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4日 星期四

MOBILE01新聞 Nikon Z50 評測報告|輕巧強悍 平價出擊! 百家樂 http://www.iwin9418.com


去年 Nikon 發表的全新「Z-Mount」以全幅鏡頭為設計藍本,同步推出 Z7 與 Z6 兩款機身,但消費者一定會感到疑惑!Nikon 沒打算進軍 DX 片幅嗎?那怎麼可能!Nikon 當然也不是吃素的...就在上個月無預警的推出 Nikon Z50,同時搭配兩顆 DX 新鏡,分別是 Nikkor Z DX 16-50mm f/3.5-6.3 VR 與 Nikkor Z DX 50-250mm f/4.5-6.3 VR,光圈雖然不大但能提供不錯的畫質且擁有便攜的優勢,搭配 Nikon Z50 可說是相輔相成。


若提到無反鏡可換鏡相機的發展,Nikon 可說是先驅的代表之一,比較可惜的是當時將資源投注在「Nikon 1」身上,也就是一吋感光元件,初期的確還頗受歡迎,不過後來隨著競品相繼推出一吋感光元件的口袋機種,在體積與價格都無法與其抗衡之下,「Nikon 1」的優勢早已不復見,最終宣告停產;如果一開始就開發 DX 甚至是 FX 片幅的 MILC,也許會完全改寫目前的相機生態也說不定。

▌Nikon Z50 vs. Nikon Z7 外觀比較


正面
機頂
機背
右側
左側
機底
Z-Mount 可說是 Nikon 的心血結晶,設定為 16mm 的法蘭距,以及 55mm 接環內徑,沒想到的是 DX 片幅也沿用 Z-Mount,但仔細一想其實當初的 F-Mount 不也是這樣?!差別只在於等效焦長的轉換,這靠機身設定就能解決,共用接環對消費者來說相對是比較友善的;如果是 DX 片幅及 FX 片幅雙修的話,使用者可依自己的需求調配鏡頭,我對於共用接環這設定是抱持樂觀的態度,若手上還留有不少顆 F-Mount 的 DX 鏡頭,只要搭配 FTZ 轉接環就能繼續沿用下去,如果想換到 Z-Mount 接環的話,初期的負擔也比較小。

不過也因為 Z-Mount 那 55mm 的接環內徑,使得機身造型與高度有所箝制,但也可以說是 Z-Mount 相機的家族特色,接環劃破了機頂線條與軍艦部合二為一,而 Z50 與相比較之下這體積差距其實還不小;Z50 因為小型化與產品定位的緣故,取消機頂 LCD 面板與對焦搖桿,維持雙轉盤的設定,握把深度充裕但高度不足,比較適合搭配輕量鏡頭作業,以上組圖各位可以自行比較 Z50 與 Z7 的差異。

▌Nikon Z50 外觀及特色介紹



Z50 的造型猶如 Z7 / Z6 的縮小版,Z-Mount 接環是最鮮明的家族特色,Z50 的定位屬於中高階機種與 Z500、D7500 並駕齊驅,機身以金屬框架打造,拿起來輕巧卻相當紮實,體積 為 126.5(寬)x 93.5(高)x 60(深)mm,淨重約 395 公克加上電池與記憶卡的重量也不過 450 公克,若是搭配 Nikkor Z DX 16-50mm f/3.5-6.3 VR 這組合的話,總重約 585 公克,以內建電子觀景窗的 APS-C 無反可換鏡相機來說,這體積與重量真的很可以!


Nikon Z50 搭載 DX 格式的 CMOS 感光元件,有效畫素為 2088 萬,採用 EXPEED 6 影像處理引擎與 Z7 / Z6 同級,這片感光元件的畫素與 D500、D7500 相同,但最特別的部分在於它搭載混合式對焦系統,相機會自動在「相位式」與「對比式」對焦系統中進行切換。


也因為 APS-C 片幅較全片幅小的緣故,使得相位式對焦點的覆蓋率更高,合計有 209 點(覆蓋率高達 90%),不過官方並未提供對比式對焦點的涵蓋範圍及數量的數據;另外 Z50 的暗部對焦能力也有 -4EV 的水準,前提要搭配 f/2.0 的鏡頭同時開啟「低光源 AF」功能才有這樣的水準。


