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3日 星期一

MOBILE01新聞 Tamron 70-180mm f/2.8 DiIII VXD (A056) 重量與價格砍半 最高CP值望遠大三元鏡頭參上 百家樂 http://www.iwin9418.com


先前我們在介紹 Tamron 打造的全幅E接環兩顆輕巧型f/2.8大三元鏡頭時,我們已經知道有標準焦段 28-75mm f/2.8(A036),以及超廣角 17-28mm f/2.8(A046),但望遠鏡頭就真的讓我們猜不到 Tamron 打算用什麼規格。有人猜 70-150mm f/2.8,也有人認為是 75-210mm f/4,對於這顆鏡頭的想像與討論從那之後也從來沒有少過。


終於在最近 Tamron 正式發表了這顆 A056,焦距是在大家預期中也覺得很合理的 70-180mm,但他們並沒有在光圈上作妥協,守住了 f/2.8 的光圈,體積遠比其他家的 70-200mm f/2.8 來得小,重量則是直接砍半;它的畫質好、對焦速度快、近拍無與倫比,然後定價還是原廠鏡頭的4折,這是 Tamron 輕巧型大三元鏡頭的最後一塊拼圖,70-180mm f/2.8 DiIII VXD (A056)。



見過這麼小一顆的望遠大三元鏡頭嗎?鏡頭長度14.9cm,重量815公克。乍聽之下很重對吧?但其他產品的70-200mm f/2.8的重量通常都在1.5公斤左右,裝在背包裡是「有點重」跟「非常重」的差別。

再來它的長度只有14.9公分。以往我使用Peak Design Everyday Backpack 20L的時候,如果我想要裝進一顆70-200mm f/2.8的話,我一定是要把相機跟鏡頭拆開,然後把兩者分層裝,這樣才能夠勉強的把背包拉鍊拉上。但我使用Tamron 70-180mmn f/2.8搭配Sony A7RIII,我可以在裝上鏡頭的條件下,把這個組合完整放進同一層裡。而我的相機包分成三層,也就是說我可以在同一個包內放下一機加三顆大三元鏡頭,而且這還是小型的20公升後背包,這種體積效果在其他廠牌的大三元之下是很難達成的。


先前兩顆f/2.8變焦鏡使用的對焦馬達都叫RXD(Rapid eXtra-silent stepping Drive),這次A056的對焦馬達變成了VXD(音圈極速轉距馬達),VXD能夠以0.005mm的單位精準度移動。而這顆A056裡面有兩個VXD驅動馬達,兩組馬達會在對焦時同時移動。


最近對焦距離可以達到85公分,這是可以自動對焦的最近對焦距離,是望遠端180mm放大倍率是0.21x。但如果你把對焦模式換成手動對焦,就可以開啟微距模式,最近對焦距離在廣角端70mm,距離只有27公分,放大倍率來到了0.5x。


鏡頭為越南製造。不過不是每一顆Tamron輕量化的E接環大三元都是在同一個地方生產,利如A036是中國製造,A046與本次的A056都是在越南。不過他們用黑底白字強調都是在日本設計。


再來也是一個令我們非常訝異的點,就是A056也維持了67mm的濾鏡口徑,也就是說三顆Tamron大三元鏡頭全部都是使用同一個尺寸的濾鏡口徑,這代表三顆鏡頭全部可以使用同一片濾鏡,而也因為67mm口徑小,所以可以省下不少錢。

不知道67mm與其他濾鏡價差是多少嗎?一般的大三元鏡頭濾鏡口徑通常在77到82mm這兩個區間。


三款同樣等級的B+W鏡片(恕我就選高檔的牌子吧畢竟這裡是01),假設你的大三元鏡頭是2個82mm,一個77mm(通常是1635/2470是82mm、70200是77mm),依照上圖的價格你就是要花NT$8,640,但如果你是用Tamron的大三元,你要花的錢就是NT$6,240,整整差了2,400元。

我覺得這真的很棒,Tamron不是只要你省了錢在鏡頭上,周邊的配件開銷也可以省下來。不過保護鏡這種東西通常是一顆鏡頭會有一片啦,但如果今天是環形偏光鏡,或者是漸層減光鏡這種比較高價的鏡片,那就真的能夠省一大筆。對於Tamron堅持維持67mm統一口徑的做法,我們表示高度肯定。


