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V是國內銷售表現最亮眼的車款,無論國產還是進口身份,幾乎都能成為該品牌的重要支柱,例如Toyota RAV4、Honda CR-V、Mazda CX-5、VW Tiguan就是很好的例子,而在福特六和推出新一代Focus之前,Kuga也曾是Ford在台灣市場銷售表現最成功的車款,現行的國產版Kuga在2013年推出之後,2016年進行了小改款,近年持續追加配備編成,也因新一代車型已在國外推出,因此將面臨世代交替的命運。
進入主文之前,還是先幫各位複習一下歷史,比較容易掌握車系沿革的來龍去脈,正如本篇標題為何同時出現Kuga與Escape車名、台灣未來販售車型會是何種版本?都是國內消費者所關心的重點;資深點的車迷一定有印象,西元2000年左右福特六和採用進口方式導入的第一代Escape,由於休旅風氣盛行,隔年即改用國產化方式生產販售;到了2008年,北美市場推出第二代Escape,但台灣等亞洲市場仍持續販售第一代車型;而在同個時期,歐洲Ford推出了第一代Kuga,產品定位屬於緊湊型跨界休旅車,與粗獷風格的Escape截然不同。
接著在「One Ford」全球策略下,新一代Escape與Kuga正式合併成為同一款車型,也就是說第三代Escape就等於是第二代Kuga,而除了北美市場維持Escape車名之外,其他市場則改用Kuga車名,台灣所販售的Kuga車名就是這樣來的。
同樣的道理,最新問世的第四代Escape就等於第三代Kuga,這款新車仍在不同市場擁有不同的車名,北美仍維持Escape,歐洲還是叫Kuga,但在中國市場卻出現並存的現象;原因在於中型SUV市場在中國同樣競爭激烈,包括原本就賣得火熱的VW Tiguan長軸版(途觀L)、VW Tayron(探岳)與Buick Envision(昂科威),以及日系代表CR-V、RAV4、X-Trail等車環伺,因此中國長安福特同時販售第四代Escape(中文車名為銳際)與第二代Kuga(翼虎),企圖在中階與入門價位帶佔得席位,產品設定上亦有區隔,Escape(銳際)僅搭載EcoBoost 245(2.0升渦輪增壓)動力系統,Kuga(翼虎)則有EcoBoost 180(1.5升渦輪增壓)與EcoBoost 245兩種動力選項。
至於台灣販售車型會叫什麼名字?我們先前曾推測,由於福特六和在國內缺少類似Kicks這種70萬元左右的國產休旅車,所以很可能也採用雙車型同時販售的模式,現行Kuga主打入門等級,新一代車型則採用Escape車名主打中高階等級,但由於國內的產能有限,加上福特六和計劃現行Kuga販售完畢後就不再生產,因此新一代車型延續Kuga車名的機會較大;至於在台灣的上市時間,如果近期的疫情能在年中前獲得控制,應該在第二~三季就能見到新一代國產版Kuga現身。(但本文試駕主角仍稱Escape)
新一代中國版Escape(銳際)在2019年底發表,其實在那個時候我已經積極聯絡相關單位,希望能親身前往一趟中國進行搶先試駕,正當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之際,武漢肺炎(又名新型冠狀病毒、Corona Virus、COVID-19)疫情正在中國等地快速蔓延,也因此取消了前往試駕的行程。
所幸在上海正式復工之後,我們在中國的特約記者順利借到了這輛全新Escape,但由於我無法親身前往試駕,所以本篇文章的呈現方式會跟以往有些不同,我以採訪者的角度,透過無數次的電話與訊息往來獲得特約記者的試駕心得進行文章撰寫,文內若有敘述不足的部分,日後我實際試駕時會再補充完整。