機頂的按鍵及轉盤均集中在右肩,曝光模式轉盤並無 Lock 結構,比較有誤觸的可能但也有玩家偏偏就不愛 Lock 的設計,就我而言我是比較習慣轉盤上有 Lock;曝光模式轉盤旁的撥桿可快速切換拍照與錄影,外露式的後轉盤讓使用者在不同的握持姿態下也能輕易的操作。

Z50 緊湊的機身加上機頂功能集中在右半部的設定,讓使用者能輕易的用單手完成多項操作,包括感光度及曝光補償的調整、曝光模式的選擇、動靜態拍攝模式的切換、前後指令轉盤以及機背按鍵的操作。


讓小編比較意外的是,Z50 居然保留了內閃結構,巧妙的藏在軍艦部裡,可透過它來觸發原廠外閃,並支援 i-TTL 補光。


Z50 的橡膠蒙皮質感跟 Z7 / Z6 相同,握把造型也帶有人體工學設計,搭配目前的兩顆 Kit 鏡就算單手握持也不會有頭重腳輕的感覺,單手拍攝也不易有手酸的情況出現;過去握把頂端大家熟悉的紅色三角標籤從 Z7 / Z6 開始就已經改頭換面,現在的造型似乎只是象徵性的存在,畢竟是 Nikon 可換鏡相機的特色。

機身左側外接埠
麥克風、USB 2.0、Micro HDMI
從 Z50 機身右側可以看到藍牙及 Wi-Fi 符號,代表它支援無線連接與傳輸能力,再來傳輸埠的部分包括麥克風插孔、USB 2.0 傳輸/充電孔,再來就是 Micro HDMI 輸出,其中那個 USB 2.0 的配置我覺得有點可惜,畢竟 Z50 也稱得上是新世代機種,好歹也配個 Type-C 才算跟上主流,不論是充電速度或檔案傳輸效率都會更好。


機背搭載 0.39 吋 236 萬點的 XGA OLED 電子觀景窗,視野率 100%、放大倍率則為 1.02x,整體的精細度還不錯,也不曾有延遲的情況出現;機背採用 3.2 吋 104 萬點的 TFT LCD,支援觸控操作及翻轉自拍。機背另外還有個有趣的地方,它將螢幕右邊「+ / - / DISP」的觸控按鍵設在螢幕底下,觸控反應還不錯但因為不像實體按鍵會有回饋感,難免還是會遇到誤觸的情形,再來用觀景窗構圖、瀏覽照片時要放大或縮小畫面的話,全都得倚賴這個觸控面板,也不容易靠肌肉記憶找到正確位置。

下掀自拍
低角度
下掀45度
下掀90度
下掀180度
Z50 的目標族群比較接近普羅大眾而非只有專業用戶,因此它得提供更友善的介面、更親民的操作來吸引消費者,Z50 的下翻 180 度自拍螢幕就是個例子,印象中市面上採用這類自拍螢幕的機種並不多,通常是為了避開觀景窗所做出的妥協,但卻還是比傳統的側翻螢幕能節省更多空間,讓機身維持緊湊的設計。


從機底看過去 Z50 的機身真是挺薄的,因此在這裡只看得到 1/4 的腳架螺牙,不像 Z7 / Z6 還貼心的附上定位孔。


電池方面 Z50 搭配的是 EN-EL25,用觀景窗取景時約可拍 280 張,用機背螢幕構圖的話約可拍 320 張,但實際我帶出去拍照時,走走停停、時而用 EVF 時而用 LCD 取景,有拍照也有錄影,大概拍到 500 多張時顯示低電量狀態,這時我才趕緊用行動電源幫 Z50 充電,因為沒有備用電池所以不敢把電力耗盡。記憶卡的部分僅支援到 SDXC UHS-I,並未對應到 UHS-II 這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部分。

兩顆 Kit 鏡
未工作狀態
廣角端
望遠端
Nikkor Z DX 16-50mm f/3.5-6.3 VR 與 Nikkor Z DX 50-250mm f/4.5-6.3 VR 皆是 Z50 的 Kit 鏡,單機身 NT$26,800 元、16-50mm Kit 鏡組 NT$29,800 元,雙鏡組只要 NT$38,800 元,這樣算下來這兩顆鏡頭的合購價也才 12,000 元,看來是個不錯個投資,畢竟目前 Z-Mount 的 DX 鏡頭也只有這個選擇。
16-50mm f/3.5-6.3 VR
手持
50-250mm f/4.5-6.3 VR
手持
這兩顆 Kit 鏡在未工作狀態下能有效縮減鏡身的長度,也更易於攜帶,不過小光圈就是這類鏡頭的宿命,所以更得留意高感光度下的表現。