A056的鏡片結構為14群19枚,其中包含使用了9片特殊鏡片:

  • 玻璃鑄模非球面鏡片 x 1
  • LD低色散鏡片 x 5
  • 混合式非球面鏡片 x 2
  • XLD超低色散鏡片 x 1
看起來使用的規格相當高,低色散鏡片一次就用了5片,還有一片XLD超低色散。但特殊鏡片的使用永遠都是價格的保證,但不是畫質的保證。我們之後再來看看A056在銳利度、散景與紫邊的表現。


官方所稱的鏡頭長度14.9公分,其實經過小編的實際測量是從鏡頭最前端到接環的距離,以這個標準來量測望遠端180mm的變焦後鏡筒長度的話,是17.8公分,從70mm轉到180mm只伸長了約3公分的距離。

然後我們很少遇到鏡頭前端有這麼明顯的內縮的...


遮光罩為蓮花形。


鏡頭側面也有一個鎖定焦距鈕,避免鏡頭可能使用久了可能變焦環會變鬆。


如果在以前要我看這張照片的話,我大概第一直覺會認為這是55-250mm f/4.5-5.6,或者是70-300 f/4-6.3這樣的焦段與光圈組合。怎麼想都不會覺得它是70-180mm f/2.8恆定光圈啊!


機身加鏡頭1,472公克,不要覺得這好像很重,這樣的重量就是別家一顆70-200mm f/2.8,拿這個組合出去等於是你少帶了一顆鏡頭。我真的非常佩服。

● 銳利度

可能會有些人會覺得,一顆定價是原廠鏡頭40%的產品,銳利度表現會不會也打折呢?但Tamron已經在A036與A046跌破我們兩次眼鏡,兩顆鏡頭都有優異的銳利度。所以小編並不擔心A056的表現,其實這些鏡頭的變焦倍率都比原廠的小一些,反而在畫質的設計上可能壓力還小一些。

這裡我們要來看,廣角端與望遠端,在中央與邊角的各級光圈銳利度。我們先從中央裁切開始。

● 中央裁切:70mm與180mm

70mm
2.8
4
5.6
8
11
16
22
-
-
180mm
2.8
4
5.6
8
11
16
22
-
-
鏡頭的中央通常是畫質最好的地方,所以這裡通常很難看得出來一顆鏡頭的表現。我們來看看邊角的部分,也就是畫質通常會最嚴峻的地方。

● 邊角裁切:70mm與180mm端:

70mm
2.8
4
5.6
8
11
16
22
-
-
180mm
2.8
4
5.6
8
11
16
22
-
-
通常你在鏡頭的邊角可以看到從f/2.8到f/4這一級光圈會有明顯的差異,但我在70-180mm f/2.8上頭,除了邊角失光造成的亮度衰減以外,其實真的看不太出來有太大的差別。我認為只有非常輕微的差異。

在使用這顆鏡頭實際拍攝的時候,我從來沒有為銳利度擔心過,從頭到尾我都是盡可能的使用f/2.8拍攝,而它的銳利度也可以讓我感到放心。

● 對焦速度

大概在十年以前的產品,你還能夠以價格來區分對焦速度,但現代的鏡頭產品,就算是價格實惠的鏡頭也可以有超快的對焦速度。例如Canon的70-300mm f/4-5.6 IS II USM就具有超乎想像的對焦速度。所以在現代你已經很難光從價格就評斷一顆鏡頭的對焦表現了。

而Tamron近年的表現如何呢?坦白說,我對Tamron全系列的產品對焦速度不太了解,但A036、A046都是我手上測試的,我發現這兩顆鏡頭都有一個很特殊的地方,就是AF-S與AF-C的對焦速度很不一樣,AF-S表現很普通,但AF-C就快很多。

A056的對焦速度表現是我在這三顆鏡頭中最在意的,A046的超廣角對焦速度並不是真的很重要、A036的標準變焦算是重要,但不是很快也沒關係。不過望遠大光圈鏡頭,如果對焦慢,用起來會讓人覺得氣結,我們來看看70-180mm f/2.8的對焦速度,這次我們特地分成AF-S與AF-C來展示給各位。

我們先來看單次自動對焦速度:
[embedded content]
普通,這樣的表現就像是一顆普通的、平價的望遠鏡頭,這樣的表現我覺得就是拍拍靜態物體ok,如果會動的東西好像不行。剛開始拿到這顆鏡頭時,我當時的評價是:嗯好吧,畢竟這是一顆便宜的大三元鏡頭,我真的不能要求太多,Tamron新的VXD對焦馬達看來指的是能夠推動他們自己的鏡片吧...

