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9日 星期日

MOBILE01新聞 圓剛 GH510 電競耳機 7.1環繞聲道 Hi-Res 皆具備的平價之選 百家樂 http://www.iwin9418.com

大家對 AVerMedia 圓剛的印象大多是在實況或是有特殊需求的擷取產品上,其實還有電競耳機的產品可以選擇!這次要開箱的產品是在去年 COMPUTEX 展中發表的新款電競耳機 GH510,同樣主打虛擬 7.1 環繞設計,不過造型更為洗鍊,支援 Hi-Res 的高音質認證也是本次一大亮點。

▋開箱


GH510 的外盒採全黑設計,正面直接將耳機本體的渲染圖印出,只是拍到最後小編發現一個蠻大的問題.....稍後再跟大家說明,在背面以各國語言對產品做出簡單說明,佔滿整個盒背也是蠻有趣的設計。頂部與底部分別印上了主打規格以及盒裝的內容物一覽。
正面
背面
盒頂
盒底

右側有著更詳細的規格,GH510 配置 50mm 動圈單體、頻率響應 20Hz-40KHz,阻抗是比較好推的 32 歐姆;含麥克風重量為 362 公克。

開盒採磁吸結構,從右側直接打開就可以了;且相較一般還有分外皮什麼的,自己覺得這種方式好收納也比較不容易傷到外盒。

盒裝設計相當簡潔,具備一個透明的塑料罩包覆,中央也有紙板組成的固定架卡著耳機;感覺可能保護措施有些不足,但耳機的接觸點是固定蠻緊的。

透明塑料罩在邊緣用了一個像雙面膠的材質黏住,就設計感來看應該可以做得更好啦....其實不黏也是可以固定。

把盒裝可見的東西通通拿出來,可以看到紙板的完整結構以及卡住耳機的方式,下方也有附上說明書。

其他配件如 microUSB 連接線、麥克風、3.5mm 音源線與替換耳罩都收納在紙板的空間中。

▋外型


GH510 的外型其實與一般電競耳機相比之下,整體設計感低調、洗鍊不少;但從外罩的柵欄線條加上紅色的耳罩內部,多少還是能感受到一點戰鬥氣息。

耳機可以往內翻至 180 度藉此擺放至平面上;不過只能單邊,外翻的角度可以參考左耳,基本上就一點點而已。至於頭帶沒有設置機構來做進一步的彎折,如果是想帶著走的話可能直接當作身上的配件會比較容易.....

這邊戲看一下耳罩的細節,設計上真的蠻低調的,蠻適合不喜歡鋪張的玩家;只是在內部的凹槽其實蠻容易有灰塵或是細屑卡住,不敢想像有頭皮屑毛病的朋友.....

頭帶內部有個鑲嵌的襯墊,這點自己覺得做得還蠻不錯的,實際戴上時也能有一定的緩衝與舒適效果。

頭帶整體有著一條紅色的刻線(不支援 RGB 燈光),一旁則是 AVerMedia 的 Logo;左右兩邊都有。

頭帶也是可以按照個人的頭圍大小做伸縮,是採無段式的設計。對小編這種有對稱強迫症的人來說其實會覺得有點....怎麼抓都抓不到平衡的感覺?

伸縮頭帶
伸縮頭帶

耳罩的襯墊拆卸相當簡單,這也是自己體驗 GH510 時覺得蠻方便的一個設計,輕輕往下拔就能卸除並且更換,同時也能看到 50mm 的單體。實際配戴時穩固性也不錯,只要不要摔到基本上襯墊都不會掉。 

I/O 連接埠以及相關開關都設置在右耳罩的側邊。

從左至右分邊是短按 mic / 長按燈光的控制鍵、音量與虛擬 7.1 聲道模式鍵、microUSB 連接埠、3.5mm 插孔(聲音)以及外接麥克風的 3.5mm 插孔。

I/O與開關總成
I/O與開關總成

全部連接埠都街上的樣子,或許會覺得啊我 3.5mm 插孔可以用在手機或是家用主機上(這款耳機沒有藍牙功能),幹嘛還要再插一個 microUSB?其實 microUSB 插上後才會有燈光效果,如果執著在玩的時候也要亮,就要通插。當然用一般 Windows 裝置還是最簡單。

單純安裝外接麥克風的時候的樣貌如下。這邊就要提到開頭講開箱時小編說到的一個奇怪現象.....大家有沒有發現頭帶的字樣跟外盒的有點差距?