▌兩顆 Kit 鏡搭配 Z50 的對焦表現


以下測試我分別是用 Nikkor Z DX 16-50mm f/3.5-6.3 VR 的 50mm 與 Nikkor Z DX 50-250mm f/4.5-6.3 VR 的 250mm 來測試對焦速度,兩顆鏡頭的表現都很稱職。但也因為是搭載 STM 對焦馬達的緣故,不論是單次對焦或連續對焦速度都很給力。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 NIKKOR Z DX 16-50mm f/3.5-6.3 VR / AF Speed Test(50mm) ▲ NIKKOR Z DX 50-250mm f/4.5-6.3 VR / AF Speed Test(250mm)

▌車輛追焦 AF-C + 11fps 高速連拍



Z50 的機械高速連拍最高來到每秒 11 張,此時完全支援 AF / AE 操作,而且畫面也不會有延遲的狀況出現,可以放心的用觀景窗或螢幕來構圖,只不過 11fps 模式下的 RAW 檔僅支援 12bit 而非 14bit,這點各位可以再留意一下。

以下我請汽車編輯馬克以時速約 50km/h 定速前進,而我採定點方式進行車牌的追焦,從下列的組圖(已裁切)來看,Z50 的追焦性能真有與 D7500、D500 看齊的實力,這 50 張照片幾乎是張張清晰,成功率至少在九成以上,如有疑慮也歡迎下載原圖打包檔唷。

【50張原圖打包下載】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臉部/眼部追焦 AF-C + 11fps 高速連拍


[embedded content]
Z50 內建的臉部偵測功能與韌體更新後的 Z7 / Z6 一樣,將 AF 區域模式設為「自動區域 AF」的時候就會會支援臉部及眼部對焦,從影片中可以看到當 MD 在畫面中的佔比達到半身以上時才會從臉部對焦轉換成眼部對焦,而 Z50 在連拍時亦無延遲或黑屏的狀況出現。

以下是以 11fps 機械快門追焦連拍的成果,照片數量合計 78 張,當天氣候不太穩定,一直呈現要下雨的狀態所以環境光有限,非恆定光圈加上又必須以高速快門來凝結 MD 的動作,所以感光度必須提高到 ISO 2500;至於這「臉部 / 人眼」的追蹤表現如何呢?我覺得這跟汽追焦的成功率差不多 ,少說有近九成的水準,有興趣的話歡迎下載 78 張的原始大圖逐一檢視。

【78張原圖打包下載】
 

▌各級感光度表現


Z50 的標準感光度範圍從 ISO 100~51,200,最高可擴展至 204,800,原先我並不對 APS-C 機種的高感光度表現抱有太大期待,但實測後發現 Z50 在 ISO 1600 時居然還能保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工作值大約在 ISO 100~1600 之間,堪用值則落在 ISO 3200~6400 之間。我想這也是有效畫素僅 2088 萬的優勢吧!畫素越高對連拍處理以及高感光度來說,都會帶來影響...可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各級感光度打包下載】
 
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12800
25600
51200
102400
204800

▌± 2EV 的寬容度比較


一般來說我都會測試到 ±5 EV 的數值,但因為 Lightroom 目前還不支援 Z50 的 RAW 檔,我只能依賴機身內建的 RAW 處理功能來增減曝光補償,-2~+1 EV 拉回的表現跟 ±0 一樣
,唯獨 +2EV 時拉回有斷階的感覺,以下組圖給各位參考。
【原始】-2
-1
±0
+1
+2
【拉回】-2
-1
±0
+1
+2

▌錄影模式下的臉部追蹤表現


Z50 不論在FHD 或 4K UHD 模式下均支援「臉部追蹤」,而且可依照自己需求調配 AF 的速度與靈敏度,以下是小編用預設模式下的拍攝結果,AF 過程中的表現相當自然。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錄影時支援臉部對焦 ▲翻攝 Z50 臉部對焦的作業情形