帶著有些覺得可惜的心情,身為一個有許多鏡頭測試經驗的編輯,看到上面的對焦速度,我已經可以寫出一大段關於鏡頭表現與價格的想法了。但我還是不太信邪的測試了AF-C:

[embedded content]
...這根本是不同一顆鏡頭的表現吧?我絕對不是拿另外一顆鏡頭的測試結果來呼嚨各位,這是同一顆鏡頭,但只是在不同對焦模式下的表現,而差距居然會如此巨大以至於讓我到有點難以接受的程度。

不禁讓我好奇,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要讓Tamron把單次自動對焦的速度「封印」起來呢?這顆鏡頭在AF-C的對焦速度之快,已經讓我在拍攝時拍照片的時候,不管是靜態、動態還是人像,全部都使AF-C的對焦模式,真的讓我有種使用高階鏡頭的感覺。不,這就是一顆高階鏡頭的表現。

這樣還不能說服你嗎?來看看我在圓山花博拍的幾張照片,這些照片都是我隨手拍,我沒有在現場守候多時,整個拍攝前後大約在半小時以內所獲得的照片:


ILCE-7RM3 130mm ISO500 f/2.8 1/2000s

這張照片難度較低,是鴿子從地上起飛,所以對於對焦系統來說不用大幅度的前後移動,不算是很大的考驗,但混亂、面積相對大同時也很亮的背景也加深了對焦的難度。雖然A7RIII有著相當靈敏而且聰明的對焦系統,但這張照片需要準確合焦,也需要鏡頭的對焦馬達反應夠快才能完成。


ILCE-7RM3 130mm ISO100 f/2.8 1/2500s

先說一下,這張照片是我盲打的,我並沒有看電子觀景窗,鴿子飛翔的速度很快我來不及去看,就直接用全區域對焦去瞎打,沒想到也可以中。

這張照片難度適中,簡單的地方在於背景很單純、主體相對非常明顯,難的地方在於鴿子是不規則、非定向的飛行,但一樣是準的。

我們再來看最難的情況:


ILCE-7RM3 180mm ISO500 f/2.8 1/2000s

遠景面積大、顏色相對鴿子本身複雜、亮度也強、中景還有兩張人臉。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鴿子是從畫面的右方切進來,對焦系統與鏡頭依然能夠抓住鴿子真的不簡單。我覺得這樣的對焦表現應該足夠說服各位它可以稱作對焦速度快的鏡頭了,這也絕對不算是輕易就能達到的成果,我相信保守來說,大概80%甚至是90%以上的群眾可以滿意這顆鏡頭的對焦速度了。

● 微距特異功能
然後關於對焦的部分我還有一件事情想提,就是這顆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非常近。規格上來說「自動對焦」的最近對焦距離是85cm,放大倍率是0.2x左右,其實這規格對於一顆望遠鏡頭來說已經很不錯了喔。

但這顆鏡頭有一個特異功能,就是它在「手動對焦」時,70mm端的最近對焦距離可以達到令人吒舌的27公分,放大倍率來到了0.5x,根本是一顆微距鏡頭了!

[embedded content]
看看轉成手動對焦之後鏡頭前進的幅度。

27cm (0.5x)
85cm (0.2x)
很猛吧?這根本是微距鏡頭的水準了啊!這隻蟲大概就小指的指尖這麼大而已。不過各位應該也可以看得出來在極近的距離對焦下,畫面的銳利度會降得很低,如果各位想要追求畫質的話請盡可能地把對焦距離拉到在85cm以上,但如果你始終是使用自動對焦的話,是無法觸及28-84cm之間的範圍的。

我覺得如果你想要使用手動對焦的超近拍的話,第一記得縮光圈可以盡量維持銳利度,第二記得把遮光罩拿下來,因為這近拍已經近到遮光罩幾乎會把物體蓋住。

▲在27公分的最近對焦距離下,遮光罩會非常容易遮住物體的光線。

畫質的部分建議縮一些光圈,但還是有些力有未逮:

