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cedes-Benz 旗下的入門車系 New Generation Compact Cars(後簡稱 NGCC),是品牌面對全新市場需求制定的車系策略,主要透過模組化平台技術發展出一系列前驅底盤基礎的中小型車款,從五門掀背、四門轎跑,甚至小型休旅車都在規劃之中,並在第一個世代獲得巨大成功,大舉擴展市場佔有率。如今 NGCC 延續策略建構第二世代車型,還發展出更加龐大的陣容,而新世代陣容最後一塊拼圖 GLA 終於登台,且在這次試駕中展現更均衡、成熟且鮮明的休旅色彩。
Mercedes-Benz 作為豪華車領導品牌,對於市場需求十分瞭然,當然清楚過去旗下車款較難吸引年輕消費族群,同時為降低門檻擴大市佔率,NGCC 車系應然而生。NGCC 車款與策略成功,迎來全新世代,然而新世代車款雖然延續相仿的車款規劃,並導入新世代汽車工程技術,同時也調整第一世代所不足的產品特點,就這篇主角 GLA 為例:上一代車型是偏向於跨界車款定位,而這回則有更鮮明的正格休旅問世。
對於第二代GLA,坦白說,它所能給予我們的驚喜並不多,尤其經歷 A、B、CLA、GLB 等車款發表、試駕後更是如此,縱使這回外觀上不同車款都有各自特色,可座艙內的設計共通性還是相當高。雖然缺乏驚喜倒也不算壞事,因為他們確實既年輕、又科技,而且絕對不會讓人感到輕挑。動力方面目前國內市場提供四種選項,包含乘用取向的 180、200,還有性能取向的 35 4Matic 與 45 4Matic +,並在各動力中規劃多種車型。而這回試駕車型為當中主力 GLA 200。
新一代 GLA 跳脫過往跨界身份,獲得更明確的休旅家族身份,並擁有最入門的車款定位,低於早一步於國內登場的 GLB。此外,第二代 GLA 是少數改款後車身尺碼沒有明確放大反而縮小的車款,主要是車長縮短 14mm,不過車寬、車高都有增長,因此視覺上更為放大,更貼近標準休旅車樣貌與風格。
比起初代 GLA 的輪廓造型,這回更圓潤的造型順眼許多,更明顯的是與 A Class 完全不同設計出發點,這和品牌產品策略規劃有所關聯,某種程度可以說是原本近乎獨立的 NGCC 車系解散,各車款也重新歸化到各自的分類中,例如 CLA 和 CLS 有更相近的設計基因,GLA 則是與休旅家族更親近,並以等級定位分層,打破原本品牌各車系藩籬。
至於前驅底盤基礎對於操控性的影響,隨著車輛工程技術與調校進步,一般駕駛需求下其實感受不到不足或差異,說得更明白一點,雖然 GLA 是前驅可不影響一般駕駛需求與特性。
而新一代 GLA 200 就如同所有 Mercedes-Benz 車款相同,具備豐富選配項目,試駕車款內外觀套件皆選配升級,AMG Line 套裝包含外觀空力套件、內裝方向盤、全景天窗等,並額外再加選 AMG 豪華內裝套件,另外還有夜色套件、駕駛輔助套裝、互聯導航、環景停車輔助、無線充電、19 吋規格圈胎等。
若沒有選配升級將會標配 Progress 套件,擁有比較重的休閒風格,相較於 AMG Line 風格套件兩者主要是保險桿格柵與下氣霸鍍鉻材質應用不同;後保險桿差異就更明顯,排氣尾段設計也不一樣。
試駕車款選配 AMG Line 套裝,這讓 GLA 獲得更加運動化的外觀視覺,但僅限於保險桿內部細節和前下擾流材質運用,其它如水箱護罩格柵基本上都和車系中其他風格套件相同。
全新的 LED 頭燈具有兩種樣式,試駕車款的是三眼設計,黑色底中含有三個投射式 LED 光源,其中最外側的是近光燈,中央兩個光源則負責遠光燈,當然還有圍繞整個頭燈造型的 LED 日行燈。
除了 AMG Line 套件之外夜色套件也是選配項目,這包含黑色窗框、後照鏡蓋、以及前後保險桿細節。
車側下方側群也是夜色套件涵蓋的範圍,中央的亮黑色塗裝若少了夜色套件,會採用對比的鮮明配色。
GLA 200 原廠標準配備的 18 吋規格圈胎,試駕車款選配升級 AMG 19 吋規格圈胎,視覺上讓輪弧更加飽滿。
全新設計的尾燈是不規則的圓潤造型,並融入品牌新世代休旅家族的雙環內部排列,增加夜間辨識度,質感表現也相當精細。
更鮮明的都會休旅定位,給予 GLA 更多休憩使用細節,包含後廂邊緣的防刮片。不過,鍍鉻材質應該更容易刮傷,而且不好保養吧...?
