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able to retrieve full-text content]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2MAijJ0

[unable to retrieve full-text content]
[unable to retrieve full-text content]
[unable to retrieve full-text content]
閱覽細節開箱前,可以先觀賞小惡魔籃球鞋教室的快速測試影片!
[embedded content]
首先快速看一下Curry 5外觀,本次開箱的實鞋為首發配色,最大的差異就是並非Curry 4的高筒設定,首發釋出就是低筒版,主推輕量、貼地的全面腳感,加上襪套式結構呈現,鞋型其實與低筒的Curry 4 Low有點相似,同時未來應會有多種配色可以選擇。
側面可以看到襪套式鞋領包覆在腳踝之下,初步觀察在急停加速、瞬間變向可能會略略不穩,但還是要實測後才能見真章!
先前上一代被許多運動員與使用者評論避震稍弱,落地之後沒有緩衝的感覺,同時低筒版本Curry 4 Low的鞋面包覆太緊,但是初步來看,發現Curry5有針對以上缺點修正,全針織鞋面可將足部穩妥鎖定,摸觸起來還是有足夠的支撐空間。
為讓Curry擅長的急停變向切入更犀利,特別結合360度的牽引系統,能夠將足趾、腳背與踝部貼合,腳步達到更快速敏捷。同時將鞋款抓地力提升至最高層次,前足外側與鞋跟處植入Anafoam襯墊,足弓內側過緊的問題也得以解決。
一體成型的踝筒是襪套式設定,同時上方有亮紅色的「SC30」個人標誌,並沒有所謂的鞋舌,襪套式輕薄鞋身沒有太多支撐,相對「輕盈」似乎就有點不太安全,但是一切也要等到實測之後再下定論。
後跟加入固定足跟的立體結構,提環上隱約可以看到不同角度的線條,象徵全鞋360度無死角的概念,搭配較柔軟的鞋面密合腳踝,全面提升足踝鎖定。
整體看下來,發現Curry 5外型設計依然簡單俐落,除了顏色還算繽紛,鞋身上沒有太多線條或文字,類似銀河的視覺與乾淨冰冷的藍色潑墨斑點反而是較顯眼的設計。
後頭觀察Curry 5,鞋底比前系列更厚實,有種類似高跟鞋的視覺,鞋款內側有Curry草寫簽名,個人覺得相當帥氣。
看到大底部分,Curry 5以無法整除的圓周率「π」為靈感來源,相較上一代更修正細膩,方菱形中結合圓形的底紋,遠看有點類似靶心的視覺。
大底的底紋運用重力波(Gravitational Waves)的同心圓刻紋,靈感取自Curry與愛因斯坦的共同生日3月14日(國際圓周率日)。
遠看視覺如下,這種底紋設定又被稱為「多場地牽引系統」,便於在各種地面上迅速加速與變向,然而鞋底足弓下方有TPU的透明支撐片。
與Curry 4配置一樣,都增設使中足得以支撐的「足底支撐片」,彌補編織材質過薄軟的缺點,提升橫向移動的支撐,同時看到UA的招牌Logo。
取得的Curry 5為首發配色,類似星河的視覺遠看很容易誤以為是灰色,實穿起來非常好看,雖然使用編織材質的襪套式結構,但是大幅改善穿脫的困難度。初穿感受相當不錯,覺得比Curry 4 Low好穿太多,同樣是細扁鞋帶,只不過實測中鬆落了蠻多次,建議在鞋帶交合處塗一點水,增加繫綁處的密合。
全身比例如下,以襪套式結構為主的Curry 5並沒有鞋舌,甚至中筒只是一層彈性不錯的布料材質,但跑動後感覺足踝處並沒有太空蕩的足感,四處跳一下也沒有容易翻覆的感覺,只是第一次著穿感覺
足底有點偏硬,像是踩在一塊塑料上,穿久足弓有點痠痛,但第二次就完全緩解。