ILCE-7RM3 70mm ISO800 f/10.0 1/200s

f/4 85cm (0.2x)
f/10 27cm (0.5x)
上圖是不同對焦距離,光圈也不相同。但在27cm的最近對焦距離下,就算是光圈縮到f/10畫質依然有些模糊,我們建議要近拍還是交給專業的微距鏡頭,這顆鏡頭的27cm超近拍只能算是玩票性質。
● 散景

要有明顯的散景,要嘛靠片幅、要嘛靠光圈、不然就是鏡頭與主體的距離等等,不過焦距也是一個製造明顯淺景深的重要因素,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攝影師會拿70-200mm f/2.8拍人像,因為焦距長、焦段靈活、光圈大、畫質好,而且散景通常都非常好。

那你可能會想說,啊180mm跟200mm會有差吧!小編不想做視角的比較,這個你自己去看焦距模擬器就好了,我只想給各位看看這顆鏡頭創造出來的淺景深。因為試用了這顆鏡頭之後,我真的在懷疑,我到底需不需要70-200mm的200端,因為單看一張照片,我真的沒辦法分辨這到底是180mm還是200mm拍出來的:


ILCE-7RM3 180mm ISO400 f/2.8 1/2000s


ILCE-7RM3 180mm ISO1000 f/2.8 1/2000s

A056的口徑蝕也算明顯,所以散景也有漩渦感。


ILCE-7RM3 180mm ISO100 f/2.8 1/800s 85cm對焦距離

上面這張照片我想請各位注意的是前景,也就是照片的下方,你也可以看的一些甜甜圈的散景。這種現象在Tamron的28-75mm f/2.8上也看得到,這也是在當時我們盡最大可能說出A036與Sony 24-70mm f/2.8GM差異的地方。Tamron 70-180mm f/2.8依然有這樣的現象。

我們來看看人像的散景:

ILCE-7RM3 180mm ISO100 f/2.8 1/400s

背景的虛化程度非常棒,背景的綠葉都已經直接虛化成色塊了,我們再來一張:


ILCE-7RM3 109mm ISO100 f/2.8 1/640s

表現各位覺得如何?我這次沒有拿真的200mm f/2.8來比較,但就你的印象來說,這是不是就跟70-200mm f/2.8的表現一模一樣了嗎?如果你還在糾結180mm與200mm的差異,我覺得可以完全不需要擔心。

● 紫邊

見過相片中的物體邊緣有不該出現的紫色光嗎?那就是所謂的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在強光下的物體邊緣會特別明顯,若各位有戴鏡片眼鏡,可以用鏡片四周來看看電燈,想必就能夠明白。上圖是普通鏡片與ED鏡片在光線通過鏡頭後所產生的色差,因為光線是由不同波長的光所組成,而透鏡會因為不同波長的色光而會有不同的折射率,所以光線通過鏡片時不同波長(顏色)的光線就會被散開來,這種透鏡無法將所有波長的光線聚焦在同一點上的現象就被稱為色差。

世界上沒有一片完美的鏡片可以達到零色差,所以廠商想盡辦法開發低色散鏡片,他們使用不同的材質,或者是不同的表面製作技術,甚至是多片複合的鏡片來降低色散的產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尋看看鏡片降低色散的技術。


ILCE-7RM3 70mm ISO800 f/2.8 1/8000s

測試時我們拍攝上圖的畫面,廣角端與望遠端都把陽光放在右上角。廣角端的部分我裁切一個最明顯有紫邊的位置給各位看看:

● 70mm:

2.8
4
5.6
8
11
16
22
就算是整個畫面裡最明顯的紫邊位置,在以720x480的原圖尺寸裁切下依然相當輕微,當然這是在Sony A7RIII機身開啟色像差補償的設定下拍攝的。

接下來180mm端的部分,因為如果做720x480的裁切的話可能就剩幾片葉子,所以索性就不裁切了,讓各位看看表現。

● 180mm:

2.8
4
5.6
8
11
16
22
太陽光附近的紫色那個不是紫邊蛤,各位請別誤判了,那個是耀光與鬼影所產生的,那是我們下一章節要討論的東西。
● 耀光與鬼影

耀光與鬼影兩種現象是光線在鏡片與鏡片間,還有鏡片與感光元件之間反射所產生的結果。耀光會讓畫面的亮處會有一片降低對比度的情況,讓亮部附近的畫質不清楚;如果畫面中出現不該出現的圓形或不規則的光點就是鬼影(又稱光斑),鏡片上使用鍍膜就可以減少反射,讓耀光與鬼影出現的機率降低。Tamron 70-180mm f/2.8搭載了BBAR-G2鍍膜,就是為了要來抑制耀光與鬼影。

