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 2019-20年球季已經展開,UNDER ARMOUR 也正式宣布為旗下球星 Stephen Curry 推出第七代專屬簽名鞋款-UA CURRY 7。CURRY 7 的最大特色就在於首度將兩大緩震科技 HOVR 與 Micro G 結合,以雙重中底避震科技亮相,期望能同時發揮兩項科技各自的優勢,至於 CURRY 7 整體外型上雖然維持 CURRY 6 的流線感,但在細節、材質選用部分做出不少改動,鞋面剪裁則讓人有 CURRY 5 的既視感。
從2015年CURRY系列問世以來,毫無疑問成為UA籃球鞋款中最頂級的系列,每年推出的全新一代也都有機會成為撼動市場的重磅鞋款,但歷經1、2、3代的橫空出世,卻在4、5代時失去方向,從外型設計、科技數次改動的跡象中不難理解,設計團隊在試圖於本身技術、球星要求與符合市場需求三方找尋平衡的過程裡遇到許多顛簸,6代終於符合市場期待配置了中底科技HOVR的決定則像是一道曙光,而本款實測的CURRY 7則希望能延續這波氣勢,找回旗鑑鞋款應有的樣貌。
UA CURRY 7開箱與科技介紹
因應每一代的不同主題,UA都會為CURRY系列訂製專屬鞋盒,本次CURRY 7的鞋盒是全白配色,外層表面加上一層塑料薄膜,所以觸摸起來比起一般的厚紙板更具質感,正面熱壓上 CURRY的字樣,中央的銀色雷射線條相當搶眼,個人聯想到本次一大設計重點-緩震科技HOVR與Micro G疊加時中間的桃紅色可彎折墊片。
Curry的簽名在鞋盒側邊,同樣是以雷射銀配色呈現。
從正側面來看,鞋身外觀與CURRY 6相同,都是採用流線型設計,但可能是因為後跟處較高(甚至高過於鞋舌)、中底科技厚實且鞋筒部分更具有份量,所以整體視覺感會比較偏重在後方,有些微「頭輕腳重」的感覺,整體版型則依舊按照本系列慣例地為了符合Curry本身的腳型,所以是屬於偏細長的類型。
本實測款由黑、桃紅與灰白相間的配色名稱為「UNDRTD」,是CURRY 7的首發配色之一。「UNDRTD」就是「UNDERATED(被低估的)」的縮寫,靈感來自於Curry高中畢業時僅在球探間獲得三星評價(滿分為五星),進入小學校戴維森學院(Davidson College)努力精進,於2009年以當屆NCAA最佳射手之姿成功打進NBA的追夢旅程,因此這個配色就是沿用Curry大學球衣的配色。
圖片來源
US10單腳重量經測量後為400公克,以後衛鞋款來說並不是以輕量化為優勢,比起過去幾代380公克左右的重量也稍重一些,但就小編個人觀點,在搭載雙重中底科技的前提下,不可避免地在重量上做出些微犧牲,確實是可以理解的決定。
直接先來介紹CURRY 7最大的賣點、也是小編最期待的部分,就是中底緩震科技HOVR與Micro G的首次合體。不需要任何多餘的設計,光是看著HOVR與Micro G字樣直接並排顯示於鞋內側,這樣的夢幻組合就讓人熱血沸騰啦!
打從上一代CURRY 6宣布使用HOVR作為中底科技後,市場上就出現一片「終於啊!」的讚嘆聲,但後續不少實穿回饋也指出,搭載在籃球鞋款的HOVR為了反應性取向,腳感對比起跑鞋款的HOVR略為生硬一些,於是設計團隊這次為了讓HOVR專心展現緩震回彈的特性,決定找來另一位強調反應性的家族成員-Micro G,與HOVR共同組成CURRY 7的中底科技。
HOVR與Micro G兩項中底科技之間,「夾」著一片可彎折墊片(TPU),目的應該是藉此讓兩者的功能與動能傳輸不要互相影響,算是蠻微妙的設計,但小編有點擔憂這塊TPU在實穿上陣時存在感太高,造成喧賓奪主的慘狀....