AMG Line 風格套件對於後保險桿的影響比前保險桿大得多,包含稍有侵略性的後下擾流、分別式的排氣尾段等,至於保險桿中間的亮黑色飾條,則獲得夜色套件點綴,不然就是和側群使用相同的對比色塗裝。
內裝設計就相當為熟悉了,尤其和 GLB 有相當高的既視感,具備年輕與時尚元素,而且擁有舒適空間和氛圍。試駕車型 GLA 200 車載多媒體系統配備高階雙 10.25 吋螢幕,這比 GLB 180 動力兩種車型的 7 吋數位儀錶來的大方許多,加上選配駕駛輔助套裝、互聯導航、環景停車輔助,大幅提升駕駛親和力。AMG 豪華內裝套件則讓座椅使用真皮包覆,且具有通風、加熱功能,以及內裝車縫線等增進座艙質感鋪陳。
- 運動
- 經典
- 新潮
- 簡略
- 多媒體
- 行車輔助
- 行車電腦
- 行車電腦 2
- 時間
- 時速
- 平均油耗
- Eco 指示
- 即時油耗
- 時速
- 哩程
- 轉速
- 油耗
- Eco 指示
- 導航
- G 值
- 駕駛輔助
AMG Line 套裝包含 AMG 平底運動化方向盤,造型上更加運動化,九點鐘、三點鐘方向也使用透氣真皮材質包覆,兩側操作模組也使用類金屬材質點綴。
- 主畫面
- Mercedes me conect
- 座艙模式
- 原廠導航
- 空調顯示介面
- 儀錶風格
- 動力儀錶
- 車輛狀態
- 駕駛介面
- 冷氣出風口
- 空調控制
- 無線充電
- 杯架
- 中控操作模組
此外,無線充電板是選配項目,但有相當貼心的設計,可以使用支架固定手機,搭配藍牙連接功能或線材連結,與車載介面連結,獲得更出色的功能擴展與使用便利性,並減少駕駛分心的機會。
中央扶手置物空間深且平坦,並在前方有延伸空間,內部還有兩個 Type C 連接插座,提供智慧型裝置充電使用。
副駕駛前大面積的飾板雖然有些單調,但還是有狹小的空間可以放置物品,在使用上提供些許便利性。
副駕駛座前方的手套箱空間不小,透過短絨毛提升質感,但平整性並沒有特別出色。
- 前門板
- 後門板
AMG 豪華套裝為兩張前排座椅增加通風、加熱功能,並使用真皮包覆讓觸感與乘坐舒適性有所提升。
GLA 座艙內提供全景天窗,比較奇怪的是該配備是包含在 AMG Line 套件中,但不論如何確實能賦予座艙更開闊的空間感。
- 前座
- 後座 1
- 後座 2
- 空間示範 前
- 空間示範 後
- 後座出風口
- Type C 插座
- 標準空間
- 全傾空間
動力系統方面,GLA 有兩種排氣量、四種動力輸出,分別使用 1.33 升渦輪引擎以及 2.0 四缸渦輪引擎,而 GLA 200 使用前者,輸出 163 匹、25.4 公斤米最大動力,變速箱是七速雙離合器系統,這是我們熟悉的動力組合,廣泛運用在新一代前驅平台車款中,如 A、B、CLA、GLB 上。這組動力單元就如同所有使用相同動力的車款,它只能提供稱不上豐沛的動力,特別是高速延伸性頗為單薄,這是小排氣量引擎無可避免的先天宿命。然而,GLA 200 百公里加速 8.7 秒可以完成,這稱不上快,可就一般使用範疇來說很夠用,而且動力輸出湧現的反應還頗為輕快,相信這是受惠於雙離合器變速箱的齒比設定與換檔邏輯所致。