首先是盤球測試,Curry 5整體重量比UA其他系列籃球鞋更輕、薄,但是後跟重心較高、前足貼地,足背包覆不會太壓迫,這點個人覺得相當滿意。多數籃球員表示前代Curry 4避震緩衝很無感,個人覺得Curry 5也不是著重避震緩衝的鞋款,僅使用普通的EVA緩震中底而已。
然而筆者不斷換手運球、胯下運球,沒有避震的Curry 5抓地力還算出色,加上Anafoam襯墊讓足背固定穩妥,只是冰藍色大底似乎相當容易髒污(有點心痛啊~~)。
在突刺與變向時發現Curry 5足踝沒有想像的空蕩,之後也有進行實戰三、四場,足弓沒有之前測試Curry 4 Low的痠熱感,如果扁平足不是太嚴重的球友或許可以嘗試看看。
緊接快速推進上籃,身為控球與得分的雙能衛(咦),場上都是第一順位的進攻點,因此攻擊或傳導的感受特別重要,Curry本身常使用足趾進行第一拍的加速,因此Curry 5處理前掌的縱橫向抓地力表現值得嘉許,同時足內不會有滑動的感覺。
本次沒有使用泡沫複合材質中底,訴求輕量的Eva材質提升敏捷性,本次在「穩定鞋身」特別著墨,加上同心圓與方形的大底讓「切入」更有效率,像是快攻急煞、三步上籃與變向拋投,打滑的機率相當低,如果是習慣在場上不斷快攻的朋友,個人覺得Curry 5表現相當出色,或許會獲得你的青睞。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雖然說Curry 5使用針織材質為面料主體,但是中底兩側TPU材質支撐性相當良好,跑動與起跳沒有太誇張的變形,同時後高前低的設定有明顯的推進動力。
既然是Curry簽名戰靴,那跳投測試當然不可少,筆者測試過Curry 4與低筒版的Curry 4 Low,發現確實有針對Curry跳投動作增加防護與支撐,所以起跳前的點觸相當流暢,沒有拖泥帶水的感覺。
本來以為落地會稍嫌不穩,但是編織鞋面讓足踝穩妥收好,加上大底有拓寬設置,沒有「翻覆」的足感,就算踩到防守者的腳,或許也有機會得以緩衝。
接著從搶籃板後進行快攻測試,個人覺得Curry 5流暢度比上一代更好,從落地、轉向到衝刺,或許是因為重量更輕、鞋面包覆更貼合,所以沒有太浮動或沉重的鞋感。
最後Curry 5橫移表現也十分出色,在TPU穩定片支撐下側腳掌支撐頗明顯,有效讓橫移力道不被吸收,但部分球友可能會感覺足弓有踩到硬物的異物感,這點可能就需要特別注意。
Curry 5外型與足感確實與Curry 4 Low有點相像,個人覺得原因就是Curry已經找到自己喜歡的足感,因此像是前高後低的足跟差、手套的包覆感等,都是UA的一時之選。本以為Curry 5實戰腳感不會與Curry 4差異太大,但是筆者最擔心的足弓痠痛感並不會太明顯,都在可接受的範圍之中。
Curry自己說:Curry 5不只是外掛,這是一款成熟的全方位作業系統,意思就是不需要球鞋給他再多的能力加成,畢竟本身就有旺盛的三分火力與變幻莫測的切入步伐,Curry 5只要讓Curry「穩定發揮」即可。
最後,Curry 5是一雙速度型後衛會喜歡的鞋款,輕薄、靈敏的綜合表現確實不錯,只要能投善切,Curry 5會是一雙兼具帥氣與加成能力的實戰型戰靴,唯獨價格相對來的高昂。目前Curry 5已經在Under Armour指定銷售點與旗艦店上架販售,未來會有更多配色,考量到每個人足型不同,穿著感受也不同,還是建議大家到現場試穿體驗喔!
【攝影協力:Yves、吉姆林 影片協力:Yves、Ajax 】
---------------------------------------------------------------------
小惡魔也有LINE@ 帳號囉(ID:@mobile01.com)!