編織鞋面近年來在追求輕量化的球鞋市場中成為顯學,輕薄、透氣與可輕易型變的特性讓它受到各品牌喜愛,但支撐性不足的老問題仍是硬傷。有別於CURRY 6的編織鞋面,CURRY 7改採科技彈性網布,小編其實很欣賞這樣回歸原點的想法,加上過往UA在鞋面材質的研發、製程技術有目共睹,所以CURRY 7前掌鞋面的表現確實值得期待。
鞋面內外側包覆上一層薄薄的軟膠,目的應該是增加支撐性與包覆感,CURRY系列「SC」的專屬字樣則被設計在鞋外側最顯眼的位置。
鞋面內側有14個孔洞,目的應該是增加透氣性,畢竟覆蓋在整個中後段鞋面的輕薄軟膠確實會影響到透氣性。
用實穿後俯瞰鞋面的角度,會發現這次鞋面的不對稱剪裁與CURRY 5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不同之處在於CURRY 5確實是內、外靴的雙層設計,但CURRY 7事實上是同一片科技彈性網布的鞋面,所以僅是外觀設計取向。
這次的鞋帶系統因為前掌處不對稱的關係,整體結構看起來很複雜,把它區分為兩個部份來看,第一是前掌直接穿透鞋面的六個鞋帶孔,這樣的設計是否會造成前掌過於緊繃甚至不適,在文章後半段的實測部分會跟各位說明。至於後半段總共七個鞋帶孔(外側三孔、內側四孔)則穿在一塊長型的塑料材質上,可以預期在鞋帶綁緊後,兩側的鞋面也會因而內縮,帶來更佳的包覆感與穩定性。
上述提到CURRY 7的整體鞋型雖然與CURRY 6相似,但細節上有諸多改動,鞋舌正是其中一個部分。不同於CURRY 6一體式的編織材質鞋舌,CURRY 7採用內靴式的輕薄鞋舌。
上方雖有孔洞設計但個人認為能帶來的透氣性應該有限。
鞋舌上端的特殊設計並不是拉環,在套入鞋款的過程中無法起到作用(話說CURRY 7也不會特別難入腳就是了…),其目的是讓最上端鞋帶穿過,藉此增加鞋帶在快速奔跑下的靈活性,上頭壓印的UA Logo,是全鞋唯一一處的品牌標誌。
右腳鞋舌內側有Curry小小的專屬簽名,綁起鞋帶後只會隱約露出,低調的設計小編覺得可以!
分離式鞋筒並沒有針對踝骨做凹槽設計,由於後跟的高度比鞋舌還高,視覺上會有一種向上延伸的錯覺,小編認為這樣的設計主要是為了能夠包覆住整個後跟,增加一些保護性。而因應Curry本人的要求,過往CURRY系列鞋筒處都會額外有穿上固定式護踝的「空間」,所以對於一些沒有配戴護踝習慣的使用者而言,會覺得CURRY系列的鞋筒「空空的」,CURRY 7針對這部分在兩側與後方都有厚實的記憶海綿包覆。
鞋後跟拉環設計,可以輔助雙足套入鞋款,上面有蝴蝶、獨角獸與狼三種動物圖騰,分別象徵大女兒Riley、小女兒Ryan與小兒子Canon。
雖然沒有外露式的後跟TPU穩定片設計,但實際觸摸後內裡確實有包裹一塊面積頗大且偏硬的TPU,畢竟Curry生涯之初深受踝傷之苦,因此CURRY系列從推出至今(即便CURRY 4之後改為低筒),腳踝後跟處的穩定TPU都是最重要的標配之一。
分離式鞋墊上印有「SC」字樣,整體觸感偏軟彈,稍微扳開可以發現CURRY 7依舊是使用相當厚實的鞋墊。
儘管大底處依舊是採用兩種不同刻紋,但這次絕對已經稱得上是CURRY系列鞋款中最樸實無華、卻最讓我信賴的大底設計,不僅拔除過往中底處的挖空配置,也沒有採用兩種材質造成止滑力不一致的問題,僅有後跟處的凹槽設計。
雖然鞋頭外側並沒有防側翻TPU片,但外底延伸處仍有防側翻設計,中底處的可彎折墊片(TPU)設計上也明顯超過鞋側,有助於雙足平衡、穩定。
其中有一項設計小細節,在於後掌處後半段大底(凹槽處刻紋)厚度稍微超過鞋底的任一部位,個人認為這樣的高低差應該是為了提升反應力與急停穩定度,但是否造成鞋款上腳後不平坦的狀況,等待穿上後便能知曉。
UA CURRY 7實戰心得分享
CURRY 7並不會特別難入腳,雖然厚實的記憶海綿略微影響到上腳過程,但只要拉開鞋舌與後跟拉環依舊能順利套入。
套入後鞋帶還未綁緊,包覆性已經屬於上乘,主要是因為較修長的鞋型配合厚實的記憶海綿,合力緊抓住雙足,完全沒有雙足位移的狀況,優秀程度絕對足以堪比採用襪套式鞋筒的CURRY 6,同時間腳踝也不會有完全被包覆住的拘束感,還是能保持一定程度靈活性,然而或許是因為鞋款包覆力表現太過搶眼,所以發覺鞋帶綁緊後實際起到的效果並不是太顯著。
小編過去就相當喜歡Micro G,那種「說不上哪裡特別突出,但整體極度均衡」的腳感,甚至曾經是我心目中最接近全能的緩震科技,所以本次看到CURRY 7運用上Micro G確實很期待。而穿上後初步踩踏與跳躍,感受較為明顯的反而是HOVR的彈性,這也符合官方說明:「HOVR負責緩震回彈、Micro G則是支撐與反應」,期待後續上場後的腳感能否有超越1+1的效果。