▌4K UHD 的錄影表現


4K 錄影已經是可換鏡相機的基本配備,也是消費者選購前的參考指標,Z50 內建 4K UHD 的錄影規格,支援 30fps、25fps 與 24fps,單段最長的錄影時間為 29 分 59 秒,全程可進行手動曝光;其內建的電子防手震功能小編分別以步行測試「關閉、開啟、動態」比較三者間的穩定度,結果卻看不出差異,但如果是單就鏡頭的 VR 防手震來看,靜態手持時是有幫助的,以下六部 4K UHD 影片給各位參考。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1080P 120fps 的高格錄影表現


Z50 在 1920 x 1080 影片尺寸下,每秒最高可紀錄 120 格的畫面,這時可同步收音,如果拍攝前有指定, 5 倍(24fps)慢的速度,此時就不會收音,影片會以慢速度播放。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Nikon Z50 使用心得與結語  



這次體驗 Z50 的時間雖然不常,但卻讓我印象深刻,最有感的就是那輕巧卻高規的產品定位,初次拿在手上真有讓人驚艷的感覺,加上可伸縮收合的 Kit 鏡,可輕易放入我平常用的 PD 攝影包(5L),即便手機拍照是如此的方便,成像表現也日新月異,如果有一台輕便又兼具高畫質的 MILC,我肯定還是選擇後者,畢竟相機的拍照品質還是樂勝手機,我想 Z50 是有機會打入市場的,而且這次的定價又夠漂亮,單機身僅 NT$26,800 元,卻擁有 D7500 等級的性能,如果不排斥搭配 FTZ 轉接環作業的話,Z50 的性價比真的很不錯。


Z50 的畫素僅 2088 萬我覺得是比較可惜的地方,尤其是對有裁切需求的使用者來說,隨便裁切一下就只剩 1000 多萬畫素,裁切彈性略為受限,這是入手前要留意的。從 Z7 / Z6 加入的「Creative Picture Controls」讓使用者有更多元的創作手法,這次拍攝小編多數使用鮮豔、風景、人像及玩具...等風格來拍攝,其中「玩具」的色調很類似 Ricoh GR 系列的正負逆沖,我自己很喜歡這個風格。

目前 Z-Mount 雖然只有兩顆 DX 鏡頭可選,但也因為接環共用的緣故,若預算充足的話可以將目光放在 f/1.8 這類的大光圈鏡頭上,DX 16-50mm f/3.5-6.3 VR 與 DX 50-250mm f/4.5-6.3 VR 的非恆定光圈加上光圈過小是硬傷,但易攜的體積、不錯的畫質、飛快且寧靜的對焦速度卻有相當的吸引力,當小編以 1:1 檢視挑圖時,對這兩顆 Kit 鏡的印象又加分不少。


整體來說 Z-Mount 從 Z7、Z6 到目前的 Z50 總算有更平價的選擇,雖然價格友善卻搭載中高階機種才有的性能,可以說是 Z-Mount 的誠意之作,不論你原本就是 F-Mount 的 DX 用戶,有計畫升級機身對全片幅又沒特別偏愛的話,Z50 的表現絕對不會讓你失望!以下的實拍樣本主力鏡頭為 Nikkor Z DX 16-50mm f/3.5-6.3 VR 與 Nikkor Z DX 50-250mm f/4.5-6.3 VR,少量人像樣本是搭配 Nikkor Z24mm f/1.8 S 拍攝。Z50 預計 11/20 正式開賣,有興趣的網友可別錯過下面大量的實拍樣本唷!

值得讚賞的部份:
◎ 金屬機身 輕巧尺寸
◎ 每秒11 張高速連拍(AF/AE)
◎ -4 EV 暗部對焦能力
◎ Creative Picture Controls 風格多樣
◎ 具備 3.5mm 麥克風孔
◎ 觸控螢幕反應靈敏,支援下掀 180 自拍
◎ 支援臉部、眼部追蹤對焦
◎ 支援 4K 30fps 錄影(未裁切)/ FHD 120fps 高速影片
◎ 內建靜音快門(電子快門)
◎ 內建 Wi-Fi / 藍牙連線功能
◎ 官方公布的續航力最多為 320 張,實際可拍攝 500 多張靜態照片