- 中國版Escape ST-Line
- 北美版Escape
- 歐洲版Kuga ST-Line
我們本回試駕的Escape「四驅嘉享款」是該車系中次頂級的車型(頂規版為四驅縱享款ST-Line),近期Ford新世代車型的家族設計風格在中國市場引起了很大的討論,Escape則是延續了這種「高討論度」的外型設計風格,撇開見仁見智的外型喜好問題,這代Escape的外觀設計具有鮮明的視覺衝擊力,車頭的大嘴配上裡面的鍍鉻裝飾,車頭造型非常有辨識度。
雖然沒有ST-Line的蜂窩式水箱罩,但是照片中這組「點陣狀」水箱罩看起來頗有質感,而且比較活潑。
前方霧燈的細節讓我想起了上次試駕的Focus Active,大燈使用LED光源,矩陣式排列看起來很有科技感,排列方式和Focus Active有些不一樣,日間行車燈則是在大燈組的下方邊緣。另外,中規等級以上車型都配置了自動遠光燈功能。
- 近光燈開啟
- 遠光燈開啟
本車的車身尺寸分別是車長4585mm X 車寬1882mm X 車高1688mm,軸距為2710mm,和上一代車型(Kuga)相比車身尺寸有所放大;車側輪拱沒有使用黑色塑料來增添粗獷視覺效果,而是輔以車身同色飾條讓車輛看起來更有質感。
車頂配置了金屬行李架,相信很多人買車之後,這個行李架可能永遠不會用到,但是既然是SUV,多了一個車頂行李架還是比較有「休旅感」。
兩片式全景天窗和Focus Active上面的一樣,打開的開口雖然不大,但是透光面積卻有不錯的表現。
延伸閱讀:Ford Focus Active 上海試駕 不只外型亮眼,智能科技更是亮點!
輪胎尺寸為225/60R18,較高的扁平比讓胎壁看起來很厚;原廠配胎型號為Pirelli Scorpion Verde四季胎,在上海這種很少下雪的城市還算是能夠應付一年四季的需要。
相較於車頭的造型,車尾造型就顯得比較比較保守一點。左右雙出排氣管看起來增加不少運動風格。
Escape的車名直接大大的貼在尾門中間,這點也和新一代的Focus相同,「車尾帶字母」似乎成為部分車廠的喜好。整體來說,全新Escape的外觀繼承了現今的Ford家族風格,和Kuga相比,它看起來沒有那麼運動化,而且擺脫了「馬丁臉」的戲稱。
中控台整體的造型和Focus非常類似,中控台的超大螢幕為Ford在中國市場專用的12.3英吋大螢幕,裡面的系統則是Ford和百度共同開發的SYNC+,這和我們之前在上海試駕的Focus Active是一樣的系統。
新一代Escape在中國市場共推出三個等級,分別是「悅享款」、「嘉享款」與「縱享款ST-Line」,而在駕駛輔助系統方面,僅頂規的縱享款ST-Line配備完整的Co-Pilot 360系統,也就是說想擁有ACC全速域智能巡航、LKA車道維持、AEB前方預防碰撞煞車系統(附行人偵測)、BLIS盲點偵測等功能,就必須購買縱享款ST-Line;本回試駕的嘉享款同樣配備Co-Pilot 360系統,但獨缺ACC全速域智能巡航功能。
中控台使用了皮革材質包覆,摸上去質感不錯,符合中國消費者的喜好。另外,中控台的設計沒有上一代車型那種標新立異的感覺,回歸了比較傳統、務實的設計手法。
方向盤採用平底式設計,握感厚實且皮質的觸感也頗有水準,兩旁皆設置完整的控制按鍵,但由於試駕車未配備ACC功能,因此左側按鍵就少了距離控制的選項。
12.3英吋的液晶儀錶在開機時會出現開機動畫,畫質還算不錯。(嘉享款與縱享款ST-Line的標準配備)
儀錶板主要使用藍色調,各項數據表示還算清楚,中間的選單使用起來邏輯性也不錯。(胎壓不同為拍照示意,之後有調回標準胎壓)