我在這次拍攝人像時也順便測了這個項目:
[embedded content]
這顆鏡頭算是近年少見我覺得算是明顯耀光的鏡頭了,在光圈打開的情況下,如果直接對著太陽就能夠看得到充斥著整個畫面的耀光,讓畫面幾乎是整個泛白的情況。但當然,讓面的影片是直接對著陽光拍攝,而且陽光處在低角度的位置,但我有使用遮光罩,事實就是這樣的表現。

我們來看看實拍照片:


ILCE-7RM3 70mm ISO500 f/2.8 1/500s

我沒有修圖喔,這個對比度不是我去刻意拉低的,上面這就是原圖,整個畫面都已經變白了。


ILCE-7RM3 97mm ISO400 f/2.8 1/500s

再稍微移動一下鏡頭可以獲得好一點的耀光表現,但依然無法忽視。


ILCE-7RM3 141mm ISO1600 f/2.8 1/500s

耀光的解決方法是什麼?很簡單,就是不要把鏡頭直接對著強光就可以了。這張跟前面的照片差距很明顯吧?

以現代拍照片的鏡頭來看,鏡頭的抗耀光與抗鬼影能力通常是越高越好。但我最近聽了一個ARRI電影鏡頭的工程師的分享,他說其實抗耀光這件事情他們一直在做平衡,因為有些導演或攝影師就是要那個耀光的感覺,他們的確有技術可以把抗耀光的能力做到更強,但問題是這不一定是導演想要的畫面,所以他們一直在強光下的對比度,以及電影工業中的美感上做一個平衡,試著有好的抗耀光能力,同時也能達到業界的需求。而如果你問我的看法,其實我對耀光與鬼影這項表現從不會評價是好或壞,真的是端看個人需求。但這次拍攝的人像如上圖中的兩張,我是真的滿喜歡耀光所製造出來的氣氛就是了。

● 邊角失光

邊角失光的原因有三個:第一叫做自然亮度衰減,這與鏡頭無關所以在這裡不討論;第二是機械邊緣失光,這就是我前面提到被某些東西擋住導致邊緣全黑的暗角;第三就是光學邊緣失光,就是我們要討論,而且也是最常見的一種邊角失光。

光線進入鏡頭的孔我們稱為入瞳孔。如果你從鏡頭的正面看,入瞳孔一定是一個完整的圓。但如果你像上圖一樣從側面看,那麼入瞳孔就是貓眼型,而這個貓眼型的面積一定比圓形小,面積小的意思就代表同樣時間內進入光線的量會比較少——就是比較暗。

這也就是為什麼畫面邊緣的亮度會比鏡頭中央來得暗的原因。但如果你收光圈,讓這個入瞳孔縮小,導致光線從鏡頭正面或側面進入都不會明顯影響入瞳孔的大小,那麼就可以達到畫面中央與邊緣相同亮度的目的了。這也就是為什麼縮光圈可以減少邊角失光的原因。

這裡我們看廣角端70mm與望遠端180mm的邊角失光表現:

廣角 2.8
4
5.6
望遠 2.8
4
5.6

● 顛覆對輕量化的想像

雖然這顆鏡頭在小編手上實際體驗時間並不長,但著實對我造成非常深刻的印象,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它的輕量化與小型化。而這個輕量化的感覺,是基於我對過去試用過多數同規格產品的印象,導致我有這麼強烈的衝擊感,我想舉各家廠牌的70-200mm f/2.8在體積與重量上的規格,同時還有70-200mm f/4,以及70-300mm的全片幅鏡頭來做個比較。


鏡頭口徑 鏡頭直徑 鏡頭長度 重量
Tamron 70-180mm f/2.8
DiIII VXD(A056)
67mm 8.1cm 14.9cm 815g










Canon RF 70-200mm f/2.8L IS  77mm  9cm 14.6cm 1070g
Canon EF 70-200mm f/2.8L IS III 小白三  77mm 8.9cm 19.9cm 1440g
Canon EF 70-200mm f/4L IS II 72mm 8cm 17.6cm 780g
Canon 70-300mm f/4-5.6 IS II USM 67mm 8cm 14.6cm 710g










