏡與照明燈。 


前車門內側的置物空間表現還不錯,瓶裝水、隨身小物等都能放進去,另外上方的控制鍵,除了後視鏡調整、電動收折之外,四個車窗皆能One touch開關,相當便利。 


後座沒有出風口是比較可惜的地方,不過後車窗已採用深色隔熱玻璃設計,試駕當天的氣溫悶熱,實際體驗其實Auris的冷房效率還不錯。


後車門上把手附近也有置杯架的設計。 


上次在大鵬灣的試駕中已有示範乘坐空間的表現,不過這次還是再為大家示範一次,由身高175公分的同事先調整好前座習慣的坐姿。 


接著來到後座,可以看到膝部空間只能說是夠用而已,坐姿也比較挺直,如果是經常載客或是滿載的情況出遊,Auris的後座空間表現不容易滿足需求,但如果是個人用車、情侶出遊或是小家庭使用,Auris就能符合其用途。


行李廂在標準狀態下容積為352公升,良好的平整度是其優勢,尤其將可6/4分離的後座椅背打平後,也能與行李廂底板平整相連。 


行李廂底板還具備高低可調功能,兩側隔板也能拆下以增加廂內寬度。 


上回在大鵬灣賽車場的體驗中,Auris已證明它的操控表現確實與傳統印象中的Toyota不一樣,當然最大功臣即是TNGA新世代底盤平台,其實TNGA不光是底盤架構而已,而是一套完整的造車共構概念,包括底盤結構、車身設計、引擎系統、變速箱等,皆屬於TNGA的範疇,因此雖Prius、C-HR、Camry等車推出後,即使都屬於TNGA世代的新車型,但這次試駕的Auris包括底盤、引擎、變速箱等皆是TNGA造車理念下的新產物,所以被Toyota原廠視為第一輛TNGA世代的「完全體」。 


新世代Auris推出之後,擁有多款動力系統的選項,包括台灣引進版本、北美車型的2.0升Dynamic Force 2.0升引擎、日規版本的1.2升渦輪增壓、1.8升Hybrid油電混合動力等,就如同前面提到的,Auris此回推出的2.0升自然進氣引擎並非舊時代的產物,而是TNGA架構下所推出的M20A-FKS引擎,透過D-4S直噴技術、進氣端VVT-iE電子控制可變汽門正時、排氣端VVT-i連續可變汽門正時,以及13.0:1的壓縮比設定,具備171hp、20.9kgm的最大動力輸出,為了提升引擎燃燒效率,亦針對進排氣門擴大夾角、調整進氣道角度,並在進氣口使用雷射塗層技術,使得進氣速度更快,使得本具引擎達到40%的熱效率。

當然也有部分消費者期待Auris能搭載小排氣量渦輪增壓引擎,例如C-HR所採用的1.2升渦輪增壓引擎,不過Auris與C-HR的售價相近,為了進行市場區隔,加上這款2.0升引擎又是新世代系統,因此Auris「走回頭路」採用1.2升渦輪引擎的機率不大;附帶一提,預計在明年登場的新一代RAV4,也會搭載同一具2.0升自然進氣引擎。


上次在大鵬灣賽車場由於時間與活動規劃的限制,因此未能測試加速成績,這次我們同樣以P-Gear進行實測,測得0~100km/h最佳成績為9.58秒;測試當時未下雨、氣溫是悶熱的33度,進行約5~6趟的測試成績都差不多,未曾超過10秒的成績。

當然也有許多人關心Auris與主要對手Mazda 3之間何者的性能表現為佳?我們先前曾多次試駕Mazda 3,測得0~100km/h成績也約落在9秒左右,但這回並非同場測試,所以僅能提供參考,下回我們就會找來同級對手進行同場較量。


Auris搭載的Direct Shift CVT變速箱的動力傳遞效率出色,並沒有傳統CVT變速箱在突如其來的全油門狀態下產生遲滯情形,油門反應輕快、再加速的反應也很即時,我們在網友試乘會中以駕駛加乘客共四人的方式載著網友爬坡,其引擎力道也未有不足的情形,以一般日常代步來說,Auris的動力表現已能滿足多數人的需求。


底盤表現也是Auris值得讚許的地方,除了上回在大鵬灣賽車場以激烈操駕的方式體驗,這次將場景換到一般道路,包括底盤隔音、乘坐舒適度,以及懸吊系統處理路面坑洞的細膩度,Auris在這些方面都有上乘的表現,尤其在山路試駕時,一般我們對於底盤設定不夠出色的車輛難免感到信心不足,但Auris無論是轉向反應或是過彎側傾的抑制,都帶給人相當高的信心,當然旗艦版所搭載的18吋Dunlop SP Sport MAXX 050運動型輪胎也功不可沒。 

經過大鵬灣以及本回合的試駕,Auris給人最明顯的感受,就是它是一輛讓人耳目一新的Toyota,從多方面Auris皆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不難理解為何Auris還未正式發表,就已引起廣大的關注與討論度,當然在Auris之後,仍有許多同級對手蓄勢待發,包括快要問世的新一代Mazda 3、即將露面的新一代Ford Focus,全數加入戰局後,擁有更多選項的消費者當然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Toyota Auris旗艦版規格諸元表


引擎型式:直列四缸DOHC 16V自然進氣排氣量:1987c.c.
最大馬力:171hp/6600rpm
最大扭力:20.9kgm/4800rpm
驅動方式:前輪驅動
變速箱型式:無段式CVT附10速手自排
煞車結構:四輪碟煞
前懸吊結構:麥花臣+防傾桿
後懸吊結構:雙A臂+防傾桿
輪胎規格:225/40R18
車身尺寸:4375mm x 1790mm x 1435mm
軸距:2640mm
車重:1390kg
油箱容量:50公升
最小迴轉半徑:5.3m

Let's block ads! (Why?)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2BZde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