可以改進的部份:
◎ 建議畫素可以提升到 24MP 以上
◎ 希望未來能改用 Type-C 充電介面
◎ 期待能加入防塵防滴規格
◎ 希望能支援 UHS-II 記憶卡

Nikon Z50‧機身直出 JPG(點縮圖皆可檢視原圖大圖)


NIKON Z 50 36mm ISO100 f/1.8 1/100s


NIKON Z 50 330mm ISO800 f/6.0 1/1000s


NIKON Z 50 75mm ISO6400 f/6.3 1/80s


NIKON Z 50 24mm ISO200 f/7.1 1/125s


NIKON Z 50 345mm ISO1600 f/6.0 1/125s


NIKON Z 50 75mm ISO1000 f/4.5 1/4000s


NIKON Z 50 153mm ISO800 f/6.3 1/125s


NIKON Z 50 24mm ISO100 f/4.0 1/1250s


NIKON Z 50 75mm ISO280 f/6.3 1/60s


NIKON Z 50 24mm ISO100 f/5.6 1/250s


NIKON Z 50 375mm ISO800 f/6.3 1/125s


NIKON Z 50 375mm ISO250 f/8.0 1/320s


NIKON Z 50 34mm ISO100 f/9.0 1/3s


NIKON Z 50 75mm ISO200 f/6.3 1/2500s


NIKON Z 50 55mm ISO160 f/5.6 1/125s


NIKON Z 50 75mm ISO200 f/7.1 1/200s


NIKON Z 50 375mm ISO1400 f/6.3 1/160s


NIKON Z 50 24mm ISO180 f/3.5 1/60s


NIKON Z 50 32mm ISO200 f/6.3 1/200s


NIKON Z 50 45mm ISO800 f/5.6 1/1600s


NIKON Z 50 24mm ISO100 f/3.5 1/250s


NIKON Z 50 30mm ISO100 f/9.0 1/4s


NIKON Z 50 247mm ISO400 f/5.6 1/1600s


NIKON Z 50 24mm ISO100 f/5.0 1/400s


NIKON Z 50 36mm ISO100 f/1.8 1/200s


NIKON Z 50 24mm ISO110 f/3.5 1/200s


NIKON Z 50 75mm ISO100 f/8.0 1/4000s


NIKON Z 50 36mm ISO160 f/1.8 1/160s


NIKON Z 50 375mm ISO400 f/8.0 1/500s


NIKON Z 50 55mm ISO900 f/5.3 1/60s


NIKON Z 50 157mm ISO220 f/5.0 1/800s


NIKON Z 50 24mm ISO100 f/3.5 1/250s


NIKON Z 50 24mm ISO800 f/5.6 1/320s


NIKON Z 50 375mm ISO1100 f/8.0 1/60s


NIKON Z 50 33mm ISO400 f/5.0 1/1250s


NIKON Z 50 24mm ISO320 f/4.5 1/125s


NIKON Z 50 75mm ISO200 f/8.0 1/1000s


NIKON Z 50 225mm ISO320 f/6.3 1/50s


NIKON Z 50 47mm ISO200 f/8.0 1/640s


NIKON Z 50 225mm ISO800 f/6.3 1/125s


NIKON Z 50 75mm ISO6400 f/6.3 1/160s


NIKON Z 50 24mm ISO1000 f/5.6 1/1250s


NIKON Z 50 375mm ISO1000 f/6.3 1/1600s


NIKON Z 50 36mm ISO100 f/1.8 1/200s


NIKON Z 50 277mm ISO220 f/8.0 1/200s


NIKON Z 50 262mm ISO250 f/8.0 1/800s


NIKON Z 50 24mm ISO900 f/5.6 1/4000s


NIKON Z 50 36mm ISO160 f/1.8 1/160s


NIKON Z 50 39mm ISO1000 f/6.3 1/3200s


NIKON Z 50 30mm ISO1250 f/4.5 1/400s


NIKON Z 50 375mm ISO360 f/8.0 1/200s


NIKON Z 50 225mm ISO800 f/6.3 1/125s

///// 特別感謝 /////


# 人像拍攝協力:Cody、前忠
# 追焦協助:馬克
# Model:常立琳 Chloe

Let's block ads! (Why?)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2Ql6I5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