Nikon Z 70-200mm f/2.8 FL 77mm 8.9cm  22cm 1440g
Nikon F 70-200mm f/2.8E FL 小黑七 77mm 8.9cm 20.3cm 1430g
Nikon 70-200mm f/4G VR 67mm 7.8cm 17.9cm 850g
Nikon 70-300mm AFP VR  67mm 8.1cm 14.6cm 680g










Sony 70-200mm f/2.8 GM 77mm 8.8cm 20cm 1480g
Sony 70-200mm f/2.8 G SSM II 77mm 8.7cm 19.7cm 1500g
Sony 70-200mm f/4G 72mm 8cm 17.5cm 840g
Sony 70-300mm f/4.5-6.3 G 67mm 7.7cm 14.2cm 625g










Tamron 70-200mm f/2.8 G2(A025) 77mm 8.8cm 19.4cm
19.1cm
1485g
1500g
Tamron 70-210mm f/4 Di VC USD 67mm  7.6cm 17.7cm
17.4cm
860g
850g










Sigma 70-200mm f/2.8 DG OS HSM 82mm 9.4cm 20.3cm 1805g

紅色字體的部分是針對70-200mm f/2.8中最優秀表現的數據,四個裡面有三個都是落在這次的A056身上。不論是鏡頭口徑、鏡頭直徑還有重量。而在鏡頭總體的長度上最短的是Canon前陣子推出的RF 70-200mm f/2.8,長度只有14.6公分,而且它是完整的70-200mm f/2.8,不在規格上打折,但Tamron A056也只有差了0.3公分。然後從這兩個數據來看,如果你想要望遠大光圈變焦鏡頭,想要體積小似乎也只有做外變焦一途,內變焦的鏡筒在鏡頭長度上就短不了。

A056的鏡頭體積與重量,大約是落在70-200mm f/4與70-300mm鏡頭之間,具備了67mm的小口徑、重量800公克左右的範圍,但光圈是紮紮實實的f/2.8,以及70-180mm的焦距,雖然依然有20mm的差距,但照片會說話,差距很難從單看一張照片看得出來。

過去如果你帶出門的是70-200mm f/2.8,鏡頭通常下面都會有個腳架環,而裝上這個腳架環就會佔掉不少背包裡的體積,再加上幾乎單顆鏡頭就是1.5公斤的重量,加上機身就是2公斤以上了,出門一趟對於背部或手部都是一種沈重的負擔。Tamron A056沒有腳架環、815g的重量幾乎是傳統70-200mm f/2.8的對半。以致於這次出門拍照,每次從相機包裡拿出相機+鏡頭組合時我都覺得很不可思議,有點像是帶一顆70-300mm出門,但獲得的卻是70-200mm f/2.8的成果,這個體驗相當令我印象深刻。

● 畫質與對焦速度是頂級表現

Tamron在A036與A046在過去就已經向我們證明,它的畫質不是你應該要列入擔心的項目,銳利度的部分並不會明顯輸給各家的同焦段光圈的產品。而在這次的A056上面我們也看到銳利度有優異的呈現,邊角光圈全開的銳利度依然可圈可點。

對焦速度也是小編在意的地方,因為超廣角、中焦段與望遠鏡頭,就屬望遠鏡頭最重視對焦速度了。但Tamron A056用實際表現證明了我們的疑慮完全是瞎操心,它的對焦速度我可以用來輕易拍到飛行的鴿子,就算是盲拍也可以抓到,我想這樣的對焦速度應該至少符合80%攝影師的需求了。

在對焦速度上你唯一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要使用AF-C才能夠解放A056的完全體,如果使用AF-S的話,對焦會明顯慢許多。不過這次拍攝我是完全使用AF-C的,就算是拍攝人像,我也能很輕鬆的搭配A7RIII的臉部/眼部自動對焦,現代拍人像已經真的不需要移動對焦點了。

● 還是有小缺憾
這顆鏡頭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亮點,但也不是沒有缺憾的地方。很容易舉出來的就兩個,一是這顆鏡頭沒有手震補償系統,二是在特定角度下有明顯的耀光。

先說沒有防手震,我想Tamron在訂這個價格與體積時,一開始就沒有把內建防手震機制考慮在裡面,因為這會很直接的對鏡頭的體積、重量、價格造成影響,而且現代新的相機機身都有機身防手震,所以這不會是一個太大的問題。

