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3日 星期五

MOBILE01新聞 臺南市 中西區 原臺南測候所與中央氣象局南區氣象中心 — 臺灣現代氣象觀測之濫觴 百家樂 http://www.iwin9418.com

原臺南測候所,是棟外型相當奇特的建築,也是臺灣進入現代氣象觀測的指標。
西元1898年(明治31)4月3日,臺南測候所廳舍落成,是日治時期日人在臺灣所建的五座第一代測候所之一,也是僅存的一座。特殊的十八邊形平面,以及在中央向上凸起,像煙囪一樣約2層樓高的高塔,是這棟建築最大的特色。由於這樣特殊的造型,因為被臺南人匿稱為「胡椒罐」。中央高塔實為風力塔,內部放置觀測儀器,而在高塔週圍的十八邊形平面層內部空間區分為值班室、地震儀室、通信室、所長室、預報室及觀測作業室等其他工作空間。至於日治治時期的測候室會設置於此處,仍因此地為臺南市區之最高點-鷲嶺,因此測候所與清領時期興建的天公廟及明代所建的北極殿為鄰。如果朋友們在平日到臺南走走逛逛的話,別忘了順道來這裡走走。
臺南測候所自1898年興建完成以來,即肩負南臺灣氣象監控之重責,直至1998年止該測候所觀測業務完全結束,並由當時的省轄臺南市政府指定為臺南市市定古蹟。2003年,臺南市政府提出將其升列為國定古蹟之申請,之後由內政部評鑑會議通過後,將「原臺南測候所」公告指定為國定古蹟。
由於原臺南測候所的開放時間為週一到週五的上班時間,因此自2003年開放參觀以來,老狗僅有機會進入「胡椒管」2次,這次因故於上班日回到臺南老家,因此特地安排一小時的空檔到此地參觀拍照,而且將照片分享給各位好朋友。現今因遭逢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南區氣象中心停止開放參觀,各位朋友們就看看老狗拍的照片吧!
或是到「國定古蹟環景導覽」網站線上參觀全臺灣最古老的現代氣象台,也是非常棒的!
 
至於中央氣象局南區氣象中心是在2003至2004年之間,原臺南測候所整修時,同時興建於其南側。現今氣象中心的一、三、五樓均為「氣象科技展示場」,老狗也簡單逛了一下,拍攝了一些展場內部照片,在這篇文章中一併分享給各位。
 
原臺南測候所與南區氣象中心,比鄰位於臺南市區內的最高點—鷲嶺之上。
因為氣象站的設置,以當地最高點為最適當,因此才會選中臺南市區內海拔14m的鷲嶺。

 
這棟俗稱「胡椒罐」的建築,外形實在是非常特殊。
老狗小時候到大正公園玩耍時,總是很好奇的望著它,當然也知道它就是「氣象台」。
從四面八方,各個不同角度看過來,幾乎都是相當的造型,不知當年日本人把「測候所」蓋成這樣的樣子的理由究竟是什麼?
從照片中可以見到中央圓塔的頂端有風力向計,而圓塔四周在不同高度有弧拱形窗。下方一層樓的部分,則以屋簷則以木質托架出簷承接屋面。
而僅為一層樓的十八邊形平面,扣除前後2門後,其餘的十六面牆上都設有一扇拱窗,內部採用重錘窗。

由東向西望
由南向北望
由西向東望
由北向南望
 
看完「胡椒罐」的外部,要進去內部參觀前,會在圍牆外看到這面告示牆,說明整個南區像象中心的開放時間及注意事項,以及整個氣象中心的平面圖。

 
然後,要進去「胡椒罐」內參觀時,會先經過這2座氣象小屋。
其實,這種白色小屋稱為「百葉箱」,通常會放置在觀測用草坪上。
只是這裡或許受限於空間,所以把它們放在這種地方展示,己經不具有量測氣象的功能了。

 
兩個百葉箱內放置的都是觀測溫溼度用的器材。
溫度計、蒸發皿
乾溼球溫度計、雨量儀
 
然後就可以進去測候所內部參觀了。其實這棟18邊型的建築,在東、西向各有1扇門,現在只開放西向這扇作為出入口,但老狗實在搞不清那一扇門才是正門。

 
進門第一眼就看到正前方的測候所建築模型,以及「胡椒罐」內圈的圓型圍牆。

 
在進門後的左手邊有這樣一張海報,所以老狗就按海報的說明順時鐘參觀,依序會看到值班室、地震儀室、通信室、所長室、預報室及觀測作業室,最後走到中央的風力塔。

 
值班室的外部,據志工所說這間值班室在日治時期是供留守員工休息用的,內部原本應是像日式建築一樣,有木造高架地板。現在雖然地板已經不存在了,但房間的門卻保留原貌,下方是空的。