因為搭載雙重中底科技的緣故,CURRY 7的重心確實比起過往本系列鞋款偏高,但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HOVR在初次上腳前仍會有些生硬感,但厚度薄上不少,所以在做出幾次防守步將鞋款踩軟後,雙足有慢慢感受到HOVR的回彈感。
試著運球進行全場跑動,輕薄的鞋舌穩定貼合腳背,包覆感依舊讓人滿意,個人屬於寬楦腳型,所以起初將包覆面積相當廣的鞋帶系統繫太緊會有點不舒服,建議球友試穿時先試著不要將鞋帶繫太緊,也可以藉此體驗CURRY 7鞋面水準以上的包覆性。
雖然後跟處看似有不少空間,但因為後跟處厚實的海綿緊緊地包覆住腳踝,所以雙足並不會輕易地位移。
反應性一直都是CURRY鞋款主打特色之一,CURRY 7依舊維持優良傳統,從急停、變向後再加速切入時就能感受到Micro G明快、簡潔的反應性能,各項動作都幫助全鞋執行得相當明確,但對比起單純由Micro G作為中底的鞋款相比還是有一些不同之處。
就過人實穿經驗,Micro G最特別之處在於優異的跟腳能力,雙足能夠明顯接受到中底的反應與回饋,尤其是急停後加速的動作,Micro G經過外力擠壓再釋放動能到正確方位的轉換過程既有效率且明確,傳輸到雙足的能量恰到好處不失味,而穿上CURRY 7雖然沒有那麼強烈的跟腳感,但實際觀察CURRY 7的反應性依舊不差,只是因為中間相隔了可彎折墊片與HOVR,才導致腳感沒有哪麼明顯。
歷經CURRY 4、5為了追求極致反應性而犧牲緩震之後,CURRY 6直上了品牌旗艦科技HOVR,但個人推測可能是因為CURRY 6的全掌HOVR太過厚實,反而無法彰顯其特殊的腳感,如今CURRY 7輕薄的HOVR在實穿上陣時確實比較有存在感一些,但小編也認為,既然已經結合Micro G,或許乾脆把HOVR硬度再稍微降低一些,軟Q的回彈感應該會明顯,這樣的腳感應該會更討喜吧(?
視覺上會覺得前掌處過於寬大,但實際上受益於Micro G依舊出色的發揮,前掌動能回饋還是蠻直接、有效率,在急速奔跑下傳輸動能的精準度,絕對不遜於本系列其他鞋款。
嘗試Curry在場上時常必須做出的動作-跑動後接球投籃,接球前的急停到接球後雙足轉向面向籃框的過程,CURRY 7都能夠處理得蠻順暢,而起跳到落地的過程,後掌處也能感受到一些HOVR的回彈感,緩震度與舒適性確實比起過往系列鞋款有所提升。
配合鞋款頂級的包覆力與反應性,能否擁有相對應的防側翻設計更顯重要。HOVR從中足處一路向上延伸至雙足兩側,確實起到防護的效果,而鞋面的支撐強度也足夠在變向時穩定雙足,尤其在前掌處特別明顯,另外鞋底刻紋延伸至鞋側的設計,也讓鞋側磨擦到地面時,能維持一定程度的抓地力。
過往CURRY鞋款在中足處都會有TPU抗扭轉片,並在大底處採用挖空設計,讓系列鞋款的支撐性一直以來都維持在高檔,但個人有些許扁平足狀況,穿久後足弓部分都會有些痠痛,而CURRY 7則取消挖空設計,並將堅硬的TPU抗扭轉片更換為外露式的可彎折墊片,讓踏實感瞬間增加不只一個檔次,且因為鞋面從上一代的編織更換為科技彈性網布,讓全鞋的支撐感更一致,不會有那種「鞋底很硬、鞋面卻很軟」的尷尬狀況。
拍攝當天的場地為室外TPU,難免有些積沙碎石,而且前日才剛下過雨,所以地面有些潮濕,但包含跑動、轉身到上籃後落地,CURRY 7的抓地力表現仍維持在頂尖。雖然不是屬於強硬抓住地面的類型,但始終能在各種動作中穩定住鞋款,且同樣材質的大底刻紋帶來一致的抓地力,讓鞋款不會輕易形變,是值得讚賞的部分,整體來說,確實有維持住CURRY系列鞋款頂尖的抓地力。
個人在測試過程中總共實穿上陣三次,包含兩次室外場與一次室內木地板,總耗時大約為6至7小時,不僅較深的鋸齒狀刻紋沒有過多磨損,連邊緣處準備延伸到側邊、較淺的刻紋都沒有太多損耗。
總結
一口氣結合UA品牌兩大中底緩震科技於一身,CURRY 7無疑是NBA新球季開打至今最受到矚目的球星簽名鞋款之一,而實際下場測試的結果,雖然沒有出現驚為天人的全新腳感,但確實可以感受到HOVR與Micro G在足底運作的細微脈絡,而不是互相箝制,最後落得四不像的慘況,因此光是穩定地結合HOVR與Micro G這點,就可以看見UA對於自家旗艦籃球鞋款所下的苦心。
更何況,綜合科技、實戰性能,CURRY 7絕對配得上成為一雙當今NBA巨星的御用戰靴,若你是一位重視靈活、反應與支撐,同時希望三者建立在至少平均水準的緩震度前提下的球友,建議你到實體店點試穿CURRY 7,讓HOVR與Micro G一起幫你做決定。
《感謝攝影協力:馬克》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32Evyz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