第二個耀光就更簡單了,如果你不喜歡的話,在強光下角度稍微調整一下即可。但老實說我還滿喜歡這次拍到耀光的感覺。我覺得這次拍攝不論是在自然風景與人像,沒有防手震與沒有抗耀光都不曾對我造成影響。

● 省下的除了體積重量,還有荷包

我們來看一下,如果你真的把各家大三元鏡頭全部買齊了需要花多少銀兩。我們拿目前各家的大三元鏡頭的定價,以及如果你全部入手的總價來做個比較:

 
Tamron (FE) Sony (FE) Canon (RF) Nikon (Z)
超廣角 29,200 69,980 67,900 未推出
標準 26,000 61,980 67,900 72,900
望遠 35,800 76,980 76,900 售價未公開
售價總計 NT$91,000 208,940 212,700 -

重量總計
1,780g 3,046g 2,815g -

差距非常大對吧?由於Tamron的A036/046/056定價幾乎都是別人的4折左右,所以總價就是9萬與20萬的差別,這樣的操作怎麼能夠讓消費者不心動?它不僅便宜,而且還很輕,所以實在是想不到有什麼不買的理由。

上面這些是顯性的價格,還有一些隱性的價格在。舉個例子好了,各位買鏡頭要不要裝保護鏡?想讓天空更藍、水面沒有反射是不是要裝偏光鏡?想玩長曝是不是要減光鏡?想玩紅外線也有紅外線濾鏡。在濾鏡的世界裡,鏡片的價格會直接反應在尺寸上面,67mm的與77mm或82mm的價格就是有明顯的差別,而Tamron這三個姊妹鏡頭全部都是67mm,都可以通用濾鏡。所以不但鏡片單價更低,而且還可以共用,全部都設計成67mm是真的很厲害。

● 表現令人印象深刻
或許還是會有人在糾結180mm與200mm的差別。我們的經驗是焦距這種東西,如果你說的是14mm與16mm,那我會排在你的前面去大聲說這件事,在寫Tamron 17-28mm f/2.8的A046評測時我就不會想要去說服你16mm與17mm沒什麼差別,因為真的有差。但180mm與200mm,我認為如果不把兩張放在一起比較是真的很難看出來的。照片會說話,就請各位在看本篇文章的照片時,試著去忽略下方EXIF資訊的焦段,各位也可以好好想一下這個200mm是否真的這麼重要了。

拍完人像照片的那天晚上(也就是文章推出的前幾個小時),挑照片時,我完全無法說服我自己非要選傳統70-200mm f/2.8的理由。我真的不想帶一顆又大又重的鏡頭出門,而180mm也真的不是問題,望遠鏡頭20mm的差距真・的・看・不・出・來。如果要推薦產品分成一到五顆星,我會把這顆鏡頭列在第五顆星,而且肯定是最前面幾個產品內,它絕對會讓你對望遠大光圈鏡頭改觀,而我建議各位對這顆鏡頭有興趣的朋友,請你們動作要快,在使用之後我認真的覺得這是一顆會賣的鏡頭,表現優秀、價格合理,再加上肺炎疫情對全球生產線的影響,可能未來不久會面臨到僧多粥少的局面,強烈建議各位一定要試用看看。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ILCE-7RM3 170mm ISO100 f/2.8 1/2500s