12.3吋的大螢幕看起來爽度十足,進入車內時也會有開機動畫迎接使用者;但還是要說,這套系統就跟我們上次試駕的Focus Active上面的車機完全一樣,主要強調智能、互聯,而且還支援OTA在線升級,中國本土車廠在這個領域腳步的確很快,例如上汽集團和阿里巴巴共同開發的斑馬系統,外賣、訂票、看劇甚至是找人都能夠通過車上的智能系統完成。Ford的SYNC+雖然沒有如此強大的功能,但是在合資車廠中表現也還算不錯(普遍來說,在中國市場的日系車廠,其車載系統反而是最「不智能」的)。不過,這套系統並不會出現在日後的台灣版New Kuga。
- SYNC+主畫面
- 百度地圖、歌單播放、通訊功能
- 愛奇藝、電影購票、智慧停車場、外賣
- 景點搜尋功能
- 生活助手功能
- 主機設定與車輛服務
- 語音購買機票、火車票服務
- 智能家居控制
- 車輛設定
- 個人設置與網路使用流量
- 愛奇藝主頁面
- 影片播放示意
既然有愛奇藝,線上看劇的功能是必不可少,不過這樣的的設計是否會影響駕駛者的注意力?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空調系統的按鍵數量大幅度減少,不是整合到螢幕裡就是變成觸控按鍵,看起來不夠直接,但事實上用聲控也能控制本車的空調,而且語音辨識度還滿高的,所以實體按鍵好不好操控已經不是重點了。
完整的空調功能需透過中控台螢幕調整,例如溫度、風向等,但如果習慣用語音控制就可免除手動調整。
車內後視鏡後方有一個USB供電插座,是專門留給行車紀錄器的,很貼心的設計。
中控台下方的置物空間內有一個無線充電板,除了USB和12V電源插座,還有一個Type C插孔。
前座周圍皆規劃齊全的置物空間,手套箱的內部空間表現還可以,而中央扶手下方的置物空間還算不小,裡面還有一個12V插座。
前、後車門下方也算是空間充足,也都有可放置瓶裝飲料的位置。
後座中央扶手放下後,設置了兩組置杯架,內部還有固定容器的裝置。
副駕駛座腳邊還有一個置物網格,放些小物品已經相當夠用。
後座規劃了獨立空調出風口設計,可調節風量但不能調整溫度。
下方還有各一組USB與Type-C插孔。
由於現場示範乘坐的友人身高有185公分,所以對於空間表現的挑戰算是比較嚴苛,但實際乘坐後可以看到乘坐空間其實還不錯,尤其手套箱的位置向前縮,帶來不少膝部活動空間,但由於示範者身高較高腿也比較長,便出現椅面支撐性不足的情形,這也有待日後台灣版本試駕時再次驗證。
前座保持位置不變,接著來到後座,剛才前座椅其實已經調整到比較後面的位置,但同樣的185公分友人仍保有足夠的膝部空間,頭頂也距離車頂有些空間,另外就是座椅填充物十分厚實,實際的乘坐感相當舒適。
後排椅背有多段角度可調,使得乘坐與行李廂空間更具靈活度。
原廠尚未公布行李廂容積數字,但實際使用的表現只能說是一般,整體狀況與新一代Focus相似,也就是後座空間較上一代車型明顯放大,但行李廂空間表現則是維持接近的水準。
後座椅背具有60:40分離功能,傾倒後的平整度還不錯。
底板下方附設放置工具的空間,以及一組備胎。
後排椅背能夠從行李廂中的拉柄放倒,旁邊還有一個12V電源插座,對於野外郊遊來說是一個很實用的設計。
剛拿到這輛試駕車時,摸遍了整個車尾仍找不到行李廂蓋的開關,後來才知道本車使用感應式開關而取消實體電磁閥開關,帶著鑰匙在後門踢兩下,尾門就會自動開啟,感應的成功率很高,也可以直接使用鑰匙上的按鍵遙控開啟。
中國版Escape搭載2.0升四缸渦輪增壓引擎,最大動力輸出為245hp/5500rpm、40.0kgm/2500~3500rpm,在同級車中的動力數據表現突出,原廠提供的平均油耗數據為13.2km/L。