快來追蹤一起LINE吧!每天不漏接最新消息~
https://line.me/R/ti/p/%40fgw0927u
[unable to retrieve full-text content]
[unable to retrieve full-text content]
轉眼間,PAUL來台開設已經邁入第10年的里程碑了,為了感謝台灣消費者與慶祝這重要的時刻,他們特別推出了廣受大家喜愛的千層派限量買一送一活動,自即日起開始至7/10這一段期間,只要到全台PAUL門市購買千層派,就有機會享有此優惠價格。
四款千層派的風味分別為草莓千層派、巧克力千層派、香蕉巧克力千層派以及抹茶千層派,喜愛千層派的甜點迷們,可就千萬別錯過這難得的機會囉
(圖文資訊擷取自PAUL FB官方粉絲專頁)
[unable to retrieve full-text content]
Acer 於今年五月在紐約舉辦的全球新品發表會上,帶來旗下首款搭載 Intel 第 8 代 Core i9 超頻處理器的電競筆電 Predator Helios 500,且隨即在六月就在台灣問世。這款全新的 Helios 500 還具備 4K UHD 或 Full HD 144Hz 顯示螢幕選擇,並內建 Acer AeroBlade 3D 散熱風扇,以及全新的 PredatorSense 系統管理應用程式等功能。此外,硬體規格還包含最高 64GB DDR4 記憶體、NVIDIA GeForce GTX 1070 獨立顯卡、SSD 搭配 HDD 雙硬碟儲存裝置配置,是繼 Predator 21X 旗艦筆電機種後,又一款高階效能的電競筆電之作。
Helios 500 並非以輕薄為主打特色的輕薄電競筆電,厚實的機身讓這款筆電看起來霸氣十足,螢幕去蓋的 Predator Logo 與字樣具備藍色燈光效果。
機身前端未搭載任何 I/O 端子或指示燈配置,機身尾端則可以看到左右兩側散熱孔,具備特別的進風壩設計,另外還有電源輸入插孔、HDMI 2.0 與 DisplayPort 端子配置。
在超頻設定下,處理器效能表現,在 CPU-Z 測試軟體中,單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535.8 分,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3389.7 分。CINEBENCH R15 的單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則為 202 分,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則是 1188 分,OpenGL 效能表現則有 149.35fps。X264 影音轉檔效能上則獲得 38.6FPS 的效能表現,最後看到 Geekbench 4.0 中的處理器效能測試,單核心效能為 5,880 分,多核心緒處理效能為 22,994 分。
Helios 500 內建 512GB Intel Raid 0 架構系統碟,以及 1TB SATA III 5400RPM 儲存硬碟架構。系統碟效能部分,在 CrystalDiskMark 的循序讀寫效能表現為 2425 / 1725 MB/s,TxBench 效能測試中,循序 Max QD32 效能測試中,這顆硬碟也獲得 2949.241 / 1732.532 MB/s 的效能表現。
儲存硬碟效能部分,在 CrystalDiskMark 的循序讀寫效能表現為 128.8 / 120.4 MB/s,TxBench 效能測試中,循序 Max QD32 效能測試中,這顆硬碟也獲得 135.585 / 122.137 MB/s 的效能表現。
Helios 500 內建 NVIDIA GeForce GTX 1070 with 8GB GDDR5 獨立顯卡,在 Geekbench 4.0 中的 OpenCL 效能測試中,這張獨顯獲得 176,857 分的效能測試結果。
透過 FLIR ONE 的熱顯像鏡頭,可以看到 Helios 500 在待機時溫度最高處,是位於筆電尾端的散熱出口,溫度最高有達到 45 度左右,常用的按鍵部份溫度最高則在 32 度左右。
[embedded content]
同樣使用 Prime95 與 FurkMark 來進行處理器與顯示卡的壓力測試,進行壓力測試約 20 分鐘後,可以看到處理器的溫度提升至 97 度,顯示卡溫度則提升至 58 度,並沒有出現熱當機或系統延遲的情況發生,筆電的穩定度表現相當不錯。
至於在壓力測試運作期間,可以看到溫度最高之處,同樣位於機身尾端左右兩側的散熱風扇處,溫度變化均在 42~45 度之間,至於機身最高溫處的溫度最高則到 35 度左右,整體的散熱表現小編認為相當不錯,尤其是在超頻的情況下。
[embedded content]
最後則來看到燒機狀態下的噪音值測試,包含環境噪音情況下,在超頻的散熱風扇模式下,最大的噪音值來到 65.6dB,長時間暴露在低頻的噪音下是會有不適的情況發生。
Acer 全新推出的 Predator Helios 500 電競筆電,雖然沒有輕薄機身與窄邊框的設計,但內建高階硬體規格與穩定的散熱系統,讓 Helios 500 即使具備 4K 顯示螢幕也能夠過超頻與穩定散熱,提供出色的效能輸出。具備 17.3 吋顯示螢幕、完整 I/O 端子埠,以及豐富電競化硬體設計的 Helios 500 可以算是目前 Acer Predator 系列電競筆電成熟的代表作,除能滿足電競玩家的需求外,用來應付一般筆電日常工作需求也沒有問題。
但 Helios 500 電競也不是那麼完美無缺,以 4K 解析度的畫質來說,面對 3A 等級高負載的遊戲,還是得降低畫面品質或特效才能讓遊戲相對順暢一點,建議可以推出 GTX 1080 或 GTX 1070 SLI 顯卡等級的規格選擇,用來搭配 4K 解析度螢幕會讓整體效能更好一點。總而言之,具備大螢幕與高規硬體效能的 Acer Predator Helios 500,售價不像先前的 Predator 21X 那麼高不可攀,且具備完整的電競功能體驗,算是不錯的升級選擇之一。
---------------------------------------------------------------------
小惡魔也有LINE@ 帳號囉(ID:@mobile01.com)!
快來追蹤一起LINE吧!每天不漏接最新消息~
https://line.me/R/ti/p/%40fgw0927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