ILCE-7RM3 136mm ISO100 f/2.8 1/640s


ILCE-7RM3 180mm ISO100 f/2.8 1/1250s


ILCE-7RM3 180mm ISO500 f/2.8 1/2000s


ILCE-7RM3 180mm ISO800 f/2.8 1/2000s


ILCE-7RM3 180mm ISO400 f/2.8 1/2000s


ILCE-7RM3 180mm ISO1000 f/2.8 1/2000s


ILCE-7RM3 180mm ISO500 f/2.8 1/2000s


ILCE-7RM3 130mm ISO500 f/2.8 1/2000s


ILCE-7RM3 180mm ISO320 f/2.8 1/2500s


ILCE-7RM3 180mm ISO400 f/2.8 1/2500s


ILCE-7RM3 161mm ISO200 f/2.8 1/2500s


ILCE-7RM3 70mm ISO100 f/2.8 1/1250s


ILCE-7RM3 70mm ISO100 f/2.8 1/8000s


ILCE-7RM3 70mm ISO100 f/2.8 1/2500s


ILCE-7RM3 99mm ISO100 f/2.8 1/400s


ILCE-7RM3 70mm ISO320 f/16.0 1/80s


ILCE-7RM3 70mm ISO100 f/2.8 1/640s


ILCE-7RM3 70mm ISO100 f/2.8 1/2500s


ILCE-7RM3 180mm ISO2000 f/4.5 1/200s


ILCE-7RM3 70mm ISO200 f/2.8 1/80s


ILCE-7RM3 180mm ISO320 f/2.8 1/200s


ILCE-7RM3 180mm ISO3200 f/2.8 1/1000s


ILCE-7RM3 180mm ISO250 f/2.8 1/1000s


ILCE-7RM3 180mm ISO500 f/2.8 1/1000s


ILCE-7RM3 180mm ISO1600 f/2.8 1/1000s


ILCE-7RM3 180mm ISO100 f/2.8 1/800s


ILCE-7RM3 168mm ISO100 f/2.8 1/250s


ILCE-7RM3 180mm ISO100 f/2.8 1/400s


ILCE-7RM3 180mm ISO100 f/2.8 1/500s


ILCE-7RM3 139mm ISO100 f/2.8 1/320s


ILCE-7RM3 180mm ISO100 f/2.8 1/800s


ILCE-7RM3 142mm ISO100 f/2.8 1/800s


ILCE-7RM3 144mm ISO100 f/2.8 1/1000s


ILCE-7RM3 114mm ISO100 f/2.8 1/1000s


ILCE-7RM3 138mm ISO100 f/2.8 1/500s


ILCE-7RM3 85mm ISO100 f/2.8 1/320s


ILCE-7RM3 90mm ISO100 f/2.8 1/320s


ILCE-7RM3 180mm ISO100 f/2.8 1/400s


ILCE-7RM3 123mm ISO100 f/2.8 1/160s


ILCE-7RM3 70mm ISO100 f/2.8 1/160s


ILCE-7RM3 70mm ISO100 f/2.8 1/1000s


ILCE-7RM3 110mm ISO100 f/2.8 1/500s


ILCE-7RM3 89mm ISO100 f/2.8 1/800s


ILCE-7RM3 156mm ISO100 f/2.8 1/800s


ILCE-7RM3 82mm ISO100 f/2.8 1/1250s


ILCE-7RM3 70mm ISO100 f/2.8 1/1000s


ILCE-7RM3 73mm ISO100 f/2.8 1/640s


ILCE-7RM3 70mm ISO100 f/2.8 1/1250s


ILCE-7RM3 180mm ISO100 f/2.8 1/500s


ILCE-7RM3 180mm ISO100 f/2.8 1/800s


ILCE-7RM3 159mm ISO100 f/2.8 1/500s


ILCE-7RM3 180mm ISO100 f/2.8 1/400s


ILCE-7RM3 103mm ISO100 f/2.8 1/250s


ILCE-7RM3 109mm ISO100 f/2.8 1/640s


ILCE-7RM3 109mm ISO100 f/2.8 1/640s


ILCE-7RM3 108mm ISO100 f/2.8 1/250s


ILCE-7RM3 89mm ISO100 f/2.8 1/160s


ILCE-7RM3 70mm ISO400 f/2.8 1/400s


ILCE-7RM3 112mm ISO100 f/4.0 1/400s


ILCE-7RM3 93mm ISO100 f/4.0 1/400s


ILCE-7RM3 76mm ISO125 f/2.8 1/400s


ILCE-7RM3 86mm ISO100 f/3.2 1/400s


ILCE-7RM3 86mm ISO100 f/2.8 1/800s


ILCE-7RM3 102mm ISO100 f/2.8 1/160s


ILCE-7RM3 97mm ISO100 f/2.8 1/100s


ILCE-7RM3 88mm ISO800 f/2.8 1/500s


ILCE-7RM3 95mm ISO640 f/2.8 1/500s


ILCE-7RM3 95mm ISO640 f/2.8 1/500s


ILCE-7RM3 70mm ISO500 f/2.8 1/500s


ILCE-7RM3 141mm ISO1600 f/2.8 1/500s


ILCE-7RM3 97mm ISO400 f/2.8 1/500s

攝影協力:Bryan, Matin
模特兒:宋婭彤 IG 臉書

Let's block ads! (Why?)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2VuGaj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