至於之後推出的台灣版本會搭載何種動力規格?沒意外的話就是與Focus相同的1.5升三缸渦輪增壓引擎為主力,具有182ps、24.5kgm的最大動力輸出,而在歐洲販售的Hybrid動力系統,應該不會出現在台灣車型之中。
變速箱搭載八速自排系統,操作方式也與Focus相同採用轉盤設計,而這次試駕的嘉享款沒有手動換檔功能,要到ST-Line車型才會配備方向盤換檔撥片。
懸吊形式一律為前麥花臣、後多連桿的設定,圖中銀色的下支臂並非鋁合金材質。
首先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這輛車的動力十分充沛。之前我曾經駕駛長安福特Mondeo EcoBoost 245車型一段時間,對這台引擎的動力輸出很有感覺,Escape在換裝了八速手自排變速箱之後,整輛車的輸出細膩度有所提升,沒有那麼暴力直接,但是深踩油門之後還是有非常出色的動力表現;我們以儀器實地測試得到了0-100km/h加速6.7秒的成績,在這個等級中算是相當突出的表現。
至於行路感受,它還是保留了Ford車系帶有一點歐系回饋感的底盤回饋,經過坑洞比較扎實,壓過破碎路面的震動雖然還是會傳進車內,但不像某些車種總給人一種空洞、鬆軟或是彈跳的感覺;避震器的作動很線性,懸吊雖然是偏向舒適性的設定,但不會有撐不住的感覺,很有韌性。
只不過在市區塞車時,會發現這具八速變速箱在低速換檔的時候,還是會有點頓挫,有時候甚至會讓人以為這是雙離合器變速箱,也使得油門反應不太線性,煞車回饋也是相似的感受,輕踩沒感覺,有時候重踩又會顯得太過頭;而關於油門反應與煞車回饋的設定,未來台灣販售車型是否會進行優化?也是日後試駕的體驗重點。
整體來說,新一代Escape的優點在於提供更好的行路感受與更強的性能表現,但是變速箱換檔細膩度仍有提升的空間。在一些細節處,做得仍然沒有日系品牌那麼細膩,像是油門煞車的可控性,都是本車較為不足的地方。
Escape將會在下半年於台灣市場上市,面對這個等級幾乎被日系品牌壟斷的局面,Escape的確有其產品的獨到之處,例如出色的行路質感、性能還有表現不差的乘坐空間,外型雖然評價兩極但是相信還是有消費者願意買單。但是細節處還是這輛車表現較弱的地方,例如動力輸出的平順性,前排坐姿需要一些時間適應。但我們仍然期待這輛車的引進,畢竟這個等級能多一個選擇也是好事一件。
這次先以中國版本的試駕體驗,搶先帶給國內消費者一個參考目標,我們之後還會規劃類似的主題,而未來台灣版本New Kuga上市後,也會即時分享詳盡的試駕心得。
Ford Escape EcoBoost 245(長安福特版)規格諸元表
引擎型式:直列四缸DOHC 16V渦輪增壓
排氣量:1999c.c.
最大馬力:245hp/5500rpm
最大扭力:40.0kgm/2500~3500rpm
驅動方式:四輪驅動
變速箱型式:八速自排
煞車結構:四輪碟煞
前懸吊結構:麥花臣
後懸吊結構:多連桿
輪胎規格:225/60R18
車身尺寸:4585mm x 1882mm x 1688mm
軸距:2710mm
車重:1659公斤
油箱容量:63公升
▋回文抽獎活動
活動規則:看完本篇文章後,回覆文章留下你對本篇大改款Ford Escape的觀點,就符合抽獎資格喔!但複製貼上別人的回覆內容,會直接喪失抽獎資格,請務必發表自己的看法。獎品汽車品牌原廠精品,共2個名額。
抽獎回文活動截止時間自即日起開始,至2020年3月27日12:00為止,之後會抽出得獎人並在本篇文章內文更新得獎名單!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3dbFWp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