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5日 星期一

MOBILE01新聞 新手入門 - Scott Genius 920開箱與首騎體驗 百家樂 http://www.iwin9418.com

登山車版首發 - 文多圖多
 
 
小弟本來是騎公路車的
 
因緣際會到紐西蘭旅遊時接觸到MTB
 
整個愛上MTB騎乘感覺
 

雖然只是租的,但對新手挑戰綠線等級路線已經綽綽有餘(但還是差點摔得狗吃屎)
 
回到台灣後對MTB騎乘的刺激感以及能夠更深入大自然久久無法忘懷(是的!這是個入坑的節奏)
 
於是著手開始搜尋MTB相關知識
 
本來壓根不會玩MTB我居然也對這感興趣
 
於是想要購入第一台登山車(買車總是要有個理由)
 
因為在紐西蘭租的車是scott,那就從scott開始找車
 
無奈MTB跟公路車差別太大,完全看不懂那些零件等級差異
 
於是就塗裝先決下去挑車,原本公路車是消光漆,但實在他X的太容易髒了
 
所以這次就找個亮亮烤漆
 
但可能是台灣MTB沒公路車那麼盛行,喜歡顏色的車代理商都沒有進
 
於是就透過車店幫忙請代理商跟原廠叫貨
 
然後就於去年11月跟車店訂車
 
本來預計今年3、4月就能交車
 
結果好死不死遇到疫情爆發整個貨運大停擺
 
好不容易在這個月(6月)終於從比利時倉庫寄到台灣了...
 

但好死不死被X榮貨運撞破很多洞 (OS: e04)
 

開箱驗明正身全程錄影
 
還好內容物完好無缺
 
包裝還滿扎實的,即使紙箱被撞破這麼大的洞,想當初帶車去日本包紙箱被撞的洞更大車也是沒事
 

喔!就是這個藍!
 
箱車直接上架,原廠穿的走線基本上都不太行,所以專業的店家乾脆整組重弄
 

驗明正身!!!!產品型號: Genius
 

肥手指擋鏡頭, 傳動是單大盤12速飛輪
 
我對這個後變最大的印象是,他有鎖定卡榫耶!(拆後輪時才會覺得這玩意很好用)
 

後上岔(拍反了請見諒), 型號是20, 因為genius目前產品是29ʻʻ輪徑,所以就代表是920
 
9X0, X數字越小等級越高
 
雖說是29''的規格,不過genius只要反裝避震器的套件就能轉27.5ʻʻ的系統了
 

12速-比臉大的飛輪 (50T),不過拿到車當天看到出了52T飛輪的新聞...
 
 

可直接作為無內胎系統的外胎,不過原廠送來時就已經附上內胎了
 

轉點處設計,它的轉折處都會讓我覺得它是不是沒接好
 

老鷹盤與腿組,大盤只有單片,現代的MTB這樣似乎是標配了
 

挺好抽拔的水壺架
 

現代的車架總是喜歡上一些slogan
 
但這台塗裝已經算是很乾淨了
 

公路車與MTB兩用坐墊, 還算好坐,還滿剛好有對到我的坐骨
 

行程只有10cm的伸縮坐管
 
剛踏入MTB領域時覺得這玩意有夠潮!!!
 
能夠把辦公座椅搬到MTB上真是非常的人性啊!
 

scott的大大LOGO,我是不太懂LOGO為什麼不垂直置中要靠底對齊(強迫症發作)
 
 

成車配的前避震是行程150mm的狐狸(顏色有搭配很讚),對初學者已經很夠了!
 

覺得後避震有點肥,但多了種穩重感
 

辦公室座椅的升降板手以及前後避震器的鎖定與釋放板手
 
鎖定有分三段模式: 全開、半開、鎖定(但遇到一定程度的壓力還是會開啟避震,避免避震器受損)
 
避震器鎖定板手控制是同時對前後避震去做無法分開鎖定
 
 

第一次用sram的變速(公路車都用shimano),覺得挺人性的
 
升重擋推後面小板手(一次一個行程)
 
降輕擋就去推老鷹板手(可以一次多個行程,因為突然遇到陡坡時就派得上用場)
 
重點sram的變把按起來的回饋感喀喀喀超爽
 
用過回不去了
 

混搭shimano的油碟,老闆說對新手來說很夠用了!
 
組好車後的定裝照
 
超水的啦!!
 
然後比想像中的大台(尤其手把又很寬,進門都會卡卡QQ)

 

跟自己的公路車比起來真的是巨巨啊!
 
然後呢, MTB新手剛拿到車以後遇到最大的問題是...
 
台灣哪邊可以騎MTB?有人可以帶嗎?
 
就這樣佛系入門,反正先買車自然就有路線讓你騎
 
我覺這應該是目前剛入門的新手會遇到的一大難題
 
因為每個朋友問我:啊你買車以後台灣或是台北哪邊可以騎啊?
 
我:不知道耶,不然壓壓台灣的柏油路跟off-road差不多啊
 
 
後來搜尋網路上一些關於台灣MTB社群:(北中南)台灣OFF-ROAD,WTB Taiwan等
 
發現其實裡面滿多熱心大大有定期帶團或是推廣MTB活動的,有些免費有些付費
 
就那麼剛好我交車隔天就有搜尋到WTB Taiwan舉辦的MTB新手體驗活動(無料)
 
領隊是台灣推廣MTB不遺餘力的Ian
 
就厚臉皮臨時報名了
 
一早訂了雙鐵列車來到松山車站搭車

現在的自強號人車同行我覺得做得不錯
 
不會有上了車沒沒有地方擺車然後還被其他乘客白眼的窘境
 
搭起來很舒適,尤其一大早去搭根本是包車
 
這個大推!!

北台灣MTB推廣台北的路線似乎都很難
 
反倒是桃園的虎頭山路線比較多樣,又剛好是我老家後山整個方便!!
 
這次活動是辦在桃園虎頭山楓樹坑上碉堡
 
但我也是因為這個活動才知道桃園虎頭山有這個路線可騎
 

 
以下是活動照片

 
直接下今天首騎的結論(主觀)
 

  1. 今天這團不是新手體驗嗎?怎麼每個新手都又飛又跳的!?(我是不是進入詐騙集團?)
  2. MTB的施力點跟公路車差很多而且累很多(MTB騎個8km可能比公路車騎100km還硬)
  3. MTB要調整的東西很多,姿勢、避震等, 而避震調整又是一門學問
  4. 車子設備好壞是一回事,最重要還是自身技巧
  5. 大輪徑壓石頭很爽
  6. 公路車表達陡坡是用百分比坡度, MTB表達陡坡是用角度來計算
  7. 首騎摔車成就達成,還好車無傷(江湖上有誰不挨刀的,護具帶好最實在)
  8. 騎登山車很多熱心的人願意分享與推廣,希望未來能為這個社群盡一份心力
  9. MTB還是要整車沾滿爛泥才是MTB啊!
 
感謝觀看完落落長的文章 :)
 

 
補充一個可以看MTB trail的App-Trailforks
 
可以根據你目前所在國家下載圖資

 
根據Trail的難易度會標上不同顏色,由易至難:綠、藍、黑、紅(雙黑)
 
滿適合初學者可以尋找MTB路線的工具
 

 
你也可以上傳自己騎的路徑上去
 
路線就會越來越多 :)

Let's block ads! (Why?)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3hADdY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