沒關係這邊再附上圖一次,可以看到頭帶的 Logo 位置不一樣。其實渲染圖主要的 I/O 連接埠是位於左耳,從頭帶內側的 L/R 標示也看得出來;但實際的品項卻是右耳.....不知道小編拿到的產品是工程版還是有什麼問題,當初 COMPUTEX 展出時也是在左耳,這點我會再問一下官方,至少體驗上沒什麼差異。

外裝的麥克風規格為:100-20kHz 頻率響應、阻抗 2,200 歐姆、敏感度 -29 ±3 dB 等。

3.5mm 音源線也同時附有線控功能,有著音量以及播放按鍵之餘,另一側也有基本的麥克風可使用。這邊要注意的是如果是以 3.5mm 的音源線當作耳機主要的連接手段,外接的麥克風就無法使用了,因此外接麥克風幾乎就是 Windows PC、PS4 以及 Switch 的標配。Apple Mac 系列、或是 PS4 手把與手機就只能用 3.5mm 做連接了。 

線控
線控
線控

GH510 畢竟是款電競耳機,Fancy 的 RGB 燈效也是不可少。這邊提供 1,680 萬色可選,並可在專屬的應用程式中調整。

這邊也附上一些基本的燈效情境,最花俏的應該是七彩循環,燈條同時會有多組顏色流動,與低調的外觀設計相比有種奇妙的反差。

圓剛GH510燈效:一般
[embedded content]
圓剛GH510燈效:呼吸
[embedded content]
圓剛GH510燈效:七彩呼吸
[embedded content]
圓剛GH510燈效:七彩循環
[embedded content]

▋功能與體驗


GH510 在 Windows 系統上可藉由專屬的應用程式 "AVerMedia Sound Engine" 做更細緻的調控,並分成耳機、麥克風與燈光三大分類,有著以及基本的狀態檢視;下方也有遊戲、音樂、電影與直播四種音效模式可選。
耳機
麥克風
燈光

在專屬程式內可以根據左右耳機調整細部的音量值。

環繞音效最簡單可以透過耳機的實體功能鍵做開啟之餘,程式中也提供了三種環境與兩種模式可選。小編自己的感受是遊戲模式主要會著力在聲音定位上,以應付像是 FPS 類別等需要聽音辨位的遊戲,電影模式開啟後整體音效,尤其是中、低頻會有相當明顯的飽和感,比較容易感受到電影滂薄的感受;但以單純聆聽音樂來說,自己還是覺得單純雙聲道會比較適合。

基本的等化器自然是必備的,選擇特定的模式後,在剛剛介紹的音量檢視模式也會跟著改變,不妨可以做個參考來調整出自己最喜歡的設定。

等化器
調整後的顯示

應用程式同時也提供了音質還原、虛擬低音、音量恆定以及語音清晰等幾大功能,但虛擬低音與音質還原的功能上小編其實沒有感受到太多差異.....
音質還原
虛擬低音
音量恆定
語音清晰度

麥克風這邊同樣可能針對雙聲道做音量的調整,同時也能開啟監聽音量的功能。

有 44.1KHz 與 48KHz 兩種取樣頻率可選。

如果是在比較嘈雜的環境,則可以開啟環境噪音消除功能來取得比較清澈的麥克風效果。

與一些中國的手機廠商相同,GH510 也有變聲功能,這邊有男女、鴨子與外星人四種音效。

燈效設定上與一些電競筆電的控制中心選項差不多,具備八種基本顏色以及圖片可供自訂化外,也能儲存喜歡的顏色設定。

燈效這邊則是有五種特效,上面已經有介紹四種了。遊戲特效開啟則是會因應遊戲不同來做閃爍的情境呈現。

大致介紹了功能後,終於來到體驗心得.....這邊我搭配最適合的 Windows 電競筆電以及《火線獵殺:野境》這款遊戲測試,一般雙聲道的表現就與一般耳機無異,需要將音量調較高才能有聽音辨位的感覺,只是這樣的音量對耳朵來說相當吃不消。開啟虛擬 7.1 聲道後,整體的音量有提升之外,最大的差異就是在各個環境的音效都會有明顯的分離感以及位置,舉凡槍聲的迴響,以及敵方攻擊時的位置都相對明顯許多。

像這張就是在敵軍於房屋內開槍時,可以知悉槍聲的方向並得知位置,不會就這樣不明不白地仆街

由於 GH510 支援 Hi-Res 認證的關係,小編除了以 Windows 筆電搭配 Macbook 做聆聽之餘,也搭配了 Sony Hi-Res 的隨身聽做無損音質檔案的體驗。小編搭配 Windows 筆電是以雙聲道模式聆聽,在應用程式的調整下音質尚可,只是人聲稍尖,低頻量感反而在電競耳機中算是少的;如果是沒有程式加持的 Macbook 這樣的狀況會更為明顯。換成 Hi-Res 的音樂搭配訊源後,聲音的表現大致與筆電相同,都是比較偏向中高頻、人聲靠前且低頻的量感較少,但整體的清透度因為音檔的關係修飾得更好。

整體來看,GH510 嚴格來說還是搭配 Windows 筆電,會最為發揮其實力,且同步具備 Hi-Res 認證的競品中,其價格也是相對具競爭力(預計 2 月初會上市,官方目前還無明確定價,區間大約會在 2,500 上下)。當然,與一般耳機比擅長的音樂領域會顯得稍微弱勢些,但環繞音效所帶來的遊戲優勢相對明顯,且比較明顯的性價比考量,GH510 還是不錯的。

Let's block ads! (Why?)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305BJN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