GLA 無疑是都會型小休旅,畢竟沒有四輪驅動系統,動力單元也只是小排量汽油渦輪動力,如果有和 GLB 相同的柴油動力,應該會是相當合適的動力配置,可惜目前 Mercedes-Benz 沒有這項規劃,如果覺得 1.33 升動力不足,在 GLA 車系上就只能直接往上選擇 AMG 的 GLA 35 4Matic 車型,售價一口氣向上躍升兩級,而且動力反應也超過日常使用需求,而我相信這不是多數GLA 買家所需。
其實 GLA 不是有趣的車,沒有很特別的性格或脾氣,不會有任何適應問題,動力輸出、底盤反應都很線性且可預期,沒有什麼操駕上的激情、預料之外的驚喜,但這在歷經整天疲憊後反而是一種貼心,甚至和 MBUX 抱怨一下有點累,就會調節燈光、音響、空調輔助放鬆,或是從複雜的選單中快速完成指令,加上選配的智慧駕駛輔助系統提供的功能,像主動車距巡航、車道維持這些在塞車時都超好用,輕鬆出門、安全到家,這是一台相當盡責的通勤夥伴。
沒有特別樂趣又怎樣,不是每一台車都需要追求駕駛樂趣,甚至沒有達到品牌行銷策略的誇張程度,但其實無傷大雅,因為這無損它誕生的簡單理由,GLA 就是一款乘載著輕鬆的心情,享受方向盤背後代表自由的車,不需要試探什麼極限、什麼轉向特性、前後軸靈活性,因為它很簡單,開起來令人覺得輕鬆愉悅。
這次試車我也沒有很用力操駕 GLA 200,只是單純的選了一條標準的試車路線,朝著東北海岸行駛,找幾個不錯的背景取了照片,而我得到的是一天輕鬆沒有負擔的工作,所以就算沒有讓人驚喜的特質,我依然肯定這是一台好車,因為它盡忠職守完成應有的任務。
新 GLA 這次看起來更順眼,視覺比例更協調,整體來說當然就是更好看,然而就如同前文所說,GLA 的確沒辦法給人有驚喜的感覺。就算他確實是一台全新設計的車款,可是好看卻無法讓人印象深刻或有獨特記憶點。內裝設計比外觀更是在預料之內,如果沒有直接對照,甚至會和 GLB 內裝設計混淆,因為它們基本上根本一樣,只有副駕駛座前方飾板有明確不同。當然空間上還是 GLB 更為出色,可兩者本來就不是相同定位,GLA 更適合單身新貴或頂客族。
Mercedes-Benz GLA 200規格諸元表
引擎型式:直列四缸DOHC 16V渦輪增壓
排氣量:1332c.c.
最大馬力:163匹/5500rpm
最大扭力:25.4公斤米kgm/1620-4000rpm
驅動方式:前輪驅動
變速箱型式:七速雙離合器序列式自手排
煞車結構:四輪碟煞
前懸吊結構:麥花臣
後懸吊結構:多連桿
輪胎尺寸:235/50R18(標配尺寸)
車身尺寸:4410mm x 1834mm x 1611mm
軸距:2729mm
車重:1480/2010kg
迴轉半徑:5.7m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2YIiHx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