 
走到值班室內會見到同樣的現象。門腳吊高高,挺有趣的。

 
現在的值班室用來做為解說空間,牆上都是解說這棟建築用的海報。

 
在值班室旁為地震(儀)室,裡面都是測地震的儀器。
因為在日治初年,這些儀器都是精密儀器,因而外部有木框保護,目的為怕受到環境干擾。

 
2倍強震儀,應該是測候所內最古老的地震儀,可以放大地震震波到2倍。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精密度有段差距。
本體
說明牌
 
在另一旁的是威赫式地震儀,服役的年限同樣相當久。至於原理嗎?就請詳見說明牌了。
 
本體
機器上的銘牌
說明牌
 
然後,還有掛在牆上的水銀氣壓計,長長的一根,可以紀錄大氣壓力。
本體
說明牌
 
另外還有這個陳年老鐘,下方還有電磁鐵,走起來是個什麼樣子,就不得而知了。
因為老狗在現場看到它時,已經是不會走的了。

 
走進隔壁的通信室中,會見到這部無線電接收器,不知道有沒有發報的功能?

 
牆上則有氣象資訊的收發介紹海報說明。

 
再往前就會到所長室,這裡介紹的是歷任的所長,測候人員的養成,以及氣象觀測網的創設。事實上,臺灣的氣象觀測網,應該是配合日本的南進政策而設置的。
所長與測候人員養成介紹
 
氣象觀測網的創設
 
現場器材
 
而這個房間內的大掛鐘,相當吸引老狗!雖然是已經不會走的鐘,但外型雋永,很有氣質呀!!
下方玻璃上的120°E時,不知是不是代表時區的意思?

 
再往前走,來到了預報室。這裡的展示就都和氣象預報有關了。包括預報流程的介紹、警報發佈、颱風觀測與氣象服務等。現在這些事情應該大多是位在臺北的氣象局一手包辦吧,南區服務中心配合氣象局而作業吧!
預報流程、警報發佈
颱風觀測、氣象服務
手繪天氣圖
颱風警報單
 
再往前走,來到觀測作業室,整個測候所平面就已經繞一圈了。
這裡主要介紹觀測的方式,以及測候所內的風力塔、地震室,還有位在外部草坪上的百葉箱。
觀測作業室、風力塔
地震室、觀測坪
氣壓儀
觀測用參考資料
 
從預報室走出來,就已經把「胡椒罐」逛了一圈了。
然後見到在入口右手邊的空房間,現在變身服務台。

 
外圈走了一圈,再次見到測候所模型。這次靠近一些,拍個清楚。
仔細看看,會覺得測候所是日治時期留下的建築中,最有趣的一棟。

 
在外圈與內圈的風力塔之間有道走廊,現在變成了懸掛測候所解說牌的地方。
6張海報對測候所的建築本體介紹的很清楚,應該不用再說明了吧??
中央風力塔
屋面
環形外壁
門窗
牆體
天花板
 
至於風力塔內部是什麼樣?來看以下的照片。
內部最吸引人的應該是螺旋梯,在風力塔內轉出特殊的造型。
向風力塔上望(1)
向風力塔上望(2)
樓梯底部(禁止進入)
 
簡單逛完了已是國家古蹟的測候所,那麼現代化的南區氣象中心的展示就順便逛一逛吧。
其實老狗在好幾年前來過一次,展出的內容在最近一次的整修後,做了些許的變動。

 
1樓的部分,分為氣象展示區和氣象觀測展示區。
氣象展示區主要說明各種天氣現象的形成原因。

 
氣象觀測展示區則是展示各種現代所使用的觀測儀器,從地面上的,到天空中的,甚至外太空的觀測情境。

 
3樓的空間中,有一部分是天候的形成原因,以及各種天氣現象,如龍捲風、颱風的成因說明。

 
3樓的另一部分是0206美濃地震專區,因為這場大地震對臺南造成很大的傷亡,而因為大樓的倒塌,同時影響了臺南市民的用水。藉由這一次的地震作為社教的題材,來說明地震的成因,以及地震發生時可能伴隨而來的現象。

 
5樓是天文展示區,介紹有關天文的基本常識,以及觀測工具等。另外還有立體模型可讓參觀者了解太陽、地球和月球的相對關係,很適合對天文有興趣的小朋友和大朋友到訪。

 
5樓還有海象展示區,展示和海洋有關的自然現象,像是洋流、潮汐、海浪與海洋探測等等。

 
參觀完了,要離開前看到了這張說明牌,開放時間在上面寫的很清楚。
如果想利用週末到訪,只有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六才有開放,其他的開放時間都是平日。
希望新冠肺炎的疫情快快結束,南區氣象中心恢復開放,有興趣的朋友就可以來這個可以增長知識的地方好好參觀了!!

 

Let's block ads! (Why?)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2xsw9K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